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携式计算机装置与扩充座的扣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89690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携式计算机装置与扩充座的扣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扣合结构,尤其是指一种可携式计算机装置与扩充座的扣合结构。
背景技术
:平板计算机(tabletcomputer)因为可跟随使用者的移动,又具有一般计算机装置的强大运算能力以及相容性,其体型亦较轻薄、灵巧,因此广受使用者的喜爱。然而,平板计算机的功能较一般计算机装置精简,故由与扩充座连结以取得较丰富的支援功能。除此之外,平板计算机仍具有一定的重量,例如2.5公斤,当使用者停留于某一定点时,例如办公室中,使用者常借助扩充座来代替使用者承载平板计算机的重量。另外,由于扩充座承载平板计算机的方式是以一倾斜方式,当使用者将平板计算机置于扩充座时,其平板计算机的使用视角亦较符合人体工学的需求,所以扩充座对于平板计算机而言,为一重要的支撑元件。一般而言,平板计算机与扩充座之间的扣合方式,多使用机械结构,采用机械咬合定位的方法,以达到平板计算机与扩充座的扣合操作的要求。然而,使用机械咬合定位的方法,存在者不少缺点,例如,为达机械咬合定位的目的,需使用复杂的机械结构,如果有一内部零件磨损,这将导致整个机械结构故障或损坏。另外,由于组成机械结构的元件众多,这表示组装扩充座的程序不但较为复杂,制造成本亦较高。加上机械结构的咬合是一较无弹性的方式,使用上较费力,亦较不易解除咬合。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可携式计算机装置与扩充座之间的扣合方式,能提供紧密扣合。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可携式计算机装置与扩充座之间的扣合方式,能降低扩充座的制造成本。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可携式计算机装置与扩充座之间的扣合方式,能降低扩充座结构的复杂性,降低故障率。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可携式计算机装置与扩充座之间的扣合方式,能提供较方便的扣合以拆卸方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可携式计算机装置与扩充座的扣合结构,包括一可携式计算机装置,其背面具有复数第一凹槽,每一第一凹槽内置有一第一磁性物质;一扩充座;一支撑板,置于该扩充座上,该支撑板包括有一背支撑板以及一容置凹槽,该容置凹槽的形状大小可承载该可携式计算机装置,该背支撑板设有复数第二凹槽,每一该第二凹槽内置有一第二磁性物质,该背支撑板支撑该可携式计算机装置成直立状态;其中每一该第一凹槽对应至其中一该第二凹槽,该可携式计算机装置置于该容置凹槽时,每一该第一磁性物质与对应的该第二磁性物质相互磁性吸引而使该可携式计算机装置与该支撑板扣合。所述的可携式计算机装置与扩充座的扣合结构,其中该可携式计算机装置周缘的至少一侧缘设有一第一连接器,该容置凹槽设有一第二连接器,该扩充座设有一个以上电子连接器,每一电子连接器电性连接至该第二连接器,当一第一磁性物质结合至对应的该第二磁性物质时,该第一连接器是电性连接至该第二连接器。所述的可携式计算机装置与扩充座的扣合结构,其中设有一支撑架,该支撑架支撑该支撑板并由该扩充座支撑该支撑架。所述的可携式计算机装置与扩充座的扣合结构,其中该支撑架设有一支撑臂,其连结至该扩充座并支撑该支撑架。所述的可携式计算机装置与扩充座的扣合结构,其中该支撑板连接承载该可携式计算机装置的底部。所述的可携式计算机装置与扩充座的扣合结构,其中该支撑架设有一旋转器,该旋转器使该支撑板至某一角度。所述的可携式计算机装置与扩充座的扣合结构,其中该背支撑板以及该容置凹槽的表面置有一弹性物质。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正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后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正视图。可携式计算机装置1具有数个侧缘,在此以下侧缘10为例,第一连接器11则置于下侧缘10中。可携式计算机装置1的背面12具有数个第一凹槽,如图2所示,其分别为第一凹槽111、112、113以及114,每一第一凹槽内合置有第一磁性物质,在此仅以四个第一凹槽为例,但不以此为限。其中,可携式计算机装置1较佳是平板计算机。参照图1及图2所示,扩充座25包括下列主要元件支撑板20、支撑架28、支撑座29。支撑架28乃连结至支撑座29,并由支撑座29支撑其重量。支撑架28上更具有旋转器27,支撑架28由旋转器27而提供支撑板20适当的支撑力,以支撑支撑板20的重量,另外,旋转器27可用以旋转支撑板20而改变支撑板20与支撑架28的相对位置,例如,两者的夹角可为零度或90度,另外,支撑座29上更置有一支撑臂42,用以提供支撑架28更稳固的支撑力。其中,支撑板20包括容置凹槽22以及背支撑板26,背支撑板26具有数个第二凹槽,分别为第二凹槽261、262、263以及264,每一第二凹槽内部置有第二磁性物质,其中每一第二凹槽对应至其中一第一凹槽,例如,第二凹槽对应261至第一凹槽111,第二凹槽对应262至第一凹槽112,第二凹槽对应263至第一凹槽113以及第二凹槽对应264至第一凹槽114。