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98608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触控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并且特别涉及一种视觉效果较为均匀的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资讯技术、无线行动通讯和资讯家电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为了达到携带更便
利、体积更轻巧化以及操作更人性化的目的,许多资讯产品已由传统的键盘或鼠标等输入
装置,转变为使用触控装置作为输入装置。目前,触控面板大致可区分为电阻式触控面板、
电容式触控面板、声波式触控面板、光学式触控面板及电磁式触控面板等等。
以电容式触控面板而言,一种具有多点触控功能的投射电容式触控面板为目前市
场上的主流产品之一。投射电容式触控面板是将多个感测垫沿不同方向串接成彼此交错的
多条串列。当使用者以导体物件或是手指直接触碰触控面板时,导体物件或是手指将与菱
形感测垫或多种不同形状的感测垫形成一耦合电容。触控面板便可通过不同串列上的耦合
电容来判断触碰位置。 图1显示为一种已知的感测垫配置方式。请参照图l,在感测垫10的对角线方向 上,两相邻感测垫10的中心点相隔一间距P。此外,在平行于感测垫IO侧边上,两相邻感测 垫10的侧边相隔一距离D。由于感测垫10之间的耦合电容越大越容易增加驱动芯片的负 担而不利于感测灵敏性。所以,为了符合驱动芯片的需求,感测垫10之间必须随着间距P的 大小而维持特定的距离D。举例而言,间距P为5mm至6mm时,距离D —般都设定为30 y m 至50um。 在这样的设计下,驱动芯片可以具有良好的运算能力,不过感测垫10所在位置与 距离D所在位置的光线穿透性质不同。因此,距离D越大使用者将会明显地看到感测垫10 的轮廓而造成使用者感受到不均匀的视觉效果。也就是说,当这样的触控面板搭配显示面 板而设置时可能对显示品质有负面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具有均匀的视觉效果。 本发明提出一种触控面板,包括多条第一感测串列、多条第二感测串列以及多个 凸起图案。第一感测串列配置于一基板上。各第一感测串列沿一第一方向排列,并包括多 个第一感测垫以及多条第一桥接线,其中第一桥接线与第一感测垫交替地连接。第二感测 串列配置于基板上。各第二感测串列沿一第二方向排列以与第一感测串列交错,并包括多 个第二感测垫以及多条第二桥接线,其中第二桥接线与第二感测垫交替地连接。凸起图案 不规则地分布于第一感测串列与第二感测串列所在位置。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凸起图案正投影于基板上的面积小于第一感测垫的 面积以及第二感测垫的面积。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各凸起图案包括一绝缘凸块配置于基板上。绝缘凸块 的材料例如为一有机绝缘材料,而绝缘凸块的厚度为1 P m至5 i! m。或者,绝缘凸块的材料为氮化硅或相当的透明绝缘材料,如氧化硅,而绝缘凸块的厚度为3000 A至6000A。在一 实施例中,触控面板进一步包括一保护层,其配置于基板上并覆盖第一感测串列、第二感测 串列以及绝缘凸块。保护层的材料例如为氧化硅。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触控面板进一步包括一保护层以覆盖第一感测串列以 及第二感测串列,且保护层具有凸起图案。另外,保护层的材料可以为氧化硅,而保护层的 厚度为300 A至600 A,保护层的材料还可以为其他透明绝缘材料,如有机化合物、氮化硅 或氧化硅等。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凸起图案在基板上的分布密度为5%至30%。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凸起图案正投影于基板上的宽度为10 ii m至100 ii m。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凸起图案正投影于基板上的形状为圆形、类圆形或是 多边形。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触控面板具有多个凸起图案。凸起图案可以干扰光线的穿透 性质。因此,触控面板可以具有较均匀的视觉效果。 为让本发明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示作 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显示为一种已知的菱形电极配置方式。 