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95071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面板,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信号传输线的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传统的触控面板包括基板、感应层及多条信号传输线,其中,信号传输线及感应层皆形成于同一基板上。信号传输线连接于感应层,以传输感应层的触控信号给电路板。然而,碍于触控面板的尺寸限制,每条信号传输线的宽度甚细,如此,信号传输线的阻值大,不利于触控信号的传输品质。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触控面板在结构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面板,其信号传输线的阻值小,有助于提升触控信号的传输品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一种触控面板,其包括盖板及一触控基板。盖板包括第一基材及信号线层。信号线层形成于第一基材的边缘。触控基板连接于盖板且包括第二基材及感应结构层。感应结构层形成于第二基材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较佳的,前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触控基板的第二基材具有上表面,该感应结构层形成于该第二基材的该上表面,该盖板的该第一基材具有下表面,该信号线层形成于该第一基材的该下表面,该第一基材的该下表面的面积大于该第二基材的该上表面的面积。较佳的,前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感应结构层包括:多条连接线;以及多个感应电极,相邻两个该感应电极由对应的该连接线连接;其中,所述多条连接线包括多条边缘连接线,所述多条边缘连接线形成于该第二基材的边缘,并连接于该信号线层。较佳的,前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盖板更包括遮光层,形成于该第一基材的该边缘,其中该信号线层的位置对应该遮光层。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包括显示面板及触控面板。触控面板包括盖板及触控基板。盖板包括第一基材及信号线层。信号线层形成于第一基材的边缘。触控基板连接于盖板且包括第二基材及感应结构层。感应结构层形成于第二基材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再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较佳的,前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该触控基板的该第二基材具有上表面,该感应结构层形成于该第二基材的该上表面,该盖板包括第一基材,该第一基材具有下表面,该信号线层形成于该第一基材的该下表面;其中,该第一基材的该下表面的面积大于该第二基材的该上表面的面积。较佳的,前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该触控基板的该第二基材具有下表面,该感应结构层形成于该第二基材的该下表面,该显示面板具有上表面,该信号线层形成于该显示面板的该上表面;其中,该显示面板的该上表面的面积大于该第二基材的该下表面的面积。较佳的,前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该触控基板的该第二基材具有相对的上表面与下表面,该感应结构层包括:多个第一感应列,形成于该第二基材的该下表面;及多个第二感应列,形成于该第二基材的该上表面;该信号线层包括:多条第一信号线,形成于该盖板且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一感应列;及多条第二信号线,形成于该显示面板且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二感应列。较佳的,前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该感应结构层包括:多条连接线;以及多个感应电极,相邻两个该感应电极由对应的该连接线连接;其中,所述多条连接线包括多条边缘连接线,所述多条边缘连接线形成于该第二基材的边缘,并连接于该信号线层。较佳的,前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该盖板更包括遮光层,形成于该盖板的该边缘,其中该信号线层的位置对应该遮光层。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面板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的信号传输线的阻值小,有助于提升触控信号的传输品质。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剖视图。图2绘示图1的触控基板及盖板的外观图。图3 (未绘示遮光层)绘示图2的触控基板与盖板组合的俯视图。图4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剖视图。图5绘示图4的触控基板的外观图。图6绘示图4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分解图(仅绘示显示面板、触控面板及盖板)。