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触控显示装置的边框结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47706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红外触控显示装置的边框结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部件,特别的涉及一种利用红外线实现触控 操作的触控显示装置的部件。
背景技术
常见的红外触控显示装置主要由平板状显示部件(包括液晶显示屏和白板)和围 绕在平板状显示部件四周的四块焊接有红外线发射管/红外接收管的印刷电路板(也称为 印刷线路板、印制电路板、印制板、PCB或PWB)和固定印刷电路板的外框构成。该装置的外 框的位于左右侧的一侧的框板结构件上安装有在前后方向上紧邻平板状显示部件前端面 的一排红外线发射管,而外框的位于左右侧的另一侧的框板结构件上一一对应安装有在前 后方向上紧邻平板状显示部件前端面的另一排红外接收管,外框的位于上下侧的一侧的框 板结构件上安装有在前后方向上紧邻平板状显示部件前端面的一排红外线发射管,而外框 的位于上下侧的另一侧的框板结构件上一一对应安装有在前后方向上紧邻平板状显示部 件前端面的另一排红外接收管,从而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在平板状显示部件的前侧形成一 个红外线光栅探测网。当操作者用手或笔形物体与平板状显示部件的某一点接触时,便会 挡住经过该位置的横竖两条红外线,使红外接收管不能接收到相应的红外发射管发射的红 外线,控制该红外触控显示装置的控制系统便能即时计算出触摸点的位置,再根据在该位 置所显示的图标的含义运行相应的程序,或者即刻显示手指或笔形物体行走线路而进行相 应的文字识别和存储或相应的图形存储,从而实现触控操作。但是,这种结构的红外触控显示装置中的印刷电路板按照与平板状显示部件相互 平行的方式设置,从而存在以下缺点第一,使得外框尺寸较大,显得非常厚重。第二,红外 线发射/接收管3需要进行弯脚工序后再焊接安装到印刷线路板上,或者是先焊接安装到 印刷电路板上,再进行弯脚,不仅工序复杂,增加了制造成本,而且红外线发射/接收管在 弯脚后可能对其寿命及稳定性产生影响。第三,需要通过安装塑料导向架来辅助固定红外 线发射/接收管,增加了制造成本。中国专利文献CN201066498Y(申请号20072005M23.3) 以及CN201044097Y (申请号200720051069. 2)即是属于上述结构的专利申请。作为对上述结构进行改进所提出的设想,中国专利文献CN2731587Y (申请号 200420066267. 2)公开了一种电路板垂直围设在显示屏四周的红外线触摸屏。按照该文献 的介绍这种结构的红外线触摸屏可以将外框尺寸作得非常小,但是,该文献的具体实施方 式中,只举出了焊接有红外发射元件和接受元件的电路板是垂直围设在显示屏四周的技术 特征,由其附图只能得出所述电路板是垂直贴在显示屏四周的结论,这种结构对于显示屏 与外框的固定连接来说非常危险,其结构不合理。另外,在该文献的权利要求书以及发明内 容部分中,提出了该红外线触摸屏还包括用于固定电路板的结构件。但是整个文献均没有 公开该结构件是否与显示屏有关系以及是何种关系的技术特征,从而该具有结构件的设想 还缺少必要技术特征,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无法实施。同时,由上述分析可得出该文献的 说明书不能支持权利要求书的结论。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制造工艺简单、制造成本 较低且便于实施的红外触控显示装置的边框结构件。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红外触控显示装置的边框结构件,包 括印刷线路板和红外线发射/接收管组。红外线发射/接收管组为红外线发射管组或红外 线接收管组,红外线发射/接收管组焊接固定在相应的印刷线路板上。上述的红外触控显示装置的边框结构件还包括边框。边框是铝合金一体件。边框 由主框部和从右方以及后方连接在主框体上的呈半包围结构的副框部构成,主框部所围绕 的区域则形成左腔室,副框部与主框部共同包围的区域则形成右腔室。