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07450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别是指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现今科技的进步,因此电子厂家为了因应民众的需求而发展出许多电子装置,该 些电子装置的功能越来越为强大,而带给现今民众在生活上许多的便利性。现今各种电子 装置大都提供有一面板,以供使用者观看电子装置所提供的功能,以让使用者依据面板所 显示的功能,而操作电子装置的按键而执行电子装置的功能,但是此种操作方式是有一定 的不便性。现今电子装置厂商为了更便利于使用者操作电子装置,所以提供的显示面板大 都为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面板是一种典型的坐标输入装置,使用者可通过简单的接触 触控显示面板所显示的功能,即可简易执行电子装置所提供的功能。随着经济提升及产业结构改变,现今科技日新月异,对于产业结构产生很大的改 变,也造成冲击,为符合世界潮流,使企业能永续经营,唯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整体经营绩 效,才可强化企业竞争力。近年来触控显示面板产业发展迅速,也是继半导体的后带动台湾 经济成长的重要产业。现今触控显示面板都是由单一个显示模块加上单一个触控模块装配 而成。由于显示模块跟触控模块都是单一个个体,因此在生产上必需加以组装才能构成触 控显示面板,如此会增加生产成本。此外,由于触控显示面板是由单一个显示模块与单一个 触控模块组装而成,如此即会增加触控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而不符合目前电子装置讲究 轻、薄、短、小的趋势。请参阅图1,是现有技术触控显示面板的剖视图。如图所示,现有技术触控显示面 板包含显示模块与触控模块,显示模块包含一第一基层10’、一第二基层12’、一彩色滤光 片14’、一第一导电层16’ 一第二导电层18’与一胶框19’。第一基层10’相对应于第二基 层12’,彩色滤光片14’设置于第一基层10’,第一导电层16’与第二导电层18’分别设置 于彩色滤光片14’与第二基层12’,胶框19’设置于第一导电层16’与第二导电层18’之 间。复参阅图1,触控模块包含一第一基层20’、一第二基层22’、一第一导电层26’ 一 第二导电层28’与一胶框29’。第一基层20’相对应于第二基层22’,第一导电层26’与第 二导电层28’分别设置于第一基层20’与第二基层22’,胶框29’设置于第一导电层26’与 第二导电层28’之间。由上述可知,现有技术触控显示面板是由单一个显示模块与单一个 触控模块组装而成,所以会增加组装费用,而提高生产成本,且会增加触控显示面板的整体 厚度。此外,由于触控模块的制程精度不高,所以第一导电层26’与第二导电层28’的讯号 线的线宽较大,所以讯号线的数量即会受到一定限制,如此即会限制触控模块的触控精度。因此,本发明即在针对上述问题而提出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不仅可改善上述现 有技术缺点,又可改良传统触控模块的讯号线的线宽的限制,而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 精度,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不需组装单一个显示模块与 单一个触控模块,而仅包含三个基层,所以可降低生产成本以及整体厚度。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可提高触控模块的导电层的 讯号线的精度,而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精度。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整合触控芯片于触控显示面 板,以降低电子装置的电路板与触控显示面板间的电路的复杂度,以及降低电路占用电子 装置的电路板的面积,进而降低成本。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通过设置金属层于导电层,以 达到降低阻抗与增加信号传输稳定性的目的。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是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包含有一显示基层,具有一第一导电层;一共享基层,对应于该显示基层,该共享基层的两侧面分别具有一第二导电层与 一第三导电层,该第二导电层对应于该第一导电层;以及一触控基层,对应于该共享基层,具有一第四导电层,且该第四导电层对应于该第 三导电层。