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200:触控显示面板110、210:显示面板120、220:触控面板121、221:盖板1211:第一基材1211b、1221b:下表面122、222:触控基板121p、122p、210p:边缘1211a、1221a:感应区1221u、210u:上表面1222:感应结构层123:第一感应列1231:第一连接 线1231’:第一边缘连接线1232:第一感应电极124:第二感应列1241:第二连接线1241’:第二边缘连接线[0036]1242:第二感应电极125:遮光层130,230:信号线层131:第一信号线132:第二信号线140、160:电路板150:黏合件Dl:第一方向D2: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面板的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照图1,其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剖视图。触控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面板110、触控面板120、信号线层130及黏合件150。显示面板110与触控面板120通过黏合件150黏合,其中黏合件150例如是双面胶(Double Sided Adhesive,DSA ) ο显示面板110例如是电泳式显示器、胆固醇液晶显示器、液晶显示器、双稳态显示器、多稳态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0LED)显示器、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 LED)显示器或其它种类显示面板。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为电容式触控面板。
如图1所示,触控面板120包括盖板121及触控基板122,触控基板122可通过光学透明胶(未绘示)固定于盖板121。请参照图2,其绘示图1的触控基板及盖板的外观图。触控基板122包括第二基材1221及感应结构层1222。第二基材1221为透明基板,其材质包括高透光率的绝缘性材料,例如是玻璃、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聚酯(Poly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 PMMA)或环烯经共聚合物(Cyclic Olefin Copolymer)等材料。第二基材1221具有上表面1221U,感应结构层1222形成于第二基材1221的上表面1221u上。本实施例中,上表面1221u定义感应区1221a及边缘122p,感应结构层1222形成于感应区1221a内。感应结构层1222可感应手指或触控笔的触控,并传输对应的触控信号至信号线层130。感应结构层1222包括多个第一感应列123及多个第二感应列124。第一感应列123依序并排形成于第二基材1221的上表面1221u上。第一感应列123包括多条第一连接线1231及多个第一感应电极1232。第一感应电极1232沿第一方向Dl依序排列于上表面1221u上,其中第一方向Dl例如是X轴向,而相邻两个第一感应电极1232由第一连接线1231连接。第一感应列123可感应手指或触控笔的触控。第一连接线1231包括多条第一边缘连接线1231’,其中第一边缘连接线1231’形成于第二基材1221的边缘122p,以连接于信号线层130,如此一来,第一感应列123可传输触控信号给信号线层130。第二感应列124依序并排形成于第二基材1221的上表面1221u上。第二感应列124包括多条第二连接线1241及多个第二感应电极1242。第二感应电极1242沿第二方向D2依序排列于上表面1221u上,其中第二方向D2例如是Y轴向,而相邻两个第二感应电极1242由第二连接线1241连接。第二感应列124可感应手指或触控笔的触控。第二连接线1241包括多条第二边缘连接线1241’,其中第二边缘连接线1241’形成于第二基材1221的边缘122p,以连接于信号线层130,如此一来,第二感应列124可传输触控信号给信号线层130。此外,第一连接线1231与第二连接线1241可由绝缘层(未绘示)电性隔离,避免第一感应列123与第二感应列124彼此接触而短路。此外,第一感应电极1232及第二感应电极1242的材料例如是透明导电材料(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TC0)或透明的有机导电材料,其中,透明导电材料如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 ITO)或铟锌氧化物(indium zinc oxide, IZ0),而透明的有机导电材料例如是聚乙撑二氧噻吩(PED0T)。第一连接线1231及第二连接线1241的材质例如是金属或透明导电材料,其中金属可选自于由钛、铝、钥、铜、银及其组合所构成的群组。信号线层130的材质包括上述金属。信号线层130可形成于显示面板110与盖板121的至少一者的边缘,本实施例以形成于盖板121的边缘121p为例说明,如下说明。如图2所不,盖板121包括第一基材1211,第一基材1211具有下表面1211b。第一基材1211的材质相似于第二基材1221,容此不再赘述。如图2所示,第一基材1211的下表面1211b的面积大于第二基材1221的上表面1221u的面积,其中,下表面1211b的感应区1211a的面积与第二基材1221的上表面1221u的面积接近,而信号线层130形成于第一基材1211的下表面1211b的边缘121p。如图2所示,信号线层130包括多条第一信号线131及第二信号线132。