主框部由左前部、中 部及右部组成,主框部的左前部为向左凸起的左凸阻挡开口部,主框部的中部及右部是左 前侧开口向左的方框形的线路板固定部,从而左腔室的位于左凸阻挡开口部内的区域成为 沿左右向设置的左端开口的红外线传输通道,而左腔室的位于线路板固定部的区域成为左 腔主室,且线路板固定部的前后两侧的板体上设有一对开口相对的槽口,该对槽口组成第 一插槽。主框部的左凸阻挡开口部的左右向的后侧板体与线路板固定部的前后向的左侧板 体则构成边框的前端及侧向阻挡部。边框还设有后端连接部。后端连接部位于边框的右后部位,且为副框部的一部分 和主框部的一部分。红外线发射/接收管组的管脚按直线设置且与印刷线路板的板面相垂直。印刷线 路板由其板体的前后两端插接在边框的主框部的第一插槽中而设置在边框的主框部中,且 印刷线路板上的红外线发射/接收管组的各个管端头正对左腔室的红外线传输通道的开 口处。印刷线路板有1块或多块。当印刷线路板为1块时,其长度与边框的长度相对应。 当印刷线路板为多块时,则各块印刷线路板的长度之和与边框的长度相对应,且相邻的印 刷线路板在相邻处的上端和相邻处的下端设有用于电连接的接插件,相邻的两块印刷线路 板通过接插件上下电连接在一起。上述的红外触控显示装置的边框结构件还包括透光防尘条。边框的主框部的左凸阻挡开口部的前后两侧板体的左端头上设有一对开口相对 的槽口,该对槽口组成第二插槽。透光防尘条是光学透明材料一体件,其形状与边框的主框部的左凸阻挡开口部的 左端开口处的形状相配合。透光防尘条从上向下插入边框的第二插槽中,正对印刷线路板 上的红外线发射/接收管组的各个管端头。上述的红外触控显示装置的边框结构件还包括相应数量的直径大于第一插槽的 槽宽的自攻螺丝。将2颗自攻螺丝由边框的上端面从上向下分别垂直旋进并胀紧在第一插槽的前 槽和后槽中,或者将1颗自攻螺丝由边框的上端面从上向下垂直旋进并胀紧在第一插槽的 前槽或后槽中。将2颗同样的自攻螺丝由边框的下端面从下向上垂直旋进并胀紧在第一插 槽的前槽和后槽中,或者将1颗自攻螺丝由边框的上端面从上向下垂直旋进并胀紧在第一 插槽的前槽或后槽中。[0016]上述边框的副框部的从后方连接在主框体上的部位为后连接板,主框体的在后方 与副框部相连接的部位则为线路板固定部的后侧板体的中部。边框的副框部的右后部位为向后凸出的后凸板框部,后凸板框部的左侧是前后向 的台阶侧板,副框部的将后连接板与后凸板框部的台阶侧板相互间连接在一起的部分是左 右向的台阶前板,台阶侧板的前端与台阶前板的右端相连则构成直角的板框结构,从而形 成了安装台阶,且台阶前板由其左中部从后方与后连接板的后端相连。台阶前板的左端板 段、副框部的后连接板、主框部的线路板固定部的后侧板的左部共同构成了一个槽座形状 的板框结构而作为边框的插接安装槽。插接安装槽与上述安装台阶组成了后端连接部。主框部的左凸阻挡开口部的左右向的后侧板体与线路板固定部的前后向的左侧 板体所构成边框的前端及侧向阻挡部为一直角的板框结构的阻挡台阶。上述边框的副框部的台阶前板的中部设有向前加厚的第二加厚部位。上述主框部的线路板固定部的后侧板的中部设有向后加厚的第一加厚部位。上述边框左右向的宽度a为25至50mm。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边框结构件的宽度a仅仅只有25 至40mm,边框结构件的尺寸较小,不仅外形美观,而且在采用同样尺寸的显示屏时,比已有 技术所能使用的屏幕尺寸单边要大IOmm以上,从而可选用较小尺寸的显示屏来实现较大 面积的使用,降低了制造成本。(2)本实用新型的红外线发射/接收管无须进行弯角工序即 可直接焊接到印刷线路板上,减少了制造工序,同样节约了制造成本,且未作折弯加工的红 外线发射/接收管的使用寿命较长,稳定性较好。(3)本实用新型无须通过安装塑料导向架 来辅助固定红外线发射/接收管,减少了制造工序,节约了制造成本。(4)本实用新型的边 框结构件通过在边框两端打入自攻螺丝从而巧妙地将印刷线路板固定得更加牢靠,成本低 且效果好。(5)本实用新型的边框通过采用主、副框部的设计,将焊接有红外线发射/接收 管的印刷线路板固定在位于靠显示部件侧的主框部内,并在主框部的右部至后部外侧增加 副框部来提高整个边框结构件的机械强度,且外侧的副框部还可以设置成流线形状,提高 了美观度。