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导管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53214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热导管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对计算机的CPU进行散热的热导管散热器。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CPU(中央处理器)的速度逐渐加快,CPU产生的热量快速上升。为了解决散热问题,散热器从过去的铝挤型散热器改成铜鳍片型散热器后,仍难以满足CPU速度提升的需要。目前台式计算机的中央CPU的散热器开始加装热导管,从贴附CPU芯片的吸热板将热量传导到鳍片上方靠近风扇处。因热导管的传热速度大于铝质或铜质鳍片数倍,故可将热量以比鳍片更快的速度传播到鳍片上方靠近风扇处,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但目前加装了热导管后的散热器,其性能提升有限,原因在于一般的热导管散热器,其热导管排列方式有两种,一种是2根以上的热导管(例如2~5根)在吸热板部位平行排列,并焊接在一起;一种是4根热导管呈交叉排列。
对于2根以上热导管在吸热板部位平行排列并且在底座焊接的热导管散热器而言,一般有两种型式一种是热导管02在吸热板01部位平行排列,其一端伸出吸热板01外,并经过折弯后插入鳍片03(见附图1所示);一种是在吸热板01部位平行排列,其两端伸出吸热板01外(见附图2A和附图2B所示)。然而,一般热导管02在吸热板01部位平行排列,其焊接部位吸热板01的厚度相同(见附图3A和附图3B所示)。即使有些吸热板开设沟槽以焊接热导管,但其沟槽深度亦相同,使热导管与CPU的距离相同。这种设计会使在中央部位的热导管吸收过多的热量而散不掉热量,而两边部位的热导管吸热不足。尤其是有些设计已用多达6根热导管,其结果是最外边部位的热导管已不处在CPU的核心之上。
另外,有些设计使吸热板01的厚度薄至2-3mm(见附图3A所示),以增进导热率,但实际上在中央部位的热导管02吸收过多的热量,而两边部位的热导管02吸收不到热量,直到在中央部位的热导管02散不掉热量,热量才缓缓地延着薄吸热板01传到两边部位的热导管02,但中央部位的温度已偏高,且薄吸热板横向传热率不高。
为改善此问题,也有些设计将吸热板的厚度增至5-6mm(见附图3B所示),但这样有两个不良后果,一是增加重量与成本,二是厚吸热板纵向传热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克服上述缺点的热导管散热器,该热导管散热器的散热效果更佳,且每根热导管皆能发挥作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它具有一个与CPU接触的吸热板以及多根插设有鳍片的热导管,所述的吸热板上开设有多个平行排列而深浅不一的圆弧形沟槽,其中央部位的沟槽深度较浅,而两边部位的沟槽深度较深,热导管的吸热段固定于圆弧形沟槽内。
在中央部位的热导管与CPU的距离为5~9mm,而两边部位的热导管与CPU的距离为1~4mm。
在同一位置上可以有两根热导管的周缘部份上下重迭。靠近CPU中心的热导管的周缘处于上方,而隔邻离CPU中心较远的热导管的周缘处于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在吸热板上开设了深浅不一的沟槽,当热导管的吸热段固定于这些沟槽内,即处于平行但不共面的状态,CPU中央部位的热量传送到不同热导管的距离接近,使不同的热导管受热均匀。即使中央部位的热导管热量散不及,吸热板的热量亦可快速地传送到隔邻的热导管。再则在同一位置上可以有两根热导管的周缘部份上下重迭使所有的吸热段缩减跨距以座落于CPU核心之上。使热量可以均匀地传送到鳍片上的不同位置,从而提高散热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1为现有热导管散热器之一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A为现有热导管散热器之二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B为附图2A的侧视图附图3A为现有散热器中的热导管与吸热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一附图3B为现有散热器中的热导管与吸热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二附图4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的吸热板的剖面图附图4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的结构示意图附图5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二的吸热板的剖面图附图5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