以第一信号线131为例说明,相较于传统的第一信号线131形成于第一基材1211上,本实施例的第一信号线131形成于盖板121上,使第一信号线131的铺设区域可以较宽广,如此一来,单条第一信号线131的宽度可设计得较宽,以降低感应结构层1222及信号线层130整体的阻值。本实施例中,当第一信号线131是金属信号线时,其宽度可大于30微米(传统设计中,因碍于触控面板的尺寸限制,故金属信号线的宽度小于30微米);当第一信号线131是透明信号线时,其宽度可大于150微米(传统设计中,因碍于触控面板的尺寸限制,故透明信号线的宽度小于150微米)。至于第一信号线131的宽度上限可视基板尺寸而定,本实施例不加以限定。此外,第二信号线132相似于第一信号线131,容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借由将信号线层130形成于触控基板122以外的元件来降低整体的阻值,故即使感应电极(第一感应电极1232及/或第二感应电极1242)的厚度可小于20纳米(传统设计中,至少大于35纳米),整体阻值仍可维持在预期或预设的范围内。如图2所示,触控面板120更包括电路板140,例如是软性电路板(FlexiblePrinted Circuit board, FPC)0本实施例中,电路板140连接于盖板121,信号线层130连接于电路板140,以电性连接于电路板140。来自于感应结构层1222的触控信号(未绘示)经由信号线层130传输至电路板140。如图2所不,盖板121更包括遮光层125 (由于遮光层125被第一基材1211遮住,故从图2看不到全部的遮光层125),其形成于第一基材1211的下表面1211b的边缘121p,其中信号线层130的位置可对应遮光层125,避免信号线层130从外观上暴露出来。本实施例中,信号线层130形成于第一基材1211的下表面1211b上,而遮光层125覆盖信号线层130。另一个实施例中,遮光层125可先形成于第一基材1211的下表面1211b上,然后信号线层130再埋入遮光层125内。此外,遮光层125例如是黑色矩阵(BM)。遮光层125可仅对应信号线层130的区域;或者,遮光层125例如是环形遮光层,其对应于第一基材1211的下表面1211b的整个边缘。信号线层130的材质可以是任何导电材料,例如是铜。在信号线层130的形成方法中,可例如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无电镀法(electrolessplating)、电解电镀(electrolyticplating)、印刷、旋涂、喷涂、派镀(sputtering)或真空沉积法(vacuum deposition)形成导电材料于第一基材1211上。然后,采用例如是光刻工艺(photolithography)、化学蚀刻(chemical etching)、激光钻孑L(laser drilling)或机械钻孑L(mechanical drilling)。图案化该导电材料,以形成信号线层130。另一个实施例中,信号线层130是图案化铜箔层,其可采用例如是转印方式形成。请参照图3 (未绘示遮光层),其绘示图2的触控基板与盖板组合的俯视图。触控基板122中各第一边缘连接线1231’连接盖板121中对应的第一信号线131且触控基板122中各第二边缘连接线1241’连接盖板121中对应的第二信号线132,使触控信号经由感应结构层1222及信号线层130传输至电路板140。请参照图4,其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剖视图。触控显示面板200包括显示面板210、触控面板220、信号线层230及黏合件150。显示面板210与触控面板220通过黏合件150黏合。触控面板220包括盖板221及触控基板222,触控基板222可通过光学透明胶(未绘示)固定于盖板221。请参照图5,其绘示图4的触控基板的外观图。触控基板222包括第二基材1221及感应结构层1222。本实施例中,感应结构层1222形成于触控基板222的双面,如下说明。第二基材1221具有相对的上表面1221U与下表面1221b。感应结构层1222包括多个第二感应列124,第二感应列124依序并排形成于第二基材1221的下表面1221b。第二感应列124包括多条第二连接线1241及多个第二感应电极1242。第二感应电极1242沿第二方向D2依序排列于下表面1221b上,而相邻两个第二感应电极1242由第二连接线1241连接。第二感应列124可感应手指或触控笔的触控,进而传输对应的触控信号。第二连接线1241包括多条第二边缘连接线1241’,其中第二边缘连接线1241’形成于第二基材1221的边缘122p2,亦即,第二边缘连接线1241’往上延伸至边缘122p2。另一个实施例中,边缘122p2亦可为第二基材1221的下边缘,亦即,第二边缘连接线1241’可往下延伸至边缘122p2。请参照图6,其绘示图4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分解图(仅绘示显示面板、触控面板及盖板)。感应结构层1222更包括多个第一感应列123,第一感应列123依序并排形成于第二基材1221的上表面1221u (图6所看到的第二基材1221是图5的第二基材1221的背面)。第一感应列123包括多条第一连接线1231及多个第一感应电极1232。第一感应电极1232沿第一方向Dl依序排列于上表面1221u上,而相邻两个第一感应电极1232由第一连接线1231连接。第一感应列123可感应手指或触控笔的触控,进而传输对应的触控信号至信号线层130。[0073]第一连接线1231包括多条第一边缘连接线1231’,其中第一边缘连接线1231’形成于第二基材1221的边缘122pl,亦即,第一边缘连接线1231’往右延伸至边缘122pl。另一个实施例中,边缘122pl亦可为第二基材1221的左边缘,亦即,第二边缘连接线1241’可往右延伸至边缘122pl。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信号线层130形成于分离的两个元件上,例如是形成于显示面板210及盖板221。