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12395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触控面板,包括透明基板、电极与导线及至少二接地环位于透明基板上。导线连接电极以传送感测信号。至少二接地环设置环绕电极与导线,二接地环之间以多个桥接部相连,桥接部具有至少一个静电放电尖端以增加局部电场强度以利进行静电放电。
【专利说明】触控面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面板,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多接地环设计的触控面板。其是一种相当具有实用性及进步性的新设计,适于产业界广泛推广应用。

【背景技术】
[0002]触控面板的使用对于人们而言,具有息息相关与密不可分的关系。触控面板依照感测技术的不同而主要可以区分为电阻式触控、电容式以及光学式等触控面板。由于电容式触控面板具有反应时间快、可靠度佳以及耐用度高等优点,使得电容式触控面板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触控面板。电容式触控面板主要是利用电容耦合效应以侦测触碰位置。当手指触碰电容式触控面板的表面时,相应位置的电容量会受到改变,因而得以侦测到触碰位置。
[0003]由于电容式触控面板在玻璃基板上具有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的电极以及触控线路,而触控线路经常会因制造过程或其他原因所造成的静电放电现象而损坏。因此触控面板必须具有静电放电的防护设计以避免静电放电现象所造成的损坏。
[0004]图1是电容式触控面板的俯视图。电容式触控面板在玻璃基板上具有由电极构成的可感应触控区域以及环绕感应触控区域的接地环(ground ring) 12。电极由多个分别沿着彼此垂直的二方向延伸的电极串列组成,其中感测串列包括多个第一电极14以及多个导线18。另一个感测串列也包括多个第二电极16、多个导线19以及多个桥接部17,各个桥接部17分别电性连接二相邻第二电极16。接地环12环绕电极14与16、导线18与19及接合区11以达成静电放电的防护设计。
[0005]然而,上述静电放电的防护设计仅在电极及其导线外围配至接地环,虽可达到相当程度的静电放电防护的功能,但仍存在有静电放电乱窜的风险,静电电流并可能会跳进与接地环相邻的导线,造成导线线路或电极损坏。
[0006]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触控面板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触控面板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
[0007]有鉴于上述现有的触控面板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触控面板,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触控面板,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触控面板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触控面板,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具备多个接地环设计,以增加触控面板静电放电的防护能力。
[0009]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触控面板,包括:透明基板;电极与导线位于该透明基板上,该导线连接该电极以传送感测信号;及至少二接地环位于该透明基板上并设置环绕该电极与该导线,该二接地环之间以多个桥接部相连,该桥接部具有至少一个静电放电尖端以增加局部电场强度以利进行静电放电。
[0010]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0011]前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桥接部的形状包括二个以尖端相连的三角形。
[0012]前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电极包括透明导电材料所形成的透光结构,该透明导电材料包括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 ΙΤ0)、氧化铟锋(indium zinc oxide, IZO)、氧化锋In (Al-doped ZnO, AZO)或氧化锡铺(antimony tin oxide, ΑΤ0)、奈米银或奈米铜。
[0013]前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接地环包括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氧化锌招或氧化锡铺。
[0014]前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静电放电尖端的形状包括任何能够造成局部电场强度增加的几何形状。
[0015]前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触控面板包括单片式玻璃触控面板或单片薄膜式触控面板。
[0016]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触控面板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0017]具备多个接地环设计,增加触控面板静电放电的防护能力。
[0018]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电容式触控面板的俯视图。
[0020]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触控面板,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2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俯视图。本实施例较佳适用于单片式玻璃(oneglass substrate/solut1n, 0GS)或单片薄膜式(one film substrate/solut1n, 0FS)触控面板,但不限定于此。
[0023]请参阅图2所示,电容式触控面板在玻璃基板上具有由电极构成的可感应触控区域以及环绕感应触控区域彼此连接的第一接地环20与第二接地环22。玻璃基板上更包括导线或走线28与29连接第一电极24与第二电极26经接合区21传送感测信号。电极由多个分别沿着彼此垂直的二方向延伸的电极以导线串列组成,其中感测串列包括多个第一电极24。另一个感测串列也包括多个第二电极26以及多个桥接部27,各个桥接部27分别电性连接二相邻第二电极26。第一电极24与第二电极26所构成的电极串列可分别作为接收电极(Rx)与发射电极(Tx)。
[0024]第一接地环20与第二接地环22环绕电极24与26与导线28以阻挡外部静电。第一接地环20与第二接地环22之间具有桥接部以利向大气环境进行静电放电,并有效消耗静电,以进行静电放电防护。
[0025]第一接地环20与第二接地环22之间的桥接部23主要用于静电放电。桥接部23的形状可为任何能够造成局部电场强度增加的几何形状,一般为宽度逐渐缩减变窄的几何形状。图2所示桥接部23的形状为二个三角形,且二个三角形以尖端相连以增加局部电场强度,但不限于此。此外,图2所示的二接地环20与22的外形以及数量也仅为范例。亦即可具有超过二个环绕电极与导线的接地环。
[0026]电极包括导电材料所形成的结构。透明导电材料可为氧化铟锡(indium tinoxide, ΙΤ0)、氧化铟锋(indium zinc oxide, IZO)、氧化锋招(Al-doped ΖηΟ,ΑΖΟ)或氧化锡铺(antimony tin oxide, ΑΤΟ)、奈米银或奈米铜等。
[0027]接地环22包括导电材料,例如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氧化锌铝或氧化锡锑,以任何的方式形成于触控面板的侧边,并环绕触控面板,但不限定于此。
[0028]上述如此结构构成的本发明触控面板的技术创新,对于现今同行业的技术人员来说均具有许多可取之处,而确实具有技术进步性。
[0029]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透明基板; 电极与导线位于该透明基板上,该导线连接该电极以传送感测信号;及至少二接地环位于该透明基板上并设置环绕该电极与该导线,该二接地环之间以多个桥接部相连,该桥接部具有至少一个静电放电尖端以增加局部电场强度以利进行静电放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桥接部的形状包括二个以尖端相连的三角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电极包括透明导电材料所形成的透光结构,该透明导电材料包括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氧化锌铝或氧化锡锑、奈米银或奈米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接地环包括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氧化锌铝或氧化锡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静电放电尖端的形状为三角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触控面板包括单片式玻璃触控面板或单片薄膜式触控面板。
【文档编号】G06F3/041GK104461097SQ201310430817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3日
【发明者】李建毅 申请人:恒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