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电子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487095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电子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一第一支架、一第二支架、一输入装置及一显示装置。第一支架包括一第一支架主体及延伸出第一支架主体且互相对应的一第一支架延伸对,其中第一支架主体包括一握把。第二支架包括一第二支架主体及延伸出第一支架主体且互相对应的一第二支架延伸对,第二支架主体与第一支架主体透过一第一枢接部枢接。输入装置连接于第一支架延伸对上。显示装置具有相对的一背面和具有一屏幕的一正面,显示装置的两侧面设置有一第二枢接部,第二枢接部分别枢接于第二支架延伸对,且显示装置适于以第二枢接部为轴旋转。
【专利说明】便携式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装置对现今的人类而言几乎已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品的一,举例来说,笔记本电脑是目前很常见的电子装置,可提供使用者文书处理或影音娱乐等功能。并且,由于笔记本电脑体积轻巧,相当方便使用者随身携带。随着用户的需求及相关集成电路、工业设计的发展,产品类型介于笔记本电脑与行动电话之间的平板电脑诞生了,其以颇具革命的多点操控技术、高清晰度大屏幕、高密度集成电路晶片、良好的用户操作介面及第三方软件、相对于传统笔记本电脑更好的便携性等诸多优势,引领了资讯科技的移动设备新的潮流与优点。
[0003]然而,若使用者直接拿着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移动,可能需要用双手握持,长距离的移动对使用者来说相当不方便。一般而言,使用者通常会需要额外购买电脑包以携带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此外,由于电脑的使用者的年龄逐渐下降,许多课程设计是通过电脑来当作学龄儿童学习的辅助工具,但市面上却较少见到针对学龄儿童所设计的电脑。用户的多样性促进多样产品的出现,如何提供使用时颇具多样性、未使用时便携性能更佳的电子装置成为了业界新的课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具有握把可直接以单手拿起,携带上相当方便,并且针对儿童设计,机体可变形以符合学龄儿童的多种需求。
[0005]本发明提出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一第一支架、一第二支架、一输入装置及一显示装置。第一支架包括一第一支架主体及延伸出第一支架主体且互相对应的一第一支架延伸对,其中第一支架主体包括一握把。第二支架包括一第二支架主体及延伸出第一支架主体且互相对应的一第二支架延伸对,第二支架主体与第一支架主体透过一第一枢接部枢接。输入装置连接于第一支架延伸对上。显示装置具有相对的一背面和具有一屏幕的一正面,显示装置的两侧面设置有一第二枢接部,第二枢接部分别枢接于第二支架延伸对,且显示装置适于以第二枢接部为轴旋转。当便携式电子装置闭合时,第二支架靠合于第一支架且输入装置的一输入表面与显示装置的正面靠合,并使握把外露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一侧。当便携式电子装置开启时,第二支架适于透过第一枢接部相对第一支架转动,直至显示装置处于一第一固定位时,输入装置的输入表面与显示装置的正面分离,可通过输入装置操作便携式电子装置。当便携式电子装置开启时,第二支架适于透过第一枢接部相对第一支架转动,且显示装置透过第二枢接部适于相对第二支架转动,直至显示装置处于一第二固定位时,显示装置的一下侧支撑于输入装置上,使显示装置的正面斜向外固定。
[0006]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输入装置的两侧面设置有一第三枢接部,第三枢接部分别枢接于第一支架延伸对,且输入装置以第三枢接部为轴旋转。[0007]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当便携式电子装置开启时,第二支架适于透过第一枢接部相对第一支架转动,且显示装置通过第二枢接部适于相对第二支架转动,直至显示装置处于一第三固定位时,显示装置的背面与输入装置的输入表面靠合。
[000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输入装置包括一键盘模块,屏幕为一触控萤幕。
[0009]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更包括一触控笔,且第一支架更包括一固定座,用以固定触控笔。
[0010]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输入装置及显示装置的两侧面分别呈一弧面。
[001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输入装置以枢接的方式连接于第一支架。
[0012]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支架更包括一第一容置槽及一第一嵌固部,输入装置包括一第二嵌固部,第一嵌固部适于在第一容置槽内移动以伸入或退出第二嵌固部。