本发明中,其中该第三导电层或该第四导电层设有一金属层。本发明中,更包含一触控电路,其电性连接该第三导电层与该第四导电层。本发明中,更包含一触控芯片,设置于该共享基层,并电性连接该第三导电层与该第四导电层,该触 控基层的长度短于该共享基层的长度;以及一软性电路板,电性连接该触控芯片。本发明中,更包含一传输组件,其设置于该第三导电层与该第四导电层之间。本发明中,其中该软性电路板具有至少一输入/输出埠并与该触控芯片的至少一 输入/输出埠电性连接。本发明中,更包含一触控芯片,设于该共享基层,并电性连接该第三导电层与该第四导电层,该触控 基层具有一穿孔,该触控芯片穿于该穿孔而设置于该共享基层;以及一软性电路板,电性连接于该触控芯片。本发明中,更包含一第一传输组件,设置于该第三导电层与该软性电路板之间;以及—第二传输组件,设置于该第四导电层与该软性电路板之间。本发明中,其中该软性电路板具有复数个导通孔。本发明中,其中该软性电路板具有至少一输入/输出埠并与该触控芯片的至少一 输入/输出埠电性连接。本发明中,更包含一覆晶薄膜模块,其电性连接该第三导电层与该第四导电层。本发明中,其中该覆晶薄膜模块设置于该共享基层,该触控基层的长度短于该共 享基层的长度。本发明中,更包含
一第一传输组件,设置于该共享基层与该覆晶薄膜模块之间;以及一第二传输组件,设置于该共享基层与该触控基层之间。本发明中,其中该覆晶薄膜模块设置于该共享基层与该触控基层。本发明中,更包含—第一传输组件,设置于该共享基层与该覆晶薄膜模块之间;以及一第二传输组件,设置于该触控基层与该覆晶薄膜模块之间。本发明中,其中该覆晶薄膜模块包含一可挠性线路板,电性连接于该第三导电层与该第四导电层;以及
一触控芯片,设置于该可挠性线路板。本发明中,其中该可挠性线路板外接一软性电路板。本发明中,其中该软性电路板具有至少一输入/输出埠并与该触控芯片的至少一 输入/输出埠电性连接。本发明中,更包含一软性电路板,设置于该第三导电层与该第四导电层之间,且分别电性连接于该 第三导电层与该第四导电层;以及—覆晶薄膜模块,连接于该软性电路板。本发明中,更包含一第一传输组件,设置于该第三导电层与该软性电路板之间;以及一第二传输组件,设置于该第四导电层与该软性电路板之间。本发明中,其中该覆晶薄膜模块更包含一可挠性线路板,电性连接于该软性电路板;以及一触控芯片,设置于该可挠性线路板。本发明中,其中该可挠性线路板外接另一软性电路板。本发明中,其中该外接的该软性电路板具有至少一输入/输出埠并与该触控芯片 的至少一输入/输出埠电性连接。本发明中,其中该可挠性线路板、该第三导电层与该第四导电层电性连接的该软 性电路板具有至少一输入/输出埠并与该触控芯片的至少一输入/输出埠电性连接。本发明中,更包含一显示控制芯片,其电性连接该第一导电层与该第二导电层。本发明中,更包含一软性电路板,其电性连接该显示控制芯片。本发明中,更包含一胶框,其设置于该第一导电层与该第二导电层之间。本发明中,更包含一彩色滤光片,其设置于该显示基层与该第一导电层之间。本发明中,更包含一金属层,其设置于该显示基层与该第一导电层之间。
本发明中,更包含一胶框,其设置于该第三导电层与该第四导电层之间。本发明中,其中该触控基层为一膜片。本发明中,其中该显示基层与该共享基层为一玻璃基板。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由于第二导电层与第三导电 层分别设置于共享基层,所以本发明的触控显示面板仅需要三个基层,而不需设置四个基 层,如此可降低生产成本以及触控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此外,第三导电层与第四导电层的 讯号线的线宽可降低,而提高第三导电层与第四导电层的讯号线的精度,进而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精度。



10,第一基层 12’第二基层
14,彩色滤光片16,第一导电层
18,第二导电层19,胶框
20,第一基层22,第二基层
26,第一导电层28,第二导电层
29,胶框10显不基层
11共享基层12触控基层
121穿孔13第一导电层
14彩色滤光片15第二导电层
16第三导电层17第四导电层
173讯号线18胶框
19胶框20显示控制芯片
21传输组件22传输组件
23软性电路板231导通层
233导通层24传输组件
25触控芯片26传输组件
27传输组件28软性电路板
281导通层283导通层
29传输组件30第一金属层
31第二金属层33触控芯片
以及
34软性电路板341导通孔
343导通层345导通层
347导通层36第一传输组件
37第二传输组件38第三传输组件
40覆晶薄膜模块42可挠性线路板
44触控芯片421导通层
423导通层45第一传输组件
46第二传输组件47软性电路板
