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薄型便携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64420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纤薄型便携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装置,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诸如智能电话、平板PC等的纤薄型便携式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术语“便携式装置”涵盖了范围广泛的终端,诸如膝上型计算机、MP3播放器、个人多媒体播放器(PMP)、个人数字助理(PDA)、智能电话、平板PC等。将以它们之中的膝上型计算机为例进行下面的描述。一种流行的膝上型计算机包括通过铰链折叠到主体或者从主体展开的显示器。在所述主体的顶表面上包括键阵列(即,标准键盘键阵列),在所述主体的底表面上包括可拆 卸的电池组。在所述主体中,按照堆叠结构,键盘安装在主印刷电路板(PCB)上,电池设置在该PCB之下。因此,难以最小化键盘、主PCB和电池的结构的厚度,从而难以提供纤薄的主体。另外,当相机被设计成用于主体中时,图像捕获装置和相机镜头应当彼此隔开预定距离。因此,当将相机安装在薄的主体中时,相机镜头从主体的底表面突出一定厚度。主体中这些主要器件的布置难以使整个膝上型计算机变纤薄。平板PC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即,平板PC的主体也难以变纤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纤薄的便携式装置,所述纤薄的便携式装置的主要内部器件放置在主体中的适当位置,这有助于减小纤薄的便携式装置的厚度。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纤薄的便携式装置,在所述纤薄的便携式装置中,两个电池平行地布置在主体中,以增加电池容量,相机设置在两个电池之间的开口中,以使相机的功能性最大化。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纤薄的便携式装置,在所述纤薄的便携式装置中,两个连接器插口固定并完全容纳于两个扬声器中,从而有助于减小主体的厚度。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纤薄的便携式装置,在所述纤薄的便携式装置中,天线设置在距离发热器或金属体最远的位置,以提高天线性能并有助于减小主体的厚度。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纤薄的便携式装置,在所述纤薄的便携式装置中,第一滑动模块和第二滑动模块平行地布置在主PCB之后,两个电池沿着主PCB的宽度方向平行地布置,从而有助于减小主体的厚度。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纤薄的便携式装置,在所述纤薄的便携式装置中,主体包括主印刷电路板(PCB);信息输入/输出(I/O)装置,平行于主PCB地设置在主PCB上;天线,沿着信息I/O装置的局部前部边缘设置;至少一个电池,与主PCB基本共面地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装置,在所述便携式装置中,主体包括主PCB,信息I/O装置设置在主PCB上,天线沿着信息I/O装置的局部前部边缘设置,电池被设置为一个并与主PCB基本共面,滑动体在主体上滑动或者在主体上滑动然后旋转。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装置,在所述便携式装置中,主体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包括主PCB和位于主PCB上的信息I/O装置,所述第二区域包括至少一个电池,被设置为一个并与主PCB基本共面;相机,与电池基本共面地设置。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基本上彼此共面。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装置,在所述便携式装置中,主体包括标准键盘键入装置、主PCB和电池,滑动体包括液晶显示(IXD)模块和位于IXD模块上的窗口,滑动模块将主体连接到滑动体。主PCB竖直地设置在标准键盘键入装置之下并与标准键盘键入装置平行,至少一个电池被设置为与主PCB基本共面。