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1361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2中A-A向的剖面图。图4为图2中B-B向的剖面图。图5为图2中C-C向的剖面图。如图1至5所示,现有技术中的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3′以及非显示区域1′。非显示区域1′包括多条信号引线4′,多条信号引线4′包括多条触控引线41′和多条显示引线42′。触控引线41′连接显示区域3′内的触控电极31′,显示引线42′连接显示区域3′内的数据线(未示出)。非显示区域1′还包括封装胶2′、多个换线连接点5′和一触控显示集成单元8′,换线连接点5′跨接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多条信号引线4′均位于第二金属层。部分信号引线4′连接换线连接点5′。与信号引线4′连接的换线连接点5′通过位于第一金属层的第一导线6′连接触控显示集成单元8′的引脚。未与换线连接点5′连接的信号引线4′通过位于第二金属层的第二导线7′连接触控显示集成单元8′的引脚。

现有技术中的第一金属层的第一导线6′的线宽都相同,即无论是连接触控引线41′的第一导线6′的线宽与连接显示引线42′的第一导线6′的线宽都相同,但是由于触控引线41′和显示引线42′所需的工作电压不同,所以容易增加触控引线41′所传输的触控信号的延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触控显示面板,通过调整连接触控引线的导线的线宽来增大导线的横截面积,提高导电率,减小电阻,从而,能够有效地减少触控引线所传输的触控信号的延迟,并且使得连接触控引线的导线与连接显示引线的导线之间更容易区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以及非显示区域;

所述非显示区域包括封装胶、连接所述显示区域的多条信号引线、多个换线连接点和一触控显示集成单元;所述多条信号引线包括多条触控引线和多条显示引线,所述换线连接点跨接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所述多条信号引线均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部分所述信号引线连接所述换线连接点;

与所述信号引线连接的所述换线连接点通过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的第一导线连接所述触控显示集成单元的引脚;未与所述换线连接点连接的所述信号引线通过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的第二导线连接所述触控显示集成单元的引脚;

与所述触控引线电连接的所述第一导线的线宽大于与所述显示引线电连接的所述第一导线的线宽。

可选地,与所述触控引线电连接的所述第一导线的线宽是与所述显示引线电连接的所述第一导线的线宽的1.5倍至5倍。

可选地,与所述触控引线电连接的所述第一导线的线宽的范围是1.5μm至3μm,与所述显示引线电连接的所述第一导线的线宽的范围是2.25μm至9μm。

可选地,所述触控引线连接所述显示区域内的触控电极,所述显示引线连接显示区域内的数据线。

可选地,所述触控电极被分时复用为公共电极。

可选地,未与所述换线连接点连接的所述信号引线与所述第二导线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换线连接点之间的间距相等。

可选地,相邻的两个所述换线连接点之间的间距范围是20μm至700μm。

可选地,所述显示引线电连接到所述触控显示集成单元的显示引脚,所述触控显示集成单元的显示引脚排列为多排。

可选地,所述触控引线电连接到所述触控显示集成单元的触控引脚,所述触控显示集成单元的触控引脚排列为一排。

可选地,所述封装胶为框型,所述封装胶围合所述显示区域,所述换线连接点位于所述框型内部,所述触控显示集成单元位于所述框型外部。

可选地,所述封装胶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相背离所述第一金属层的一侧。

可选地,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包括斜线引导部,所述封装胶与所述斜线引导部至少部分重叠。

可选地,与所述触控引线电连接的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显示引线电连接的所述第一导线由同一层金属刻蚀得到。

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显示面板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显示面板通过调整连接触控引线的导线的线宽来增大导线的横截面积,提高导电率,减小电阻从而,能够有效地减少触控引线所传输的触控信号的延迟,并且使得连接触控引线的导线与连接显示引线的导线之间更容易区分。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2中A-A向的剖面图;

图4为图2中B-B向的剖面图;

图5为图2中C-C向的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7为图6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7中A-A向的剖面图;

图9为图7中B-B向的剖面图;

