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供电方案辅助生成方法

文档序号:6440016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基于gis的供电方案辅助生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电网供电方案的生成方法,尤其是一种基于GIS的供电方案辅助生成方法,属于电力电网管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根据用户申请拟定供电方案需要依靠人工查阅电网配变分布、邻近配变的可开放容量等大量资料,再从地图上找出较近的大致供电线路,凭经验拟出供电方案, 不仅无法满足用户需要及时答复的要求,而且由于难以详实了解供电线路是否存在障碍, 因此常常需要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调整,缺乏严谨性;此外,遇到邻近地点多用户申请时,缺乏科学方法拟定合理的兼顾供电方案;更无法与现代营销配电数据关联,从而实现业务流程互通。检索发现,申请号为CN200910214159. 2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保供电集成方法及保供电集成系统,在得到电力营销系统的保供电信息之后,结合GIS系统得到对应于各供电设备的客户信息,然后生成总保供电信息下的各对应的保供电计划列表、分别对应于各保供电计划的设备列表、分别对应于各供电设备的客户列表,实现保供电、保供电计划、设备列表、客户列表之间的关联关系,从而在某个客户的供电状况发生异常时,可以很便利地根据该关联关系查询到所有的对应于该客户的供电设备、保供电计划等信息,实现对出现故障的供电设备的定位。然而,该方法并未解决如何在接受用户申请后自动形成合理供电方案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以迅速合理确定切实可行供电方案的基于 GIS的供电方案辅助生成方法。本发明进一步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以迅速合理确定双电源供电方案的基于GIS 的供电方案辅助生成方法。本发明更进一步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以在邻近地点多用户申请情况下,迅速合理确定兼顾供电方案的基于GIS的供电方案辅助生成方法。随着GIS技术在供电系统的应用,供电部门利用GIS 二次开发平台(有关内容在申请号为CN200810183200.X、 CN200810071020. 2.CN201010040035. X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均有披露)等开发工具逐步建立起含有任意两地点之间无障碍路径信息的GIS空间信息服务平台(以下简称电网GIS平台)°为了达到以上首要目的,本发明基于GIS的供电方案辅助生成方法的基本技术方案之一以供电可靠性为优先原则,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根据申请用户提供的地址信息,通过电网GIS平台搜索,确定具体的用电地点;第二步、以用电地点为圆心,搜索预定半径范围内的配电设施(配电变压器等),如搜索到配电设施,则计算其可开放容量,将可开放容量大于申请用户所需容量的配电设施标记为可用配电设施,进行第四步,否则进行下一步;第三步、以预定步长扩大预定半径,返回上一步;第四步、判断可用配电设施数量是否达到预定数量,如是则进行下一步,否则返回上一步;第五步、比较各可用配电设施可开放容量的大小,选取具有最大开放容量的配电设施作为终端配电设施;第六步、从终端配电设施延伸出抵达用电地点的配送捷径线路,尤其是从终端配电设施延伸出经无障碍捷径路径抵达用电地点的配送线路,生成供电方案。采用本发明后,由于借助计算机的电网GIS平台,因此不仅可以保证未来的供电稳定可靠,且兼顾了施工工程、供电成本的经济性,并且十分科学,切实可行,与实际施工线路一致。此外,供电方案的生成十分及时、直观,可以实现“零等待”答复,并与现代营销配电数据关联,从而便于实现业务流程互通。本发明基于GIS的供电方案辅助生成方法的基本技术方案之二以供电经济性为优先原则,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根据申请用户提供的地址信息,通过电网GIS平台搜索,确定具体的用电地点;第二步、以用电地点为圆心,搜索最近的配电设施,并计算其可开放容量;第三步、比较可开放容量是否大于申请用户所需容量,如是则进行下一步,否则返回上一步,继续搜索;第四步、将可开放容量大于所需容量的配电设施标记为可用配电设施;第五步、从终端配电设施延伸出抵达用电地点的配送最短线路,尤其是从终端配电设施延伸出经无障碍捷径路径抵达用电地点的配送捷径线路,生成双电源供电方案。这样生成的最短距离供电方案显然可以在工程量控制、供电成本等方面十分经济。上述配电设施的可开放容量以该配电设施的额定容量与其最高运行负荷之差除以配置系数得到。配置系数通常在0.6-0. 9之间。