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10953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触控【
技术领域
】,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包括复数个沿一第一轴向平行排列的第一电极,各该第一电极包含复数个第一电极单元和复数个第一导线;复数个沿一第二轴向平行排列的第二电极,各该第二电极包含复数个第二电极单元和复数个第二导线;以及复数个绝缘块,各该绝缘块包含一主体部和一附加部,主体部位于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之间,附加部自主体部延伸至第一电极单元和相邻第二电极单元的空隙中。本发明亦提供该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本发明可防止因为绝缘块缺失而导致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短路。【专利说明】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系有关于触控【
技术领域
】,且特别是一种触控面板与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在现今各式消费性电子产品的市场中,个人数字助理(PDA)、移动电话(mobilePhone)、笔记本电脑(notebook)及平板计算机(tabletPC)等可携式电子产品皆已广泛的使用触控面板(touchpanel)作为其数据沟通的界面工具,在产品的设计上能省略如键盘、鼠标等传统输入设备。尤其在讲求人性化设计的平板计算机需求的带动下,触控式面板已经一跃成为关键的零组件之一。[0003]习知的电容式触控面板,是于基板一表面上布设多个沿第一轴向平行排列的第一电极及多个沿第二轴向平行排列的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与邻近的第二电极间具有空隙,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交叉区域布设绝缘块以使相应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绝缘。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间形成电容,当被触碰时,触点之电容就会发生变化,藉由测定该变化可侦测触碰位置,获得触控信息。[0004]在触控面板的制备过程中,绝缘块容易受到外部冲击力的作用而导致位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交叉区域的绝缘块边缘部份剥落缺失,其中以来自空隙方向的冲击力对绝缘块的影响最为强烈。绝缘块的剥落缺失造成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短路,最终影响触控面板的触控效果。【
发明内容】[0005]根据上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止因为绝缘块缺失而导致电极之间短路的触控面板,以及制造该触控面板的方法。[0006]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含有:复数个第一电极,沿一第一轴向平行排列,其中各该第一电极包含复数个第一电极单元和复数个电性连接该第一轴向上相邻的两个该第一电极单元的第一导线;复数个第二电极,沿一第二轴向平行排列,其中各该第二电极包含复数个第二电极单元和复数个电性连接该第二轴向上相邻的两个该第二电极单元的第二导线,第二电极单元和第一电极单元间具有空隙,并且该第二导线和该第一导线交叉设置;以及复数个绝缘块,各该绝缘块包含一主体部和一附加部,其中该主体部位于该第一导线和该第二导线之间以使该第一导线和该第二导线彼此绝缘,附加部自主体部延伸至第一电极单元和相邻的第二电极单元的空隙中。[0007]本发明更提供一种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至少包含有以下步骤:形成复数个沿一第一轴向排列的第一电极单元、复数个电性连接该第一轴向上相邻的两个该第一电极单元的第一导线和复数个沿一第二轴向排列的第二电极单元,其中该些第一电极单元和该些第一导线构成第一电极,第一电极单元和第二电极单元间具有空隙;形成复数个绝缘块,各该绝缘块包含一主体部和一附加部,其中该主体部位于该第一导线上,该附加部自该主体部延伸至该第一电极单元和该第二电极单元的空隙中;形成复数个第二导线,该第二导线位于该绝缘块之上,并电性连接第二轴向上相邻的两个该第二电极单元,其中该些第二电极单元和该些第二导线构成该第二电极。[0008]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触控面板中的绝缘块包含有一主体部以及一附加部,该附加部从主体部延伸至两个不同轴向的电极之空隙中。如此一来,即使绝缘块因外界冲击力的作用而产生边缘剥落缺失的情形仍能保持绝缘效果,可有效避免不同轴向的电极轴彼此接触而发生短路情形。【专利附图】【附图说明】[0009]图1绘示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0010]图2绘示本发明的第二较佳实施例触控面板的局部放大图。[0011]图3绘示本发明的第三较佳实施例触控面板的局部放大图。[0012]图4绘示本发明的第四较佳实施例触控面板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0013]为使熟习本发明所属【
技术领域