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装置,在所述便携式装置中,主体包 括信息I/o装置;至少一个电池,设置在信息I/o装置之后,并与信息I/O装置基本共面;主PCB,设置在信息I/O装置之下,并与信息I/O装置平行,主PCB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电池之前,并与所述至少一个电池基本共面。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装置,在所述便携式装置中,第一区域包括输入装置和主PCB,第二区域包括电池和至少一个铰链模块。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基本上彼此共面。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特点和优点将更加明显,在附图中图I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处于打开状态的纤薄型便携式装置的外观的透视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处于关闭状态的纤薄型便携式装置的外观的透视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处于倾斜支撑状态的纤薄型便携式装置的外观的透视图;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纤薄型便携式装置的主体中的主要器件的布置的分解透视图;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纤薄型便携式装置的主体中的主要器件的布置的主视图;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纤薄型便携式装置的主体中的主要器件的布置的侧视图;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纤薄型便携式装置的主体中的主要器件的布置的后视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纤薄型便携式装置中的第一扬声器模块的透视图;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纤薄型便携式装置中的第二扬声器模块的透视图;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纤薄型便携式装置的主体中的主要器件的布置的侧截面图;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纤薄型便携式装置的主体中的主要器件的布置的分解透视图;图12是示出在图11中示出的纤薄型便携式装置的主体中的主要器件的布置的主视图;图13是示出在图11中示出的纤薄型便携式装置的主体中的主要器件的布置的侧视图;图14是示出在图11中示出的纤薄型便携式装置的主体中的主要器件的布置的后视图;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号应该被理解为表示相同的元件、特征和结构。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整个说明书和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同的部件。为了清楚和简明起见,包含于此的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周知的功能和结构的详细描述可被省略,以免使对本发明的理解变模糊。可对特殊术语进行定义,从而以最佳的方式描述本发明。因此,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特定术语或词语的意思不应限于文字上或通常使用的含义,而应根据在此描述的本发明的精神进行解释。各实施例的描述应该被解释为是示例性的,并非描述了本发明所有可能的情况。因此,应该理解的是,可进行各种改变,本发明的各种元件可用等同物代替。另外,术语“基本”通常表示所述特性、参数或值不需要准确地获得,而是表示包括例如公差、测量误差、测量精度限制和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其他因素的偏差或变化可以以不妨碍特性意在提供的效果的量存在。参照图I、图2和图3,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纤薄型便携式装置被构造成使得通过将主要内部器件放置在主体10中的适当位置能够使主体10变纤薄(slimmed-down,rendered slim)。术语“变纤薄”是指主体10变纤薄(厚度减小)或者便携式装置最终变纤薄。