471导通层473输入/输出埠
48传输组件50覆晶薄膜模块
52可挠性线路板521导通孔
523导通层525导通层
527导通层54触控芯片
56第一传输组件57第二传输组件
58软性电路板581导通层
583输入/输出埠59传输组件
60软性电路板601导通孔
603导通层605导通层
607导通层62第一传输组件
64第二传输组件70覆晶薄膜模块
72可挠性线路板721导通层
723导通层74触控芯片
76传输组件80软性电路板
801导通层803输入/输出埠
82传输组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对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用以较佳的 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首先,请参阅图2,是本发明触控显示面板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如图所示, 本发明的触控显示面板包含一显示基层10、一共享基层11与一触控基层12,共享基层11 对应于显示基层10,触控基层12对应于共享基层11。显示基层10与共享基层11的一实 施例为一玻璃基板,而触控基层12的一实施例为膜片。显示基层10具有一第一导电层13, 而一彩色滤光片14设置于显示基层10与第一导电层13之间。于另一实施例中,彩色滤光 片14可替换为一金属层。共享基层11具有一第二导电层15与一第三导电层16,而分别设 置于共享基层11的两侧面,第二导电层15对应于第一导电层13。触控基层12具有一第四 导电层17,其对应于第三导电层16。第一导电层13与第二导电层15之间设有一胶框18, 且第三导电层16与第四导电层17之间设置有一胶框19。上述的第一导电层13、第二导电 层15、第三导电层16与第四导电层17分别包含有复数条讯号线,此为此领域技术人员所皆知的技术,所以在此不再详述。由上述可知,由于本发明的触控显示面板仅需要显示基层10、共享基层11与触控 基层12,所以相较于现有技术触控显示面板需要四个基层,因此本发明的触控显示面板的 整体厚度较小,而符合现今讲究轻、薄、短、小的趋势,且可降低生产成本。此外,本发明的触 控显示面板是直接形成触控模块于显示模块上方,所以不需要组装单一个显示模块与单一 个触控模块,故不需要组装时间与费用,因此更可进一步节省生产成本。另外,因为本发明 的触控显示面板是直接形成触控模块于显示模块上方,所以可采用显示模块的制程,如此 可降低第三导电层16与第四导电层17的讯号线的的线宽,所以可提高第三导电层16与 第四导电层17的讯号线的数量,而提高触控模块的精度,进而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精 度,以提升触控显示面板的效能。上述的显示模块可为液晶显示模块或者其它类型的显示 模块。请参阅图3与图4,是本发明触控显示面板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图与剖视图。 如图所示,此实施例相较于图2实施例,此实施例更包含有一显示控制电路与一触控电路, 显示控制电路用于电性连接第一导电层13与第二导电层15,以控制显示模块显示影像,而 触控电路则用于电性连接第三导电层16与第四导电层17,以接收第三导电层16与第四导 电层17的讯号线所产生的触控讯号,以得知使用者按压触控显示面板的位置。于此实施例中显示控制电路包含一显示控制芯片20,其设置于共享基层11,并电 性连接于第一导电层13与第二导电层15。显示控制芯片20为利用覆晶玻璃接合技术(Chip On Glass)设置于共享基层11。于此实施例中,显示基层10的长度是短于共享基层11的长 度,以让显示控制芯片20设置于共享基层11。显示控制电路更包含两传输组件21与22, 传输组件21设置于第一导电层13与第二导电层15之间,如此第一导电层13与第二导电 层15之间即可传递讯号,而传输组件22设置于显示控制芯片20与第二导电层15之间,所 以显示控制芯片20即可电性连接第二导电层15,且可通过第二导电层15以与第一导电层 13电性连接,如此显示控制芯片20即可传递讯号至第一导电层13与第二导电层15。显示控制芯片20更电性连接一软性电路板23,软性电路板23具有两导通层231 与233,而分别设置于软性电路板23的两端。一传输组件24设置于软性电路板23的导通 层231与第二导电层15之间,如此软性电路板23即电性连接于第二导电层15,以可与显示 控制芯片20传递讯号。软性电路板23的导通层233连接于电子装置的内部电路板(图未 示),以接收电子装置的控制芯片(图未示)所传输的讯号,以传输至显示控制芯片20,显 示控制芯片20即依据电子装置内部的控制芯片的讯号,而传递对应的讯号至第一导电层 13与第二导电层15,以显示影像。上述的传输组件21、22、24的一较佳实施例为异方性导
