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v菲林感应器及触控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48045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Uv 菲林感应器及触控屏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UV菲林感应器及相应的触控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UV菲林感应器包括含有印刷面和贴合面的菲林基材,在所述菲林基材的印刷面上由靠近菲林基材的一端向远离菲林基材的一端依次形成有UV胶层、电镀的显色粒子层、油墨层、硬化层、消隐层和用于构建触控功能架构的透明导电层。将上述UV菲林感应器中菲林基材的贴合面通过光学级透明双面胶粘合盖板玻璃后得到所述触控屏。本实用新型中的触控屏产品中仅包含一层基材,该触控屏产品整体会更薄。
【专利说明】UV菲林感应器及触控屏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UV菲林感应器及相应的触控屏。

【背景技术】
[0002]触控面板构件部分的盖板玻璃为人机界面视窗,其基材多为强化玻璃;触控面板构件部分的触控感应器为实现触控功能的电气组件,它多以玻璃或者特定菲林(有机薄膜)为基材,在基材上电镀透明导电层而成。为使触控面板呈现出彩色压模图案,目前业界的主流技术是先在特定的有机薄膜基材上经压模出设定图案,再通过电镀显色粒子并丝印油墨作为衬底,形成具有彩色模压效果的装饰膜,然后将装饰膜与白片盖板玻璃贴合形成盖板玻璃,最后将独立形成的触控感应器与具有装饰膜的盖板玻璃进行贴合组装。此种方法可加工出具有彩色模压效果的触控面板,其一般工艺流程如下:在菲林上UV压模一电镀—丝印油墨一褪镀一丝印油墨一切割一目检一与白片CG贴合一脱泡一目检一与含菲林或者玻璃基材的触控感应器贴合组装。
[0003]也就是说,传统工艺是在一层有机薄膜(菲林基材)或玻璃基板上形成触控结构A,用另一层有机薄膜形成装饰膜B,在将装饰膜B与白片盖板玻璃C贴合后,再将A组装在其上形成触控屏。采用上述流程使得产品较厚,制程工艺流程长,良率下降,成本提高。
[0004]例如专利申请CN103631455A中涉及一种薄膜感应器、包含该感应器的电容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和终端产品。其提供的薄膜感应器中仅具有一个光学透明的基材,该基材的两个表面分别镀设感应电极层和驱动电极层,有利于减少薄膜感应器的厚度,从而有利于触摸屏和手触电子产品向轻薄化方向发展。但该专利申请中触控感应器带有一个基材,再与由含基材的装饰膜以及白片盖板玻璃结合后得到触控屏,其触控屏中仍然包含至少两层基材。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换另一种思路,先利用装饰膜的基材、以一定的方法在其上形成触控感应器,再将其与白片盖板玻璃结合形成本实用新型中的触控屏。因此,本实用新型中的触控屏产品中仅包含一层基材,该触控屏产品整体会更薄。本实用新型直接在UV菲林(装饰膜)上实现触控结构组件,相比于传统工艺来说,减少了数道工序,减薄了产品厚度、提高了产量、良率,节约了成本。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既能让触控面板呈现彩色模压效果,又能减少加工工序、提升良率、降低产品厚度的一种在UV菲林上实现触控结构整合的UV菲林感应器及其制备方法。
[0007]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000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UV菲林感应器,包括含有印刷面a和贴合面b的菲林基材A,在所述菲林基材的印刷面上由靠近菲林基材的一端向远离菲林基材的一端依次形成有UV胶层1、电镀的显色粒子层2、油墨层3、硬化层4、消隐层5和用于构建触控功能架构的透明导电层6。
[0009]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UV胶层、电镀的显色粒子层、油墨层均位于边框区,而硬化层、消隐层和透明导电层位于菲林的整个印刷面上。
[0010]优选地,所述UV菲林感应器的透明导电层6上还构建有透明绝缘层7和导电跳线及周边导线层8,且导电跳线及周边导线层包括位于UV菲林感应器的可视区上的导电跳线81和位于UV菲林感应器的边框区上的周边导线82。
[0011]本实用新型还相应提供一种触控屏,它包括如上所述的UV菲林感应器以及在所述菲林基材的贴合面上通过光学级透明双面胶9粘合的盖板玻璃10。
[0012]本实用新型中得到的触控屏具有如下特性:印有Logo、边框油墨,且在触控面边框区具有特定彩色压模图案的具有电性触控功能的触控屏。