便携式装置是平板PC,其包括主体10、滑动体20和滑动模块(即,滑动倾斜模块,在图4、图6、图7和图10中示出),所述滑动模块用于将滑动体20与主体10接合,其接合方式为滑动体20在主体10上滑动,然后倾斜地支撑在主体10上。滑动体20包括信息输出装置或信息输入/输出(I/O)装置。信息输出装置可以是包括(例如)显示窗口和液晶显示(IXD)模块的显示器。信息I/O装置可以是包括触摸窗口 210和IXD模块(图10中的L)的触摸屏。主体10也包括信息输入装置或信息I/O装置。信息输入装置可以是具有标准键盘键阵列的键盘110。信息I/O装置也可以是触摸屏。如果信息I/O装置设置在主体10的顶表面上,则用户可通过触摸信息I/O装置来输入期望的信息。滑动体20平行于主体10的顶表面在主体10的顶表面上沿着箭头指示的方向朝着主体10的后部滑动,从而打开主体10的顶表面上的信息I/O装置。在打开信息I/O装置之后,借助滑动(铰链)模块允许滑动体20旋转预定角度,以使滑动体20倾斜地支撑在主体10上。在图I中示出了滑动体20已经滑动了预定距离的滑动状态,在图3中示出了滑动体20的倾斜支撑状态。将参照图4至图9描述便携式装置的主体10中的主要器件的安装位置。为了描述清楚,在图4中仅示出了主要器件。在图4至图7中,X轴表示主体10的宽度方向,S卩,横向(sideways),指的是主体10的左方向或右方向。具体地,主体10的右方向对应于+X轴,主体10的左方向对应于-X轴。Y轴表示主体10的长度方向,即,指向主体10的前部的方向或者指向主体10的后部的方向(即,滑动方向)。具体地,指向主体10的前部的方向由+Y轴表示,指向主体10的后部的方向由-Y轴表不。Z轴表不主体10的厚度方向,即,向上和向下。具体地,从主体10竖直向上的方向由+Z轴表不,从主体10竖直向下的方向由-Z轴表不。应该注意,当便携式装置被描述为变纤薄时,这意味着便携式装置的尺寸沿Z轴而非沿X轴和Y轴减小。 参照图4至图7,主体10包括天线Al和A2、主印刷电路板(PCB) PCBlJ^ I/O装置K1、硬件部分HWl、电池BI和B2、相机Cl、第一滑动模块Ml和第二滑动模块M2以及第一辅助模块(图8中的SI)和第二辅助模块(图9中的S2)。天线Al和A2、信息I/O装置K1、主印刷电路板PCBl和硬件部分HWl集合在一起(如图4的透视图和图6的侧视图所示),以被设置在主体10的第一区域(前部)中,电池BI和B2、相机Cl、第一滑动模块Ml和第二滑动模块M2以及第一辅助模块(图8中的SI)和第二辅助模块(图9中的S2)集合在一起(如图4的透视图和图6的侧视图所示),以被设置在主体10的第二区域(后部)中。电池BI和B2、相机Cl以及第一滑动模块Ml和第二滑动模块M2基本平行地布置,而不是在主体10的第二区域中叠置。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沿水平方向彼此平行,即,基本上在X-Y平面中共面。信息I/O装置Kl位于主印刷电路板PCBl上,硬件部分HWl位于主印刷电路板PCBl之下。即,信息I/o装置Kl位于主印刷电路板PCBl的顶表面上,硬件部分HWl位于主印刷电路板PCBl的底表面上。因此,信息I/O装置K1、主印刷电路板PCBl和硬件部分HWl自上而下堆叠。—个或多个电池(在本实施例中为电池BI和B2)沿水平方向与主印刷电路板PCBl基本平行地布置。电池BI和B2沿主印刷电路板PCBl的长度方向(Y轴)设置在主印刷电路板PCBl之后。第一电池BI包括多个电池单元并电连接到第二电池B2。第二电池B2沿着第一电池BI的宽度方向(X轴)位于第一电池BI的右侧并与第一电池BI共面。第一电池BI和第二电池B2成对并在主体10内的预定位置被装配到封装(pack)内。第一电池BI和第二电池B2是薄型的,且彼此对称地相对。与由于两个电池竖直堆叠而具有较大厚度的传统的便携式装置相比,本发明的便携式装置具有彼此平行且对称布置的第一电池BI和第二电池B2,因此能使主体10的厚度减小。由于第一电池BI和第二电池B2对称布置,因此在第一电池BI和第二电池B2之间限定开口,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该开口用于容纳相机Cl。因此,在不与第一电池BI和第二电池B2叠置(以堆叠的方式布置)的情况下设置相机Cl。由于相机Cl的图像捕获装置(未示出)应当与相机Cl的镜头(未示出)隔开一定距离,因此在减小相机Cl的厚度方面存在限制。尽管如此,仍可通过沿水平方向平行于第一电池BI和第二电池B2 (即,与第一电池BI和第二电池B2共面)设置相机Cl而将相机Cl完全容纳于电池之间的所述开口中,并因此将相机Cl完全容纳于主体10中,从而既能减小主体厚度又能满足相机Cl的竖直厚度要求。尽管传统的便携式装置中的相机在竖直方向上(即,沿着Z轴)太厚,并因此从主体的底表面部分地突出,但是本发明的相机Cl可完全容纳于第一电池BI和第二电池B2之间的所述开口中,从而有助于减小主体10的竖直厚度。天线Al和A2沿着主体10的宽度方向(即,沿着信息I/O装置Kl的宽度方向)布置在主体10的前部的局部边缘上。天线Al和A2沿着主印刷电路板PCBl的前部边缘设置。天线Al和A2是位于主体10的前部的顶表面上的两个薄天线元件。优选地,天线Al和A2距离发热器(即,电池BI和B2或主印刷电路板PCB1)或者金属体(即,第一滑动模块Ml和第二滑动模块M2)最远。一般而言,当天线装置靠近发热器或金属体时,天线装置的天线性能降低。因此,天线Al和A2最好沿着信息I/O装置Kl的前部边缘(B卩,主印刷电路板PCBl的前部边缘)布置在主体10内,具体地讲,布置在信息I/O装置Kl的顶部上,这是因为信息I/O装置Kl距离发热器或金属体最远。

