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式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31923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触控式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触控式电子装置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触控式电子装置,尤指一种全平面的触控式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目前的消费性电子产品皆以轻、薄、短、小为设计的方向,因此,产品上已无空 间容纳如鼠标、键盘、触控笔等传统输入的工具。随着触控面板(touch panel)技术的进 步,在各种消费性电子产品中,例如显示器、一体机(All in One)、行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等产品已广泛地使用触控面板作为其数据输入的工具。然而,在习知的技术中,显示面板以及触控面板是采用背胶贴合而直接固定在一 起搭配显示器或一体机后,虽然可达到触控的效果,但检视边框时,触控面板与边框相邻处 存在阶梯状而无法达到全平面的视觉效果。此外,当外侧的触控面板遭遇撞击时,则紧贴着 触控面板的显示面板容易同时受到力量冲击而损坏。由于显示面板的成本较高,因此显示 面板受损会造成消费者或是制造商较高的损失。此外,由于显示面板以及触控面板是采用 背胶贴合而直接固定在一起,当显示面板或触控面板发生损坏而需单独更换时,不仅拆装 不易,也容易对正常的显示面板或触控面板造成损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全平面的触控式电子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根据一实施例,本发明的触控式电子装置包含后壳体、前壳体、显示面板以及触控 面板。前壳体与后壳体结合形成容置空间。显示面板设置于容置空间内。触控面板固定于 前壳体且与显示面板之间间隔预定距离。于此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可固定于前壳体的第一侧,触控面板以背胶黏 贴于前壳体的第二侧,第二侧相对于第一侧,预定距离大于背胶的厚度。于此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前壳体具有边框,边框位于第二侧且环绕形成凹陷区域。 触控面板包含触控模块以及基板,基板位于触控模块的下表面且容置于凹陷区域中,其中 触控模块的下表面可完全覆盖边框。进一步地,该边框包含第一梯型结构与第二梯型结构,该凹陷区域包含第一凹陷 区域以及第二凹陷区域,该第一梯状结构与该第二梯状结构环绕地分别形成该第一凹陷区 域以及该第二凹陷区域,该触控模块容置于该第一凹陷区域,且该基板容置于该第二凹陷 区域。进一步地,该基板的周围透过该背胶上黏贴于该第二凹陷区域。进一步地,该触控模块的该下表面完全覆盖该边框,且该边框的上表面与该触控 模块的上表面为平面。
进一步地,还包含电路板,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且电连接于该显示面板以及该触控面板,其中该前壳体具有破孔,该触控面板具有排线,该排线穿过该破孔而电性连接于该 电路板。进一步地,还包含屏蔽组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该显示面板固定于该屏蔽组件 上。进一步地,还包含散热单元,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该后壳体具有开口,该散热单 元透过该开口散除热量。进一步地,还包含扬声器,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该后壳体具有开口,该扬声器透 过该开口发出声音。综上所述,本发明将触控面板以及显示面板分别固定于前壳体的第一侧以及第二 侧,以使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分离且在其间间隔预定距离。因此,当显露于外的触控面板遭 遇撞击时,藉由预定距离的缓冲,在大部分状况下高单价的显示面板不会受到破坏,且可单 独更换受损的触控面板而不需更换显示面板。此外,可使触控模块的下表面完全覆盖前壳 体的边框,以达到全平面的视觉效果。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发明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式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触控式电子装置沿X-X线的剖面图。图3为图2中触控式电子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1中触控式电子装置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4,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式电子装置1的示意图,图 2为图1中触控式电子装置1沿X-X线的剖面图,图3为图2中触控式电子装置1的分解示 意图,图4为图1中触控式电子装置1的局部分解示意图。如图2所示,触控式电子装置1 包含触控面板10、背胶12、前壳体14、显示面板16、电路板18、屏蔽组件20、散热单元22、扬 声器M以及后壳体26。于实际应用时,触控式电子装置1可为显示器、一体机、行动电话、 个人数字助理或其它装设有触控面板10的电子装置。一般而言,触控式电子装置1中还会设有运作时必要的软硬件组件,如中央处理 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内存(memory)、储存装置(storage device)、供应 电源的电池、操作系统等,视实际应用而定。上述组件的功能为习知技艺的人可轻易达成并 加以运用,在此不再详加赘述。如图2以及图3所示,显示面板16、电路板18、屏蔽组件20、散热单元22以及扬声 器M皆设置于由前壳体14与后壳体沈结合所形成的容置空间141内。后壳体沈具有开 口 260,散热单元22可透过开口 260散除触控式电子装置1运作时所产生的热量,而扬声器 M可透过开口 260发出声音。于实际应用中,显示面板16可为液晶显示面板、有机发光二 极管显示面板、电浆显示面板或其它具有影像显示功能的显示面板,散热单元22可为散热 风扇,扬声器M可为喇叭或其它声音播放装置。此外,显示面板16固定于屏蔽组件20上。屏蔽组件20可为金属材质制成,用以防止电磁波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如图2所示,固定于屏蔽组件20上的显示面板16可固定于前壳体14的第一侧 Si,而触控面板10可以背胶12黏贴固定于前壳体14的相对于第一侧Sl的第二侧S2。