(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Paste, ACF/ACP)。复参阅图4,于此实施例中触控电路包含一触控芯片25,其设置于共享基层11并 电性连接于第三导电层16与第四导电层17。触控芯片25为利用覆晶玻璃接合技术设置于 共享基层11。于此实施例中,触控基层12的长度是短于共享基层11的长度,以让触控芯 片25设置于共享基层11。触控电路更包含两传输组件26与27,传输组件26设置于第三 导电层16与第四导电层17之间,如此第三导电层16与第四导电层17之间即可传递讯号, 而传输组件27设置于触控芯片25与第三导电层16之间,所以触控芯片25即可电性连接 第三导电层16,且可通过第三导电层16以与第四导电层17电性连接,如此触控芯片25即可接收第三导电层16与第四导电层17的讯号线所产生的触控讯号,而得知使用者按压触 控显示面板的位置。触控芯片25更电性连接一软性电路板28,软性电路板28具有两导通层281与 283,而分别设置于软性电路板28的两端。一传输组件29设置于软性电路板28的导通层 281与第三导电层16之间,如此软性电路板28即电性连接于第三导电层16,以可与触控芯 片25传递讯号,如此触控芯片25即会将触控位置传送至软性电路板28。软性电路板28的 导通层283连接于电子装置的内部电路板,以将触控芯片25所传送的触控位置传输至电子 装置的控制芯片,以供控制芯片得知使用者按压触控显示面板的位置,进而执行对应的功 能。上述的传输组件25、26、29的一较佳实施例为异方性导电胶。本发明通过将触控芯片25设置于共享基层11,并与共享基层11的第三导电层16 与触控基层12的第四导电层17电性连接。如此当使用者触压该触控显示面板时,第三导 电层16与第四导电层17的讯号线所产生的触控讯号,即会传递至触控芯片25,如此触控芯 片25即可得知使用者触压该触控显示面板的位置,并通过软性电路板28将触控位置传递 至电子装置的电路板的控制芯片,以供电子装置的控制芯片依据此触控位置执行后续的对 应动作。此实施例整合触控芯片25于触控显示面板,是可让电子装置的电路板不需要与触 控显示面板的第三导电层16与第四导电层17的所有讯号线相连接,而只需几条讯号线与 触控芯片25连接,即可得知使用者的触控位置。由上述可知,若为了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精度或者具有多点触控功能,而增 加第三导电层16与第四导电层17的讯号线的数量时,本发明仅会增加触控芯片25与第三 导电层16和第四导电层17的讯号线相连接的接脚数量,而不需增加触控芯片25与电子装 置的电路板连接的接脚,也就是不需增加电子装置的电路板的电路,如此可降低电子装置 与触控显示面板之间的电路的复杂度,以及降低电路板的电路占用电路板的面积,进而可 降低成本。由于现今芯片的技术相当进步,所以增加触控芯片25的接脚数相较于增加电路 板的接脚数并不会增加太多面积与成本。请参阅图5,是本发明触控显示面板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图。此实施例与图4 实施例的差异处在于此实施例的软性电路板23更可具有复数个导通层233,即增加复数个 输入/输出埠,且该些导通层233所在的位置是不相同,该些导通层233会经由软性电路板 23而与显示控制芯片20的至少一输入/输出埠(图未示)电性连接,如此可因应各种电路 板所设置的输入/输出端口位于不同位置,而使得软性电路板23便于连接电子装置的电路 板。同于上述,软性电路板28更可具有复数个导通层283,即增加复数个输入/输出埠,且 该些导通层283所在的位置是不相同,该些导通层283会经由软性电路板28而与触控芯片 25的至少一输入/输出埠(图未示)电性连接。请参阅图6,是本发明触控显示面板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如图所示,此实 施例不同于图4实施例之处在于此实施例增加一第一金属层30与一第二金属层31,第一金 属层30与第二金属层31分别位于第三导电层16与第四导电层17,且涵盖第三导电层16 与第四导电层17,而可用于降低阻抗与干扰,以提高讯号的稳定性。本发明亦可仅于第三导 电层16或第四导电层17设置金属层。请参阅图7,是本发明触控显示面板的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如图所示。此实 施例不同于上一实施例之处在于此实施例的第一金属层30与第二金属层31并未涵盖第三导电层16与第四导电层17的所有面积,此实施例的第一金属层30仅函盖相对于传输组件 26与传输组件29位置的第三导电层16,而第二金属层31仅函盖相对于传输组件26位置 的第四导电层17。