第一滑动模块Ml和第二滑动模块M2被成形为沿着主印刷电路板PCBl的长度方向水平平行地布置在主体10的后部的板。第一滑动模块Ml和第二滑动模块M2被布置为关于电池BI和B2的宽度(沿着左方向和右方向)共面。第一滑动模块Ml和第二滑动模块M2关于第一电池BI和第二电池B2彼此对称地相对。第一滑动模块Ml和第二滑动模块M2与滑动体(图2中的20)的第三滑动模块(图10中的M3)接合地引导滑动体的滑动和旋转。第一辅助模块SI位于第一滑动模块Ml之下,第二辅助模块S2位于第二滑动模块M2之下,第一辅助模块SI和第二辅助模块S2水平地平行。第一辅助模块SI和第二辅助模块S2是用作附件的外围装置,第一辅助模块SI和第二辅助模块S2在主印刷电路板PCBl的长度方向上布置在主印刷电路板PCBl之后,具体地讲,布置在主体10的后部的底表面的两个角处。参照图8和图9,第一辅助模块SI包括第一扬声器模块SPK1,第二辅助模块S2包括第二扬声器模块SPK2。第一辅助模块SI和第二辅助模块S2彼此相对。第一扬声器模块SPKl包括第一连接器插口 Jl,第二扬声器模块SPK2包括第二连接器插口 J2。第一连接器插口 Jl以接合的方式一体地固定到第一扬声器模块SPK1,特别是第一连接器插口 Jl完全容纳于第一扬声器模块SPKl中。第一连接器插口 Jl为耳机连接器插口。第二连接器插口J2以接合的方式一体地固定到第二扬声器模块SPK2,特别是第二连接器插口 J2完全容纳于第二扬声器模块SPK2中。第二连接器插口 J2为接口(IF)连接器插口,该IF连接器插口为30针连接器插口。使第一连接器插口 Jl容纳于第一扬声器模块SPKl中和使第二连接器插口 J2容纳于第二扬声器模块SPK2中的机构有助于使主体10变纤薄。即,第一扬声器模块SPKl和第二扬声器模块SPK2与第一连接器插口 Jl和第二连接器插口 J2平行地布置,而不是自上而下堆叠,从而有助于使主体10变纤薄。参照图10,滑动体20包括窗口 210、IXD模块L和第三滑动模块M3。暴露在外的窗口 210可以是触摸窗口或显示窗口。窗口 210设置在IXD模块L的顶部上,第三滑动模块M3设置在IXD模块L之下。如果窗口 210是触摸窗口,则用户可通过触摸触摸窗口 210的表面来输入期望的信息,输入的信息显不在IXD模块L上。第三滑动模块M3与第一滑动模块(图4中的Ml)和第二滑动模块(图4中的M2)接合地使滑动体20滑动和旋转。因此,本发明的便携式装置使主要器件的安装空间利用率优化,从而有助于使主体变纤薄并因此使滑动式便携式装置变纤薄。将参照图11至图14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便携式装置的主体10中的主要器件的安装位置。为了使描述简明,在图11中仅示出了主要器件。在图11至图14中,X轴、Y轴和Z轴所表示的方向与之前的附图相同。主体(图I中的10)中包括天线A3和A4、主印刷电路板PCB2、信息I/O装置K2、硬件部分服2、电池B3和B4、相机C2、第一滑动模块M4和第二滑动模块M5以及第一辅助模块S3和第二辅助模块S4。如前所述,主体被分成第一区域(主体的前部)和第二区域 (主体的后部),第二区域与第一区域基本平行而不叠置。信息I/O装置K2和主印刷电路板PCB2集合在一起(如图11的透视图和图13的侧视图所示),以被设置在主体10的第一区域(前部)中,电池B3和B4以及第一滑动模块M4和第二滑动模块M5设置在主体10的第二区域(后部)中。在主体10的第一区域(前部)中进一步设置有天线A3和A4以及硬件部分服2。天线A3和A4沿着主体10的第一区域(前部)的局部边缘布置。在主体10的第二区域(后部)中进一步布置有基本共面而不叠置的相机C2以及第一辅助模块S3和第二辅助模块S4。相机C2被设置为与电池B3和B4基本共面而不叠置,第一辅助模块S3和第二辅助模块S4也被设置为与电池B3和B4以及第一滑动模块M4和第二滑动模块M5基本共面而不叠置。应该注意的是,这实质上背离了图4和图6中示出的电池BI和B2与第一辅助模块SI和第二辅助模块S2以叠置方式设置的布置。更具体地,信息I/O装置K2、主印刷电路板PCB2和硬件部分HW2沿竖直方向平行地布置(自上而下堆叠)在主体10的第一区域中,而电池B3和B4、相机C2、第一滑动模块M4和第二滑动模块M5以及第一辅助模块S3和第二辅助模块S4在主体10的第二区域中均被布置为基本上彼此共面,即,彼此不叠置(竖直堆叠)。