资料读取装置减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40234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资料读取装置减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结构,特别涉及一种资料读取装置减震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硬式磁盘驱动器的种类从应用方面来看有2种2.5吋笔记本计算机的硬盘及3.5吋台式计算机的硬盘。一般认为,笔记本硬盘是目前行动科技的最大瓶颈之一,由于零组件的微型化及较低的发热及电力消耗,使得笔记本硬盘转速较慢。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记本硬盘厂商纷纷研发更快速的硬盘,但新型的笔记本计算机硬盘在旋转延迟及效能上还是大幅落后台式硬盘。
而笔记本计算机厂商为了控制成本、兼顾获利与市场占有率,不断采用价格较低廉的台式计算机规格零组件。除了采用台式专用微处理器外,最近又将这种变通策略扩大到台式计算机的硬盘上。
因笔记本计算机必须经常搬动,任何的碰撞与撞击均会影响硬盘寿命,因此所采用的硬盘须具有较高的耐震系数,降低硬盘因碰撞所引起资料损失的风险,防止硬盘因不当处理所产生的震动。一般的台式计算机因不须经常搬动,其硬盘耐震系数相对较低,而当将台式计算机硬盘配置到笔记本计算机中时,硬盘便较易受到各方向的冲击,造成损坏。此外,将台式计算机硬盘配置到笔记本计算机中时,硬盘高速的转动会产生高频率的震动及巨大的噪音,造成使用上的不适。因此将台式计算机的硬盘应用到笔记本计算机上时,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资料读取装置减震结构。此减震结构可供缓冲一台式硬盘置于笔记本计算机时所受到的各方向冲击,可抑制硬盘高速转动时所产生的高频率震动及降低硬盘转动时所产生的噪音。
此资料读取装置减震结构设置在数据处理装置中,如笔记本计算机,此数据处理装置具有一主体及一资料读取装置,如一3.5吋的硬盘,此主体包含一凹槽,可供容纳资料读取装置,此资料读取装置减震结构包含一支架及至少一缓冲组件。此支架容纳在凹槽内,且可分离地连接在凹槽的内面,而资料读取装置设置在支架内。此缓冲组件的一端用于连接支架,而缓冲组件的另一端则连接该主体。通过此缓冲组件,资料读取装置悬吊在凹槽内。当主体受到冲击时,缓冲组件则产生阻尼的效果,供减少资料读取装置所受的震动。
此减震结构进一步包含弹性组件,此弹性组件具有第一面及相对第一面的第二面,此弹性组件设置在主体及资料读取装置之间,弹性组件的第一面连接主体,而第二面则与资料读取装置接触。
此资料读取装置减震结构的主体进一步包含一外盖供遮盖资料读取装置,此外盖对应凹槽。并且,至少一弹性组件设置在外盖及资料读取装置之间,弹性组件的一面连接外盖的内面。


图1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硬盘的支架。
图2(A)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
图2(B)本实用新型的缓冲组件。
图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4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支撑硬盘的支架。
图5(A)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
图5(B)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缓冲组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资料读取装置减震结构,设置在数据处理装置中。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资料读取装置减震结构具有一支架100,此支架100可供支撑资料读取装置110,此资料读取装置110为一3.5吋台式计算机的硬盘。此支架100的底部101具有数个孔洞1011,此数个孔洞1011可供资料读取装置110散热。并且,此支架100具有4个连接部102、103、104及105,此4个连接部102、103、104及105连接在数据处理装置的主体200上。
如图2(A)所示,此支架100可供支撑资料读取装置110及连接在数据处理装置的主体200上,在本实施例中,数据处理装置为一笔记本计算机。此数据处理装置的主体200具有一凹槽210,此凹槽210可供容纳支架100及资料读取装置110。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资料读取装置减震结构进一步包含缓冲组件1021、1031、1041(图中未显示)及1051。在本实施例中,该等缓冲组件1021、1031、1041及1051包含具有弹簧的固定组件及弹性组件。以缓冲组件1051为例,缓冲组件1051包含具有弹簧的固定组件1053及弹性组件1055,如图2(B)所示。该等缓冲组件1021、1031、1041及1051的一端分别连接支架100的连接部102、103、104及105,另一端则连接主体200。通过缓冲组件1021、1031、1041及1051,此资料读取装置110悬吊在凹槽210内。
