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式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72569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触控式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式面板,特别是涉及银线占据较小平面空间、而可增大可视区域的一种触控式面板。
背景技术
图1为一传统四线式触控式面板的信号线构造的正视图。图2a为沿着图1的A-A’线而视的剖视图。请同时参照图1和图2a,触控式面板包括一上透明基板100,一下透明基板200,一绝缘间隔物600。上透明基板100的下表面涂有一上ITO膜(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120,下透明基板200的上表面涂有一下ITO膜220。绝缘间隔物600位于上、下透明基板100和200上的两ITO膜120和220之间,用以将两ITO膜分开。
所谓的四线式是指此触控式面板总共有四条感测信号线,用以感测信号。如图1显示,在上ITO膜120的两相对边缘上,设有上部感测信号线310和320。在下ITO膜220的两相对边缘上,设有下部感测信号线410和420。此外,触控式面板又具有四条较细的传输信号线,即,感测信号线310连接传输信号线310a,感测信号线320连接传输信号线320a,感测信号线410连接传输信号线410a,感测信号线420连接传输信号线420a。这四条传输信号线的作用是将感测到的信号传输出去。
上、下ITO膜120和220的边缘之间,则有接着剂(例如双面胶500用以将信号线与另一ITO膜隔开或与另一信号线隔开。在面板的边缘处有信号线的区域,称作信号线区,标示为S;信号线以外的区域,则为可视区域AA(active area;作用区)。
当上透明基板100受到外力触控时,例如手指或电子笔(stylus),两ITO膜120和220之间会有电接触,而产生电压,而由感测信号线310、320、410和420感测信号,再由传输信号线310a、320a、410a和420a将信号传输出去。
如图2a所示,标号320a为在上ITO膜120上的传输信号线,标号410和420则为在下ITO膜220上的感测信号线。为了容易了解起见,图2a中信号线区S的宽度比例有放大,与图1的比例并不相同。由图1和图2a可知,传统触控式面板的银线(信号线)的设置方式有以下缺点(1)由于双面胶500是平坦状的,但银线是凸出状的,以平坦的双面胶来贴合凸出的银线,因此信赖性(reliability)比较差。
(2)银线需要较大导电度,但厚度的增加受限,因此通常需要增加银线的宽度,如此会造成整个外观尺寸变大。
(3)如果两ITO膜120和220之间的银线320a和420是对齐的(如第2b图所示),由于银线是凸起的,两银线之间很容易发生短路。因此,为了使得银线有较好的隔绝,通常上、下层银线的位置是错开的,例如,图2a的银线320a和420是错开的。这使得银线必须占据更大的平面空间,造成更大的外观尺寸。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触控式面板,其中银线的设置占据较小的平面空间,因此可有较小的外观尺寸,并且银线仍可具有高导电度,且信赖性良好。
为达成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触控式面板包括一上透明基板,其下表面涂有一上导电膜;一下透明基板,其上表面涂有一下导电膜;一绝缘间隔物,位于上、下透明基板上的两导电膜之间,用以将两导电膜分开,但当上透明基板受到外力触控时,两导电膜之间会有电接触;以及多条信号线,每条信号线位于上或下导电膜的边缘上,且通过接着剂而与另一导电膜隔开或与另一信号线隔开。本发明的特点在于,上透明基板的下表面的边缘上设有一凹槽,并且有一信号线设置于凹槽内的上导电膜上,或者,下透明基板的上表面的边缘上设有一凹槽,并且有一信号线设置于凹槽内的下导电膜上。


图1为一传统四线式触控式面板的信号线构造的正视图;图2a为沿着图1的A-A’线而视的剖视图,其显示上、下层银线是错开的情况;图2b为沿着图1的A-A’线而视的剖视图,其显示上、下层银线是对齐的情况;图3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四线式触控式面板的信号线构造的正视图;图4a为沿着图3的A-A’线而视的剖视图,其显示上、下层信号线是错开的情况;图4b为沿着图3的A-A’线而视的剖视图,其显示上、下层信号线是对齐的情况;图5a至图5d为本发明其它较佳实施例的触控式面板的剖视图,其显示信号线的不同设置情形,针对图4b中的B部分作变化。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3显示依据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四线式触控式面板的信号线构造的正视图。图4a为沿着图3的A-A’线而视的剖视图。请同时参照图3和图4a,本发明的触控式面板包括一上透明基板10,一下透明基板20,一绝缘间隔物60,和多条信号线。适用于本发明的上、下透明基板可为玻璃或塑料。例如,上、下透明基板可为聚酯塑料,具体例子为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了利于触控,上透明基板最好是可挠性(flexible)塑料。
