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与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26449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触控面板与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面板与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触控面板与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今信息时代中,人类对于电子产品的依赖性与日俱增。笔记本式计算机、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器(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数字随身听等电子产品均已成为现代人生活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应用工具。上述的电子产品均具有一输入接口,用以输入使用者所须指令,以使电子产品的内部系统自动执行此项指令。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输 入接口装置包括键盘以及鼠标。对于使用者来说,使用键盘、鼠标等传统的输入接口在部分的场合无疑会造成相当大的不便。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制造商便开始电子装置上配置一个触控面板,进而通过触控面板来取代键盘或鼠标的功能。就触控面板而言,目前使用者大都是利用手指或触控笔与触控面板之间所产生的接触或感应行为来进行点选动作。以电容式触控面板而言,可多点触控的特性提供更人性化的操作模式而使得电容式触控面板逐渐受到市场的青睐。不过,在电容式触控面板中,若是构成电容的两个电极分别配置于同一基板的不同面上,将导致整体的厚度过大而不符合使用者追求薄型化的趋势。此外,随着触控接口对于触控精确度的要求不断提升,如何在极小的触控发生区中正确感应到触控的发生,也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用以解决厚度过大及触控精确度不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具有薄型化与较佳的触控精确度。本发明的一种触控面板包括一基板、多条第一传感线、多条第二传感线、多个第一延伸部、多个第二延伸部以及多个绝缘垫。第一传感线平行于一第一方向地配置于基板上。第二传感线平行于一第二方向地配置于基板上。第一传感线与第二传感线交叉而定义多个网目区。第一延伸部连接第一传感线并朝网目区延伸。第二延伸部连接第二传感线并朝网目区延伸。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在网目区互相比邻地分布。绝缘垫配置于第一传感线与第二传感线的交叉处,以使第一传感线与第二传感线绝缘。本发明的一种显不装置包括一盖板、一显不模组、多条第一传感线、多条第二传感线、多个第一延伸部、多个第二延伸部以及多个绝缘垫。第一传感线平行于一第一方向地配置于盖板与显示模组之间。第二传感线平行于一第二方向地配置于盖板与显示模组之间。第一传感线与第二传感线交叉而定义多个网目区。第一延伸部连接第一传感线并朝网目区延伸。第二延伸部连接第二传感线并朝网目区延伸。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在网目区互相比邻地分布。绝缘垫配置于第一传感线与第二传感线的交叉处,以使第一传感线与第二传感线绝缘。在上述两种实施例中,各第一延伸部与各第二延伸部都呈L形。
在上述两种实施例中,各第一延伸部具有一第一矩形区与一第二矩形区。第二矩形区延伸自第一矩形区的长边的中央。各第二延伸部具有一第三矩形区与两个第四矩形区。第四矩形区延伸自第三矩形区的长边的两侧。各第二矩形区位于两个第四矩形区之间。在上述两种实施例中,各第一延伸部具有一第一三角形区与两个第一梳状区。各第一三角形区位于两个第一梳状区之间。各第二延伸部具有一第二三角形区与两个第二梳状区。各第二三角形区的两侧延伸有两个第二梳状区。各第一梳状区与一个第二梳状区交错。在上述两种实施例中,各第一延伸部与各第二延伸部都呈螺旋状。在上述两种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垂直第二方向。本发明的另一种触控面板包括一基板、多条传感线、多个第一螺旋部、多个第二螺旋部、多条连接线以及多个绝缘垫。传感线平行于一第一方向地配置于基板上。第一螺旋部连接传感线。各第二螺旋部与两个第一螺旋部互相缠绕。连接线平行于一第二方向地配置于基板上。各连接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第二螺旋部。连接线与传感线交叉。绝缘垫配·置于连接线与传感线的交叉处,以使连接线与传感线绝缘。本发明的另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一盖板、一显示模组、多条传感线、多个第一螺旋部、多个第二螺旋部、多条连接线以及多个绝缘垫。传感线平行于一第一方向地配置于盖板与显示模组之间。第一螺旋部连接传感线。各第二螺旋部与两个第一螺旋部互相缠绕。连接线平行于一第二方向地配置于盖板与显示模组之间。各连接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第二螺旋部。连接线与传感线交叉。绝缘垫配置于连接线与传感线的交叉处,以使连接线与传感线绝缘。在上述两种实施例中,各第二螺旋部具有相反的两个螺旋。在上述两种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垂直第二方向。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触控面板与显示装置中,电容的两个电极都位于基板的同一面上,两个电极在单位面积内的相邻边界长度较长,因此易于薄型化且触控精确度较佳。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I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局部剖面图。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局部剖面图。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局部剖面图。附图标记100、300、400、500、600 :触控面板110、610:基板
