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消除莫瑞效应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3769阅读:1179来源:国知局
可消除莫瑞效应的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一种触控面板,尤其是一种可消除莫瑞效应的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目前,触控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的显示装置中,以便于使用者利用触控方式操控该电子产品的作动。触控面板为了使其触控区域的电极不易被视认,通常采用氧化铟锡(ito)来形成透明电极。但随着触控面板的应用逐渐朝大尺寸的方向发展,使用氧化铟锡透明电极的技术存在着电阻较大、触控回应速度较慢,需多道制程步骤以及制作成本较高等技术问题,因此金属网格(metalmesh)感测电极于是被发展以取代氧化铟锡透明电极的应用。

然而,触控面板的金属网格与显示面板贴合应用时,易产生所谓的干涉纹(moire),影响画面显示品质。干涉纹的产生主要是因为金属网格图案形状所造成,当相邻的条纹图案彼此规律地排列时,即会产生光学干涉纹。此外,当金属网格的线宽越粗,或相邻的条纹产生重叠或交叉点而使条纹图案彼此厚度增加时,将容易造成干涉纹发生。另一原因则为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贴合时,触控面板的金属网格与显示面板的薄膜电晶体阵列(thin-filmtransistorarray,tftarray)(如黑色矩阵(blackmatrix)或rgb像素排列)同为规则网格状排列,因此两规则网格状排列的图案重叠时,亦会产生光学干涉纹。

为避免或降低干涉纹现象的发生,目前触控面板的金属网格的图案与线条形状通常根据显示面板的薄膜电晶体阵列排列,而设计为由多个条直线状的金属微线以交错且规则排列的方式构成网格图案,藉此以增加可见度。举例而言,金属网格包含多个条直线状的第一金属微线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平行排列,以及多个条直线状的第二金属微线沿第二方向延伸且平行排列,其中多个条直线状的第一金属微线与多个条直线状的第二金属微线相互隔离且交错设置以形成一触控阵列。然而,现有技术的触控面板的金属网格必需与显 示面板的薄膜电晶体阵列有良好的配合才能降低干涉纹的发生,因此金属网格的多个条直线状的金属微线间的空间与交错的角度需经过精细的设计,造成设计上的困难,且易因金属网格图案设计误差而降低了可见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消除莫瑞效应的触控面板,其藉由金属网格的图案设计即可降低干涉纹现象的发生,且可提升可见度。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手段包含一透光基板;至少一第一感应电极,设置于该透光基板上的一第一面上并沿一第一方向延伸,该至少一第一感应电极包括多个第一金属网格;至少一第二感应电极,设置于该透光基板的一第二面之上并沿一第二方向延伸,该第一面与该第二面需要互相对应,该至少一第二感应电极包括多个第二金属网格;以及其中所述第一金属网格或所述第二金属网格的至少其中之一至少由多个不规则多边形所组成,所述不规则多边形主要包含多个不规则六边形,且所述第一金属网格与所述第二金属网格为隔着该透光基板上下相对并相互交错而共同形成一交错图案。

藉由本发明提供的可消除莫瑞效应的触控面板,可无需依据显示面板的薄膜电晶体阵列排列,即可于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贴合后,避免干涉纹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可消除莫瑞效应的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的第一感应电极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的第二感应电极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2c为第一感应电极与第二感应电极的配置于透光基板时的一实施例透视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的第二感应电极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3b为图2a的第一感应电极与图3a的第二感应电极配置于透光基板时的另一实施例透视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金属网格层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b为本发明金属网格层的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c为本发明金属网格层的第三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d为本发明金属网格层的第四实施例的侧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可消除莫瑞效应的触控面板

10透光基板

20第一感应电极

30第二感应电极

40金属网格层

201第一金属网格

301第二金属网格

p交错图案

x第一方向

y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示及附图标记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使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研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

参阅图1,本发明可消除莫瑞效应的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可消除莫瑞效应的触控面板100包括一透光基板10、至少一第一感应电极20以及至少一第二感应电极30。

该透光基板10可以是硬质基板或可挠式基板;硬质基板的材质可以是玻璃、强化玻璃、蓝宝石、陶瓷或其他适当材质;可挠式基板的材质可以是高分子材质。所述高分子材质例如是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氯乙烯(pvc)、尼龙(nylon)、聚碳酸酯(pc)、聚氨酯(pu)、聚四氟乙烯(ptf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酰亚胺(polyimide,pi)、丙烯酸树酯(acrylicresin)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与聚碳酸酯的混合材料等材质。应用所述可挠基板所形成的触控面板可具有挠曲性,因而适于包覆在挠曲表面或是任何需要触控功能的可挠曲物件上,例如是显示面板其他适合材料形成的可挠式基板。