图2显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3A 3C分别为沿图2中剖线I-I'、剖线II-II'以及剖线III-III'所显示的 一种触控面板的剖面结构。 图4A 4C分别为沿图2中剖线I-I'、剖线II-II'以及剖线III-III'所显示的 另一种触控面板的剖面结构。 图5A 5C分别为沿图2中剖线I-I'、剖线II-II'以及剖线III-III'所显示的 又一种触控面板的剖面结构。 图6A 6C分别为沿图2中剖线I-I'、剖线II-II'以及剖线III-III'所显示的 再一种触控面板的剖面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图2显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局部俯视示意图。请参照图2,触控面板 IOO例如由多条第一感测串列110以及多条第二感测串列120所组成。另外,触控面板100 上配置有具有多个凸起图案B。第一感测串列IIO以及第二感测串列120相互交错。各第 一感测串列110包括多个第一感测垫112以及多条第一桥接线114,且第一感测垫112与第 一桥接线114交替地沿一第一方向VI连接成串。各第二感测串列120包括多个第二感测 垫122以及多条第二桥接线124,且第二感测垫122与第二桥接线124交替地沿一第二方向 V2连接成串。 受限于驱动芯片的运算能力,相邻的第一感测垫112与第二感测垫122之间必须 相隔一定的距离D,触控面板IOO才可以具有良好的感测灵敏性。距离D越大则使用者越容 易察觉触控面板100中第一感测串列110与第二感测串列120的轮廓。因此,在缺乏适当的设计时,触控面板100所呈现的视觉效果不甚理想。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中设有多 个凸起图案B,因此光线穿透率不均匀的情形可被大幅地改善。也就是说,凸起图案B的设 置有助于提升触控面板100的视觉效果。 具体来说,光线穿过触控面板100时,凸起图案B的存在将会影响光线的穿透性 质。在一实施例中,凸起图案8在触控面板100中的分布密度例如是5%至30%,且凸起图 案B并不按照特定的分布方式分布。也就是说,凸起图案B是随机地(也就是不规则地或 是规则地)分布于触控面板100中,尤其是,随机地分布于第一感测串列110与第二感测串 列120所在位置。比外,凸起图案B正投影于触控面板100的平面上的面积小于第一感测 垫112的面积以及第二感测垫122的面积。因此,使用者观看距离D所在位置或是第一感 测垫112所在位置或是第二感测垫122所在位置时,光线的穿透特性都受到凸起图案B影 响,藉以使得距离D与感测垫(112或122)之间的穿透率差异不容易被使用者观察到。所 以,相较于没有凸起图案B的设计而言,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可以提供较为均匀的视觉 效果。 也就是说,凸起图案B的设置是用以令使用者观看触控面板100的视觉效果模糊 化。如此一来,使用者不会明显地看出第一感测垫112或是第二感测垫122的轮廓。当触 控面板100搭配显示装置时有助于维持良好的显示效果。 举例来说,为了模糊使用者的视觉,凸起图案B正投影于触控面板100的平面上的 宽度可以为10 ii m至100 ii m。此外,凸起图案B正投影于触控面板100的平面上的形状可 以为圆形、类圆形或是多边形,其中类圆形可以是椭圆形、水滴型、葫芦形等具有弧形边缘 的几何形状。不过,以上所描述的形状、尺寸、分布密度等条件都只是用以举例说明,并非用 以限定本发明。在实际的设计中,凸起图案B的形状、尺寸、分布密度等条件可以因应触控 面板100的尺寸以及随使用者的需求而有所调整。当然,第一感测垫112以及第二感测垫 122的形状在此也仅是用以举例说明,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感测垫112以及第二感测 垫122的形状可以是除了菱形之外的其他几何形状,例如八边形、圆形、六边形、五边形、矩 形等,或相当于可感测的任意形状。 以上的描述都是针对触控面板100在俯视图中所具有的结构而言,而这些结构可 以由不同的剖面结构的实现。因此,以下的图3A 3C、图4A 4C、图5A 5C以及图6A 6C分别显示为图2的触控面板的多种剖面结构,其中图3A、4A、5A及6A为沿剖线I-I'所显 示的剖面结构,3B、4B、5B及6B为沿剖线II-II'所显示的剖面结构,而3C、4C、5C及6C为沿 剖线III-III'所显示的剖面结构。 请同时参照图3A 图3C,触控面板100在剖面结构中例如由一基板102以及依序 形成于基板102上的第一感测串列110、多个绝缘凸块130、第二感测串列120以及一保护 层140所构成。值得一提的是,前述的触控面板100的平面在此是指基板102所提供的平 面。也就是说,先前所描述的内容中,凸起图案B的面积以及形状是将凸起图案B正投影于 基板102上来定义的。 