此方式可让触控显示面板的边框不会受到第一金属层30与第二金属层 31不透明的影响,所以触控显示面板的边框可保持透明。请参阅图8与图9,是本发明触控显示面板的第六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图与剖视图。 如图所示,触控基层12具有一穿孔121,图8所示的穿孔121的位置,其仅为本发明的一实 施例,并非局限穿孔121所设置的位置,其可依据使用需求而决定。一触控芯片33穿于触 控基层12的穿孔121并设置于共享基层11,且电性连接第三导电层16与第四导电层17, 触控芯片33为利用覆晶玻璃接合技术而设置于共享基层11。一软性电路板34,其设置于 共享基层11的一端与触控基层12的一端之间,且分别电性连接于共享基层11的第三导电 层16与触控基层12的第四导电层17。由于触控芯片33电性连接第三导电层16,所以软 性电路板34电性连接于触控芯片33。软性电路板34具有复数个导通孔(VIA) 341,以通过 软性电路板34让第三导电层16与第四导电层17电性连接,以传递讯号。承接上述,软性电路板34具有两导通层343、345。一第一传输组件36设置于第三 导电层16与软性电路板34的导通层343之间,使得软性电路板34电性连接于第三导电层 16。一第二传输组件37设置于第四导电层17与软性电路板34的导通层345之间,使得软 性电路板34电性连接于第四导电层17。一第三传输组件38设置于触控芯片33与共享基 层11的第三导电层16之间。触控芯片33通过共享基层11的第三导电层16的复数条讯 号线173以与软性电路板34电性相接,并且经由软性电路板34的该些导通孔341,以与触 控基层12的第四导电层17电性相接,如此触控芯片33即可接收第四导电层17的讯号线 的触控讯号。上述的传输组件36、37、38的一较佳实施例为异方性导电胶。触控芯片33用于和第三导电层16的讯号线与第四导电层17的讯号线电性连接 的接脚可分别设置于触控芯片33的两侧,以分别接收第三导电层16与第四导电层17的触 控讯号。于此实施例中,触控芯片33用于接收第三导电层16的触控讯号的接脚是设置于 触控芯片33的左侧,而触控芯片33用于接收第四导电层17的触控讯号的接脚是设置于触 控芯片33的右侧,如此可让触控芯片33的接脚平均设置于触控芯片33的两侧,而不会集 中于一侧,以降低阻抗且可避免接脚过于集中,而避免相互干扰,进而提高讯号的稳定性。另外,软性电路板34更具有一导通层347,以用于连接电子装置的内部电路板。触 控芯片33依据第三导电层16与第四导电层17的触控讯号,而所得知的触控位置会通过第 三导电层16的该些讯号线173传输至软性电路板34,并经由导通层347传输触控位置至 电子装置的控制芯片,以供控制芯片得知使用者按压触控显示面板的位置,进而执行对应 的功能。此外,此实施例的软性电路板34更可具有复数个导通层347,即增加复数个输入/ 输出埠,且该些导通层347所在的位置是不相同,该些导通层347会经由软性电路板34而 与触控芯片33的至少一输入/输出埠(图未示)电性连接,如此可因应各种电路板所设置 的输入/输出端口位于不同位置,而使得软性电路板34便于连接电子装置的电路板。请参阅图10与图11,是本发明触控显示面板的第七较佳实施例的上视图与剖视 图。此实施例的触控电路包含一覆晶薄膜模块(Chip On Film,COF)40,其设置于共享基层 11且电性连接于第三导电层16与第四导电层17。于此实施例中,触控基层12的长度是短 于共享基层11的长度,以让覆晶薄膜模块40设置于共享基层11。覆晶薄膜模块40包含有一可挠性线路板42与一触控芯片44。可挠性线路板42具有两导通层421与423,并分别 设置于可挠性线路板42的两端。复参阅图10与图11,一第一传输组件45设置于可挠性线路板42的导通层421 与共享基层11的第三导电层16之间,即第一传输组件45设置于覆晶薄膜模块40与共享 基层11之间,如此覆晶薄膜模块40即设置于共享基层11,且电性连接于第三导电层16,以 接收第三导电层16的触控讯号。一第二传输组件46设置于共享基层11的第三导电层16 与触控基层12的第四导电层17之间,如此第三导电层16即可传递触控讯号至第四导电层 17,而传输至可挠性线路板42。第一传输组件45与第二传输组件46的一实施例为异方性 导电胶。另外,触控芯片44设置于可挠性线路板42,以接收第三导电层16与第四导电层 17的讯号线的触控讯号,如此触控芯片44即可依据触控讯号得知使用者按压触控显示面 板的位置。此外,可挠性线路板42可通过导通层423直接与电子装置的电路板(图未示) 相互连接,使得触控芯片44与电路板之间可以相互传递讯号,而直接传递使用者按压触控 显示面板的位置至电路板,或者如图11所示,通过导通层423外接一软性电路板47,使得触 控芯片44经由软性电路板47与电子装置的电路板相互连接,如此触控芯片44可传递讯号 至电子装置的电路板的控制芯片。