上透明基板10的下表面的边缘上设有一凹槽15,并且其整个下表面上涂有一上导电膜12。下透明基板20的上表面的边缘上设有两个凹槽25和26,并且其整个上表面上涂有一下导电膜22。凹槽的形成方式并没有一定的限制,可使用模具而形成,也可使用蚀刻方式形成。
上、下导电膜12和22是作为电阻层之用,可为ITO(氧化铟锡),氧化锡(tin oxide),或氧化锑锡(ATO;antimony-tin-oxide),其电阻最好在10至10,000ohms per square,更佳者在100-1000ohms per square的范围内。绝缘间隔物60位于上、下透明基板10和20上的两导电膜12和22之间,用以将两导电膜分开。
信号线可为金属线,例如银线,可包括四条感测信号线位于上导电膜12的相对两边缘上的两条上感测信号线31和32,位于下导电膜22的相对两边缘上的两条下感测信号线41和42,且下感测信号线41和42在上感测信号线31和32的直角位置。信号线又包括四条传输信号线31a、32a、41a、42a,其分别与感测信号线31、32、41、和42连接,且比感测信号线为细。
本发明的特点在于,至少有一条信号线位于上透明基板的凹槽内的上导电膜上,或者是位于下透明基板的凹槽内的下导电膜上。以图4a为例,传输信号线32a位于上透明基板10的凹槽15内的上导电膜12上,而且,感测信号线41和42分别位于下透明基板20的凹槽25和26内的下导电膜22上。在图4a中,凹槽15和凹槽26的位置是错开的,因此信号线32a和42的位置也是错开的。
信号线41和上导电膜12之间,以及信号线32a和42之间,则通过接着剂(例如双面胶)50隔开。在面板的边缘处有信号线的区域,称作信号线区,标示为S;信号线以外的区域,则为可视区域AA(active area;作用区)。为了容易了解起见,在图4a中信号线区S的宽度比例有放大,与图3中的比例并不相同。
当上透明基板10受到外力触控时,例如手指或电子笔(stylus),两导电膜12和22之间会有电接触,而产生电压,而由感测信号线31、32、41、和42感测信号,再由传输信号线31a、32a、41a、和42a将信号传输出去。
依据本发明,当一感测信号线设计成位于一透明基板的凹槽内时,与其连接的传输信号线最好也位于同一凹槽内,例如,请同时参照图3和图4a,凹槽25可设计成跨越下透明基板20的上表面的呈直角位置的两边缘,以同时容纳感测信号线41和较细的传输信号线41a。再者,凹槽15可设计成跨越上透明基板10的下表面的呈直角位置的两边缘,以同时容纳感测信号线32和较细的传输信号线32a。
再者,本发明可将凹槽15和凹槽26的位置设计成对齐的,使得信号线32a和42的位置也是对齐的,如图4b所示。如此,可使得信号线区S的宽度减小,而增加可视区域AA的面积。由于信号线32a和42是埋在凹槽内,并没有凸出,因此可避免短路。
图5a至图5d为本发明其它较佳实施例的触控式面板的剖视图,其显示信号线的不同设置情形,针对图4b中的B部分作变化。如图5a显示,下透明基板20的上表面的边缘上设有一凹槽26,且信号线42位于凹槽26内的下导电膜22上。然而,上透明基板10的下表面的边缘上并没有设凹槽,信号线82位于上导电膜12的平坦表面上。
图5b显示,在图4b的B部分中,下透明基板20的上表面的边缘上设有两个凹槽27,且两条信号线43位于凹槽27内的下导电膜22上。然而,上透明基板10的下表面的边缘上并没有设凹槽,信号线82位于上导电膜12的平坦表面上。
图5c显示,在图4b的B部分中,上透明基板10的上表面的边缘上设有两个凹槽16,且两条信号线33位于凹槽16内的下导电膜12上。下透明基板20的上表面的边缘上设有两个凹槽27,且两条信号线43位于凹槽27内的下导电膜22上。
如图5d显示,在图4b的B部分中,上透明基板10的上表面的边缘上设有一个凹槽17,且一条信号线34位于凹槽17内的下导电膜12上。下透明基板20的上表面的边缘上设有两个凹槽27,且两条信号线43位于凹槽27内的下导电膜22上。
由以上较佳实例可看出,有部分信号线位于透明基板10或20的凹槽内,因此,与传统触控式面板的信号线的设置方式相较,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将信号线设计成位于透明基板的凹槽内,黏着剂50成为对于平坦表面进行贴合,因此有良好的信赖性。
