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方法及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85820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控制方法及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控制方法,特别是有关一种应用在具有触控面板的电子装置的 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个人计算机或电子装置的输入接口无法达到快速传输信息的目的,其原因在 于,上述的输入接口并非以人类直觉的发声或手写方式进行输入,而是必须使用键盘或鼠 标来达成人与电子装置之间的沟通。随着科技的进步,利用非键盘、非鼠标的输入方式,逐渐取代原本的输入方式。而 非键盘、非鼠标式的输入方法,目前发展最成熟的技术就是触控面板(touch panel)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方法,适用在一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具有一触控面板。首 先,判断一物体是否按下触控面板的任一处并滑动后放开。物体一开始触碰到触控面板的 位置是为一起始点。物体最后触碰到触控面板的位置是为一结束点。当物体按下触控面板 的任一处并滑动后放开,求得起始点及结束点的信息。由起始点开始,往水平方向延伸后, 可得到一第一直线。一第二直线连接在起始点及结束点之间。根据起始点及结束点的信息, 求得第一及第二直线之间的一角度。根据该角度,控制触控面板所呈现的画面。本发明另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触控面板以及一处理单元。当一物体按下触 控面板的任一处并滑动后放开,触控面板输出一第一信息以及一第二信息。物体一开始触 碰到触控面板的位置是为一起始点。物体最后触碰到触控面板的位置是为一结束点。第一 信息是为起始点的信息,第二信息是为结束点的信息。由起始点开始,往水平方向延伸后,可得到一第一直线。一第二直线连接在起始点 及结束点之间。处理单元根据第一及第二信息,求得第一及第二直线之间的一角度,并根据 角度,控制触控面板所呈现的画面。为让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 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第1图为本发明的控制方法的一可能实施例。第2图为触控面板可能呈现的画面配置示意图。第3图为起始点与结束点的示意图。第4图为本发明的根据角度切换画面的一可能实施例。第5图为本发明的控制方法的另一可能实施例。第6图为本发明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为本发明的控制方法的一可能实施例。本发明的控制方法适用在具有触控 面板的电子装置。在一可能实施例中,电子装置为可携式电子装置,如手机、个人数字助理 (PDA),但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本发明并不限定电子装置的种类。在其它可能实施例中, 电子装置可为桌上型计算机。首先,令电子装置的触控面板呈现画面(步骤S110)。本发明并不限定触控面板所 呈现的画面。在一可能实施例中,触控面板所呈现的画面具许多选项,来供使用者点选。另 外,除了上述画面外,触控面板更可呈现其它画面,每一画面亦可具有许多选项。图2为触控面板可能呈现的画面配置示意图。假设,触控面板可呈现画面210 四0,但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本发明并不限定画面的数量以及排列方式。在其它实施例中, 触控面板所呈现的画面数量大于2,但并非同时呈现。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每次仅能呈 现单一画面。当触控面板呈现画面250时,使用者便可选择画面250所呈现的选项(如电话薄 或简讯)。若画面250没有使用者所需的选项时,使用者可按住画面250的任一处并滑动后 放开。根据使用者的滑动方向,触控面板呈现另一相对画面。本发明并不限定滑动的方向。 在图2中,使用者可往8个方向移动。举例而言,当触控面板呈现画面250时,若使用者按住画面250的任一处,并往右 下方移动时,则触控面板改呈现画面210。同样地,若使用者按住画面250的任一处,并往左 下方移动时,则触控面板改呈现画面230。为了使触控面板呈现正确的画面,故在图1的步骤S130中,判断一物体是否按下 触控面板的任一处并滑动后放开。在本实施例中,物体一开始触碰到触控面板的位置被定 义成一起始点。另外,物体最后触碰到触控面板的位置被定义成一结束点。当物体按下触控面板的任一处并滑动后放开时,求得起始点及结束点的信息(步 骤S150)。在本实施例中,由起始点开始,往水平方向延伸后,可得到一第一直线。另外,一 第二直线连接在起始点及结束点之间。图3为起始点与结束点的示意图。符号Pl代表物体一开始触碰到触控面板的位 置(即起始点)。符号P2代表物体最后触碰到触控面板的位置(即结束点)。如图所示, 由起始点Pl开始,往水平方向延伸后,可得到一直线(Li或L3)。直线L2是连接在起始点 Pl及结束点P2之间。在一可能实施例中,由起始点Pl开始,往右边的水平方向延伸后,可得到直线Li。 在另一可能实施例中,由起始点Pl开始,往左边的水平方向延伸后,可得到直线L3。