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边框结构件以及与相应的液晶显示屏和后盖相互关系的一 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从图1的A向观察时边框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边框的结构示意图;图4至图6为从图2的B向观察时边框结构件的三种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显示 了在边框结构件的上端部的第一插槽的后槽中设置一个自攻螺钉的示意图,图5显示了在 边框结构件的上端部的第一插槽的前槽中设置一个自攻螺钉的示意图,图6显示了在边框 结构件的上端部的第一插槽的前后槽中均设置自攻螺钉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边框结构件以及与相应的电子白板相互关系的一种结构示 意图。上述附图中的标记所表示的技术特征的名称如下边框1,主框部11,左凸阻挡开口部11-1,线路板固定部11-2,副框部12,后凸板
6框部12-1,左腔室13,红外线传输通道13-1,左腔主室13-2,右腔室14,第一插槽15,后槽 15-1,前槽15-2,第二插槽16,后槽16-1,前槽16_2,前端及侧向阻挡部17,阻挡台阶17_1, 后端连接部18,插接安装槽18-1,安装台阶18-2,斜向的前侧左部板段1-1,左右向的前侧中部板段1-2,左右向的前侧右部板段
I-3,90度弧形前右过渡板段1-4,前后向的右侧板段1-5,90度弧形右后过渡板段1_6,前后 向的左侧后部板段1-7,左右向的后侧中部板段1-8,左右向的后侧左部板段1-9,前后向的 左侧中前部板段1-10,左右向的中间中部板段1-11,前后向的中间前部板段1-12,前后向 的中间中后部板段1-13,第一加厚部位1-14,第二加厚部位1-15,印刷线路板2,红外线发射/接收管组3,透光防尘条4,自攻螺丝5,塑料插接安装 件6,平板状显示部件7,钢化玻璃81,后盖82,后衬板83。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中,对方位的描述按照图2所示的方位进行,从而 图1中所示的上下方向在文字描述中则为后前方向。(实施例1)见图1及图2,本实施例的红外触控显示装置的边框结构件包括边框1、印刷线路 板2、红外线发射管组3、透光防尘条4、自攻螺丝5和塑料插接安装件6。红外线发射管组 3呈单排焊接固定在印刷线路板2上,印刷线路板2、透光防尘条4和自攻螺丝5均固定在 边框1上,且均位于边框1内。见图1,边框1是对由铝合金经过挤压模具挤压成型所得到的型材按照一定的长 度尺寸横向切割后而制成的铝合金一体件,其左右向的宽度a为40mm。边框1由主框部11 和从右方以及后方连接在主框体11上的呈半包围结构的副框部12构成。主框部11所围绕的区域则形成左腔室13,副框部12与主框部11共同包围的区域 则形成右腔室14。主框部11由左前部、中部及右部组成。主框部11的左前部为向左凸起的左凸阻挡开口部11-1,主框部11的中部及右部 是左前侧开口向左的方框形的线路板固定部11-2,从而左腔室13的位于左凸阻挡开口部
II-1内的区域成为沿左右向设置的左端开口的红外线传输通道13-1,而左腔室13的位于 线路板固定部11-2的区域成为左腔主室13-2。线路板固定部11-2的前后两侧的板体上设有一对开口相对的槽口,其中,后侧板 体1-11上设有开口向前的后槽15-1,前侧板体1-2上设有开口向后的前槽15-2,该对槽口 组成第一插槽15。主框部11的左凸阻挡开口部11-1的前后两侧板体的左端头上设有一对开口相对 的槽口,其中,后侧板体1-9的左端头上设有开口向前的后槽16-1,前侧板体1-1的左端头 上设有开口向后的前槽16-2,该对槽口组成第二插槽16。主框部11的左凸阻挡开口部11-1的左右向的后侧板体1-9与线路板固定部11-2 的前后向的左侧板体1-10则构成边框1的前端及侧向阻挡部17。该前端及侧向阻挡部17 为一直角的板框结构的阻挡台阶17-1。边框1的副框部12的从后方连接在主框体11上的部位为后连接板1-13,主框体 11的在后方与副框部12相连接的部位则为线路板固定部11-2的后侧板体1-9的中部。[0042]边框1的副框部12的右后部位为向后凸出的后凸板框部12-1。后凸板框部12_1 的左侧是前后向的台阶侧板1-7,副框部12的将后连接板1-13与后凸板框部12-1的台阶 侧板1-7相互间连接在一起的部分是左右向的台阶前板1-8。台阶侧板1-7的前端与台阶 前板1-8的右端相连则构成直角的板框结构,从而形成了安装台阶18-2,且台阶前板1-8由 其左中部从后方与后连接板段1-13的后端相连。