软性电路板47的一端具有一导通层471,一传输组件48 设置于可挠性线路板42的导通层423与软性电路板47的导通层471之间。如此,软性电 路板47即电性连接于可挠性线路板42。上述的传输组件48的一实施例为异方性导电胶。本发明通过将覆晶薄膜模块40设置于共享基层11,使得覆晶薄膜模块40可与共 享基层11的第三导电层16的讯号线相互电性连接,且经由第二传输组件46而与触控基层 12的第四导电层17的讯号线电性连接。如此当使用者触压该触控显示面板时,共享基层 11的第三导电层16的讯号线与触控基层12的第四导电层17的讯号线所产生的触控讯号, 即会传递至触控芯片44,如此触控芯片44即可得知使用者触压该触控显示面板的位置,并 将触控位置传递至电子装置的电路板的控制芯片,以供电子装置的控制芯片依据此触控位 置执行后续的对应动作。此实施例整合触控芯片44于触控显示面板,是可让电子装置的电 路板不需要与触控显示面板的第三导电层16和第四导电层17的讯号线相连接,而只需几 条讯号线与覆晶薄膜模块40连接即可得知使用者的触控位置。此外,覆晶薄膜模块40亦 可设置于触控基层12,且与第三导电层16和第四导电层17电性连接,并未限定覆晶薄膜模 块40必须设置于共享基层11。复参阅图10,本发明的软性电路板47可具有复数个输入/输出埠473与复数个导 通层471,该些输入/输出埠473与该些导通层471相对应,且该些输入/输出端口 473所 在的位置是不相同,而可挠性线路板42对应具有复数个导通层423,即透过该些导通层423 以与该些输入/输出埠473电性连接,该些导通层423是与触控芯片44的至少一输入/输 出埠(图未示)电性连接,如此可因应电子装置的各种电路板所设置的输入/输出端口位 于不同位置,而使得软性电路板47便于连接电子装置内部的电路板。请参阅图12与图13,是本发明触控显示面板的第八较佳实施例的上视图与剖视 图。如图所示,此实施例不同于图11实施例之处在于此实施例的共享基层11的长度相同于 触控基层12的长度,而且一覆晶薄膜模块50设于共享基层11的一端与触控基层12的一 端之间,且分别电性连接于共享基层11的第三导电层16与触控基层12的第四导电层17。此实施例的覆晶薄膜模块50的一可挠性线路板52的两侧面分别电性连接第三导电层16 与第四导电层17,且具有复数个导通孔(VIA) 521,如此设置于可挠性线路板52的一触控芯 片54可接收第三导电层16与第四导电层17的讯号线的触控讯号,触控芯片54即可依据 触控讯号得知使用者触压该触控显示面板的位置。承接上述,可挠性线路板52具有三导通层523、525、527,导通层523、525分别设置 于可挠性线路板52的一端的两侧,而导通层527则设置于可挠性线路板52的另一端。一 第一传输组件56设置于共享基层11的第三导电层16与可挠性线路板52的导通层523之 间,即设置于共享基层11与覆晶薄膜模块50之间。一第二传输组件57则设置于触控基层 12的第四导电层17与可挠性线路板52的导通层525之间,即设置于触控基层12与覆晶薄 膜模块50之间。可挠性线路板52的导通层527则外接一软性电路板58。可挠性线路板 525的导通层527与外接的软性电路板58的一导通层581之间设置有一传输组件59。软 性电路板58同于前述实施例具有复数个输入/输出埠583并与覆晶薄膜模块50的触控芯 片54的至少一输入/输出埠电性连接。上述的传输组件56、57与59的一实施例为异方性 导电胶。请参阅图14与图15,是本发明触控显示面板的第九较佳实施例的上视图与剖视 图。如图所示,此实施例的触控电路包含一软性电路板60与一覆晶薄膜模块70,软性电路 板60设置于共享基层11的第三导电层16与触控基层12的第四导电层17之间,而电性连 接第三导电层16与第四导电层17。软性电路板60更具有复数个导通孔601,使得软性电 路板60的两侧面可电性相接而传递讯号。软性电路板60具有三导通层603、605、607,导 通层603与605设置于软性电路板60的一端的两侧面,而导通层607则设置于软性电路板 60的另一端。一第一传输组件62设置于第三导电层16与软性电路板60的导通层603之 间,使得软性电路板60电性连接于第三导电层16。一第二传输组件64设置于第四导电层 17与软性电路板60的导通层605之间,使得软性电路板60电性连接于第四导电层17。第 一传输组件62与第二传输组件64的一实施例为异方性导电胶。覆晶薄膜模块70设置于软性电路板60,并具有一可挠性线路板72与一触控芯片 74。可挠性线路板72电性连接于软性电路板60,而触控芯片74设置于可挠性线路板72。 覆晶薄膜模块70的可挠性线路板72具有两导通层721、723,导通层721、723设于覆晶薄膜 模块70的可挠性线路板72的两端,导通层721与软性电路板60的导通层607之间设置有 一传输组件76,使得覆晶薄膜模块70的可挠性线路板72电性连接于软性电路板60,如此 覆晶薄膜模块70的触控芯片74即与软性电路板60电性相接,所以触控芯片74即可通过 软性电路板60与共享基层11的第三导电层16和触控基层12的第四导电层17电性相接, 而接收触控讯号。