[001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支架更包括一第二容置槽及一第三嵌固部,显示装置包括一第四嵌固部,第三嵌固部适于在第二容置槽内移动以伸入或退出第四嵌固部。
[0014]基于上述,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针对学龄儿童所设计,可透过握把直接以单手拿起,不需额外购买电脑包,携带上相当方便且经济。此外,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通过第二支架枢接于第一支架且显示装置枢接于第二支架,显示装置相对于输入装置可以多种角度摆置,符合学龄儿童对于便携式电子装置(例如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的多种需求。
[0015]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A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在闭合状态的示意图。
[0017]图1B是图1A的便携式电子装置被拿起的示意图。
[0018]图1C至图1D是图1A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开启过程的示意图。
[0019]图1E是图1A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在开启状态时变形的示意图。
[0020]图1F是图1A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在开启状态时另一变形的示意图。
[0021]【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2]Pl:第一固定位
[0023]P2:第二固定位
[0024]P3:第三固定位
[0025]100:便携式电子装置
[0026]110:第一支架Illa:第一支架主体
[0027]Illb:第一支架延伸对
[0028]112:握把
[0029]114:固定座
[0030]116:第一容置槽
[0031]118:第一嵌固部[0032]120:第二支架
[0033]121a:第二支架主体
[0034]121b:第二支架延伸对
[0035]122:第二容置槽
[0036]124:第三嵌固部
[0037]130:输入装置
[0038]132:侧面
[0039]133:第三枢接部
[0040]134:键盘模块
[0041]136:第二嵌固部
[0042]138:输入表面
[0043]140:显示装置
[0044]141:侧面
[0045]141a:第二枢接部
[0046]142:屏幕
[0047]143:第四嵌固部
[0048]144:下侧
[0049]145:正面
[0050]146:背面
[0051]150:触控笔
[0052]160:第一枢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53]图1A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在闭合状态的示意图。请参阅图1A,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100包括一第一支架110、一第二支架120、一输入装置130及一显示装置140。第一支架110包括一第一支架主体Illa及延伸出第一支架主体
11Ia且互相对应的一第一支架延伸对11 lb,其中第一支架主体111包括一握把112。第二支架120包括一第二支架主体121a及延伸出第一支架主体121a且互相对应的一第二支架延伸对121b,第二支架主体121a与第一支架主体Illa透过一第一枢接部160枢接。
[0054]输入装置130连接于第一支架延伸对Illb上。显示装置140的两侧面141设置有一第二枢接部141a,第二枢接部141a分别枢接于第二支架延伸对121b,且显示装置140适于以第二枢接部141a为轴旋转。当便携式电子装置100闭合时,第二支架120靠合于第一支架110,并使握把112外露于便携式电子装置100的一侧。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100是针对学龄儿童所设计,可作为课堂辅助教学工具。便携式电子装置100可为一笔记本电脑,但便携式电子装置100的种类并不以此为限制。输入装置130及显示装置140的两侧面132、141分别呈一弧面,相较于一般笔记本电脑,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100的外观较为特别,以符合针对学龄儿童设计的形象。并且,便携式电子装置100在颜色上亦可采用鲜艳的配色以刺激儿童的视觉发展。
[0055]图1B是图1A的便携式电子装置被拿起的示意图。请参阅图1B,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100通过第一支架110的握把112,让使用者直接握持以将便携式电子装置100随身携带,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100可不需额外购买电脑包,较为经济。