台阶前板1-8的左端板段、副框部12的后连接板段1-13、主框部11的线路板固定 部11-2的后侧板1-11的左部共同构成了一个槽座形状的板框结构而作为边框1的插接安 装槽18-1 ;插接安装槽18-1与上述安装台阶18-2组成了后端连接部18。见图3,上述边框1具体结构是包括依次相连的按左后右前向设置的斜向的前侧 左部板段1-1 (也即上述主框部11的左凸阻挡开口部11-1的前侧板体)、左右向的前侧中 部板段1-2 (也即上述主框部11的线路板固定部11-2的前侧板体)、左右向的前侧右部板 段1_3、90度弧形前右过渡板段1-4、前后向的右侧板段1-5、90度弧形右后过渡板段1_6、 前后向的左侧后部板段1_7(也即上述副框部12的台阶侧板)和左右向的后侧中部板段1-8 (也即上述副框部12的台阶前板)。上述板段相互间的具体连接关系是左右向的前侧中部 板段1-2由其左端从右方连接在斜向的前侧左部板段1-1的右端上,左右向的前侧右部板 段1-3由其左端从右方连接在左右向的前侧中部板段1-2右端上,90度弧形前右过渡板段 1-4由其位于前侧的左端从右方连接在左右向的前侧右部板段1-3右端上,前后向的右侧 板段1-5由其前端从后方连接在90度弧形前右过渡板段1-4后端上,90度弧形右后过渡 板段1-6由其前端从后方连接在前后向的右侧板段1-5的后端上,前后向的左侧后部板段 1-7由其后端从左方连接在90度弧形右后过渡板段1-6的位于后侧的左端上,左右向的后 侧中部板段1-8由其右端从左方连接在前后向的左侧后部板段1-7的前端上。上述边框1的具体结构中,还包括依次相连的左右向的后侧左部板段1_9(也即上 述主框部11的左凸阻挡开口部11-1的左右向的后侧板体)、前后向的左侧中前部板段1-10 (也即上述主框部11的线路板固定部11-2的前后向的左侧板体)、左右向的中间中部板段 1-11 (也即上述主框部11的线路板固定部11-2的后侧板)和前后向的中间前部板段1-12。 上述板段相互间的具体连接关系是前后向的左侧中前部板段1-10由其前端从后方连接 在左右向的后侧左部板段1-9的右端上,左右向的中间中部板段1-11由其左端从右方连接 在前后向的左侧中前部板段1-10的后端上,前后向的中间前部板段1-12由其后端从前方 连接在左右向的中间中部板段1-11的右端上,前后向的中间前部板段1-12由其前端从后 方连接在左右向的前侧中部板段1-2的右端上。上述左右向的中间中部板段1-11的中间 部位为向后加厚的第一加厚部位1-14。上述边框1的具体结构中,还包括前后向的中间中后部板段1-13 (也即上述副框 部12的后连接板);前后向的中间中后部板段1-13由其前端从后方连接在左右向的中间中 部板段1-11的第一加厚部位1-14上,前后向的中间中后部板段1-13由其后端从前方连接 在左右向的后侧中部板段1-8上,且位于左右向的后侧中部板段1-8的中间偏左部位。上述边框1中的依次相连的斜向的前侧左部板段1-1、左右向的前侧中部板段 1-2、前后向的中间前部板段1-12、左右向的中间中部板段1-11、前后向的左侧中前部板段 1-10和左右向的后侧左部板段1-9则构成边框1的主框部11,且斜向的前侧左部板段1-1 和左右向的后侧左部板段1-9构成主框部11的左凸阻挡开口部11-1,左右向的前侧中部板段1-2、前后向的中间前部板段1-12、左右向的中间中部板段1-11、前后向的左侧中前部板 段1-10构成线路板固定部11-2。上述边框1中的依次相连的左右向的前侧右部板段1-3、弧形前右过渡板段1-4、 前后向的右侧板段1-5、弧形右后过渡板段1-6、前后向的左侧后部板段1-7和左右向的后 侧中部板段1-8构成半包围结构部位,该半包围结构部位以及连接在半包围结构部位的后 侧中部板段1-8上的前后向的中间中后部板段1-13则共同构成边框1的副框部12 ;前后 向的右侧板段1-5、弧形右后过渡板段1-6和前后向的左侧后部板段1-7构成后凸板框部 12-1。上述副框部12则由其左右向的前侧右部板段1-3从前侧右方连接在主框部11的 左右向的前侧中部板段1-2的右端上,副框部12还由其前后向的中间中后部板段1-13从 后侧中部连接在主框部11的左右向的中间中部板段1-11的第一加厚部位1-14上,从而构 成了边框1,也即边框1由主框部11和从右方以及后方连接在主框体11上的呈半包围结构 的副框部12构成。