另外,在图3A 图3C所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感测垫112以及第一桥接线114 例如是直接由同一层透明导电材料制作而成,而第二感测垫122以及第二桥接线124则是 由另一层透明导电材料制作而成。因此,各条第一感测串列IIO例如为一体成形,而各条第 二感测串列120也例如为一体成型。另外,第一感测串列110都配置于绝缘凸块130接近于基板102的一侧,而第二感测串列120都配置于绝缘凸块130远离基板102的另一对侧。 保护层140则例如是这些元件中最远离基板102的一者。 值得一提的是,制作绝缘凸块130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一黄光制程、一印刷制程或 是一光罩制程的进行以形成这些绝缘凸块130,而保护层140实质上共形地覆盖于第一感 测串列110、第二感测串列120以及绝缘凸块130以形成这些凸起图案B。此外,绝缘凸块 130之后所形成的元件,例如第二感测串列120以及保护层140,例如都沿着绝缘凸块130 的表面起伏而配置于基板102上。也就是说,第二感测串列120以及保护层140都共形于 (conformal to)绝缘凸块130远离基板102的一表面。另外,保护层140也可以为平坦层。 如此一来,触控面板100将可具有较为理想的视觉效果。 制作绝缘凸块130的时候可以在第一桥接线114与第二桥接线124之间以相同的 绝缘材料配置一绝缘层132以使第一桥接线114与第二桥接线124电性绝缘。另外,以上 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为用以举例说明,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若保护层 140为一有机材料层,则保护层140不一定要共形于绝缘凸块130远离基板102的一表面, 而可以具有一平坦的表面。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请同时参照图4A 图4C,触控面板100的凸起图案B可以由 保护层140所构成。此一实施方式中,保护层140可通过一光刻工艺被图案化以形成凸起 图案B。另外,各第一感测串列110以及各第二感测串列120可以都是一体成型的设计,而 第一感测串列110与第二感测串列120分别配置于绝缘层132的相对两侧。
值得一提的是,由图3A 3C的实施方式与图4A 4C的实施方式可知,凸起图案 B并不限于由触控面板100的哪一个或是哪些膜层所构成。凡是可以均匀地涵盖第一感测 串列110与第二感测串列120所在位置的膜层都可以被图案化以构成本发明所述的凸起图 案B。因此,以下的实施方式将仅介绍以绝缘凸块130构成凸起图案B的例子。不过,所属 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都知道,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凸起图案B也可以仅由保护层140 的起伏所构成。 请参照图5A 图5C,在此实施方式中,触控面板100中的第二桥接线124例如是 多条金属桥接线,而第一桥接线114例如是多条透明桥接线。此外,第一感测垫112与第二 感测垫122例如都配置于绝缘凸块130接近于基板102的一侧。由图5A可知,第一感测串 列110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为一体成型的设计。 图5A 图5C的实施方式中,触控面板100的制作方式例如是先于基板102上形 成第一感测串列110以及第二感测垫122。接着,于基板102上形成绝缘凸块130。之后, 以一金属材料形成第二桥接线124。第二桥接线124通过绝缘层132与第一桥接线114分 隔而彼此电性绝缘,并且,第二桥接线124接触第二感测垫122以构成第二感测串列120。 随之,于基板102上形成保护层140。保护层140例如可以共形于绝缘凸块130以及第二桥 接线124以形成凸起图案B。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凸起图案B当然也可以仅由保护层140 所构成。 另外,请参照图6A 图6C,触控面板100中,第二桥接线124为金属桥接线,而第 一桥接线114为透明桥接线。另外,作为第二桥接线124的金属桥接线配置于绝缘凸块130 接近基板102的一侧,而第一感测串列110以及第二感测垫122都配置于绝缘凸块130远 离基板102的一侧。也就是说,第一感测串列110与第二感测串列120中仅有第二桥接线
6124在绝缘凸块130之前被形成。 由图6A 图6C可知,第一感测串列110、第二感测垫122以及保护层140实质上 共形于绝缘凸块130以构成多个凸起图案B。不过,在相同的膜层制作顺序下,可以仅将保 护层140图案化以构成凸起图案B。 整体来说,由以上所描述的多个实施方式可知,图2中所显示的凸起图案B可以