[0056]图1C至图1D是图1A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开启过程的示意图。请参阅图1C及图1D,输入装置130具有一输入表面138,显示装置140具有相对的一背面146和具有一屏幕142的一正面145。当便携式电子装置100闭合时(如图1A所示),输入装置130的输入表面138与显示装置140的正面145靠合。当便携式电子装置100开启时,第二支架120适于透过第一枢接部160相对第一支架110转动,直至显示装置140处于一第一固定位Pl (如图1D所示)时,输入装置130的输入表面138与显示装置140的正面145分离,可通过输入装置130操作便携式电子装置100。
[0057]在本实施例中,输入装置130包括一键盘模块134,显示装置140的屏幕142为一触控萤幕。为方便学龄儿童携带,在本实施例中,可采用10.1吋的屏幕142,当然,屏幕142的尺寸大小并不以此为限制。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者可直接触碰显示装置140的屏幕142以输入资讯或是透过输入装置130的一键盘模块134来输入资讯,便携式电子装置100提供上述多种输入方式,以满足学龄儿童不同使用方式的需求。
[0058]此外,为了在屏幕142上可用如同在纸张上的方式书写,便携式电子装置100更包括一触控笔150,屏幕142可搭配触控笔150使用。并且,第一支架110更包括一固定座114(如图1A所示),当不需使用触控笔150时,可将触控笔150固定于固定座114,以方便随身携带触控笔150。触控笔150可用套设或是卡合的方式固定于固定座114,但触控笔150固定于固定座114的方式并不以上述为限制。
[0059]在本实施例中,输入装置130也是以枢接的方式连接于第一支架110。详细而言,输入装置130的两侧面132设置有一第三枢接部133,第三枢接部133分别枢接于第一支架延伸对111b,且输入装置130以第三枢接部133为轴旋转。如图1C所示,第一支架110与第二支架120分别枢接于输入装置130与显示装置140的两侧面132、141的中央位置。因此,输入装置130与显示装置140可分别相对第一支架110与第二支架120转动360度而不会被第一支架110与第二支架120干涉。再由于第二支架120亦可相对于第一支架110转动。因此,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100具有多种变形的方式,可供使用者任意变换显示装置140相对于输入装置130的位置,对学龄儿童来说,亦可符合所需使用的各种模式。
[0060]为了避免使用者如图1B所示地拿起便携式电子装置100时,输入装置130与显示装置140分别相对于第一支架110与第二支架120转动,反而造成携带不便的状况。如图1D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10更包括一第一容置槽116及一第一嵌固部118,输入装置130包括一第二嵌固部136,第一嵌固部118适于在第一容置槽116内移动以伸入或退出第二嵌固部136。另外,第二支架120亦包括一第二容置槽122及一第三嵌固部124,显示装置140包括一第四嵌固部143,第三嵌固部124适于在第二容置槽122内移动以伸入或退出第四嵌固部143。
[0061]也就是说,使用者可自行控制是否要让输入装置130与显示装置140相对于第一支架110与第二支架120旋转。若不欲使输入装置130与显示装置140相对于第一支架110与第二支架120旋转时,只要将第一支架110的第一嵌固部118伸入输入装置130的第二嵌固部136,并且将第二支架120的第三嵌固部124伸入显示装置140的第四嵌固部143,即可固定输入装置130与显示装置140相对于第一支架110与第二支架120的位置。[0062]反之,若欲使输入装置130与显示装置140相对于第一支架110与第二支架120旋转时,则将第一支架110的第一嵌固部118退出于输入装置130的第二嵌固部136,并且将第二支架120的第三嵌固部124退出于显示装置140的第四嵌固部143,在此状态下,输入装置130与显示装置140便可相对于第一支架110与第二支架120自由旋转。
[0063]其中,输入装置130枢接于第一支架110以及显示装置140枢接于第二支架120的方式,并不以上述为限。输入装置130枢接于第一支架110以及显示装置140枢接于第二支架120的方式亦可以传统的笔记本电脑的显示装置与输入装置之间枢接的铰链结构实现。输入装置130可由铰链结构,以与第一支架110枢接的部位轴向旋转0-360度任意角度并固定;显示装置140可由铰链结构,以与第二支架120枢接的部位轴向旋转至0-360度任意角度并固定;此铰链结构的枢接方式,被所属【技术领域】的通常知识者所熟知,故不多加赘述。
[0064]当然,亦可视需求仅固定输入装置130与第一支架110之间的相对位置或是仅固定显示装置140与第二支架120之间的相对位置,以符合学龄儿童的多种需求(例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或显示装置140与输入装置130之间夹不同角度)。