120 :第一传感线130 :第二传感线140、340、440、540 :第一延伸部150,350,450,550 :第二延伸部160、660 :绝缘垫DlO :第一方向D20:第二方向
M10、M40:网目区200,202,700 :显示装置210、710 :盖板220、720:显示模组442 :第一矩形区444 :第二矩形区452 :第三矩形区454:第四矩形区542 :第一三角形区544 :第一梳状区552 :第二三角形区554 :第二梳状区620 :传感线630:第一螺旋部640 :第二螺旋部650 :连接线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局部示意图。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包括一基板110、多条第一传感线120、多条第二传感线130、多个第一延伸部140、多个第二延伸部150以及多个绝缘垫160。第一传感线120平行于一第一方向DlO地配置于基板110上。第二传感线130平行于一第二方向D20地配置于基板110上。第一传感线120与第二传感线130交叉而定义多个网目区M10。具体而言,每个网目区MlO是由两条第一传感线120与两条第二传感线130所围成的区域。网目区MlO通常为四边形,但不局限于此。第一延伸部140连接第一传感线120并朝网目区MlO延伸。第二延伸部150连接第二传感线并朝网目区MlO延伸。第一延伸部140与第二延伸部150在网目区MlO互相比邻地分布。亦即是,网目区MlO被第一延伸部140与第二延伸部150大致填满。而且,因为第一延伸部140与第二延伸部150在网目区MlO互相比邻地分布,所以第一延伸部140与第二延伸部150相邻的边界大于网目区MlO的单一边长的长度。绝缘垫160配置于第一传感线120与第二传感线130的交叉处,以使第一传感线120与第二传感线130绝缘。具体而言,在第一传感线120与第二传感线130的重叠处,绝缘垫160夹置于第一传感线120与第二传感线130之间,以避免第一传感线120与第二传感线130接触。在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中,第一传感线120与第一延伸部140具有相同电位,第二传感线130与第二延伸部150具有相同电位,而上述两组传感线(第一传感线120与第二传感线130)以及其延伸结构构成互感电容。当使用者的手指靠近或接触触控面板100时,将造成触控发生区的电容值的改变。藉由,检测发生电容值改变的位置就可定位触控发生区的位置,进而达到触控的目的。尤其,因为第一延伸部140与第二延伸部150在网目区MlO互相比邻地分布,所以触控发生时电容值改变的程度大于现有的触控面板,进而提升了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的触控精确度。另外,因为第一传感线120、第二传感线130、第一延伸部140、第二延伸部150以及绝缘垫160都配置于基板110的同一面上,因此,藉由适当选用基板的材质(譬如Glass、PET、Cover Glass、LCM TopGlass或其他材质),便可有效降低触控面板100的厚度。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局部剖面图。请参照图2,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0应用了与图I的触控面板100相同的概念。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0包·括一盖板210、一显不模组220以及与图I相同的第一传感线120、第二传感线130、第一延伸部140、第二延伸部150以及绝缘垫160,其中部分元件未能显示于图2的剖面图。与图I相同的第一传感线120、第二传感线130、第一延伸部140、第二延伸部150以及绝缘垫160配置于盖板210与显示模组220之间,相关说明可参考图I的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显示模组220可对比于图I的基板110,亦即第一传感线120、第二传感线130、第一延伸部140、第二延伸部150以及绝缘垫160是配置于显示模组220上,再将盖板210盖上。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0同样具有触控精确度提升以及厚度减少的优点。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局部剖面图。请参照图3,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2与图2的显示装置200相似,差异在于第一传感线120、第二传感线130、第一延伸部140、第二延伸部150以及绝缘垫160是配置于盖板210上,再共同组装至显示模组220上。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2同样具有触控精确度提升以及厚度减少的优点。请再参照图1,每个网目区MlO内的第一延伸部140与第二延伸部150所构成的图案具有点对称的特性,亦即图案旋转180度后仍相同。此外,此实施例的第一方向DlO垂直第二方向D20,亦即第一传感线120垂直第二传感线130。然而,第一方向DlO与第二方向D 20的夹角也可以是其他角度。此实施例的第一延伸部140与第二延伸部150都呈螺旋状且相互缠绕,但此实施例也有部分第二延伸部150为直条状。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局部示意图。