由触控面板100中的其中一个膜层来构成或是由多个膜层共形地堆迭所构成,而本发明并
不特别地限定。另外,在实际的布局设计中,以上实施方式中所提的绝缘凸块130可以由
有机绝缘材料或是氮化硅制作而成。绝缘凸块130的材料为有机绝缘材料时,绝缘凸块
130的厚度例如为1 y m至5 ii m。绝缘凸块130的材料为氮化硅时,绝缘凸块130的厚度例
如为3000 A至6000 A。此外,保护层140的材料可以为氧化硅,而保护层140的厚度例如
为300A至600 A。保护层140为有机材料时可以具有平坦的表面而不需供行于绝缘凸块
130。另外,制作第一感测垫112、第二感测垫122与透明桥接线所使用的透明导电材料例如
可以是金属氧化物,例如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氧化锡等,而制作金属桥接线所使用的
金属材料则例如有铝、银、铜、钼、或上述金属的合金或其他的金属或其他的合金。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触控面板中设置多个凸起图案以模糊使用者的视觉。所以,感
测串列之间的间隙以及感测串列的轮廓不容易被使用者察觉,而有助于改善使用者观看触
控面板时的视觉效果。如此一来,触控面板应用于触控显示装置时可避免显示效果受到负
面影响。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一些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
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触控面板包括多条第一感测串列,配置于一基板上,各该第一感测串列沿一第一方向排列,并包括多个第一感测垫以及多条第一桥接线,该多条第一桥接线与该多个第一感测垫交替地连接;多条第二感测串列,配置于该基板上,各该第二感测串列沿一第二方向排列以与该多条第一感测串列交错,并包括多个第二感测垫以及多条第二桥接线,该多条第二桥接线与该多个第二感测垫交替地连接;以及多个凸起图案,而该多个凸起图案随机地分布于该多条第一感测串列以及该多条第二感测串列所在位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凸起图案正投影于该基板上的 面积小于该多个第一感测垫的面积以及该多个第二感测垫的面积。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凸起图案包括一透明绝缘凸块,配 置于该基板上。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绝缘凸块的材料为透明有机绝 缘材料,而该多个绝缘凸块的厚度为1 P m至5 m。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绝缘凸块的材料为氮化硅,而该 多个绝缘凸块的厚度为3000 A至6000 A。
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进一步包括一保护层,配置于该基板上并覆盖该多 条第一感测串列、该多条第二感测串列以及该多个绝缘凸块。
7.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保护层,覆盖该多条第一 感测串列以及该多条第二感测串列,且该保护层具有该多个凸起图案。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凸起图案在该基板上的分布密 度为5%至30%。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凸起图案正投影于该基板上的宽度为10iim至100iim。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凸起图案正投影于该基板上的形 状为圆形、类圆形或是多边形。
全文摘要
一种触控面板,包括多条第一感测串列、多条第二感测串列以及多个凸起图案。第一感测串列配置于一基板上。各第一感测串列沿一第一方向排列,并包括多个第一感测垫以及多条第一桥接线,其中第一桥接线与第一感测垫交替地连接。第二感测串列配置于基板上。各第二感测串列沿一第二方向排列以与第一感测串列交错,并包括多个第二感测垫以及多条第二桥接线,其中第二桥接线与第二感测垫交替地连接。凸起图案随机地分布于第一感测串列以及第二感测串列所在位置。
文档编号G06F3/041GK101776969SQ20101011539
公开日2010年7月14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5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5日
发明者邱昌明 申请人:深超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