[0065]下面举出便携式电子装置100变形的例子,当然,便携式电子装置100变形后的状态并不以下面为限。图1E是图1A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在开启状态时变形的示意图。请参阅图1E,第二支架120适于透过第一枢接部160相对第一支架110转动,且显示装置140透过第二枢接部141a适于相对第二支架120转动,直至显示装置140处于一第二固定位P2时,显示装置140的背面146支撑于输入装置130上,使显示装置140的正面145斜向外固定。在此状态下,显示装置140相对输入装置130立起,较方便使用者观赏显示装置140的屏幕142。并且,由于屏幕142距离使用者较近,使用者可较方便地触碰屏幕142。此外,显示装置140具有位于两侧面141之间的一下侧144,在其他实施例中,亦可透过显示装置140的下侧144支撑于输入装置130上,以使显示装置140的正面145斜向外固定。
[0066]图1F是图1A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在开启状态时另一变形的示意图。请参阅图1F,当便携式电子装置100开启时,第二支架120适于透过第一枢接部160相对第一支架110转动,且显示装置140通过第二枢接部141a适于相对第二支架120转动,直至显示装置140处于一第三固定位P3时,显不装置140的背面146与输入装置130的输入表面138靠合。在此状态下,便可将便携式电子装置100当作平板电脑使用,以满足学龄儿童的多种需求。
[0067]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针对学龄儿童所设计,可透过握把直接以单手拿起,不需额外购买电脑包,携带上相当方便且经济。此外,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通过第二支架枢接于第一支架且显示装置枢接于第二支架,显示装置相对于输入装置可以多种角度摆置,符合学龄儿童对于便携式电子装置(例如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的多种需求。
·[0068]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 一第一支架,包括一第一支架主体及延伸出该第一支架主体且互相对应的一第一支架延伸对,其中该第一支架主体包括一握把; 一第二支架,包括一第二支架主体及延伸出该第一支架主体且互相对应的一第二支架延伸对,该第二支架主体与该第一支架主体透过一第一枢接部枢接; 一输入装置,连接于该第一支架延伸对上; 以及 一显示装置,具有相对的一背面和具有一屏幕的一正面,该显示装置的两侧面设置有一第二枢接部,该第二枢接部分别枢接于该第二支架延伸对,且该显示装置适于以该第二枢接部为轴旋转; 其中: 当该便携式电子装置闭合时,该第二支架靠合于该第一支架且该输入装置的一输入表面与该显示装置的该正面靠合,并使该握把外露于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一侧; 当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开启时,该第二支架适于透过第一枢接部相对该第一支架转动,直至该显示装置处于一第一固定位时,该输入装置的该输入表面与该显示装置的该正面分离,可通过该输入装置操作该便携式电子装置; 当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开启时,该第二支架适于透过该第一枢接部相对该第一支架转动,且该显示装置透过该第二枢接部适于相对该第二支架转动,直至该显示装置处于一第二固定位时,该显示装置的一下侧支撑于该输入装置上,使该显示装置的该正面斜向外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输入装置的两侧面设置有一第三枢接部,该第三枢接部分别枢接于该第一支架延伸对,且该输入装置以该第三枢接部为轴旋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开启时,该第二支架适于透过该第一枢接部相对该第一支架转动,且该显示装置通过该第二枢接部适于相对该第二支架转动,直至该显示装置处于一第三固定位时,该显示装置的该背面与该输入装置的该输入表面靠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输入装置包括一键盘模块,该屏眷为一触控?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触控笔,且该第一支架更包括一固定座,用以固定该触控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输入装置及该显示装置的两侧面分别呈一弧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输入装置以枢接的方式连接于该第一支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架更包括一第一容置槽及一第一嵌固部,该输入装置包括一第二嵌固部,该第一嵌固部适于在该第一容置槽内移动以伸入或退出该第二嵌固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支架更包括一第二容置槽及一第三嵌固部,该显示装置包括一第四嵌固部,该第三嵌固部适于在该第二容置槽内移动以伸入或退出该第 四嵌固部。
【文档编号】G06F1/16GK103576741SQ201210251758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0日
【发明者】张琳嘉, 李文, 李炯绩 申请人: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