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65276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系关于一种输入介面,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在现今各式消费性电子产品的市场中,个人数位助理(PDA)、行动电话(mobilePhone)、笔记型电脑(notebook)及平板电脑(tabletPC)等可携式电子产品皆已广泛的使用触控面板(touchpanel)作为其资料沟通的界面工具。此外,由于目前电子产品的设计皆以轻、薄、短、小为方向,因此在产品上无足够空间容纳如键盘、滑鼠等传统输入装置,尤其在讲求人性化设计的平板电脑需求的带动下,触控式面板已经一跃成为关键的零组件之一。习知的触控面板通常包括一基板,基板上规划有一感应区以及环绕该感应区的导线区。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根据设计的图案分布于基板的感应区内,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分布于基板的导线区且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电性连接。第一电极中的第一信号和第二电极中的第二信号通过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输入触控芯片。根据麦克斯韦(Maxwell)定律,只要有电流的存在,就会有磁场存在,磁场之间的干扰是串扰(crosstalk)的来源。导线区内的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通常为金属,且彼此空间位置非常接近,彼此之间存在信号串扰,第一导线与第二电极之间,第二导线与第一电极之间,也可能会出现信号串扰。信号串扰可能会导致数据传输的丢失和传输错误,影响触控面板的正常使用。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利用在触控面板的特定位置设置接地线,降低触控面板的信号串扰,从而提升触控面板的信号稳定性。本发明提供的触控面板,至少包含一感应区,一导线区以及接地线;该导线区环绕于该感应区的周围且与该感应区电性相连,该导线区包括第一导线区与第二导线区;接地线设置于该第一导线区与该第二导线区之间。基于上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通过在第一导线区与第二导线区之间设置接地线,可有效屏蔽第一导线区与第二导线区中的信号串扰,以降低信号串扰对于整体触控面板效能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A绘示了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1B绘示了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态样俯视示意图。图1C绘示了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态样俯视示意图。图2A绘示了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I之放大示意图。图2B绘示了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II之放大示意图。图3A绘示了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I沿AA′之结构剖面示意图。图3B绘示了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II沿AA′之结构剖面示意图。图4绘示了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5A绘示了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局部I之放大示意图。图5B绘示了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局部II之放大示意图。图6A绘示了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局部I沿AA′之结构剖面示意图。图6B绘示了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局部II沿AA′之结构剖面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触控面板110:基板120:感应区130:导线区138:第一连接部140:第一电极142:第一电极延伸部位144:第一电极桥接层145:第一导线区146:第一导线148:第二连接部150:第二电极152:第二电极延伸部位154:第二电极桥接层155:第二导线区156:第二导线160:绝缘块180:接地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熟习本发明所属
技术领域
:之一般技艺者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下文特列举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构成内容及所欲达成之功效。请参考图1A至图3B,图1A绘示了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1B与图1C绘示了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两种实施态样俯视示意图。图2A绘示了图1A的局部I之放大示意图,图2B绘示了图1A的局部II之放大示意图。图3A绘示了图2A沿AA′之剖面示意图,图3B绘示了图2B沿AA′之剖面示意图。为了方便说明,本实施例之各图式仅为示意以更容易了解本发明,其详细的比例可依照设计的需求进行调整。如图1A所示,本发明提供之触控面板100至少包含一感应区120,一环绕感应区120且与感应区120电性相连的导线区130,导线区130包括第一导线区145与第二导线区155,接地线180设置于第一导线区145与第二导线区155之间,且至少一端接地,故可有效屏蔽第一导线区145与第二导线区155之间的信号串扰。一般而言,感应区120与导线区130共同形成于一基板110上,感应区120例如为触控面板100的萤幕可视区,而导线区130则可为非透明遮掩区。感应区120包含有复数条第一电极140与复数条第二电极150,其中第一电极140沿一第一方向平行排列,第二电极150沿一第二方向平行排列,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彼此交叉,且第一电极140与第二电极150在交叉处彼此之间互相绝缘。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X轴,第二方向为Y轴,X轴与Y轴相互垂直,但并不限于此。导线区130包括第一导线区145与第二导线区155,其中第一导线区145设有复数条第一导线146,第一导线146与第一电极140电性相连;第二导线区155设有复数条第二导线156,第二导线156与第二电极150电性连接。