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30124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态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冷却效果的机箱,尤指一种可用于置放服务器的液态冷却系统及具有此液态冷却系统的机箱。
背景技术
计算机与网络的结合带来许多方便,举凡信息的搜集、网络购物、电子邮件或是娱乐休闲等,皆可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来进行。加上现在手持式电子设备可透过3G或其它无线网络系统来进入因特网,以及云端概念逐渐成熟导入生活之际,用于存取数据的服务器的负载亦相对提升,因此,服务器的数量亦即相对增加。然而,在高速运算的过程中,服务器内的电子组件会产生高热能,若未将其排除至夕卜,将会使电子组件发生烧毁等问题。请参阅图I所示的已知服务器机箱90的剖视示意图,该机箱90内具有数层隔间91,每一隔间91设有一风扇911,利用该风扇911将每一隔间91内的空气抽出以产生空气的循环,使热能不滞留于内。上述已知的机箱90,虽可将内部的热能带出,但在带出后没有其它的后续处理,再加上服务器会持续开机状态,使得热能不断地产生并滞留于该机箱90周围,最后导致引入的空气仍为有热能的热空气,使得服务器内的组件容易烧毁。虽然有的机房采用冷气不断地进行吹送降温,但在能源有限的时代,此举不但浪费地球资源,更增加电费成本。对于服务器使用日渐增加的时代,上述问题更加需要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机箱的液态冷却系统,同时还提供一种具有此液态冷却系统的机箱,其可对自服务器抽出的空气进行冷却,避免含有热能的空气再次进入该机箱内,达到保护服务器的效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态冷却系统,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风扇,第一壳体设有第一通气孔;第二壳体设有第二通气孔,且与该第一壳体结合;该风扇结合于该第一壳体,并对应于该第一通气孔的位置;其特点是所述液态冷却系统还包括液态热交换器,该液态热交换器结合于该第二壳体并与该风扇相邻,且包含由金属制成的盒体、入口及出口,盒体内部具有第一管体组与第二管体组,该第一管体组包括数个第一管体,该些第一管体彼此平行相邻并集中于该盒体内的一侧,该第二管体组分别包括数个第二管体,且该些第二管体彼此平行相邻并集中于该盒体的另一侧,且该第一管体组与该第二管体组相连通;该入口连接于该第一管体组;出口连接于该第二管体组;当液体自该入口流入后,将沿该第一管体组流进该第二管体组再从该出口流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液态冷却系统的机箱,包括箱体、及液态冷却系统,该液态冷却系统结合于该箱体,且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风扇,第一壳体设有第一通气孔;第二壳体设有第二通气孔,且与该第一壳体结合;该风扇结合于该第一壳体,并对应于该第一通气孔的位置;其特点是所述液态冷却系统还包括液态热交换器,该液态热交换器结合于该第二壳体并与该风扇相邻,且包含由金属制成的盒体、入口及出口,盒体内部具有第一管体组与第二管体组,该第一管体组包括数个第一管体,该些第一管体彼此平行相邻并集中于该盒体内的一侧,该第二管体组分别包括数个第二管体,且该些第二管体彼此平行相邻并集中于该盒体的另一侧,且该第一管体组与该第二管体组相连通;该入口连接于该第一管体组;出口连接于该第二管体组;当液体自该入口流入后,将沿该第一管体组流进该第二管体组再从该出口流出。所述第一壳体面对该箱体内。或者所述第二壳体面对该箱体内。如此,将本发明的冷却系统结合于装载服务器的机箱后,将可把服务器内的热能在排放出机箱之前,进行冷却,使得机箱周围的温度不会大幅升高,亦不会使热空气经过循环再次进入服务器内。又,本发明仅需使用一个风扇即可负责数台服务器,不需采用已知技术中的一对一的方式(即一服务器对应一风扇),提升维修的便利性,也因此具备环保的效果。箱体可结合至少一前述的用于机箱的液态冷却系统,用以将置于机箱内的服务器所产生的热能冷却后排出。
·
以下兹举一最佳实施例,配合图式、组件符号,将本发明的构成内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图I为已知风扇冷却系统在机箱内的剂面不意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分解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液态冷却系统立体示意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液态冷却系统剖面不意 图6本发明实施例结合于一机箱上的立体示意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结合于一机箱上的另一立体不意 图8为利用2个本发明的液态冷却系统结合于一机箱上的立体示意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与机箱另一种结合方式的立体示意图。标号说明
10……第一壳体11……第一通气孔
20……第二壳体21……第二通气孔
30……风扇40……液态热交换器
41......盒体411......第一管体组
411A……第一管体412……第二管体组
412A……第二管体42……入口
43......出口B......箱体