】之一般技艺者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下文特列举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构成内容及所欲达成之功效。[0014]为了方便说明,本发明之各图式仅为示意以更容易了解本发明,其详细的比例可依照设计的需求进行调整。在文中所描述对于图形中相对组件之上下关系,在本领域之人皆应能理解其系指对象之相对位置而言,因此皆可以翻转而呈现相同之构件,此皆应同属本说明书所揭露之范围,在此容先叙明。[0015]图1绘示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触控面板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触控面板100包括复数个沿第一轴向(例如X轴)平行排列的第一电极110、复数个沿第二轴向(例如Y轴)平行排列的第二电极120及复数个绝缘块130。第一轴向和第二轴向为不平行关系,此处优选为互相垂直。[0016]第一电极110包含复数个第一电极单元111和复数个电性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单元111的第一导线112。第二电极120包含复数个第二电极单元121和复数个电性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二电极单元121的第二导线122。第一电极单元111和第二电极单元121之间具有空隙,并且第一导线112和第二导线122交叉设置。绝缘块130包含主体部131和附加部132,主体部131位于第一导线112和第二导线122之间以将两者绝缘隔开,其面积大于第一导线112和第二导线122交叉的区域的面积,且全部位于第一电极单元111和第二电极单元121之外的区域内。附加部132自主体部131延伸且全部位于第一电极单元111和相邻第二电极单元121的空隙中。第一电极单元110、第一导线112和第二电极单元121位于同一个平面上,第二导线122横越过绝缘块130与相邻两个第二电极单元121电性连接。[0017]本实施例中藉由绝缘块130中附加部132的设置,可使制程中外部冲击力作用于附加部132上而减少其对主体部131的直接冲击,进而减少实质上起绝缘作用的主体部131的剥落缺失,避免第一导线112和第二导线122之间短路。[0018]图1中,附加部132向周围四个方向的第一电极单元111和第二电极单元121的空隙中延伸,可同时抵抗来自不同方向的外部冲击力。实际上,可根据实际电极结构及需求向其中某一个或多个方向延伸。本发明中其他实施例亦是如此,不加以赘述。[0019]图2绘示本发明的第二较佳实施例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为明确揭露本发明的特征,图2中仅绘出触控面板的局部放大图,特别是不同轴向的电极交叉位置,而实际的触控面板可能包含多条电极,且其大小可任意调整。[0020]如图2所示,触控面板200包括第一轴向的第一电极210、第二轴向的第二电极220及绝缘块230。[0021]第一电极210包含复数个第一电极单元211和复数个电性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单元211的第一导线212。第二电极220包含复数个第二电极单元221和复数个电性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二电极单元221的第二导线222,第一电极单元211和第二电极单元221之间具有空隙,并且第一导线212和第二导线222交叉设置。绝缘块230包含主体部231和附加部232,主体部231位于第一导线212和第二导线222之间以将两者绝缘隔开,并部份搭接至第一电极单元211和第二电极单元221上。附加部232自主体部231延伸至第一电极单元211和第二电极单元221的空隙中,并搭接至两侧的第一电极单元211和第二电极单元221上。第一电极单元211、第一导线212和第二电极单元221位于同一个平面上,第二导线222横越过绝缘块230与相邻两个第二电极单元221电性连接。[0022]本实施例中,绝缘块230完全覆盖第一导线212,且边缘搭接于第一电极单元211及第二电极单元221上,相对于绝缘块230边缘完全位于第一滴电极单元211和第二电极单元221之外具有更好的附着力。这种附着力对于外部冲击力具有更好的抵御作用,可进一步防止冲击力冲击于实质上起绝缘作用的主体部231而引起的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短路的现象。[0023]图3绘示本发明的第三较佳实施例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为明确揭露本发明的特征,图3中仅绘出触控面板的局部放大图,特别是不同轴向的电极交叉位置,而实际的触控面板可能包含多条电极,且其大小可任意调整。[0024]如图3所示,触控面板300包括第一轴向的第一电极310、第二轴向的第二电极320及绝缘块330。第一电极310包含复数个第一电极单元311和复数个电性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单元311的第一导线312。第二电极320包含复数个第二电极单元321和复数个电性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二电极单元321的第二导线322,第一电极单元311和第二电极单元321之间具有空隙,并且第一导线312和第二导线322交叉设置。绝缘块330包含主体部331和附加部332。主体部331位于第一导线312和第二导线322之间以将两者绝缘隔开,两端搭接至相邻的第二电极单元321上,且其与第二电极单元321接触的区域内设置有通孔H。附加部332自该主体部331延伸至相邻的第一电极单元311和第二电极单元321之间的空隙中,并搭接至两侧的第一电极单元311和第二电极单元321上。