如前所述,主体10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基本上彼此共面,即,不叠置。因此,器件堆叠(沿竖直方向叠置)在主体10的第一区域中,器件基本共面地布置(沿竖直方向不叠置)在主体10的第二区域中。信息I/O装置K2位于主印刷电路板PCB2上,硬件部分HW2位于主印刷电路板PCB2之下。即,信息I/o装置K2位于主印刷电路板PCB2的顶表面上,硬件部分HW2位于主印刷电路板PCB2的底表面上。电池B3和B4被设置为与主印刷电路板PCB2或信息I/O装置K2基本共面。电池B3和B4沿主印刷电路板PCB2的长度方向(Y轴)布置在主印刷电路板PCB2之后。在此使用两个电池B3和B4。第一电池B3和第二电池B4被布置为与主印刷电路板PCB2共面而不与主印刷电路板PCB2叠置。第一电池B3包括多个电池单元并电连接到第二电池B4。第二电池B4沿着第一电池B3的宽度方向(X轴)位于第一电池B3的右侧并与第一电池B3共面。第一电池B3和第二电池B4成对并在主体10内的预定位置被装配在封装内。第一电池B3和第二电池B4是薄型的,且彼此对称地相对。与由于两个电池竖直堆叠或者电池堆叠在PCB上而具有大厚度的传统的便携式装置相比,本发明的便携式装置具有彼此对称地平行的第一电池B3和第二电池B4,从而能使主体10变纤薄。在第一电池B3和第二电池B4之间限定的开口用于容纳相机C2。因此,相机C2被设置为与第一电池B3和第二电池B4共面而不与第一电池B3和第二电池B4叠置。由于相机C2的图像捕获装置(未示出)应当与相机C2的镜头(未示出)隔开一定距离,因此在减小相机C2的厚度方面存在限制。尽管如此,但在当前的布置中,由于相机C2被设置为与第一电池B3和第二电池B4平行,因此仍可将相机C2完全容纳于所述开口中,并因此将相机C2完全容纳于主体10中,从而既能减小主体厚度又能满足相机C2的竖直厚度要求。也就是说,尽管传统的便携式装置中的相机在竖直方向上(即,沿着Z轴)太厚,并因此从主体的底表面部分地突出,但是本发明的相机C2可完全容纳于第一电池B3和第二电池B4之间的所述开口中,从而有助于减小主体10的竖直厚度。天线A3和A4沿着主体10的宽度方向布置在主体10的前部边缘(第一区域的局部边缘)上。天线A3和A4沿着信息I/O装置K2的前部边缘设置。天线A3和A4是设置在主体10的前部的顶表面上的两个薄天线元件。优选地,天线A3和A4距离发热器(即,电池B3和B4或主印刷电路板PCB2)或者金属体(即,第一滑动模块M4和第二滑动模块M5)最远。一般而言,当天线装置靠近发热器或金属体时,天线装置的天线性能降低。因此,天线A3和A4最好沿着主体10的前部边缘(S卩,信息I/O装置K2的前部边缘)布置在主体 10内,具体地讲,布置在信息I/O装置K2的前部的顶部上,这是因为信息I/O装置K2距离发热器或金属体最远。使用至少一个滑动模块,这里为第一滑动模块M4和第二滑动模块M5。第一滑动模块M4和第二滑动模块M5具有倾斜(铰链)功能,并沿着主印刷电路板PCB2的长度方向平行地布置在主印刷电路板PCB2之后。第一滑动模块M4和第二滑动模块M5在电池B3和B4的宽度方向上平行地布置在电池B3和B4的两侧,而不叠置。第一滑动模块M4和第二滑动模块M5关于第一电池B3和第二电池B4彼此对称地相对。第一滑动模块M4和第二滑动模块M5与滑动体(图2中的20)的第三滑动模块(图10中的M3)接合地引导滑动体的滑动和旋转(铰接转动)并倾斜地支撑滑动体。第一辅助模块S3和第二辅助模块S4被布置为不与第一滑动模块M4和第二滑动模块M5以及电池B3和B4叠置。第一辅助模块S3和第二辅助模块S4是用作附件的外围装置,第一辅助模块S3和第二辅助模块S4位于主印刷电路板PCB2或信息I/O装置K2之后,并且在电池B3和B4的左侧和右侧位于第一滑动模块M4和第二滑动模块M5之后。第一辅助模块S3包括第一扬声器模块(未不出,但与图8中不出的SPKl类似),第二辅助模块S4包括第二扬声器模块(未不出,但与图9中不出的SPK2类似)。第一辅助模块S3和第二辅助模块S4彼此相对。第一扬声器模块包括第一连接器插口(未不出,但同样与图8中不出的第一连接器插口 Jl类似),第二扬声器模块包括第二连接器插口(未不出,但同样与图9中示出的第二连接器插口 J2类似)。第一电池B3和第二电池B4彼此平行地布置而不叠置,第一滑动模块M4和第二滑动模块M5与第一电池B3和第二电池B4平行地布置而不叠置。第一辅助模块S3和第二辅助模块S4同样彼此平行地布置而不叠置,并且不与第一电池B3和第二电池B4以及第一滑动模块M4和第二滑动模块M5叠置。如在图13中清楚地示出的,信息I/O装置K2、主印刷电路板PCB2和硬件部分HW2位于第一滑动模块M4和第二滑动模块M5之前(S卩,前方),第一辅助模块S3和第二辅助模块S4位于第一滑动模块M4和第二滑动模块M5之后(即,后方),第一电池B3和第二电池B4位于第一滑动模块M4和第二滑动模块M5之间。