二的结构示意图附图6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三的吸热板的剖面图附图6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三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附图4A和附图4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在该实施例中,吸热板10为铜质材料,其一面为与CPU接触的平面,另一面上则开设有3个(当然也可为3个以上)深浅不一的平行圆弧形沟槽11,其中央部位的沟槽深度较浅,而其两侧的两个沟槽11的深度较深;热导管20的吸热段焊接固定于沟槽11内而呈平行但不共面的排列方式。热导管20的散热段则呈水平排列,其上插有垂直于热导管方向的鳍片(图中未示出)。
附图5A和附图5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二,在该实施例中,吸热板10的中央部位开设有两个高度相同的圆弧形沟槽11,其两侧则分别开设有一个位置对称的圆弧形沟槽11,当热导管20的吸热段分别焊接固定于这些沟槽11内后,同样呈现平行但不共面的排列方式,令CPU中央部位的热量传送到不同热导管的距离接近,不至出现热导管受热不均匀的现象。
附图6A和附图6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三,在该实施例中,吸热板10以中央部位圆弧形沟槽11为对称中心,其两侧分别开设有呈阶梯状分布的圆弧形沟槽11,其余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相同。
应该注意的是在上述各个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最好使位于吸热板10中央部位的热导管20与CPU的距离为5~9mm,而两边部位的热导管20与CPU的距离为1~4mm,这样可以获得最佳的导热效果。因为中央部位某一根热导管20正下方部位产生的热量,传送到此根热导管的距离,与传送到靠外边之隔邻热导管的距离接近,即使中央部位的热导管热量散不及,则吸热板的热量亦可快速地传送到隔邻的热导管,使不同的热导管受热均匀。
另外,呈平行排列的热导管20的吸热段在同一位置上可以有两根热导管的周缘部份上下重迭。靠近CPU中心的热导管的周缘处于上方,而隔邻离CPU中心较远的热导管的周缘处于下方,如此设计可使所有的热导管吸热段21尽量接近CPU中心。例如5根6mm的热导管吸热段21,依此排列方式,两根排列在外边吸热段21的边缘距离可缩至25mm,使所有的吸热段21位于CPU核心之上。相对地目前一般设计,5根6mm的热导管吸热段21的跨距为36-40mm,则外缘之吸热段21吸收的热量较少,而中心吸热段21吸热过多又散不掉热量,造成中心温度偏高。
热导管20的吸热段在同一位置上可以有两根热导管的部份周缘上下重迭的实施方式,乃是利用金属异形押出法,得到部份周缘上下重迭的沟槽11,然后再固定热导管的吸热段21。
权利要求1.一种热导管散热器,它具有一个与CPU接触的吸热板(10)以及多根插设有鳍片的热导管(2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热板(10)上开设有多个平行排列而深浅不一的圆弧形沟槽(11),其中央部位的沟槽深度较浅,而两边部位的沟槽深度较深,热导管(20)的吸热段(21)固定于圆弧形沟槽(1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导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在中央部位的热导管与CPU的距离为5~9mm,而两边部位的热导管与CPU的距离为1~4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导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在同一位置上可以有两根热导管的周缘部份上下重迭,靠近CPU中心的热导管的周缘处于上方,而隔邻离CPU中心较远的热导管的周缘处于下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它公开了一种热导管散热器。本实用新型具有一个与CPU接触的吸热板以及多根插设有鳍片的热导管,所述的吸热板上开设有多个平行排列而深浅不一的圆弧形沟槽,其中央部位的沟槽深度较浅,而两边部位的沟槽深度较深,热导管的吸热段固定于圆弧形沟槽内。由于在吸热板上开设了深浅不一的沟槽,当热导管的吸热段固定于这些沟槽内,即处于平行但不共面的状态,CPU中央部位的热量传送到不同热导管的距离接近,使不同的热导管受热均匀,因而热量可以均匀地传送到鳍片上的不同位置,从而提高散热效率。
文档编号G06F1/20GK2800488SQ20052005817
公开日2006年7月26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16日
发明者陈弘岳 申请人:杨开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