当主体200未受到冲击时,缓冲组件1021、1031、1041及1051保持自然拉伸状态,仅承受资料读取装置110及支架100的重量。而当主体200受到冲击时,资料读取装置110及支架100应冲击力的方向,进行相对应的移动,此时缓冲组件1021、1031、1041及1051随之产生形变,进而提供一回弹力,以减少资料读取装置110的震动。
此外,为达到较佳减震效果,凹槽210内面的各面板具有至少一弹性组件106。此弹性组件106设置在主体200与资料读取装置110之间,此弹性组件106包含第一面1061及相对第一面1061的第二面1062,第一面1061与该资料读取装置110接触,第二面1062连接主体200。当资料读取装置110运作时,资料读取装置110本身会产生高频的震动,并将此一震动传至主体200。通过在资料读取装置110之间装设弹性组件106,可减弱上述高频震动传至主体200的强度及减少来自不同方向的冲击。此弹性组件为一吸震材,此吸震材可为一微细孔PU聚合体、吸震橡胶及泡棉等其它等效材质。
并且,此资料读取装置减震结构的主体200进一步包含一外盖2102,此外盖2102可供遮盖资料读取装置110,此外盖2102对应凹槽210,至少一弹性组件2106设置在外盖2102及资料读取装置110之间,弹性组件2106的一面连接外盖2102的内面。
图3揭露数据处理装置的主体200的侧视图。如图3所示,一3.5吋的资料读取装置110设置在支架100中,且以缓冲组件1021、1041、1031(图中未显示)及1051(图中未显示)将支架100的连接部102、104、103(图中未显示)及105(图中未显示)连接在主体210上,可供减少资料读取装置110所受的震动及抑制资料读取装置110高频率的震动。
图4、图5、图6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图4揭露资料读取装置410及支架400,此支架400可供支撑资料读取装置410,在本实施例中,此资料读取装置410为一3.5吋台式计算机的硬盘。此支架400的底部401也具有数个孔洞4011,此数个孔洞4011可供资料读取装置410散热。并且,此支架400具有4个连接部402、403、404及405,此4个连接部402、403、404及405连接在数据处理装置的主体500上,在本实施例中,此数据处理装置为一笔记本计算机。
同样地,此数据处理装置的主体500具有一凹槽510,此凹槽510可供容纳支架400及资料读取装置410,如图5(A)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资料读取装置减震结构进一步包含缓冲组件4021、4031、4041(图中未显示)及4051。而在本实施例中,该等缓冲组件4021、4031、4041及4051为具有弹簧的固定组件。以缓冲组件4051为例,图5(B)即为缓冲组件4051的放大示意图。该等缓冲组件4021、4031、4041及4051的一端连接支架400的连接部402、403、404及405,另一端则连接主体500。通过缓冲组件4021、4031、4041及4051,此资料读取装置410悬吊在凹槽510内。
当主体500未受到冲击时,缓冲组件保持自然拉伸状态,仅承受资料读取装置410及支架400的重量。而当主体500受到冲击时,资料读取装置410及支架400应冲击力的方向,进行相对应的移动,此时缓冲组件随之产生形变,进而提供一回弹力,以减少资料读取装置410的震动。
而为配合此缓冲组件4021、4031、4041及4051,数据处理装置的主体510需设计为具有对应的定位孔4221、4231、4241及4251,每一定位孔,如定位孔4231由一个大定位孔4233及一个小定位孔4235相连所形成,大定位孔4233可供缓冲组件4031的一端穿过,由此固定在小定位孔4235上。而对应此缓冲组件4021、4031、4041及4051,支架400的连接部分别具有缺口4023、4033、4043及4053,用于固定缓冲组件4021、4031、4041及4051的另一端。
此外,为达到较佳减震效果,凹槽510内面的各面板具有至少一弹性组件406。此弹性组件406设置在主体500与资料读取装置410之间,此弹性组件406包含第一面4061及相对第一面的第二面4062,第一面4061与资料读取装置410接触,第二面4062连接主体500。当资料读取装置410运作时,资料读取装置410本身会产生高频的震动,并将此一震动传至主体500。通过在资料读取装置410之间装设弹性组件406,可减弱上述高频震动传至主体500的强度及防止来自不同方向的冲击。此弹性组件406为一吸震材,此吸震材可为一微细孔PU聚合体、吸震橡胶及泡棉等其它等效材质。
同样地,此资料读取装置减震结构的主体500进一步包含一外盖5102,此外盖5102可供遮盖资料读取装置410,此外盖5102对应凹槽510,至少一弹性组件5106设置在外盖5102及资料读取装置410之间,弹性组件5106的一面连接外盖5102的内面。图6则揭露数据处理装置的主体500的侧视图。
通过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与精神,而上述所揭露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畴的限制。相反地,上述的说明以及各种改变及均等性的安排都是本实用新型所欲保护的范畴。因此,本实用新型所申请的权利要求的范畴应该根据上述的说明作最宽广的解释,并涵盖所有可能的均等改变以及具均等性的安排。