由于上述边框1设有直角板框结构的阻挡台阶17-1,使用时,左右向的后侧左部 板段1-9由其板体对设置在显示屏7前侧的钢化玻璃81或白板在前端进行了阻挡,而前后 向的左侧中前部板段1-10则由其板体对所述的平板状显示部件7在侧面进行了阻挡,从而 该阻挡台阶17-1起到了前端及侧向阻挡部17的作用。塑料插接安装件6的右端形状与边框1的后端连接部18的形状相配合。由于上 述边框1设有直角板框结构的安装台阶18-2和槽座板框结构的插接安装槽18-1,使用时, 可以通过一个塑料插接安装件6由其前侧的朝向右方的插头插入插接安装槽18-1中,且使 左右向的后侧中部板段1-8的左端头插入塑料插接安装件6插槽中,后盖82则由其前端面 压在塑料插接安装件6的后端面上,而塑料插接安装件6的位于左侧的前端面则压在平板 状显示部件7的后端面上,位于右侧的前端面压在左右向的后侧中部板段1-8的后端面上, 前后向的左侧后部板段1-7则在侧面对后盖82和塑料插接安装件6进行了阻挡,在再用螺 钉穿过后盖82以及塑料插接安装件6后旋合在左右向的后侧中部板段1-8(也即副框部12 的台阶前板1-8)的第二加厚部位1-15上,而实现了对平板状显示部件7的安装,从而使得 插接安装槽18-1和安装台阶18-2起到了后端连接部18的作用。印刷线路板2有1块,其长度比边框1的长度(本实施例为上下方向的距离)小2 厘米;宽度与第一插槽15的前后槽之间的距离相对应,厚度与边框1的第一插槽15的宽度 相对应。印刷线路板2上所焊接的相应数量的呈单排的红外线发射管组3的各红外线发射 管的管脚按直线设置,且与印刷线路板2的板面相垂直。印刷线路板2由其板体的前后两 端从上向下垂直插入边框1的第一插槽15中,位于左腔室13的左腔主室13-2内,且印刷 线路板2上的各个红外线发射管组3的设置在管端头的发射部位正对边框1的左腔室13 的红外线传输通道13-1的左端开口处。透光防尘条4是由红外光学材料或透明材料或有机玻璃利用挤压模制成的一体 件,其长度与边框1的长度相等,形状与左腔室13的左凸阻挡开口部11-1的左端开口处的 形状相配合。透光防尘条4从上向下插入边框1的第二插槽16中,正对印刷线路板2上的 红外线发射管组3的各个管端头,透光防尘条4可以在不影响印刷线路板2上的红外线发 射管组3发射红外光线的前提下有效保护左腔室13的左腔主室13-2内的印刷线路板2上的电路元器件,同时还可以过滤外界的光线干扰。见图3及图4,自攻螺丝5的直径大于第一插槽15的槽宽,长度为1. 5厘米;自攻 螺丝5的数量为2颗,将1颗直径大于槽宽的自攻螺丝5由边框1的下端面从上向下垂直 旋进并胀紧在第一插槽15的后槽15-1中并深入该后槽15-1中约1厘米,而在下方顶住了 印刷线路板2,将另一颗同样的自攻螺丝5由边框1的上端面从下向上垂直旋进并胀紧在第 一插槽15后槽15-1中并深入该后槽15-1中1厘米左右,而在上方将印刷线路板2抵住。见图5,也可将2颗自攻螺丝5分别从上下垂直旋进并胀紧在第一插槽15的前槽 15-2 中。由于印刷线路板2在插入第一插槽15中时、第一插槽15需要提供一定的额外空 间使得印刷线路板2可以滑动,为了在所有的印刷线路板2插入第一插槽15中后更牢靠地 将印刷线路板2固定在第一插槽15中,因此采用上述两种方式通过2颗自攻螺丝5分别从 上下方向旋进并胀紧在第一插槽15内,将印刷线路板2从上下方向上抵住,有效固定住了 印刷线路板2。(实施例2)见图1、图3及图6,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自 攻螺丝5的数量为4颗,将1颗自攻螺丝5由边框1的上端面从上向下垂直旋进并胀紧在 第一插槽15的后槽15-1中,将另一颗自攻螺丝5由边框1的下端面从下向上垂直旋进并 胀紧在第一插槽15的后槽15-1中,将第三颗自攻螺丝5由边框1的上端面从上向下垂直 旋进并胀紧在第一插槽15的前槽15-2中,将第四颗自攻螺丝5由边框1的下端面从下向 上垂直旋进并胀紧在第一插槽15的前槽15-2中,从而将印刷线路板2从上下方向上的前 后端同时抵住,更有效固定住了印刷线路板2。(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或2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还包括长 度为1厘米、宽度及厚度与印刷线路板2相同的2块塑料垫片(图中未画出)。