导线区130设有第一连接部138与第二连接部148,第一电极140通过第一连接部138实现与第一电极140的电性相连;第二电极150通过第二连接部148电性连通第二电极150。如图1A、图1B、图1C所示,接地线180可从第一导线区145与第二导线区155相邻的区域向导线区130延伸且与导线区130电性绝缘,延伸后的接地线180位于第一导线区145或第二导线区155。具体而已,接地线180可沿第二方向延伸至与各第一连接部138交叉,且保持与第一连接部138之间电性绝缘。又或者沿第一方向延伸至与各第二连接部148交叉且与第二连接部148电性绝缘。接地线180的延伸段既可以与分布于第一导线区145与第二导线区155相邻区域内的接地线180电性分离,亦可以与其电性相连,各接地线180至少有一端接地。如图2A所示,于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38包含第一电极延伸部位142与第一电极桥接层144,第一电极桥接层144电性连接第一电极延伸部位142。如图2B所示,第二连接部148包含第二电极延伸部位152与第二电极桥接层154,第二电极延伸部位152电性连接第二电极桥接层154。于各第一连接部138以及各第二连接部148上方再分别覆盖绝缘块160。值得注意的是,各绝缘块160覆盖区域为各第一连接部138以及各第二连接部148上,也就是说可覆盖于各第一电极桥接层144以及各第二电极桥接层154或是各第一电极延伸部位142以及各第二电极延伸部位152上,以使得后续制程中,其他导电元件通过各第一连接部138以及各第二连接部148上方时,因为有绝缘块160的阻绝,不会与各第一连接部138以及各第二连接部148电性连接形成电性导通。图3A与3B图分别为2A图以及2B图中沿着剖面线A-A’切割所得到的侧边剖面图。如图3A以及3B图所示,复数条第一导线146以及复数条第二导线156与各第一电极桥接层144以及各第二电极桥接层154电性连接。接地线180设于绝缘块160之上,与第一连接部138和第二连接部148交叉,延伸后的接地线180可以屏蔽第一导线146与第二电极150之间的串扰,亦可以屏蔽第二导线与156与第一电极140之间的串扰。接地线180可进一步环绕第一导线146以及第二导线156的周围,以取得更好的屏蔽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接地线180、第一导线146以及第二导线156可于同一步骤内形成,也可于不同步骤形成。接地线180藉由绝缘块160电性隔离而能够跨越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故接地线180的配置不受其余导电线路配置的限制,可以随制程需求将接地线180配置于适当的位置。下文将针对本发明之触控面板的不同实施样态进行说明,且为简化说明,以下说明主要针对各实施例不同之处进行详述,而不再对相同之处作重复赘述。此外,本发明之各实施例中相同之元件系以相同之标号进行标示,以利于各实施例间互相对照。请参考图4至图6B,图4绘示了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5A绘示了图4的局部局部I之放大示意图,图5B绘示了图4的局部II之放大示意图,图6A以及图6B分别绘示了图5A以及5B图沿AA′之结构剖面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与第一较佳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无第一电极桥接层144与第二电极桥接层154。也就是说,各第一导线146以及各第二导线156不再与各第一电极桥接层144与各第二电极桥接层154电性连接,而是直接与第一电极延伸部位142与第二电极延伸部位152电性连接,即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部138仅由第一电极延伸部位142构成,第二连接部148仅由第二电极延伸部位152构成。其余结构与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似,各导电延伸部位的放大图如图5A以及5B图所示,于第一电极延伸部位142或第二电极延伸部位152上覆盖该绝缘块160,以阻绝接地线180与导电延伸部位的导通。接着再于第一电极延伸部位142与第二电极延伸部位152上设置第一导线146以及第二导线156,于第一导线区145与第二导线155之间相设置接地线180,180进一步延伸设置于绝缘块160上方与第一连接部138和第二连接部148交叉,180可进一步环绕第一导线146以及第二导线156的周围,以取得更好的屏蔽效果。第5A以及5B的剖面图分别如图6A以及6B图所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并无透明桥接结构,比起第一较佳实施例制程更为简化,且同样可达到屏蔽信号串扰的效果,使得接地线可跨越各导电层设置而配置更加灵活。本发明实施例中,各第一电极140与各第二电极150的材料可包含各种透明导电材料,例如,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ITO)、氧化铟锌(indiumzincoxide,IZO)、氧化镉锡(cadmiumtinoxide,CTO)、氧化铝锌(aluminumzincoxide,AZO)、氧化铟锌锡(indiumtinzincoxide,ITZO)、氧化锌(zincoxide)、氧化镉(cadmiumoxide)、氧化铪(hafniumoxide,HfO)、氧化铟镓锌(indiumgalliumzincoxide,InGaZnO)、氧化铟镓锌镁(indiumgalliumzincmagnesiumoxide,InGaZnMgO)、氧化铟镓镁(indiumgalliummagnesiumoxide,InGaMgO)或氧化铟镓铝(indiumgalliumaluminumoxide,InGaAlO)等。而第一电极延伸部位142以及第二电极延伸部位152材料如可包含上述透明导电材料。绝缘块160材料可包含绝缘材质,例如,聚亚酰胺(Polyimide,PI)、氧化硅(SiO2)、氮化硅(SiN)、氮氧化硅(SiCN)、碳化硅(SiC)等。而接地线180与第一导线146以及第二导线156材质可包括金属例如铝、铜、银等或是上述透明导电材料,但并不限于此。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结构,通过在第一导线区与第二导线区之间设置接地线,可有效屏蔽第一导线区与第二导线区中的信号串扰,以降低信号串扰对于整体触控面板效能的影响。且接地线与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的交叉处设有绝缘块,使得接地线可与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相互跨越设置,而不受到基板上电路配置的限制,同时达到更佳的屏蔽效果以及多变的的线路配置。进而使得产品的灵敏度得到提升,且电路板面积可缩小。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之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之涵盖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