(2)由于信号线位于透明基板的凹槽内,可增加信号线的厚度,而不致增加整体面板的厚度。因此,可减小信号线的宽度,而仍能达到所需的导电度。如此,对于相同面积的面板,可缩小信号线区S的宽度,因而减少整个外观尺寸。
(3)当位于上、下透明基板的凹槽内的信号线设计成对齐时(如图4b所示),可更缩小信号线区S的宽度,因而减少整个外观尺寸。由于信号线位于透明基板的凹槽内,并未凸出,可避免信号线之间的短路发生。
虽然本发明上述内容以四线式触控式面板作例子,但也适用于五线式、六线式、或八线式触控式面板。
综合上述,在本发明的触控式面板中,透明基板的边缘设计成具有凹槽,而信号线(银线)则位于透明基板的凹槽内。如此,银线可得以增厚,因而可减少银线的宽度,使银线的设置占据较小的平面空间。结果,可有较小的外观尺寸,并且银线可具有高导电度,且信赖性良好。
虽然结合以上较佳实施例揭露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做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触控式面板,其包括一上透明基板,其下表面涂有一上导电膜;一下透明基板,其上表面涂有一下导电膜;一绝缘间隔物,位于该上、下透明基板上的两导电膜之间,用以将两导电膜分开,但当该上透明基板受到外力触控时,两导电膜之间会有电接触;以及多条信号线,每条信号线位于上或下导电膜的边缘上,且通过接着剂而与另一导电膜隔开或与另一信号线隔开,其中该上透明基板的下表面的边缘上设有一凹槽,并且有一信号线设置于该凹槽内的上导电膜上,或者该下透明基板的上表面的边缘上设有一凹槽,并且有一信号线设置于该凹槽的下导电膜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式面板,其中该上、下透明基板为玻璃或塑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式面板,其中该上、下透明基板为可挠性塑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式面板,其中该信号线为金属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式面板,其中该上透明基板的下表面的边缘上设有一凹槽,并且有一信号线设置于该凹槽内的上导电膜上,而且该下透明基板的上表面的边缘上设有一凹槽,并且有一信号线设置于该凹槽内的下导电膜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式面板,其中该多条信号线包括位于上导电膜的相对两边缘上的两条上感测信号线;以及位于下导电膜的相对两边缘上的两条下感测信号线;且下感测信号线是在上感测信号线的直角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式面板,其中该多条信号线还包括四条传输信号线,分别与该各感测信号线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式面板,其中该上透明基板的下表面呈直角位置的两边缘上设有一凹槽,并且一感测信号线和一传输信号线设置于该凹槽内的上导电膜上。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式面板,其中该下透明基板的上表面的呈直角位置的两边缘上设有一凹槽,并且一感测信号线和一传输信号线设置于该凹槽内的上导电膜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式面板,其中该导电膜为铟锡氧化物(ITO)。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式面板,其包括一上透明基板,其下表面涂有一上导电膜;一下透明基板,其上表面涂有一下导电膜;一绝缘间隔物,位于该上、下透明基板上的两导电膜之间,用以将两导电膜分开;以及多条信号线,每条信号线位于上或下导电膜的边缘上,且通过接着剂而与另一导电膜隔开或与另一信号线隔开。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透明基板的下表面的边缘上设有一凹槽,并且有一信号线设置于该凹槽内的上导电膜上,或者下透明基板的上表面的边缘上设有一凹槽,并且有一信号线设置于凹槽内的下导电膜上。
文档编号G06K11/06GK1567360SQ0314868
公开日2005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17日
发明者庄孟儒 申请人:统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