参阅图2a,图2a为本发明的第一感应电极的一实施例示意图,参阅图2b,图2b为本发明的第二感应电极的一实施例示意图,并请配合图1所示,第一感应电极20设置于透光基板10上并沿一第一方向x延伸,且第一感应电极20包括多个第一金属网格(metalmesh)201;而第二感应电极30设置于透光基板10上并沿一第二方向y延伸,且第二感应电极30包括多个第二金属网格301。第一方向x较佳大体上垂直于第二方向,但并不以此为限。

该第一感应电极20及该第二感应电极30配置可分别设置于该透光基板10的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该第一面与该第二面需要互相对应,比如互相对应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亦可设置于不同的透光基板10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再以光学胶(图面未显示)按照其相对位置贴合在一起,因此该第一感应电极20及该第二感应电极30只要彼此的部分或全部在互相平行对应的相对位置上,或将该第一感应电极20及该第二感应电极30设置于单一或多个基板上都能达成本发明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的第一感应电极20中,所述第一金属网格201彼此相连接。在第二感应电极30中,所述第二金属网格301彼此相连接。

请先参考图2a与图2b,所述第一金属网格201或所述第二金属网格301的至少其中之一至少由多个不规则多边形所组成,较佳的,所述不规则多边形主要包含多个不规则六边形,如第二图所示,所述不规则六边形大致上并不相同;要注意的是,上述的不规则多边形并不限于不规则六边形,在此仅是说明用的实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即只要是不规则多边形都落入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如不规则三边形、不规则四边形、不规则五边形及不规则多边形都落入本发明的范围的内。

参阅图2c,图2c为第一感应电极与第二感应电极的配置于透光基板时的一实施例透视示意图,并请配合图1、第二a及图2b所示,承上段,且所述第一金属网格201与所述第二金属网格301为隔着该透光基板10上下相对并相互交错而共同形成一交错图案p,该交错图案至少包含多个不规则三边形、多个不规则四边形、多个不规则六边形或上述的组合。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不规则多边形是主要包含多个不规则六边形与多个不规则五边形。

参阅图3a,图3a为本发明的第二感应电极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参阅 图3b,图3b为图2a的第一感应电极与图3a的第二感应电极配置于透光基板时的另一实施例透视示意图。

如图3a~图3b所示,当所述第一金属网格201或所述第二金属网格301的其中之一由所述不规则多边形所组成时,例如所述第一金属网格201是图2a的形式,所述第一金属网格201或所述第二金属网格301的其中另一为多个规则四边形、多个不规则四边形、多个规则六边形或多个不规则六边形,在此是以多个不规则四边形举例说明,参图3a所示的该第二感应电极30为多个不规则四边形,而当图2a的第一感应电极201与图3a的第二感应电极301所形成的交错图案p请参图3b所示。

参阅图4a,本发明金属网格层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参阅图4b,本发明金属网格层的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参阅图4c,本发明金属网格层的第三实施例的侧视图,参阅图4d,本发明金属网格层的第四实施例的侧视图。

如图4a~图4d所示,本发明更包含一金属网格层40,该金属网格层40配置在该第一感应电极20之上,其中该金属网格层40直接配置或间接配置于该第一感应电极20之上,如图4a与图4b所示;或者该金属网格层40配置于该第二感应电极20之下,其中该金属网格层40直接配置于或间接配置于该第二感应电极20之下,如图4c与图4d所示。其中该金属网格层40由多个不规则多边形所组成。

由于该金属网格层40由金属线材所构成,故能有效感应高频信号,而有效减低电磁干扰,再者,该金属网格层40由不规则多边形所组成,还可达成消除干涉条纹的目的。

其中所述不规则多边形的的其中一边为曲线线段或直线线段。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一种可消除莫瑞效应的触控面板,其藉由金属网格的图案设计即可降低干涉纹现象的发生,且可提升可见度。本申请的可消除莫瑞效应的触控面板,可无需依据显示面板的薄膜电晶体阵列排列,即可于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贴合后,避免干涉纹现象的发生。

由于本发明的技术内并未见于已公开的刊物、期刊、杂志、媒体、展览场,因而具有新颖性,且能突破目前的技术瓶颈而具体实施,确实具有进步性。此外,本发明能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改善整体使用效率,而能达到具产业利用性的价值。

以上所述仅为用以解释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据以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因此,凡有在相同的发明精神下所作有关本发明的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包括在本发明意图保护的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