接着,根据步骤S150所得到的起始点及结束点的信息,求得第一直线与第二直线 之间的角度(步骤S17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直线是为起始点往水平方向延伸的直线(如 Ll或L3),第二直线是为起始点与结束点之间的直线(如L2)。根据步骤S170所求得的角度,控制触控面板所呈现的画面(步骤S190),然后再回 到步骤S110。在一可能实施例中,步骤S150所得到的起始点及结束点的信息均为坐标信 息。根据两坐标信息,便可求得直线Ll与L2之间的角度Θ1或Θ2。举例而言,若触控面板呈现图2的画面250,并且步骤S170所得到的角度为90°时,则将触控面板所呈现的画面,由原本的画面250切换至画面220。由于根据坐标求得角 度的方法是为本领域人士所深知,故不再加以说明。图4为本发明的根据角度切换画面的一可能实施例。图4所呈现的角度切分结果 是为一可能实施例,但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触控面板具有8个可呈现 的画面(如图2所示),故图4将全圆360°切分成8个范围,并以3点钟为0°起始点。在 其它实施例中,可将全圆360°切分成其它数量的范围。在本实施例中,若角度位在337. 5° 22. 5°之内时,触控面板呈现画面沈0。若 角度位在22. 5° 67. 5°之内时,触控面板呈现画面230。若角度位在67. 5° 112. 5° 之内时,触控面板呈现画面220。若角度位在112. 5° 157. 5°之内时,触控面板呈现画面 210。若角度位在157.5° 202. 5°之内时,触控面板呈现画面M0。若角度位在 202.5° M7. 5°之内时,触控面板呈现画面270。若角度位在M7. 5° 四2. 5°之内时, 触控面板呈现画面观0。若角度位在四2. 5° 337. 5°之内时,触控面板呈现画面四0。图5为本发明之控制方法的另一可能实施例。图5相似图1,不同之处在于,图5 多了步骤S560。在本实施例中,首先,令触控面板呈现画面(步骤S510)。然后,判断一物 体是否按下触控面板的任一处并滑动后放开(步骤S530)。若无物体按下触控面板的任一处并滑动后放开,则继续执行步骤S530。当物体按 下触控面板的任一处并滑动后放开时,求得起始点及结束点的信息(步骤S550)。在本实施例中,起始点是为物体一开始触碰到触控面板的位置,而结束点是为物 体最后触碰到触控面板的位置。由起始点开始,往水平方向延伸后,可得到一第一直线。另 外,一第二直线连接在起始点及结束点之间。判断第二直线的长度是否大于一默认值(步骤S560)。当第二直线的长度小于默 认值时,重新判断物体是否按下该触控面板的任一处并滑动后放开(步骤S530)。举例而言,若使用者想点选触控面板所呈现的画面里的选项时,在点选的同时,可 能会稍微滑动。然而,藉由步骤S560,便可检测出使用者并非想切换画面。因此,当使用者 的滑动距离(即第二直线的长度)小于默认值时,将不根据第一及第二直线之间的角度,切 换触控面板所呈现的画面。当第二直线的长度大于默认值时,则根据起始点及结束点的信息,求得第一与第 二直线之间的角度(步骤S570)。在本实施例中,起始点及结束点的信息均为坐标信息。最后,根据角度,切换触控面板所呈现的画面(步骤S590)。在一可能实施例中,可 仅根据第一与第二直线之间的角度,切换触控面板所呈现的画面。在另一可能实施例中,是 根据第一与第二直线之间的角度及第二直线的长度,切换触控面板所呈现的画面。因此,藉由本发明的控制方法,使用者只需极少的动作,便可使触控面板直接切换 到指定的画面,而不需反复操作。图6为本发明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电子装置600包括触控面板610 以及处理单元630。本发明并不限定电子装置600的种类。只要是具有触控功能的电子装 置,均可作为本发明所述的电子装置600。当一物体(如触碰笔或手指)按下触控面板610的任一处并滑动后放开,触控面 板610输出信息、及、。在本实施例中,物体一开始触碰到触控面板610的位置作为一起始点。物体最后触碰到触控面板610的位置作为一结束点。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610输出信息、及&分别与起始点及结束点有关。举 例而言,信息、及&与起始点及结束点的坐标信息有关,但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在其它 实施例中,触控面板610可提供其它与起始点及结束点有关的信息。另外,由起始点开始,往水平方向延伸后,可得到一第一直线,并且一第二直线连 接在起始点及结束点之间。处理单元630根据信息、及SP2,求得第一及第二直线之间的 一角度,并根据角度,控制触控面板610所呈现的画面。本发明并不限定第一直线延伸的方向。如图3所示,从起始点Pl开始,往右边的 水平方向延伸后,可得到直线Li。若从起始点Pl开始,往左边的水平方向延伸后,则可得到 直线L3。根据直线Ll及L2,便可求得直线Ll及L2之间的角度θ 1。同样地,根据直线L3 及L2,便可求得直线L3及L2之间的角度θ 2。在另一可能实施例中,处理单元630更判断第二直线(即起始点与结束点之间的 直线)的长度。处理单元630可仅根据角度、或是根据角度及第二直线的长度,切换触控面 板610所呈现的画面。当第二直线的长度小于一默认值时,处理单元630不根据角度,控制触控面板610 所呈现的画面。换句话说,处理单元630可能维持触控面板610所呈现的画面(如图2所 示的画面250),或是进入触控面板610所呈现的画面的选项(如电话薄或简讯)之中。当第二直线的长度大于默认值时,处理单元630可仅根据角度,或是根据角度及 第二直线的长度,切换触控面板610所呈现的画面。