为了达到进一步的目的,本发明基于GIS的供电方案辅助生成方法将上述两种技术方案有机结合起来,其步骤如下第一步、根据申请用户提供的地址信息,通过电网GIS平台搜索,确定具体的用电地点;第二步、以用电地点为圆心,搜索预定半径范围内的配电设施,如搜索到配电设施,则计算其可开放容量,将可开放容量大于申请用户所需容量的配电设施标记为可用配电设施,进行第四步,否则进行下一步;第三步、以预定步长扩大预定半径,返回上一步;第四步、判断可用配电设施数量是否达到预定数量,如是则进行下一步,否则返回上一步;第五步、比较各可用配电设施距用电地点的距离,选取具有最短距离的配电设施作为终端配电设施,并且将各可用配电设施按可开放容量大小的排序,选取具有最大开放容量的配电设施作为备用配电设施;第六步、判断终端配电设施和备用配电设施是否为同一配电设施,如否,则从终端配电设施以及备用配电设施分别延伸出经无障碍路径抵达用电地点的配送捷径线路,生成供电方案;如是,则以第二大开放容量作为备用配电设施,从终端配电设施以及备用配电设施分别延伸出(最好经无障碍路径)抵达用电地点的配送捷径线路,生成供电方案。按照这样生成的供电方案,可以在正常情况由最经济线路供电,而当此线路发生故障后,可以及时切换到运行稳定可靠的备用线路供电,从而确保供电不中断。为了达到更进一步的目的,本发明在每个供电方案形成后连同施工开工时间,存储于电网GIS平台,每次执行第二步,在以用电地点为圆心搜索最近配电设施、计算其可开放容量的同时,还在搜索范围内查找是否有已确定还未开工的在先申请供电方案,如无则进行后续步骤,如有则在选定终端供电设施后,判断是否与在先申请选定的终端设施为同一供电设备,如是则比较由同一终端供电设备经分支无障碍路径分别延伸出抵达两用电地点的配送捷径线路长度之和与经串行无障碍路径延伸出抵达两用电地点的配送捷径线路总长的大小,选择其中较小的配送捷径线路,生成兼顾供电方案,用于实际施工。这样,可以在遇到邻近地点多用户申请时,及时酌情协调修订存储的待施工供电方案,形成可以避免重复建设的兼顾供电方案。总之,采用本发明后,可以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化成果,提升配网规划决策,以及后续的科学调度、应急抢修能力,使用户申请之后“零等待”得到答复;并且可以将电网GIS平台与配用电业务场景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提高信息化应用的水平,适应配电管理业务发展的要求。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申请用户要求双电源供电,基于GIS的供电方案辅助生成方法基本步骤如图1所示第一步、根据申请用户提供的地址信息,通过电网GIS平台搜索,确定具体的用电地点;第二步、以用电地点为圆心,搜索预定半径(首次为50m)范围内的配电设施,如搜索到配电设施,则按下式计算其可开放容量可开放容量=(配电设施额定容量-配电设施最高运行负荷)/配置系数配置系数主要考虑居民用电的时段性和非居民用电的突发性——居民用户取0. 6,非居民用户取0. 9,将可开放容量大于申请用户所需容量的配电设施标记为可用配电设施,进行第四步,否则进行下一步;第三步、以预定步长IOm扩大预定半径,返回上一步;
第四步、判断可用配电设施数量是否达到预定数量5个,如是则进行下一步,否则返回上一步;第五步、比较各可用配电设施距用电地点的距离,选取具有最短距离的配电设施作为终端配电设施,并且将各可用配电设施按可开放容量大小的排序,选取具有最大开放容量的配电设施作为备用配电设施;第六步、判断终端配电设施和备用配电设施是否为同一配电设施,如否,则从终端配电设施以及备用配电设施分别延伸出经无障碍路径抵达用电地点的配送捷径线路,生成供电方案;如是,则以第二大开放容量作为备用配电设施,从终端配电设施以及备用配电设施分别延伸出经无障碍路径抵达用电地点的配送捷径线路,生成供电方案;之后将供电方案连同施工开工时间,存储于电网GIS平台。这样的供电方案在正常情况由最经济线路供电,发生故障时及时切换到运行稳定可靠的备用线路供电,从而确保满足用户的用电要求。如果在以用电地点为圆心搜索最近配电设施、计算其可开放容量的同时,还在搜索范围内查找是否有已确定还未开工的在先申请供电方案,如无则进行后续步骤,如有则在选定终端供电设施后,判断是否与在先申请选定的终端设施为同一供电设备,如是则比较由同一终端供电设备经分支无障碍路径分别延伸出抵达两用电地点的配送捷径线路长度之和与经串行无障碍路径延伸出抵达两用电地点的配送捷径线路总长的大小,选择其中较小的配送捷径线路,则可以生成与在先供电方案相兼顾的供电方案,从而使本实施例的方法更为完善。实施例二本实施例如图2所示,可以认为是更为完善的基于GIS的供电方案辅助生成方法。 与上述实施例相比,其内容更为全面,考虑问题更为缜密,例如将用户需求分成高压和低压,并进而继续分档;是否间隔用电,等等。其步骤不难根据上述描述结合图2加以理解,故不展开赘述。实践证明,本实施例利用营配集成成果,根据用户业扩申请信息、生产PMS系统及输变电系统电网设备情况,分析电网设备的拓扑关系、间隔使用以及可开放容量等信息,可视化的将电网设备在GIS地图上分布,并按照一定的规则算法选择业扩报装点附近符合用户需求的供电设备,使营销客户经理掌握现场的真实设备情况,提升制定供电方案的合理性和及时性;在地图上高亮显示受限制区域,方便供电方案编制人员对方案的限制条件明确知晓。其显著优点如下1、充分运用GIS平台的地理拓扑优势,并结合营销系统中的供电业务申请,使得营销供电方案编制可以进行可视化的进行,相对比以前召集营销、配电、负控、调度等多部门协调会解决的方式不但在人工成本上大大节约,而且有利于供电企业内部的资源管理上有效控制,有利于工作效率上的提升;2、根据GIS地图的可视化的现场勘查,结合地理拓扑分析,多系统数据的集成,使营销客户经理能够快速掌握用户报装地址现场的真实设备情况,有利于提升制定供电方案的合理性和可靠性;3、用户申请报装后,以往需要等待数日,由于可以通过供电方案辅助生成的功能实现,可以快速答复用户的申请,完全可以做到零等待,有利于提升客户对供电企业的评价,也有利于加快用户供电建设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GIS的供电方案辅助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根据申请用户提供的地址信息,通过电网GIS平台搜索,确定具体的用电地占.^ w\ 第二步、以用电地点为圆心,搜索预定半径范围内的配电设施,如搜索到配电设施,则计算其可开放容量,将可开放容量大于申请用户所需容量的配电设施标记为可用配电设施,进行第四步,如未搜索到配电设施,进行下一步; 第三步、以预定步长扩大预定半径,返回上一步;第四步、判断可用配电设施数量是否达到预定数量,如是则进行下一步,否则返回上一止少;第五步、比较各可用配电设施可开放容量的大小,选取具有最大开放容量的配电设施作为终端配电设施;第六步、从终端配电设施延伸出抵达用电地点的配送捷径线路,生成供电方案。