具体实施例方式 请参阅图2至图3所示,本发明为一种液态冷却系统,可用于机箱,其包括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风扇30、及液态热交换器40。其中,该第一壳体10设有第一通气孔11,该第二壳体20设有第二通气孔21,且该第二壳体20可与该第一壳体10结合。该风扇30结合于该第一壳体10,并对应于该第一通气孔11的位置。藉此,可使空气自该第一通气孔11与该第二通气孔21进出。
请同时参阅图4与图5,该液态热交换器40结合于该第二壳体20并与该风扇30相邻,其包含盒体41、入口 42与出口 43。该盒体41由金属制成,于内部具有第一管体组411与第二管体组412,该第一管体组411包括数个第一管体411A,该些第一管体41IA彼此平行相邻并集中于该盒体41内的一侧,该第二管体组412分别包括数个第二管体412A,且该些第二管体412A彼此平行相邻并集中于该盒体41内的另一侧,且该第一管体组411与该第二管体组412相连通;该入口42连接于该第一管体组411,该出口 43连接于该第二管体组412。当液体自该入口 42流入后,将沿该第一管体组411流进该第二管体组412再从出口 43流出。藉此,可使第一管体组411所组成的藉由大面积的冷却液体吸收空气中的热能,再经由该第二管体组412,使该热能自该出口 43携出,达到降低经过空气的温度,因此,可使散出的气体温度降低。另外,该液态热交换器40于该入口 42与该出口 43可分别连接液态输入装置与液体回收装置等,以进行热交换,然此为热交换器的通用技术,从事此行业的人员皆可直接了解,故于此不再加以赘述,合先叙明。以下将本实施例结合于一箱体B形成具有液态冷却系统的机箱。请参阅图6与图7所示,该箱体B上结合了前述的液态冷却系统,由于本发明的冷却能力强,因此风扇可对数台服务器达到散热效果,且由于送出的空气温度已降低,即热能已被该液态热交换器40带走,故不会有热空气再次被吸入的问题。又,如图8所示,亦可于一箱体B内结合2个用于机箱的液态冷却系统,藉此以加强效果。又,如图9所示,亦可使该第一壳体10面对该箱体B外,即使抽出的热风先经过该·液态热交换器40,使得该液态热交换器40可直接接触该箱体B的内部环境,以同时将部份热能透过接触传递的方式输出,可增加热交换的效率。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及图式而已,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所有范围应以下述的申请专利范围为准,任何熟悉该项技术的人在本发明的领域内,可轻易思及的变化或修饰皆可涵盖在以下本案所界定的专利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态冷却系统,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风扇,第一壳体设有第一通气孔;第二壳体设有第二通气孔,且与该第一壳体结合;该风扇结合于该第一壳体,并对应于该第一通气孔的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冷却系统还包括液态热交换器,该液态热交换器结合于该第二壳体并与该风扇相邻,且包含由金属制成的盒体、入口及出口,盒体内部具有第一管体组与第二管体组,该第一管体组包括数个第一管体,该些第一管体彼此平行相邻并集中于该盒体内的一侧,该第二管体组分别包括数个第二管体,且该些第二管体彼此平行相邻并集中于该盒体的另一侧,且该第一管体组与该第二管体组相连通;该入口连接于该第一管体组;出口连接于该第二管体组;当液体自该入口流入后,将沿该第一管体组流进该第二管体组再从该出口流出。
2.一种具有液态冷却系统的机箱,包括箱体、及液态冷却系统,该液态冷却系统结合于该箱体,且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风扇,第一壳体设有第一通气孔;第二壳体设有第二通气孔,且与该第一壳体结合;该风扇结合于该第一壳体,并对应于该第一通气孔的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冷却系统还包括液态热交换器,该液态热交换器结合于该第二壳体并与该风扇相邻,且包含由金属制成的盒体、入口及出口,盒体内部具有第一管体组与第二管体组,该第一管体组包括数个第一管体,该些第一管体彼此平行相邻并集中于该盒体内的一侧,该第二管体组分别包括数个第二管体,且该些第二管体彼此平行相邻并集中于该盒体的另一侧,且该第一管体组与该第二管体组相连通;该入口连接于该第一管体组;出口连接于该第二管体组;当液体自该入口流入后,将沿该第一管体组流进该第二管体组再从该出口流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液态冷却系统的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面对该箱体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液态冷却系统的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面对该箱体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态冷却系统,其可使所抽出的空气在进行冷却之后,再送出于外。本发明的液态冷却系统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风扇与液态热交换器。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将该风扇与该液态热交换器包覆于内。透过风扇将空气导入,并使空气经过液态热交换器,以将空气所含的热能由该液态热交换器带走,而可使排出的空气温度不会大幅升高。
文档编号G06F1/20GK102917570SQ201110223319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5日
发明者康睦昌 申请人:仪信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