传输组件76的一实施例为异方性导电胶。此外,覆晶薄膜模块70的可挠性线路板72更外接一软性电路板80,软性电路板 80具有一导通层801,导通层801与可挠性线路板72的导通层723之间设置有一传输组件 82,使得覆晶薄膜模块70的可挠性线路板72外接软性电路板80。传输组件82的一实施例 为异方性导电胶。软性电路板80同于前述实施例具有至少一输入/输出埠803并与覆晶 薄膜模块70的触控芯片74的至少一输入/输出埠电性连接。另外,软性电路板60亦可通 过至少一输入/输出埠并与覆晶薄膜模块70的触控芯片74的至少一输入/输出埠电性连 接,即通过软性电路板60的导通层607与触控芯片74的至少一输入/输出埠电性连接,如此即可不需外接软性电路板80。综上所述,本发明触控显示面板包含有显示基层、共享基层与触控基层,显示基层 具有第一导电层,共享基层具有第二导电层与第三导电层,触控基层具有第四导电层,第一 导电层对应第二导电层,第三导电层对应第四导电层。由于本发明的触控显示面板仅需要 三个基层,如此可降低生产成本以及触控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此外,第三导电层与第四导 电层的讯号线的线宽可降低,而提高第三导电层与第四导电层的讯号线的精度,进而提高 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精度。综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凡 依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精神所为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包括于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权利要求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一显示基层,具有一第一导电层;一共享基层,对应于该显示基层,该共享基层的两侧面分别具有一第二导电层与一第三导电层,该第二导电层对应于该第一导电层;以及一触控基层,对应于该共享基层,具有一第四导电层,且该第四导电层对应于该第三导电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三导电层或该第四导电层设有一金属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触控电路,其电性连接该 第三导电层与该第四导电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触控芯片,设置于该共享基层,并电性连接该第三导电层与该第四导电层,该触控基 层的长度短于该共享基层的长度;以及 一软性电路板,电性连接该触控芯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传输组件,其设置于该第 三导电层与该第四导电层之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软性电路板具有至少一输 入/输出埠并与该触控芯片的至少一输入/输出埠电性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触控芯片,设于该共享基层,并电性连接该第三导电层与该第四导电层,该触控基层 具有一穿孔,该触控芯片穿于该穿孔而设置于该共享基层;以及 一软性电路板,电性连接于该触控芯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一第一传输组件,设置于该第三导电层与该软性电路板之间;以及 一第二传输组件,设置于该第四导电层与该软性电路板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软性电路板具有复数个导 通孑L。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软性电路板具有至少一输 入/输出埠并与该触控芯片的至少一输入/输出埠电性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覆晶薄膜模块,其电性 连接该第三导电层与该第四导电层。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覆晶薄膜模块设置于该 共享基层,该触控基层的长度短于该共享基层的长度。