以图2为例,若触控面板610起初呈现 画面250时,若使用者按下触控面板610的任一处并滑动后放开,处理单元630可根据触控 面板610所提供的信息、及Sp2,求得滑动的距离及方向。假设,滑动的距离大于默认值,并且滑动的角度为90°,则处理单元630输出控制 信号&,用来切换触控面板610所呈现的画面。在此例中,触控面板610的所呈现的画面将 由原本的画面250切换至画面220。藉由触控面板610与处理单元630的动作,便可让使用者透过极少的动作行为,就 可以直接切换至指定画面,而不需反复操作。虽然本发明已用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 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控制方法,适用在一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具有一触控面板,所述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判断一物体是否按下所述触控面板的任一处并滑动后放开,其中所述物体一开始触碰 到所述触控面板的位置是为一起始点,所述物体最后触碰到所述触控面板的位置是为一结 束点;当所述物体按下所述触控面板的任一处并滑动后放开,求得所述起始点及所述结束点 的信息,其中由所述起始点开始,往水平方向延伸后,可得到一第一直线,并且一第二直线 连接在所述起始点及所述结束点之间;根据所述起始点及所述结束点的信息,求得所述第一及第二直线之间的一角度;以及根据所述角度,控制所述触控面板所呈现的画面。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括判断所述第二直线的长度。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角度及所述第二直线的长 度,切换所述触控面板所呈现的画面。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直线的长度小于一默认值 时,重新判断所述物体是否按下所述触控面板的任一处并滑动后放开。
5.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直线的长度大于所述默认 值时,根据所述角度,切换所述触控面板所呈现的画面。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直线的长度大于所述默认 值时,根据所述角度及所述第二直线的长度,切换所述触控面板所呈现的画面。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始点及所述结束点的信息均为 坐标信息。
8.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触控面板,当一物体按下所述触控面板的任一处并滑动后放开,所述触控面板输出 一第一信息以及一第二信息,其中所述物体一开始触碰到所述触控面板的位置是为一起始 点,所述物体最后触碰到所述触控面板的位置是为一结束点,由所述起始点开始,往水平方 向延伸后,可得到一第一直线,并且一第二直线连接在所述起始点及所述结束点之间;一处理单元,根据所述第一及第二信息,求得所述第一及第二直线之间的一角度,并根 据所述角度,控制所述触控面板所呈现的画面;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是为所述起始点的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是为所述结束点的信息。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更判断所述第二直线的 长度。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所述角度及所述 第二直线的长度,切换所述触控面板所呈现的画面。
11.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直线的长度小于一默认 值时,所述处理单元不根据所述角度,控制所述触控面板所呈现的画面。
12.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直线的长度大于所述默 认值时,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所述角度,切换所述触控面板所呈现的画面。
1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直线的长度大于所述默认值时,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所述角度及所述第二直线的长度,切换所述触控面板所呈现的 画面。
14.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及第二信息均为坐标信息。
全文摘要
一种控制方法,适用在一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具有一触控面板。首先,判断一物体是否按下触控面板的任一处并滑动后放开。根据物体滑动的角度,控制触控面板所呈现的画面。
文档编号G06F3/048GK102096491SQ20091025052
公开日2011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4日
发明者吴昱廷 申请人: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