需注意的是,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的对应关系,不只是数目上的对应,连相对位置亦为对应。其中,第二凹槽261、262、263以及264较佳是置于背支撑板26的四个角落。当可携式计算机装置1放置于扩充座25时,由于第一凹槽内部的第一磁性物质与由于第二凹槽内部的第二磁性物质彼此产生磁性吸引力,使彼此相互吸引。这不但会将可携式计算机装置1吸引至背支撑板26的适当位置(依第一凹槽与对应的第二凹槽的位置而定),并在彼此之间产生一强力附着力,不易因外力而改变彼此附着的状态。此外,容置凹槽22亦能承载可携式计算机装置1的重量,由于上述的强力附着力以及容置凹槽22的承载力,使可携式计算机装置1扣合于扩充座25中。欲解除可携式计算机装置1与背支撑板26的扣合关系,仅需施予可携式计算机装置1相反于磁性吸引力的作用力,使可携式计算机装置1远离背支撑板26,即能消除磁性吸引力的作用,再将可携式计算机装置1提起以离开容置凹槽22,此时,可携式计算机装置1与背支撑板26的扣合关系即能解除。此外,可于容置凹槽22以及背支撑板26的表面附加一层弹性物质,例如塑胶软垫,以减少可携式计算机装置1扣合于扩充座25所产生的碰撞。此外,容置凹槽22内更置有第二连接器21,扩充座25上亦置有数个连接器,例如,USB(通用序列总线)连接器281、键盘连接器282以及鼠标连接器283,如图2所示。然而连接器的种类可依实际需求而定,并不以此为限。USB连接器281、键盘连接器282以及鼠标连接器283是电性连结至第二连接器21。当可携式计算机装置1扣合于扩充座25时,第一连接器11与第二连接器21产生电性连结,使可携式计算机装置1能接收外部的USB、键盘或鼠标的电子信号。本实用新型的扩充座25不但构造简单,拆装容易,制造成本亦较低,此外更能提供可携式计算机装置1稳固的支撑力,故较公知技术具有显着的进步性。上述实施例仅是了方便说明而举例而已,本实用新型所主张的权利范围自应以权利要求所述为准,而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权利要求1.一种可携式计算机装置与扩充座的扣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可携式计算机装置,其背面具有复数第一凹槽,每一第一凹槽内置有一第一磁性物质;一扩充座;一支撑板,置于该扩充座上,该支撑板包括有一背支撑板以及一容置凹槽,该容置凹槽的形状大小可承载该可携式计算机装置,该背支撑板设有复数第二凹槽,每一该第二凹槽内置有一第二磁性物质,该背支撑板支撑该可携式计算机装置成直立状态;其中每一该第一凹槽对应至其中一该第二凹槽,该可携式计算机装置置于该容置凹槽时,每一该第一磁性物质对应该第二磁性物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计算机装置与扩充座的扣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可携式计算机装置周缘的至少一侧缘设有一第一连接器,该容置凹槽设有一第二连接器,该扩充座设有一个以上电子连接器,每一电子连接器电性连接至该第二连接器,当一第一磁性物质结合至对应的该第二磁性物质时,该第一连接器是电性连接至该第二连接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计算机装置与扩充座的扣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设有一支撑该支撑板的支撑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携式计算机装置与扩充座的扣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支撑架设有一支撑臂,其连结至该扩充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计算机装置与扩充座的扣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支撑板连接承载该可携式计算机装置的底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计算机装置与扩充座的扣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支撑架设有一使该支撑板至某一角度的旋转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计算机装置与扩充座的扣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背支撑板以及该容置凹槽的表面置有一弹性物质。专利摘要一种可携式计算机装置与扩充座的扣合结构,于可携式计算机装置的壳体背面以及扩充座的背支撑板中置有磁性装置,当可携式计算机装置置入扩充座时,由磁性装置的磁性作用力而相互吸引,以将可携式计算机装置扣合于扩充座的容置凹槽中。文档编号G06F1/16GK2609040SQ03238440公开日2004年3月31日申请日期2003年3月31日优先权日2003年3月31日发明者黄照明,王文杰,许宗骥申请人:大同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