第一电极单元311、第一导线312和第二电极单元321位于同一个平面上,第二导线通过通孔H与相邻两个第二电极单元321电性连接。[0025]图4绘示本发明的第四较佳实施例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为明确揭露本发明的特征,图4中仅绘出触控面板的局部放大图,特别是不同轴向的电极交叉位置,而实际的触控面板可能包含多条电极,且其大小可任意调整。[0026]如图4所示,触控面板400包括第一轴向的第一电极410、第二轴向的第二电极420及绝缘块430。第一电极410包含复数个第一电极单元411和复数个电性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单元411的第一导线412。第二电极420包含复数个第二电极单元421和复数个电性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二电极单元421的第二导线422,第一电极单元411和第二电极单元421之间具有空隙,并且第一导线412和第二导线422交叉设置。绝缘块430包含主体部431和附加部432,主体部431位于第一导线412和第二导线422之间以将两者绝缘隔开,且两端搭接至相邻的第一电极单元421上。附加部432自主体部431延伸至第一电极单元411和第二电极单元421的空隙中,且其末端呈现一尖角的形状。此处第一电极单元311、第一导线312和第二电极单元321位于同一个平面上,第二导线422横越过绝缘块430与相邻两个第二电极单元421电性连接。[0027]本实施中,附加部432末端亦可设置多个尖角。通过对附加部432末端至少一尖角的设置,可更好的分散外部冲击力,减少其对绝缘块430的冲击。[0028]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还可包含一基板,该基板可为各种透明或不透明材质,不限于硬质基板或是可挠式基板,例如玻璃、聚碳酸脂(polycarbonate,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脂(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olymethylmesacrylate,PMMA)、聚讽(Polysulfone,PES)或其他环烯共聚物(cyclicolefincopolymer)等,用以承载及/或保护形成于其上的各组件,如第一电极单元、第一导线和第二电极单元等。[0029]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单元与第二电极单元包括透明导电材料,如铟锡氧化物(IndiumTinOxides,ITO)、铟锋氧化物(IndiumZincOxide,IZO)、招锋氧化物(AluminumZincOxide,ΑΖ0);纳米银、纳米碳管等。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的材质可包括上述透明导电材料或是金属如金、银、铜或铝等;绝缘块的材质可包括聚合物形成的平滑层,例如聚亚酰胺(polyimide,PI),或是无机材料包括氮化硅(Si3N4)或是二氧化硅(Si02)等。可理解的是,上述各组件所用之材料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举例,本发明并不对材料有所限定,而各组件也可能以其他相同性质的材料取代,皆属于本发明涵盖的范围内。[0030]本发明绝缘块不限于上述附图所示,例如可以是不对称的结构,主体部和附加部的结构亦可依照实际需求而进行组合调整。绝缘块的边缘可以是圆弧线、锯齿线或波浪线等,本发明对此并不加以限定。[0031]上述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包含有以下步骤:[0032]形成复数个沿一第一轴向排列的第一电极单元、复数个电性连接该第一轴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单元的第一导线和复数个沿一第二轴向排列的第二电极单元,其中第一电极单兀和第一导线构成第一电极,第一电极单兀和第二电极单兀之间具有空隙;[0033]形成复数个绝缘块,各该绝缘块包含一主体部和一附加部,其中主体部位于第一导线上,附加部自主体部延伸至第一电极单元和第二电极单元的空隙中;[0034]形成复数个第二导线,第二导线位于绝缘块之上,并电性连接第二轴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二电极单元,其中第二电极单元和第二导线构成第二电极。[0035]在一实施例中,更包括提供一基板,且第一电极单元、第一导线及第二电极单元形成于基板上。[0036]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线横越过个绝缘块,电性连接第二轴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二电极单元。[0037]在一实施例中,更包括形成复数个通孔于该绝缘块上,且各该第一导线透过通孔,电性连接第二轴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二电极单元。[0038]上述本发明触控面板的制作流程,是先形成电极(例如包含有第一电极110以及第二电极单元121),然后形成绝缘块130,再形成桥接结构(也就是第一导线122)。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由相反的制程步骤所进行,即可以先形成桥接结构(也就是第二导线),再形成绝缘块,再形成电极(包含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单元)。