印刷线路板 2为多块,各块印刷线路板2的长度之和比边框1的长度小4厘米,每块印刷线路板2的长 度为30至52毫米,印刷线路板2的上下两端设有用于电连接的接插件,相邻的两块印刷线 路板2通过接插件上下电连接在一起,相应数量的印刷线路板2上下连接在一起后由其板 体的前后两端从上向下垂直插入边框1的第一插槽15中,将2颗用于下端的自攻螺丝5由边框1的下端面从下向上垂直旋进并胀紧在第一 插槽15的前槽15-2和后槽15-1中并深入槽中约1厘米,或者将1颗用于下端的自攻螺丝 5由边框1的上端面从上向下垂直旋进并胀紧在第一插槽15的前槽15-2或后槽15-1中并 深入槽中约1厘米,上述用于下端的自攻螺丝5的螺钉尾端向上顶住上述用于下端的塑料 垫片,该塑料垫片又从下方顶住最下端的印刷线路板2 ;将2颗用于上端的自攻螺丝5由边 框1的上端面从上向下分别垂直旋进并胀紧在第一插槽15的前槽15-2和后槽15-1中,或 者将1颗用于上端的自攻螺丝5由边框1的上端面从上向下垂直旋进并胀紧在第一插槽15 的前槽15-2或后槽15-1中,上述用于上端的自攻螺丝5的螺钉尾端向下顶住上述用于上 端的塑料垫片,从而将最上端的印刷线路板2在上下方向上进行了限位,使得印刷线路板2 得到了固定。将1块用于上端的塑料垫片从上向下垂直插入边框1的第一插槽15中直至其上端距边框1的上端面约Icm处,并与位于最上侧的印刷线路板2的上端相接触,将另一块用 于下端的塑料垫片从下向上垂直插入边框1的第一插槽15中直至其下端距边框1的下端 面约Icm处,并与位于最下侧的印刷线路板2的下端相接触,则上下连接的印刷线路板2处 于两个塑料垫片的中间。再将2颗用于下端的自攻螺丝5由边框1的下端面从下向上分别 垂直旋进并胀紧在第一插槽15的前槽15-2和后槽15-1中并伸入槽中约1厘米,或者将1 颗用于下端的自攻螺丝5由边框1的下端面从下向上垂直旋进并胀紧在第一插槽15的前 槽15-2或后槽15-1中并伸入槽中约1厘米,所述用于下端的自攻螺丝5的螺钉尾端向上 顶住上述用于下端的塑料垫片,该塑料垫片又从下方顶住最下端的印刷线路板2 ;将2颗用 于上端的自攻螺丝5由边框1的上端面从上向下分别垂直旋进并胀紧在第一插槽15的前 槽15-2和后槽15-1中,或者将1颗用于上端的自攻螺丝5由边框1的上端面从上向下垂 直旋进并胀紧在第一插槽15的前槽15-2或后槽15-1中,所述用于上端的自攻螺丝5的螺 钉尾端向下顶住上述用于上端的塑料垫片,该塑料垫片又从上方顶住最上侧的印刷线路板 2,从而将最上侧和最下侧的两块印刷线路板2抵住,有效固定住了印刷线路板2的组件。本实施例的边框结构件在使用时,可用作红外触控显示装置的外框结构件中的右 框结构件。(实施例4)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边框结构 件的红外线发射/接收管组3为红外线接收管组,只需将图2所示边框1沿着纸平面旋转 180度,即可将本实施例的边框结构件用作红外触控显示装置的外框中的左框结构件,而其 中的红外线接收管组3的各红外线接收管的管端头的接收部位则朝向右方,并且可以与实 施例3的边框结构件配合使用。(实施例5)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边框结构 件的边框1的长度按照与实施例3的边框长度的4/3配置,其中的印刷线路板2的总长度 以及其中的红外线发射管的数量也进行相应的增加,只需将图2所示边框1沿着纸平面逆 时针旋转90度,即可将本实施例的边框结构件用作红外触控显示装置的外框中的上框结 构件,而其中的红外线发射管组3的各红外线发射管的管端头的发射部位则朝向下方。(实施例6)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边框结构 件的红外线发射/接收管组3为红外线接收管组,本实施例的边框结构件的边框1的长度 按照与实施例3的边框长度的4/3配置,其中的印刷线路板2的总长度以及其中的红外线 接收管的数量也进行相应的增加,只需将图2所示边框1沿着纸平面顺时针旋转90度,即 可将本实施例的边框结构件用作红外触控显示装置的外框中的下框结构件,而其中的红外 线接收管组3的各红外线接收管的管端头的接收部位朝向上方。(应用例1)见图1,本应用例的红外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平板状显示部件7、后盖82以及由实施 例3至6得到的边框结构件。平板状显示部件7是液晶显示屏,在液晶显示屏7的前方设 置一块大小与液晶显示屏一致的透明钢化玻璃81。