信号线层130包括多条第一信号线131及多条第二信号线132。第一信号线131形成于盖板221上,且连接于第一感应列123,例如是连接于对应的第一边缘连接线1231’(相似于图3的结构)。第二信号线132形成于显示面板210上且连接于第二感应列124(第二感应列124绘示于图5),例如是连接于对应的第二边缘连接线1241’(相似于图3的结构)。显不面板210具有上表面210u,信号线层130形成于显不面板210的上表面210u上,其中,显不面板210的上表面210u的面积大于第二基材1221的下表面1221b的面积。其中,上表面210u的感应区210a的面积与第二基材1221的下表面1221b的面积接近,而第二信号线132形成于显示面板210具有上表面210u的边缘210p。如图6所示,第一信号线131延伸至电路板140,使触控信号经由第一感应列123及第一信号线131传输至电路板140。此外,显示面板210更包括电路板160,其中第二信号线132电性连接于电路板160,使触控信号经由第二感应列124及第二信号线132传输至电路板160。电路板160可相似于电路板140,容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遮光层125形成于盖板221的第一基材1211的下表面1211b的边缘121pl (由于遮光层125被第一基材1211遮住,故从图6看不到全部的遮光层125),且遮光层125覆盖第一信号线131,避免第一信号线131从外观上暴露出来。另一个实施例中,遮光层125可形成于显不面板210的边缘210p,且遮光层125覆盖第二信号线132,避免第二信号线132从外观上暴露出来。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盖板,包括: 第一基材;及 信号线层,形成于该第一基材的边缘;以及 触控基板,连接于该盖板,且包括: 第二基材;及 感应结构层,形成于该第二基材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触控基板的第二基材具有上表面,该感应结构层形成于该第二基材的该上表面,该盖板的该第一基材具有下表面,该信号线层形成于该第一基材的该下表面,该第一基材的该下表面的面积大于该第二基材的该上表面的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感应结构层包括: 多条连接线;以及 多个感应电极,相邻两个该感应电极由对应的该连接线连接; 其中,所述多条连接线包括多条边缘连接线,所述多条边缘连接线形成于该第二基材的边缘,并连接于该信号线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盖板更包括遮光层,形成于该第一基材的该边缘,其 中该信号线层的位置对应该遮光层。
5.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显示面板; 触控面板,包括: 盖板;及 触控基板,连接于该盖板,且包括: 第二基材;及 感应结构层,形成于该第二基材上;以及 信号线层,形成于该显示面板与该盖板的至少一者的边缘并连接于该感应结构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触控基板的该第二基材具有上表面,该感应结构层形成于该第二基材的该上表面,该盖板还包括第一基材,该第一基材具有下表面,该信号线层形成于该第一基材的该下表面; 其中,该第一基材的该下表面的面积大于该第二基材的该上表面的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触控基板的该第二基材具有下表面,该感应结构层形成于该第二基材的该下表面,该显示面板具有上表面,该信号线层形成于该显示面板的该上表面; 其中,该显示面板的该上表面的面积大于该第二基材的该下表面的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触控基板的该第二基材具有相对的上表面与下表面,该感应结构层包括: 多个第一感应列,形成于该第二基材的该下表面 '及 多个第二感应列,形成于该第二基材的该上表面; 该信号线层包括:多条第一信号线,形成于该盖板且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一感应列 ’及 多条第二信号线,形成于该显示面板且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二感应列。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感应结构层包括: 多条连接线;以及 多个感应电极,相邻两个该感应电极由对应的该连接线连接; 其中,所述多条连接线包括多条边缘连接线,所述多条边缘连接线形成于该第二基材的边缘,并连接于该信号线层。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盖板更包括遮光层,形成于该盖板的该边缘,其中 该信号线层的位置对应该遮光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面板。触控面板包括盖板及触控基板。盖板包括第一基材及信号线层。信号线层形成于第一基材的边缘。触控基板连接于盖板且包括第二基材及感应结构层。感应结构层形成于第二基材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借由本实用新型,其信号传输线的阻值小,有助于提升触控信号的传输品质。
文档编号G06F3/041GK202929596SQ201220601148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9日
发明者王明玺, 陈郁仁 申请人:恒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