[0039]与习知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相比,本发明并不需要增加额外制程,只需要改变形成绝缘块的光罩,即可有效降低电极互相接触而短路的可能性。[0040]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触控面板中的绝缘块包含有一主体部以及一附加部,该附加部从主体部延伸至两个不同轴向的电极之空隙中。如此一来,即使绝缘块因外界冲击力的作用而产生边缘剥落缺失的情形仍能保持绝缘效果,可有效避免不同轴向的电极轴彼此接触而发生短路情形。[004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有:复数个第一电极,沿一第一轴向平行排列,其中各该第一电极包含复数个第一电极单元和复数个电性连接该第一轴向上相邻的两个该第一电极单元的第一导线;复数个第二电极,沿一第二轴向平行排列,其中各该第二电极包含复数个第二电极单元和复数个电性连接该第二轴向上相邻的两个该第二电极单元的第二导线,该第二电极单元和该第一电极单元间具有空隙,并且该第二导线和该第一导线交叉设置;以及复数个绝缘块,各该绝缘块包含主体部和附加部,其中该主体部位于该第一导线和该第二导线之间以使该第一导线和该第二导线彼此绝缘,该附加部自该主体部延伸至该第一电极单元和相邻的该第二电极单元的空隙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极单元、第一导线及第二电极单元位于同一平面,该第二导线位于另一平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主体部的面积大于该第一导线和该第二导线交叉的区域的面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主体部完全位于该第一电极单元和该第二电极单元之外。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主体部搭接至与之相邻的该第一电极单元上或该第二电极单元上。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主体部搭接至与之相邻的该第一电极单元和该第二电极单元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附加部完全位于该第一电极单元和该第二电极单元的空隙中。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附加部搭接至相邻的该第一电极单元和该第二电极单元上。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线横越过该绝缘块与相邻的两个该第二电极单元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块上设置有复数个通孔,该第二导线通过该通孔电性连接相邻的俩个该第二电极单元。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基板,该第一电极单元、第一导线及该第二电极单元设置与该基板上。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的材质包括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铝锌氧化物、纳米银或纳米碳管。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块材质包括聚酰亚胺、环氧树脂、氮化硅或二氧化硅。14.一种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有以下步骤:形成复数个沿一第一轴向排列的第一电极单元、复数个电性连接该第一轴向上相邻的两个该第一电极单元的第一导线和复数个沿一第二轴向排列的第二电极单元,其中该些第一电极单兀和该些第一导线构成第一电极,第一电极单兀和第二电极单兀之间具有空隙;形成复数个绝缘块,各该绝缘块包含一主体部和一附加部,其中该主体部位于该第一导线上,该附加部自该主体部延伸至该第一电极单元和该第二电极单元的空隙中;形成复数个第二导线,该第二导线位于该绝缘块之上,并电性连接第二轴向上相邻的两个该第二电极单元,其中该些第二电极单元和该些第二导线构成该第二电极。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括提供一基板,且该些第一电极单元、第一导线和第二电极单元形成于该基板上。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线横越过个该绝缘块,电性连接该第二轴向上相邻的两个该第二电极单元。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括形成复数个通孔于该绝缘块上,且各该第二导线透过各该通孔,电性连接该第二轴向上相邻的两个该第二电极单元。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的材质包括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铝锌氧化物、纳米银或纳米碳管。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块材质包括聚酰亚胺、环氧树脂、氮化硅或二氧化硅。【文档编号】G06F3/041GK104423674SQ201310409434【公开日】2015年3月18日申请日期:2013年9月10日优先权日:2013年9月10日【发明者】纪贺勋,江耀诚,吴德发,赖彬申请人: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