图10为图7中C-C向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以及非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包括封装胶、连接显示区域的多条信号引线、多个换线连接点和一触控显示集成单元。多条信号引线包括多条触控引线和多条显示引线,换线连接点跨接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多条信号引线均位于第二金属层。部分信号引线连接换线连接点。与信号引线连接的换线连接点通过位于第一金属层的第一导线连接触控显示集成单元的引脚。未与换线连接点连接的信号引线通过位于第二金属层的第二导线连接触控显示集成单元的引脚。与触控引线电连接的第一导线的线宽大于与显示引线电连接的第一导线的线宽。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7为图6中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图7中A-A向的剖面图。图9为图7中B-B向的剖面图。图10为图7中C-C向的剖面图。如图6和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3以及非显示区域1。非显示区域1包括连接显示区域3的多条信号引线4、封装胶2、多个换线连接点5和一触控显示集成单元8。多条信号引线4包括多条触控引线41和多条显示引线42(可连接显示区域3中的数据线)。换线连接点5跨接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多条信号引线4均位于第二金属层。封装胶2为框型,封装胶2围合显示区域3,换线连接点5和信号引线4位于框型内部,触控显示集成单元8位于框型外部。并且,封装胶2位于第二金属层相背离第一金属层的一侧。部分信号引线4连接换线连接点5。与信号引线4连接的换线连接点5通过位于第一金属层的第一导线6连接触控显示集成单元8的引脚;未与换线连接点5连接的信号引线4通过位于第二金属层的第二导线7连接触控显示集成单元8的引脚。其中,与触控引线41电连接的第一导线61的线宽d大于与显示引线42电连接的第一导线62的线宽f(参见图10)。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与触控引线41电连接的第一导线61的线宽d是与显示引线42电连接的第一导线62的线宽f的1.5倍至5倍。例如:与所述触控引线41电连接的第一导线61的线宽d的范围是1.5μm至3μm,与所述显示引线42电连接的第一导线62的线宽f的范围是2.25μm至9μm。可选地,第一导线6的线宽小于相邻的两根第二导线7之间的间距。

在一些变形例中,与所述触控引线41电连接的第一导线61的线宽d可以是1.6μm、1.7μm、1.8μm、1.9μm、2.0μm、2.1μm、2.2μm、2.3μm、2.4μm、2.5μm、2.6μm、2.7μm、2.8μm以及2.9μm中的一种,但不以此为限。与所述显示引线42电连接的第一导线62的线宽f的范围是2.5μm、2.6μm、2.8μm、3.0μm、3.5μm、4μm、4.5μm、5.0μm、5.5μm、6μm、6.5μm、7.0μm、7.5μm、8μm、8.5μm以及9μm中的一种,但不以此为限。

由于本发明中的与触控引线41电连接的第一导线61的线宽d大于与显示引线42电连接的第一导线62的线宽f,(鉴于第一导线61与第一导线62同层同质,所以在同等高度的情况下)与触控引线41电连接的第一导线61相比与显示引线42电连接的第一导线62就具有了更大的(导电)横截面,从而具备更小的电阻,更有利于触控信号的传递,有效地减少触控引线所传输的触控信号的延迟,并且使得连接触控引线的导线与连接显示引线的导线之间更容易区分。本发明中,与触控引线41电连接的第一导线61和显示引线42电连接的第一导线62由同一层金属,并且在同一步刻蚀步骤中得到,以便减少制成过程中的刻蚀步骤,但不以此为限。

本实施例中,显示引线42电连接到触控显示集成单元8的显示引脚10,触控显示集成单元8的显示引脚10排列为多排。触控引线41电连接到触控显示集成单元8的触控引脚9,触控显示集成单元8的触控引脚9排列为一排。通常,触控电极的数量比数据线的数量少,因此可以设置触控引脚9排列为一排,显示引脚10排列为多排。

触控引线41连接显示区域3内的触控电极31,显示引线42连接显示区域3内的数据线(未示出)。触控电极31可以完全用于检测触控位置,但不以此为限。在一个变形例中,触控电极31可以被分时复用为用于显示画面的公共电极或是用于检测触控位置的触控电极,但不以此为限。

未与换线连接点5连接的信号引线4与第二导线7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以便减少制成过程中的刻蚀步骤,但不以此为限。

换线连接点5之间的间距相等,以降低工艺难度,但不以此为限。可选地,相邻的两个换线连接点5之间的间距范围是20μm至700μm,但不以此为限。

在一个变化例中,至少部分第一导线6和第二导线7包括斜线引导部G,封装胶2与斜线引导部G至少部分重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显示面板通过调整连接触控引线的导线的线宽来增大导线的横截面积,提高导电率,减小电阻从而,能够有效地减少触控引线所传输的触控信号的延迟,并且使得连接触控引线的导线与连接显示引线的导线之间更容易区分。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可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