边框结构件的数量为4个,左右两个的 边框结构件的大小一致,上下两个的边框结构件的大小一致,即由实施例3得到的边框结构件处于液晶显示屏7的右方而作为右框结构件,由实施例4得到的边框结构件处于液晶 显示屏的左方而作为左框结构件,由实施例5得到的边框结构件处于液晶显示屏7的上方 而作为上框结构件,由实施例6得到的边框结构件处于液晶显示屏7的下方而作为下框结 构件。将4个边框结构件通过各自的边框1的前端及侧向阻挡部17将透明钢化玻璃81和 液晶显示屏7进行包围,并通过各自的边框1的后端连接部18、塑料插接安装件6以及相 应的紧固件而与液晶显示屏7和明钢化玻璃81进行初步的连接。然后在相邻两个边框结 构件之间插入一个L形的转角连接件,将4个边框结构件连接成一个长方形的将液晶显示 屏7完全包围的外框,再将后盖82通过相应的紧固件固定在液晶显示屏7背面的钢架上, 最后通过紧固件使得边框1与后盖82固定连接。4个边框结构件分别与液晶显示屏7和明 钢化玻璃81进行连接的连接方式相同,以下由右框结构件为例进行说明。见图1,将右框结构件的前端及侧向阻挡部17的左右向的后侧左部板段1-9由其 板体对设置在液晶显示屏7前侧的钢化玻璃81在前端进行了阻挡,而前端及侧向阻挡部17 的前后向的左侧中前部板段1-10则由其板体对液晶显示屏7和透明钢化玻璃81在侧面进 行了阻挡。另外,还在液晶显示屏7后端与边框1之间呈间隔地设置2至5个塑料插接安 装件6,塑料插接安装件6的位于左侧的前端面则压在液晶显示屏7的后端面上,位于右侧 的前端面压在边框1的副框部12的台阶前板1-8上,塑料插接安装件6由其前侧的朝向右 方的插头插入插接安装槽18-1中,且使左右向的后侧中部板段1-8的左端头插入塑料插接 安装件6插槽中,副框部12的台阶侧板1-7则在侧面对后盖82和塑料插接安装件6进行 了阻挡,在再用螺钉穿过后盖82以及塑料插接安装件6后旋合在副框部12的台阶前板1-8 的第二加厚部位1-15上,从而将边框结构件、透明钢化玻璃81、液晶显示屏7、塑料插接安 装件6和后盖82连接在一起。上框结构件的红外线发射管组3的各红外线发射管的管端头与下框结构件的红 外线接收管组3的各红外线接收管的管端头处于一直线上,因此上框结构件的红外线发射 管组3的各红外线发射管与下框结构件的红外线接收管组3的相应一个红外线接收管对 应;右框结构件的红外线发射管组3的各红外线发射管的管端头与左框结构件的红外线接 收管组3的各红外线接收管的管端头处于一直线上;因此右框结构件的红外线发射管组 3的各红外线发射管与左框结构件的红外线接收管组3的相应一个红外线接收管对应,从 而使得该红外触控显示装置在使用时在透明钢化玻璃81的前侧形成一个红外线光栅探测 网。(应用例2)见图7,本应用例的其余部分与应用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平板状显示部 件7是一块电子白板,没有应用例1中的透明钢化玻璃81,并将后盖82换成平板状的后衬 板83。
权利要求1.一种红外触控显示装置的边框结构件,包括印刷线路板(2)和红外线发射/接收管 组(3);红外线发射/接收管组(3)为红外线发射管组或红外线接收管组,红外线发射/接 收管组(3)焊接固定在相应的印刷线路板(2)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边框(1);边框(1)是铝合金一体件;边框(1)由主框部(11)和从右方以及后方 连接在主框体(11)上的呈半包围结构的副框部(12)构成,主框部(11)所围绕的区域则形 成左腔室(13),副框部(12)与主框部(11)共同包围的区域则形成右腔室(14);主框部(11) 由左前部、中部及右部组成,主框部(11)的左前部为向左凸起的左凸阻挡开口部(11-1), 主框部(11)的中部及右部是左前侧开口向左的方框形的线路板固定部(11-2),从而左腔 室(13)的位于左凸阻挡开口部(11-1)内的区域成为沿左右向设置的左端开口的红外线传 输通道(13-1),而左腔室(13)的位于线路板固定部(11-2)的区域成为左腔主室(13-2),且 线路板固定部(11-2 )的前后两侧的板体上设有一对开口相对的槽口,该对槽口组成第一插 槽(15);主框部(11)的左凸阻挡开口部(11-1)的左右向的后侧板体(1-9)与线路板固定 部(11-2)的前后向的左侧板体(1-10)则构成边框(1)的前端及侧向阻挡部(17);边框(1)还设有后端连接部(18);后端连接部(18)位于边框(1)的右后部位,且为副 框部(12)的一部分和主框部(11)的一部分;红外线发射/接收管组(3)的管脚按直线设置且与印刷线路板(2)的板面相垂直;印 