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18589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触控面板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触摸屏是一种可接收触头等输入信号的感应式液晶显示装置,当屏幕上的图形按钮接收到输入信号时,屏幕上的触觉反馈系统可根据预先编程的程式驱动音频或视频装置,可用以取代机械式的按钮面板,并借由液晶显示画面制造出生动的影音效果。

现有的触摸屏分为2D触摸和3D触摸,3D触摸实际上是在原有2D触摸轻按、轻点的基础上,新增了“重按”这一维度的功能,变成了三维度,即屏幕有轻点、轻按及重按这三层维度。

现有的触摸屏常会通过增加外部压力触控传感器来实现3D触控功能,该外部压力触控传感器需要与触控面板的其他部分适配,会增大系统的复杂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和移动终端,能够实现内嵌的3D触控传感器,无需连接外部压力触控传感器,能够降低系统的复杂度。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括阵列基板、触控接收层、触控传输层、间隔层和盖板;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盖板相对设置,所述触控接收层形成在所述盖板的面向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所述间隔层形成在所述触控接收层的背离所述盖板的一侧,所述触控传输层形成在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间隔层之间;所述触控传输层与所述触控接收层之间形成的互电容,所述间隔层能够被压缩,以使得所述互电容的电容值产生变化,以实现触控位置的识别。

其中,所述间隔层填充有光学透明胶或者光学透明树脂。

其中,所述触控接收层通过粘胶粘接到所述盖板的下表面上。

其中,还包括彩膜基板,所述彩膜基板通过口字胶粘结至所述触控接收层的下表面上,以使得所述间隔层形成在所述口字胶围成的区域内。

其中,所述触控传输层设有平行设置的多个触控传输部,所述触控接收层设有平行设置的多个触控接收部,所述触控传输部和所述触控接收部交错排布。

其中,还包括触控信号走线和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形成在所述阵列基板上,所述触控接收层通过所述触控信号走线与所述控制芯片连通。

其中,还包括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将每一帧分成显示模式和触控模式,以控制所述触控传输层的信号,在显示模式时,所述驱动模块向所述触控传输层提供显示信号,在触控模式时,所述驱动模块向所述触控传输层提供触控信号。

其中,所述驱动模块包括显示信号产生单元、触控信号产生单元和开关切换单元,所述开关切换单元用于在显示模式时将所述触控传输层与所述显示信号产生单元相连,在触控模式时将所述触控传输层与所述触控信号产生单元相连。

其中,所述触控传输层由氧化铟锡制成。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如前述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

相较于现有技术,根据本发明的触控面板的触控接收层形成在盖板的面向阵列基板的一侧,并且间隔层形成在触控接收层的背离盖板的一侧,触控接收层与位于阵列基板和间隔层层之间的触控传输层形成互电容,当用户的手指按压盖板时,间隔层发生形变,致使触控传输层和触控接收层的互电容的电容值发生变化,该电容值的变化,能够实现触控位置的识别,因而根据本发明的触控面板能够利用自身结构实现3D触控传感器功能,即内嵌3D触控传感器功能,因而无需连接外部压力触控传感器,能够降低系统的复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触控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触控面板中的驱动模块的电路图;

图3是图1的触控面板中的触控接收层和触控传输层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触控面板中的触控接收层和触控传输层之间形成的电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根据本发明的触控面板包括阵列结构1、液晶层2、彩膜结构3、间隔层4和盖板结构5,其中,液晶层2则位于阵列结构1和彩膜结构3之间,间隔层4形成在彩膜结构3和盖板结构5之间。具体地,阵列结构1包括阵列基板101、以及依次形成在阵列基板101上的数据线层102、栅线层103和触控传输层104,而彩膜结构3包括彩膜基板301和RGB滤光层302,其中,彩膜基板301通过口字胶粘结至触控接收层502的下表面上,以使得间隔层4形成在口字胶围成的区域内,而RGB滤光层302形成在彩膜基板301的面向液晶层2的一侧,盖板结构5包括盖板501和触控接收层502,触控接收层502形成在盖板501的面向液晶层2的一侧,具体地,触控接收层502通过粘胶粘接在盖板501的下表面上,触控传输层104和触控接收层502能够作为电容的两个电极,当手指按压盖板5时,按压力致使盖板结构5和彩膜结构3之间的间隔层4发生形变,影响了触摸点附近两个电极之间的耦合,从而改变了这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容量。检测互电容大小时,触控传输层104依次发出激励信号,触控接收层502同时接收信号,这样可以得到触控传输层104和触控接收层502之间的电容值大小,即整个触摸屏的二维平面的电容大小。根据触摸屏二维电容变化量数据,可以计算出每一个触摸点的坐标,从而能够为触控面板提供3D触控信号,因而根据本发明的触控面板能够利用自身结构实现3D触控传感器功能,即能够实现内嵌3D触控传感器功能,而无需增加外部的压力触控传感器,并且对系统端无特殊要求,能够降低系统端的复杂度。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触控面板还设有触控信号走线(未示出),该触控信号走线将触控接收层502与控制芯片6相连,控制芯片6设置在阵列基板101上,控制芯片6能够接收触控接收层502的信号,通过分析触控接收层502的电量变化,从而可以分析触控传输层104和触控接收层502的电容变化,控制芯片6能够将该电容信号作为操作信号传输至主板,从而实现系统端的相应操作。