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一第一传输组件,设置于该共享基层与该覆晶薄膜模块之间;以及 一第二传输组件,设置于该共享基层与该触控基层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覆晶薄膜模块设置于该 共享基层与该触控基层。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第一传输组件,设置于该共享基层与该覆晶薄膜模块之间;以及一第二传输组件,设置于该触控基层与该覆晶薄膜模块之间。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覆晶薄膜模块包含一可挠性线路板,电性连接于该第三导电层与该第四导电层;以及一触控芯片,设置于该可挠性线路板。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可挠性线路板外接一软 性电路板。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软性电路板具有至少一 输入/输出埠并与该触控芯片的至少一输入/输出埠电性连接。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软性电路板,设置于该第三导电层与该第四导电层之间,且分别电性连接于该第三 导电层与该第四导电层;以及一覆晶薄膜模块,连接于该软性电路板。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第一传输组件,设置于该第三导电层与该软性电路板之间;以及一第二传输组件,设置于该第四导电层与该软性电路板之间。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覆晶薄膜模块更包含一可挠性线路板,电性连接于该软性电路板;以及一触控芯片,设置于该可挠性线路板。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可挠性线路板外接另一 软性电路板。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外接的该软性电路板具 有至少一输入/输出埠并与该触控芯片的至少一输入/输出埠电性连接。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可挠性线路板、该第三导 电层与该第四导电层电性连接的该软性电路板具有至少一输入/输出埠并与该触控芯片 的至少一输入/输出埠电性连接。
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显示控制芯片,其电性 连接该第一导电层与该第二导电层。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软性电路板,其电性连 接该显示控制芯片。
2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胶框,其设置于该第一 导电层与该第二导电层之间。
2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彩色滤光片,其设置于 该显示基层与该第一导电层之间。
2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金属层,其设置于该显 示基层与该第一导电层之间。
3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胶框,其设置于该第三 导电层与该第四导电层之间。
3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触控基层为一膜片。
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显示基层与该共享基层为一玻璃基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包含有一显示基层、一共享基层与一触控基层,显示基层具有一第一导电层,共享基层对应于显示基层,共享基层的两侧面分别具有一第二导电层与一第三导电层,第二导电层对应于第一导电层,触控基层对应于共享基层,并具有一第四导电层,且第四导电层对应于第三导电层。如此,本发明触控显示面板可降低生产成本,且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精度。
文档编号G06F3/041GK101893965SQ20101024893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6日
发明者林志佑, 钱金维, 陈汉钊 申请人:矽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