请参照图4,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300与图I的触控面板100相似,差异在于第一延伸部340与第二延伸部350的图案,在此省略其他说明。本实施例的第一延伸部340与第二延伸部350都呈L形。另外,本实施例的第一延伸部340与第二延伸部350组成的图形具有线对称的特性。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局部示意图。请参照图5,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400与图I的触控面板100相似,差异在于第一延伸部440与第二延伸部450的图案,在此省略其他说明。本实施例的每个第一延伸部440具有一第一矩形区442与一第二矩形区444。每个第二矩形区444延伸自对应的第一矩形区442的长边的中央。每个第二延伸部450具有一第三矩形区452与两个第四矩形区454。两个第四矩形区454延伸自对应的第三矩形区452的长边的两侧。每个第二矩形区444位于对应的两个第四矩形区454之间,亦即每个第二矩形区444被对应的第一矩形区442、第三矩形区452与两个第四矩形区454包围。对应的两个第一延伸部440与第二延伸部450可组成一个矩形。每个网目区M40内具有两个第一延伸部440与两个第二延伸部450。另外,本实施例的第一延伸部440与第二延伸部450组成的图形具有点对称的特性。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局部示意图。请参照图6,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500与图I的触控面板100相似,差异在于第一延伸部540与第二延伸部550的图案,在此省略其他说明。本实施例的每个第一延伸部540具有一第一三角形区542与两个第一梳状区544。每个第一三角形区542位于对应的两个第一梳状区544之间。每个第二延伸部550具有一第二三角形区552与两个第二梳状区554。每个第二三角形区552的两侧延伸有两个第二梳状区554。每个第一梳状区544与对应的一个第二梳状区554交错。另外,本实施例的第一延伸部540与第二延伸部550组成的图形具有点对称的特性。
图4至图6的三种实施例的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的图案也可应用于本发明的 其他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局部示意图。请参照图7,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600包括一基板610、多条传感线620、多个第一螺旋部630、多个第二螺旋部640、多条连接线650以及多个绝缘垫660。传感线620平行于第一方向DlO地配置于基板610上。第一螺旋部630连接传感线620。每个第二螺旋部640与对应的两个第一螺旋部630互相缠绕。连接线650平行于第二方向D20地配置于基板610上。每条连接线650的两端分别连接对应的一个第二螺旋部640。连接线650与传感线620交叉。绝缘垫660配置于连接线650与传感线620的交叉处,以使连接线650与传感线620绝缘。具体而言,在连接线650与传感线620的重叠处,绝缘垫660夹置于连接线650与传感线620之间,以避免连接线650与传感线620接触。与图I的触控面板100相似,因为第二螺旋部640与对应第一螺旋部630互相缠绕,所以触控发生时电容值改变的程度大于现有的触控面板,进而提升了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600的触控精确度。另外,因为传感线620、第一螺旋部630、第二螺旋部640、连接线650以及绝缘垫660都配置于基板610的同一面上,相同地,藉由适当选用基板的材质(譬如Glass、PET、Cover Glass、LCM Top Glass或其他材质),便可有效降低触控面板100的厚度。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二螺旋部640具有相反的两个螺旋。另外,本实施例的第二螺旋部640与对应第一螺旋部630组成的图形具有点对称的特性。图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局部剖面图。请参照图8,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700应用了与图7的触控面板600相同的概念。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0包括一盖板710、一显示模组720以及与图7相同的传感线620、第一螺旋部630、第二螺旋部640、连接线650以及绝缘垫660,其中部分元件未能显示于图8的剖面图。与图7相同的传感线620、第一螺旋部630、第二螺旋部640、连接线650以及绝缘垫660配置于盖板710与显示模组720之间,相关说明可参考图8的实施例。本实施例的传感线620、第一螺旋部630、第二螺旋部640、连接线650以及绝缘垫660是配置于盖板710上,再共同组装至显示模组720上。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700同样具有触控精确度提升以及厚度减少的优点。在另一未示出的实施例中,传感线620、第一螺旋部630、第二螺旋部640、连接线650以及绝缘垫660可配置于显示模组720上,再将盖板710盖上。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触控面板与显示装置中,电容的两个电极都位于基板的同一面上,可减少整体的厚度而符合薄型化的趋势,单面制程还具有制程容易而成本较低的优点。另外,因为两个电极在单位面积内的相邻边界长度较长,触控发生时的电容值变化程度会加大,因此可提升触控精确度。