刷线路板(2)由其板体的前后两端插接在边框(1)的主框部(11)的第一插槽(15)中而设 置在边框(1)的主框部(11)中,且印刷线路板(2)上的红外线发射/接收管组(3)的各个 管端头正对左腔室(13)的红外线传输通道(13-1)的开口处;印刷线路板(2)有1块或多块;当印刷线路板(2)为1块时,其长度与边框(1)的长度 相对应;当印刷线路板(2)为多块时,则各块印刷线路板(2)的长度之和与边框(1)的长度 相对应,且相邻的印刷线路板(2)在相邻处的上端和相邻处的下端设有用于电连接的接插 件,相邻的两块印刷线路板(2 )通过接插件上下电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触控显示装置的边框结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透光 防尘条(4);边框(1)的主框部(11)的左凸阻挡开口部(11-1)的前后两侧板体的左端头上设有一 对开口相对的槽口,该对槽口组成第二插槽(16);透光防尘条(4)是光学透明材料一体件,其形状与边框(1)的主框部(11)的左凸阻挡 开口部(11-1)的左端开口处的形状相配合;透光防尘条(4)从上向下插入边框(1)的第二 插槽(16)中,正对印刷线路板(2)上的红外线发射/接收管组(3)的各个管端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红外触控显示装置的边框结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相应数量的直径大于第一插槽(15)的槽宽的自攻螺丝(5);将2颗自攻螺丝(5)由边框(1)的上端面从上向下分别垂直旋进并胀紧在第一插槽 (15)的前槽(15-2)和后槽(15-1)中,或者将1颗自攻螺丝(5)由边框(1)的上端面从上向 下垂直旋进并胀紧在第一插槽(15)的前槽(15-2)或后槽(15-1)中;将2颗同样的自攻螺 丝(5)由边框(1)的下端面从下向上垂直旋进并胀紧在第一插槽(15)的前槽(15-2)和后 槽(15-1)中,或者将1颗自攻螺丝(5)由边框(1)的上端面从上向下垂直旋进并胀紧在第 一插槽(15)的前槽(15-2)或后槽(15-1)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触控显示装置的边框结构件,其特征在于边框(1)的主框部(11)的左凸阻挡开口部(11-1)的左右向的后侧板体(1-9)与线路板固定部(11-2) 的前后向的左侧板体(1-10)所构成边框(1)的前端及侧向阻挡部(17)为一直角的板框结 构的阻挡台阶(17-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触控显示装置的边框结构件,其特征在于主框部(11) 的线路板固定部(11-2)的后侧板(1-11)的中部设有向后加厚的第一加厚部位(1-14)。
6.根据权利要求1、2、4或5所述的红外触控显示装置的边框结构件,其特征在于边 框(1)左右向的宽度a为25至50mm。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外触控显示装置的边框结构件,其特征在于边框(1)左右 向的宽度a为25至5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红外触控显示装置的边框结构件,包括边框、印刷线路板、红外线发射/接收管组、透光防尘条和自攻螺丝。印刷线路板、透光防尘条和自攻螺丝均固定在边框上,且均位于边框内,红外线发射/接收管组垂直焊接固定在相应的印刷线路板上,其中边框设有用于发射、接收红外线的开口通道,印刷线路板与边框的开口通道的开口方向相垂直,且红外线发射/接收管组的各发射/接收管的管端头正对边框的开口通道,透光防尘条固定在边框的开口通道处,自攻螺丝固定在边框与印刷线路板的连接处用于固定印刷线路板。该边框结构件的尺寸较小、强度较高,且制造工艺较简单、制造成本较低。
文档编号G06F3/042GK201917889SQ20102067989
公开日2011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6日
发明者卞扣如 申请人:浙江润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