因此,本发明的便携式装置的主体变得纤薄,这是因为信息I/O装置、主PCB和硬件部分自上而下堆叠在主体的前部,并且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第一滑动模块和第二滑动模块、第一辅助模块和第二辅助模块以及相机在主体的后部被布置为基本共面而彼此不叠置。尽管本发明以滑动式平板PC为例描述了示例性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本发明可应用于直板式、折叠式等其他各种类型的便携式装置。从本发明的以上描述清楚的是,通过优化主体内的主要器件所占用的安装空间而使主体变纤薄。此外,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所述便携式装置的整体外观得到改善,并且还提高了用户方便性。 尽管已经参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具体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形式上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
权利要求
1.一种便携式装置,包括 第一区域,包括输入装置(Kl)和主印刷电路板(PCBl); 第二区域,包括电池(BI),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基本上彼此共面。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域还包括滑动模块(Ml,M2, M4, M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干,沿着所述第一区域的边缘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天线(Al)。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印刷电路板被布置为竖直地位于所述输入装置之下并与所述输入装置彼此平行,所述滑动模块包括至少ー个铰链模块,所述电池和所述至少一个铰链模块被布置为基本上彼此共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模块包括至少ー个铰链模块,所述便携式装置还包括被设置为与所述电池和所述至少一个铰链模块均基本共面的相机(C2)以及第ー辅助模块(S3)和第二辅助模块(S4)。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干,所述滑动模块包括布置在所述第ニ区域的两侧的多个铰链模块(Ml,M2或M4,M5)。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干,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被包括在主体中,所述主体包括 所述主印刷电路板; 所述输入装置,包括平行于所述主印刷电路板地设置在所述主印刷电路板上的信息输入/输出装置; 天线,沿着信息输入/输出装置的局部前部边缘设置; 所述电池,与主印刷电路板基本共面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被布置为与主印刷电路板共面,并且在主印刷电路板的长度方向上位于主印刷电路板之后。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第一电池(BI)和被布置为沿着第一电池的宽度方向与第一电池彼此共面的第二电池(B2)。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主印刷电路板之下设置有硬件部分(HWl),所述硬件部分竖直地位于主印刷电路板之下并与主印刷电路板平行。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之间设置有相机(Cl),所述相机与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共面。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池的两侧布置有彼此共面的第一滑动模块(Ml)和第二滑动模块(M2)。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模块和所述第二滑动模块被布置为在主印刷电路板的长度方向上在主印刷电路板之后彼此共面,所述第一滑动模块和所述第二滑动模块沿着所述电池的宽度方向与所述电池共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主印刷电路板之后,在所述第一滑动模块和所述第二滑动模块之下布置有第一辅助模块(SI)和第二辅助模块(S2),所述第一辅助模块和所述第二辅助模块分别竖直地位于第一滑动模块(Ml)和第二滑动模块(M2)之下并与第一滑动模块(Ml)和第二滑动模块(M2)平行。