[0013]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利用在UV菲林既有基材上进行触控结构的整合,给触控面板提供了去除原本需要额外增加触控结构建立基材的空间,达到了总体厚度减薄、成本降低、工序简化的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实施例的部分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实施例的部分区域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UV胶层、2-显色粒子层、3-油墨层、4-硬化层、5-消隐层、6_透明导电层、61-X轴透明导电通道、62-Y轴透明导电通道、7-透明绝缘层、8-导电跳线及周边导线层、81-导电跳线、82-周边跳线、9-光学级透明双面胶、10-盖板玻璃、11-可视区、12-邦定接口线路、A-菲林基材、a-印刷面、b-贴合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图1和图2显示出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优选结构的触控屏,所述触控屏包括一种UV菲林感应器,所述UV菲林感应器包括含有印刷面a和贴合面b的菲林基材A,在所述菲林基材的印刷面上由靠近菲林基材的一端向远离菲林基材的一端依次形成有UV胶层1、电镀的显色粒子层2、油墨层3、硬化层4、消隐层5和用于构建触控功能架构的透明导电层6 ;所述触控屏还包括在所述菲林基材的贴合面上通过光学级透明双面胶9粘合的盖板玻璃10。
[0018]本实用新型中,菲林基材(未粘有光学级透明双面胶的菲林基材)的两个面积较大的表面具有同等效果,本实用新型中将其中一面定义为印刷面,而将另一面定义为贴合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若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菲林基材的一面本身带有光学级透明双面胶,则其面积较大的另一表面是其印刷面。
[0019]本实用新型的透明导电层中可以是不同的透明导电材料,例如氧化铟锡、纳米银、纳米碳管等,所形成的透明导电膜层的面电阻及光学穿透、反射、色度等指标符合要求即可,通常面电阻管控在30?300Ω/ □,光学穿透率大于85%、反射率< 10%,色度b* e (O, 2)。
[0020]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UV胶层、电镀的显色粒子层、油墨层均位于边框区,而硬化层、消隐层和透明导电层位于菲林的整个印刷面上。
[0021]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UV菲林感应器包含位于中间的可视区11和位于四周的油墨区,所述油墨区又可以称为边框区。所述菲林基材例如为PET板或PC板。
[0022]优选地,所述UV菲林感应器的透明导电层6上还构建有透明绝缘层7和导电跳线及周边导线层8,且导电跳线及周边导线层包括位于UV菲林感应器的可视区上的导电跳线81和位于UV菲林感应器的边框区上的周边导线82。
[002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UV菲林感应器的制备方法为,在菲林基材的印刷面经过UV压模、电镀显色粒子层、丝印油墨和褪镀步骤形成具有彩色模压效果的装饰膜,得到UV菲林,再在其印刷面上形成包括硬化层、消隐层和透明导电层后,在透明导电层上构建触控功能架构,得到所述UV菲林感应器。
[0024]在本实用新型中,硬化层、消隐层和透明导电层是经电镀或涂布得到的:在UV菲林的印刷面的整面电镀硬化层的目的是为了抗刮伤;形成消隐层的目的是为达到光学上折射率匹配,为后续的透明导电层形成触控图形的外观视觉达成消隐效果;而形成透明导电层的目的是用于触控图形的建立。
[0025]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UV压模步骤和电镀显色粒子层步骤均覆盖全部边框区,且可以覆盖部分或全部的可视区;所述丝印油墨步骤精准地发生在边框区上,可视区11上无油墨;所述褪镀步骤为用褪镀液将UV菲林的非油墨区上电镀的显色粒子蚀刻掉。本实用新型中,UV压模步骤和电镀显色粒子层步骤均不能操作得很精准,而丝印油墨步骤却能非常精准地执行,丝印油墨的目的之一是为达到视窗边框遮光的效果。在褪镀步骤执行过程中,经丝印油墨保护的UV胶层和电镀显色粒子层不会受到褪镀液的影响,而未受保护区域的UV胶和显色粒子均因褪镀而去除。
[002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形成硬化层的步骤是指对菲林的整个印刷面形成硬化层;形成消隐层的步骤是至少对可视区形成消隐层,还可部分或全部地在边框区上形成消隐层;形成透明导电层的步骤是指对菲林的整个印刷面形成透明导电层,因为后续在形成触控架构(X轴透明导电通道和Y轴透明导电通道)时有一部分图形可能会落在边框区上;所述构建触控功能架构为采用光刻微影技术将透明导电层刻画成设定的触控图形,其中包括刻画出X轴透明导电通道和Y轴透明导电通道。