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可作些许更动与润饰,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触控面板,包括 一基板; 多条第一传感线,平行于ー第一方向地配置于该基板上; 多条第二传感线,平行于ー第二方向地配置于该基板上,其中该些第一传感线与该些第二传感线交叉而定义多个网目区; 多个第一延伸部,连接该些第一传感线并朝该些网目区延伸; 多个第二延伸部,连接该些第二传感线并朝该些网目区延伸,其中该些第一延伸部与该些第二延伸部在该些网目区互相比邻地分布;以及 多个绝缘垫,配置于该些第一传感线与该些第二传感线的交叉处,以使该些第一传感线与该些第二传感线绝缘。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各该第一延伸部与各该第二延伸部都呈L形。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各该第一延伸部具有一第一矩形区与一第二矩形区,该第二矩形区延伸自该第一矩形区的长边的中央,各该第二延伸部具有一第三矩形区与两个第四矩形区,该些第四矩形区延伸自该第三矩形区的长边的两侧,各该第二矩形区位于两个该些第四矩形区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各该第一延伸部具有一第一三角形区与两个第一梳状区,各该第一三角形区位于两个该些第一梳状区之间,各该第二延伸部具有一第ニ三角形区与两个第二梳状区,各该第二三角形区的两侧延伸有两个该些第二梳状区,各该第一梳状区与一个该些第二梳状区交错。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各该第一延伸部与各该第二延伸部都呈螺旋状。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第一方向垂直该第二方向。
7.一种触控面板,包括 一基板; 多条传感线,平行于ー第一方向地配置于该基板上; 多个第一螺旋部,连接该些传感线; 多个第二螺旋部,各该第二螺旋部与两个该些第一螺旋部互相缠绕; 多条连接线,平行于ー第二方向地配置于该基板上,各该连接线的两端分别连接ー个该些第二螺旋部,该些连接线与该些传感线交叉;以及 多个绝缘垫,配置于该些连接线与该些传感线的交叉处,以使该些连接线与该些传感线绝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各该第二螺旋部具有相反的两个螺旋。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第一方向垂直该第二方向。
10.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ー盖板; ー显示模组; 多条第一传感线,平行于ー第一方向地配置于该盖板与该显不模组之间; 多条第二传感线,平行于ー第二方向地配置于该盖板与该显示模组之间,其中该些第一传感线与该些第二传感线交叉而定义多个网目区;多个第一延伸部,连接该些第一传感线并朝该些网目区延伸; 多个第二延伸部,连接该些第二传感线并朝该些网目区延伸,其中该些第一延伸部与该些第二延伸部在该些网目区互相比邻地分布;以及 多个绝缘垫,配置于该些第一传感线与该些第二传感线的交叉处,以使该些第一传感线与该些第二传感线绝缘。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各该第一延伸部与各该第二延伸部都呈L形。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各该第一延伸部具有一第一矩形区与一第ニ矩形区,该第二矩形区延伸自该第一矩形区的长边的中央,各该第二延伸部具有一第三矩形区与两个第四矩形区,该些第四矩形区延伸自该第三矩形区的长边的两侧,各该第二矩形区位于两个该些第四矩形区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各该第一延伸部具有一第一三角形区与两个第一梳状区,各该第一三角形区位于两个该些第一梳状区之间,各该第二延伸部具有一第二三角形区与两个第二梳状区,各该第二三角形区的两侧延伸有两个该些第二梳状区,各该第一梳状区与一个该些第二梳状区交错。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各该第一延伸部与各该第二延伸部都呈螺旋状。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方向垂直该第二方向。
16.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ー盖板; ー显示模组; 多条传感线,平行于ー第一方向地配置于该盖板与该显不模组之间; 多个第一螺旋部,连接该些传感线; 多个第二螺旋部,各该第二螺旋部与两个该些第一螺旋部互相缠绕; 多条连接线,平行于ー第二方向地配置于该盖板与该显示模组之间,各该连接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该些第二螺旋部,该些连接线与该些传感线交叉;以及 多个绝缘垫,配置于该些连接线与该些传感线的交叉处,以使该些连接线与该些传感线绝缘。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各该第二螺旋部具有相反的两个螺旋。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方向垂直该第二方向。
全文摘要
一种触控面板与显示装置。触控面板包括一基板、多条第一传感线、多条第二传感线、多个第一延伸部、多个第二延伸部以及多个绝缘垫。第一传感线平行于一第一方向地配置于基板上。第二传感线平行于一第二方向地配置于基板上。第一传感线与第二传感线交叉而定义多个网目区。第一延伸部连接第一传感线并朝网目区延伸。第二延伸部连接第二传感线并朝网目区延伸。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在网目区互相比邻地分布。绝缘垫配置于第一传感线与第二传感线的交叉处,以使第一传感线与第二传感线绝缘。
文档编号G06F3/044GK102830863SQ20111016215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6日
发明者蔡竣杰, 张岑玮, 卢佑宗, 黄浩然, 林清淳, 邓永佳 申请人: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