由 于显示面板16与触控面板10分别固定在前壳体14的两相对侧边,触控面板10与显示面 板16之间具有预定距离D,使得触控面板10不与显示面板16直接固定。如图2至图4所示,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前壳体14具有边框142,边框142位于前 壳体14的第二侧S2且环绕形成凹陷区域144。于此实施例中,凹陷区域144可包含第一凹 陷区域1441以及第二凹陷区域1442,其中边框142具有第一梯状结构1420与第二梯状结 构1422,第一梯状结构1420与第二梯状结构1422环绕触控面板10的触控面106且分别 形成第一凹陷区域1441以及第二凹陷区域1442。此外,触控面板10包含触控模块102以 及基板104,基板104位于触控模块102的下表面1020,触控模块102容置于第一凹陷区域 1441,且第一梯状结构1420与触控模块102实质形成平面,基板104容置于第二凹陷区域 1442。第二梯状结构1422的底部14220具有厚度d,厚度d沿显示面法线方向延伸,且预定 距离D主要由厚度d产生,需说明的是,若背胶12的厚度为0. 88mm,则预定距离D为厚度d 加上0.88mm。于实际应用中,触控面板10可为电容式触控面板。一般而言,电容式触控面 板可经由下列步骤制成在玻璃基板上镀一层传导层,再制作电极层,最后在表层覆盖一层 保护膜,即完成电容式触控面板。若触控面板10为电容式触控面板,触控模块102即包含 上述的传导层、电极层、保护膜等组件,而基板104即为上述的玻璃基板。需说明的是,本发 明的触控面板10并不以电容式触控面板为限。换言之,只要触控模块102可根据使用者的 操作而产生对应的触控功能即可。于组装触控式电子装置1时,先将背胶12设置在第二梯型结构1422的底部 14220。当触控面板10的基板104容置于前壳体14的第二凹陷区域1442中时,基板104 的周围透过背胶12上黏贴于第二凹陷区域1442的周围,使得触控面板10固定于前壳体14 的第二侧S2上。于此实施例中,可透过适当的设计,使触控模块102的下表面1020完全覆 盖前壳体14的边框142,以达到全平面的视觉效果。接着,再将固定于屏蔽组件20上的显 示面板16固定于前壳体14的第一侧Sl上。最后,再将后壳体沈与前壳体14结合,以完 成触控式电子装置1的组装。如图2所示,电路板18可设置于前壳体14下方的容置槽1410中,且电连接于显 示面板16以及触控面板10。于此实施例中,前壳体14下方靠近容置槽1410处可具有破孔 140。触控面板10具有排线100。当触控面板10设置于前壳体14上时,排线100可穿过破 孔140而电性连接于电路板18。此外,显示面板16则利用排线100电性连接于电路板18。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发明将触控面板以及显示面板分别固定于前壳体的第一侧以 及第二侧,以使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之间间隔预定距离。因此,当显露于外的触控面板遭遇 撞击时,藉由预定距离的缓冲,在大部分状况下高单价的显示面板不会受到破坏,且可单独 更换受损的触控面板而不需更换显示面板。此外,可使触控模块的下表面完全覆盖前壳体 的边框,以达到全平面的视觉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 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触控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触控式电子装置包含后壳体;前壳体,与该后壳体结合形成容置空间;显示面板,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以及触控面板,固定于该前壳体且与该显示面板之间间隔预定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面板固定于该前壳体的 第一侧,该触控面板以背胶黏贴于该前壳体的第二侧,该第二侧相对于该第一侧,该预定距 离大于该背胶的厚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前壳体具有边框,该边框位于 该第二侧且环绕形成凹陷区域,该触控面板包含触控模块以及基板,该基板位于该触控模 块的下表面且容置于该凹陷区域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边框包含第一梯型结构与第 二梯型结构,该凹陷区域包含第一凹陷区域以及第二凹陷区域,该第一梯状结构与该第二 梯状结构环绕地分别形成该第一凹陷区域以及该第二凹陷区域,该触控模块容置于该第一 凹陷区域,且该基板容置于该第二凹陷区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板的周围透过该背胶上黏 贴于该第二凹陷区域。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触控模块的该下表面完全覆 盖该边框,且该边框的上表面与该触控模块的上表面为平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电路板,设置于该容置空 间内,且电连接于该显示面板以及该触控面板,其中该前壳体具有破孔,该触控面板具有排 线,该排线穿过该破孔而电性连接于该电路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屏蔽组件,设置于该容置 空间内,该显示面板固定于该屏蔽组件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散热单元,设置于该容置 空间内,该后壳体具有开口,该散热单元透过该开口散除热量。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扬声器,设置于该容置 空间内,该后壳体具有开口,该扬声器透过该开口发出声音。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揭露一种触控式电子装置,包含后壳体、前壳体、显示面板以及触控面板。前壳体与后壳体结合形成容置空间。显示面板设置于容置空间内。触控面板固定于前壳体且与显示面板之间间隔预定距离。本发明的触控式电子装置,当显露于外的触控面板遭遇撞击时,藉由预定距离的缓冲,在大部分状况下高单价的显示面板不会受到破坏,且可单独更换受损的触控面板而不需更换显示面板。此外,可使触控模块的下表面完全覆盖前壳体的边框,以达到全平面的视觉效果。
文档编号G06F3/041GK102043505SQ20101027983
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5日
发明者苏永俊 申请人: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