[0027]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在所述褪镀步骤后还包括第二丝印油墨步骤而得到UV菲林;其中,所述(第一)丝印油墨步骤是对边框区上的除特殊孔位以外的区域进行丝印油墨,而所述第二丝印油墨步骤是对边框区上的特殊孔位丝印油墨,所述特殊孔位例如包括IR孔、照相摄像孔、呼吸灯孔、图标和商标中的一种或多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在本实用新型的经过两次丝印油墨的优选方案中,褪镀步骤的“非油墨区”包括可视区和边框区上的特殊孔位。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丝印油墨步骤是在UV菲林边框区的特殊孔位上丝印I?5层油墨使其不透光,并调节IR孔透光率到20%?30% (380nm?650nm波长),70%?90% (650nm?940nm波长);照相摄像孔穿透率到彡90 % (550nm波长);呼吸灯孔穿透率到5%?15% (550nm波长);图标穿透率通常控制到8%?12% (550nm波长);商标的特定光学色度及装饰、指示效果。在该方案中,因第二丝印油墨步骤中使用的特殊油墨可能无法耐受褪镀步骤中褪镀液的侵蚀,因此,第二丝印油墨步骤优选在褪镀后进行。
[0028]在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UV压模步骤包括:在菲林基材印刷面上用UV胶经过模压或丝印的方法形成图案,再将菲林基材烘烤并用UV光照使得UV胶固化,形成有拉丝纹和/或⑶纹的UV胶层。优选的,所述UV胶包括质量比为120?100:30?10:10?5:2?I的UV原胶、光油、助剂和稀释剂。
[0029]在本实用新型中的UV胶例如为一种无色半透明的胶体。其中,所述UV原胶、光油、助剂和稀释剂均可以通过商购获取,例如UV原胶选用Nano photonics chemical公司ND-5204MJ系列UV胶,光油为深圳世英印科技有限公司的HGL RX002光油,助剂为精工CARE55添加剂,稀释剂为精工T-980稀释剂。其中,除了 UV原胶以外的另外几种组分添加的目的是为了顺利得到本实用新型中的硬化层、消隐层、透明导电层,以及在透明导电层上构建触控功能架构。优选UV原胶、光油、助剂、稀释剂之间的质量比为:100:25:10:2。本实用新型UV压模步骤中的烘烤温度例如为50?80°C,烘烤时间为10?30min,UV光照的能量为 300 ?1000mj/cm2。
[0030]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UV压模工艺为:在模板的一端涂UV胶,将菲林基材印刷面清洁后盖在模板上,用滚筒从涂胶处开始滚压到盖板菲林基材的另一端,使胶在整个菲林面扩展开,并填充到模板的缝隙中,在菲林基材上形成设定模板图案。
[0031]优选的,所述电镀为在菲林基材的印刷面上电镀I?5层显色粒子层,所述丝印油墨为在菲林基材的边框区上丝印I?5层油墨层。在本实用新型中的电镀步骤中,电镀的不同色彩的显色粒子层例如为Si0x、Nbx0y和T1x ;在本实用新型中的丝印油墨步骤中,在每层油墨丝印后均于温度55?95°C下烘烤5?35min。
[0032]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已构建触控图形的透明导电层6上还形成透明绝缘层7和导电跳线及周边导线层8 ;所述周边导线层是采用丝网印刷或光刻微影技术、采用导电银浆或其它低阻抗导电材料如铝或铜及其合金,在UV菲林边框区域生产周边与透明导电图形通道边缘相连通的导线。
【权利要求】
1.一种UV菲林感应器,包括含有印刷面(a)和贴合面(b)的菲林基材(A),在所述菲林基材的印刷面上由靠近菲林基材的一端向远离菲林基材的一端依次形成有UV胶层(I)、电镀的显色粒子层(2)、油墨层(3)、硬化层(4)、消隐层(5)和用于构建触控功能架构的透明导电层(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V菲林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V胶层、电镀的显色粒子层、油墨层均位于边框区,而硬化层、消隐层和透明导电层位于菲林的整个印刷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V菲林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V菲林感应器的透明导电层(6)上还构建有透明绝缘层(7)和导电跳线及周边导线层(8),且导电跳线及周边导线层包括位于UV菲林感应器的可视区上的导电跳线(81)和位于UV菲林感应器的边框区上的周边导线(82)。
4.一种触控屏,包括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UV菲林感应器以及在所述菲林基材的贴合面上通过光学级透明双面胶(9)粘合的盖板玻璃(10)。
【文档编号】G06F3/041GK204143412SQ201420677486
【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3日
【发明者】周群飞, 饶桥兵, 曹忠 申请人:蓝思科技(长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