2.一种基于GIS的供电方案辅助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根据申请用户提供的地址信息,通过电网GIS平台搜索,确定具体的用电地占.^ w\ 第二步、以用电地点为圆心,搜索最近的配电设施,并计算其可开放容量; 第三步、比较可开放容量是否大于申请用户所需容量,如是则进行下一步,否则返回上一步,继续搜索;第四步、将可开放容量大于所需容量的配电设施标记为可用配电设施;第五步、从终端配电设施延伸出抵达用电地点的配送最短线路,生成双电源供电方案。
3.一种基于GIS的供电方案辅助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根据申请用户提供的地址信息,通过电网GIS平台搜索,确定具体的用电地占.^ w\ 第二步、以用电地点为圆心,搜索预定半径范围内的配电设施,如搜索到配电设施,则计算其可开放容量,将可开放容量大于申请用户所需容量的配电设施标记为可用配电设施,进行第四步,如未搜索到配电设施,则进行下一步; 第三步、以预定步长扩大预定半径,返回上一步;第四步、判断可用配电设施数量是否达到预定数量,如是则进行下一步,否则返回上一止少;第五步、比较各可用配电设施距用电地点的距离,选取具有最短距离的配电设施作为终端配电设施,并且将各可用配电设施按可开放容量大小的排序,选取具有最大开放容量的配电设施作为备用配电设施;第六步、判断终端配电设施和备用配电设施是否为同一配电设施,如否,则从终端配电设施以及备用配电设施分别延伸出经无障碍路径抵达用电地点的配送捷径线路,生成供电方案;如是,则以第二大开放容量作为备用配电设施,从终端配电设施以及备用配电设施分别延伸出抵达用电地点的配送捷径线路,生成供电方案。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基于GIS的供电方案辅助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方案形成后,连同施工计划开工时间,存储于电网GIS平台;所述第二步,在以用电地点为圆心搜索最近配电设施、计算其可开放容量的同时,还在搜索范围内查找是否有已确定还未开工的在先申请供电方案;如无,则进行后续步骤;如有,则在选定终端供电设施后,判断是否与在先申请选定的终端设施为同一供电设备;如是,则比较由同一终端供电设备经分支无障碍路径分别延伸出抵达两用电地点的配送捷径线路长度之和与经串行无障碍路径延伸出抵达两用电地点的配送捷径线路总长的大小,选择其中较小的配送捷径线路,生成用于施工的兼顾供电方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GIS的供电方案辅助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方案的供电线路从终端配电设施经无障碍捷径路径抵达用电地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GIS的供电方案辅助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设施的可开放容量以该配电设施的额定容量与其最高运行负荷之差除以配置系数得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GIS的供电方案辅助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系数在0. 6-0. 9之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GIS的供电方案辅助生成方法,属于电力电网管理技术领域。该方法的主要步骤为通过电网GIS平台搜索,确定具体的用电地点;搜索预定半径范围内的配电设施,如搜索到配电设施,则计算其可开放容量,将可开放容量大于申请用户所需容量的配电设施标记为可用配电设施,比较各可用配电设施可开放容量的大小,选取具有最大开放容量的配电设施作为终端配电设施;生成供电方案。采用本发明后,由于借助计算机的GIS基础,因此不仅可以保证未来的供电稳定可靠,且兼顾了施工工程、供电成本的经济性,十分科学性。此外,供电方案的生成十分及时、直观,可以实现“零等待”答复,并与现代营销配电数据关联,从而便于实现业务流程互通。
文档编号G06Q10/00GK102496068SQ20111039670
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4日
发明者吴文书, 徐爱华, 沈浩, 王仁杰, 赵晓波, 霍尧, 颜昕, 高莉莎 申请人: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公司, 江苏苏源高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