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辅助模块(SI)是第一扬声器模块(SPKl),第一连接器插ロ(Jl)固定并完全容纳于所述第一扬声器模块中,所述第一连接器插ロ是耳机连接器插ロ。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辅助模块(S2)是第二扬声器模块(SPK2),第二连接器插ロ(J2)固定并完全容纳于所述第二扬声器模块中,所述第二连接器插ロ是接ロ连接器插ロ。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天线、信息输入/输出装置和主印刷电路板布置在主体的前部,所述电池、第一滑动模块和第二滑动模块以及第一辅助模块和第二辅助模块布置在主体的后部。
1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装置还包括用于在主体之上滑动或者在主体之上滑动然后旋转的滑动体。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体包括 窗ロ (210); 液晶显示模块(L),位于所述窗ロ之下; 第三滑动模块(M3),竖直地设置在所述液晶显示模块之下并与所述液晶显示模块平行。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窗ロ是触摸窗ロ或显示窗□。
2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被包括在主体中, 第一区域包括作为输入装置设置在主印刷电路板上的信息输入/输出装置, 第二区域包括电池和相机,所述电池与主印刷电路板基本共面地设置,所述相机被设置为不与所述电池叠置。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第一区域的边缘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天线(Al或A2)。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被布置为基本上彼此共面的至少两个电池(BI和B2)。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设置在所述至少两个电池之间并与所述至少两个电池共面。
25.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干 输入装置包括标准键盘键入装置(Kl), 主印刷电路板竖直地设置在标准键盘键入装置之下并与标准键盘键入装置平行。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第一电池(BI)和第二电池(B2),所述第二电池被设置为沿着所述第一电池的宽度方向与所述第一电池共面。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之间布置有相机(Cl),所述相机与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共面,所述便携式装置还包括第一滑动模块(M4)和第二滑动模块(M5),第一滑动模块(M4)和第二滑动模块(M5)被设置为沿着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的宽度方向与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共面。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干,在主印刷电路板之后,在所述第一滑动模块和所述第二滑动模块之下分别布置有第一扬声器模块(SPKl)和第二扬声器模块(SPK2),所述第一扬声器模块和所述第二扬声器模块与所述第一滑动模块和所述第二滑动模块平行,第一连接器插ロ完全容纳于第一扬声器模块中并与第一扬声器模块基本共面,第二连接器插ロ完全容纳于第二扬声器模块中并与第二扬声器模块基本共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纤薄型便携式装置,在所述纤薄型便携式装置中,主体包括主印刷电路板(PCB);信息输入/输出(I/O)装置,平行于主PCB地设置在主PCB上;天线,沿着信息I/O装置的局部前部边缘设置;至少一个电池,与主PCB基本共面地设置。
文档编号G06F1/16GK102681614SQ201210027669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8日
发明者文正男, 白相仁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