附图标记说明100支架 101 支架的底部102-105连接部 110 资料读取装置1011孔洞1021缓冲组件1031缓冲组件1051缓冲组件1053螺丝1055弹性组件106 弹性组件1061第一面1062第二面 200 数据处理装置的主体210 凹槽2102外盖2106弹性组件400 支架401 支架的底板 402-405 连接部4023缺口4033缺口4043缺口4053缺口4021缓冲组件4031缓冲组件4051缓冲组件4011孔洞410 资料读取装置4221定位孔4231定位孔 4233大定位孔洞4235小定位孔洞 4241定位孔4251定位孔 406 弹性组件4061第一面 4062第二面500数据处理装置主体510 凹槽5102 外盖5106弹性组件
权利要求1.一种资料读取装置减震结构,设置在一数据处理装置中,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具有一主体及一资料读取装置,所述主体包含一凹槽供容纳所述资料读取装置,所述资料读取装置减震结构包含一支架,所述支架容纳在所述凹槽内,且可分离地连接在所述凹槽的内面,所述资料读取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架内;以及至少一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架,所述缓冲组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主体,通过所述缓冲组件,所述资料读取装置悬吊在所述凹槽内;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主体受到冲击时,所述缓冲组件可产生一阻尼效果,供减少所述资料读取装置所受的一震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资料读取装置减震结构,其进一步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包含一第一面及相对第一面的第二面,所述弹性组件设置在所述主体及所述资料读取装置之间,所述第一面连接所述主体,所述第二面与所述资料读取装置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资料读取装置减震结构,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进一步包含一外盖供遮盖所述资料读取装置,所述外盖对应所述凹槽,至少一所述弹性组件设置在所述外盖及所述资料读取装置之间,所述弹性组件的一面连接所述外盖的内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资料读取装置减震结构,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资料读取装置为一3.5吋硬盘。
5.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资料读取装置减震结构,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为一具有弹簧的固定组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资料读取装置减震结构,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包含一具有弹簧的固定组件及一弹性组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资料读取装置减震结构,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为一吸震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资料读取装置减震结构,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吸震材为一微细孔PU聚合物。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资料读取装置减震结构,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吸震材为一吸震橡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资料读取装置减震结构,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为一笔记本计算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资料读取装置减震结构,设置在数据处理装置中,此数据处理装置具有主体及资料读取装置,此主体包含一凹槽供容纳该资料读取装置,资料读取装置减震结构则包含支架及缓冲组件。此支架位于凹槽内,可分离地连接于凹槽的内面,而资料读取装置设置在支架内。缓冲组件则用于连接主体及支架,通过此缓冲组件,资料读取装置可悬吊在该凹槽内。当主体受到冲击时,缓冲组件可产生一阻尼效果,减低资料读取装置的震动。
文档编号G06F1/16GK2567629SQ0224742
公开日2003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02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02年8月16日
发明者江信远, 周正旺 申请人:志合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