优选地,触控接收层502由ITO(Indium Tin Oxides,氧化铟锡)制成。

请参阅图2,示出本发明的触控面板中的驱动模块7的电路图,该驱动模块7将每一帧分成显示模式和触控模式,以控制所述触控传输层104的信号,在显示模式时,驱动模块7向触控传输层104提供显示信号,此时,触控传输层104用作显示时的公共电压层,在触控模式时,驱动模块7向触控传输层104提供触控信号。具体地,驱动模块7包括显示信号产生单元701、触控信号产生单元702和开关切换单元703,开关切换单元703用于在显示模式时将触控传输层104与显示信号产生单元701相连,在触控模式时将触控传输层104与触控信号产生单元702相连,此时,触控传输层104和触控接收层502之间会形成自电容,当手指按压盖板5时,按压力致使盖板结构5和彩膜结构3之间的间隔层4发生形变,致使触控传输层104和触控接收层502的电容发生变化,通过对前述电容变化量的检测,能够产生3D触控信号,因而能够实现内嵌3D触控传感器功能。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触控面板通过驱动模块7的开关切换单元703的分时控制,能够实现显示与触控一体化的效果。

可选地,间隔层4中可以填充有光学透明胶(Optical ClearAdhesive,OCA)或者光学透明树脂(Optical Clear Resin,OCR),光学透明胶或者光学透明树脂具有粘合的作用,使得触控接收层502能够与盖板4结合得更紧密,并且光学透明胶或者光学透明树脂具有弹性,因此当手指按压盖板时,盖板501仍然能够发生形变,仍然能够使得触控传输层104和触控接收层502之间的电容发生变化,从而能够实现3D触控功能。

需要说明,数据线层102和栅线层103的位置可以互换,而不会影响触控面板的功能。

请参阅图3,示出触控传输层104和触控接收层502之间的位置关系,其中触控传输层104包括平行设置的多个触控传输部14,而触控接收层502包括平行设置的多个触控接收部52,例如触控传输部14的数量为30个,而触控接收部52的数量为18个,触控传输部44和触控接收部52之间呈垂直分布,因而能够确保触控电场覆盖触控面板的每一位置点,触控传输部44和触控接收部52交叉的部分能够形成互电容的两个电极,当手指按压盖板5时,按压力致使盖板结构5和彩膜结构3之间的间隔层4发生形变,影响了触摸点附近两个电极之间的耦合,从而改变了这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容量。检测互电容大小时,触控传输层104依次发出激励信号,触控接收层502同时接收信号,这样可以得到触控传输层104和触控接收层502之间的电容值大小,即整个触摸屏的二维平面的电容大小。根据触摸屏二维电容变化量数据,可以计算出每一个触摸点的坐标,从而能够实现内嵌3D触控传感器功能。

需要说明,触控传输层104的触控传输部14和触控接收层502触控的接收部52之间能够有其他分布方式,例如呈45度角分布。

请参阅图4,示出触控传输层104和触控接收层502之间的电场分布,其中实线表示的电场线有一部分在盖板的远离阵列基板101的一侧分布,该部分电场线可以用于2D触控,而虚线表示的电场线则分布在触控传输层104和触控接收层502之间,因此当手指按压盖板时,盖板501仍然能够发生形变,仍然能够使得触控传输层104和触控接收层502之间的电容发生变化,从而能够实现3D触控功能。2D触控和3D触控可以通过分时控制实现,或者2D触控和3D触控信号可以同时收集,并同时传输至控制芯片6中进行分离处理。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触控面板能够同时实现2D触控和3D触控功能。

本发明提供的触控面板,其可以运用在各种移动终端中,例如,移动终端可以包括经无线接入网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的用户设备,该用户设备可以是移动电话(“蜂窝”电话)、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等,例如,用户设备还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音和/或数据。又例如,该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销售终端POS或车载电脑等。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