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5666发布日期:2018-11-13 22:01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实施例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



背景技术:

近来,通过将诸如手指或触控笔的输入装置与显示装置上显示的图像接触来执行输入功能的触控面板已经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

这样的触控面板可以代表性地分类为电阻式触控面板和电容式触控面板。在电阻式触控面板中,由于输入装置的压力,通过使玻璃和电极短路来检测触点的位置。在电容式触控面板中,通过感测当用户的手指与其接触时的电极之间的电容的变化来检测触点的位置。

另外,近来,通过感测由于触摸的强度造成的压力或者感测压力的强度以及根据触摸的位置检测来执行各种动作的压力传感器已经受到关注。

在通过组合这种压力传感器和触控面板而形成的显示装置的情况下,存在由于触控面板和压力传感器的配置而可能使厚度增加的问题。

因此,需要具有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新结构的触摸屏。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触控装置,该触控装置包括能够感测触摸并检测多个区域并且能够根据力的强度执行各种操作的压力感测功能。

技术方案

根据实施例的触控面板包括:支撑基板,设置在显示面板的与用于显示显示器的一个表面相对的另一个表面上;以及电极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基板上并包括第一电极层,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支撑基板之间,并且所述电极构件被设置成与所述显示面板间隔开。

有益效果

根据实施例的触控面板或触控装置可以设置能够感测显示面板和支撑基板之间的压力的电极层。也就是说,在根据实施例的触控面板或触控装置中,通过设置能够感测支撑基板与显示面板之间的气隙的压力的变化和强度的电极层,可以实现包括压力感测电极的触控装置而不另外增加厚度。

另外,由于能够感测显示面板和支撑基板之间的压力的电极层可以设置在支撑基板的整个表面上,例如在有源区和无源区上,所以可以感测触控装置的整个区域(不是一部分)中的压力的变化,并且可以检测各个区域(即,多个区域)中的压力。

另外,由于充分确保了显示面板和电极构件之间的距离,因此可以使根据压力的强度进行的操作变得多样化,从而可以实现根据压力的强度执行各种操作的触控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另一触控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又一触控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又一触控装置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又一触控装置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另一触控装置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又一触控装置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又一触控装置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又一触控装置的剖视图;

图11至图15是示出应用了根据实施例的触控面板或触控装置的触控装置设备的示例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当描述每个层(膜)、区域、图案或结构形成在基板、每个层(膜)、区域、垫或图案“上方/上”或“下方/下”时,描述包括那些“直接”或者通过另一层而形成的情况。将基于附图描述每个层的上方/ 上或下方/下的标准。

而且,当一个部件被称为“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时,它不仅包括“直接连接”,而且还包括了利用它们之间的另一构件“间接连接”。而且,当一个部件被称为“包括”一个元件时,这意味着该部件也可以包括其他元件,除非另外特别说明,否则不排除其他元件。

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和方便说明,每个层(膜)、区域、图案或结构的厚度或尺寸可能被修改,因此不完全反映实际尺寸。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实施例的触控装置。

根据下面描述的实施例的触控装置可以包括触控面板和显示面板。

具体地,触控装置可以显示显示器,并且可以包括显示装置和触控面板,该显示装置包括一个表面和与该一个表面相对的另一个表面,该触控面板被设置为与显示装置间隔开。

触控面板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的所述另一个表面上。触控面板可以包括支撑基板和支撑基板上的电极构件。具体地,触控面板可以设置在支撑基板上,并且可以包括基板和在基板上的包括电极层的电极构件。

也就是说,电极构件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的所述另一个表面上,并且电极构件和显示面板设置为可以彼此间隔开。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至图5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或触控装置。

参照图1,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可以包括支撑基板100、电极构件 200、显示面板300和覆盖基板400。

支撑基板100可以支撑电极构件200。支撑基板100可以包括塑料。例如,支撑基板110可以包括诸如聚酰亚胺(PI)、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丙二醇(PPG)、聚碳酸酯(PC)等的增强或柔性塑料。

电极构件200可以设置在支撑基板100上。支撑基板100和电极构件200 可以层压在一起。例如,粘合层500可以设置在支撑基板100和电极构件200 之间,并且支撑基板100和电极构件200可以通过粘合层500彼此粘合。

粘合层500可以是透明的、半透明的或不透明的。粘合层500可以包括粘合剂树脂或粘合剂膜。

电极构件200可以包括基板201和基板201上的第一电极层202。

第一电极层202可以在基板201上形成有预定的电极图案。另外,第一电极层202可以是透明的、半透明的或不透明的。

第一电极层202可以是能够感测由于输入装置(例如,手指或触控笔等) 的接触而导致的压力的压力感测电极。

第一电极层202可以包括导电材料。例如,第一电极层202可以包括透明导电材料以在不干扰光的透射的情况下允许电流流动。例如,第一电极层 202可以包括诸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氧化铜、氧化锡、氧化锌、氧化钛等的金属氧化物。

或者,第一电极层202可以包括纳米线、光敏纳米线膜、碳纳米管(CNT)、石墨烯、导电聚合物或它们的混合物。

当使用诸如纳米线或碳纳米管(CNT)的纳米复合材料时,第一电极层 202可以形成为黑色,并且具有通过控制纳米粉末的含量而可以在确保导电性的同时控制颜色和反射率的优点。

或者,第一电极层202可以包括各种金属。例如,感测电极可以包括铬 (Cr)、镍(Ni)、铜(Cu)、铝(Al)、银(Ag)、钼(Mo)、金(Au)、钛中的至少一种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另外,第一电极层202可以形成为网格形状。具体地,第一电极层202 可以包括多个子电极,并且子电极可以设置为彼此交叉成网格形状。

具体地,第一电极层202可以包括由多个子电极彼此交叉成网格形状而导致的网格线和在网格线之间的网孔。

网格线的线宽可以是约0.1μm至10μm。在制造过程中可能不能实现具有小于约0.1μm的线宽的网格线,或者可能发生网格线的短路,并且当网格线的线宽超过约10μm时,电极图案可能从外部被视觉上识别到并且可视性可能降低。优选地,网格线(LA)的线宽可以是大约0.5μm至7μm。更优选地,网格线的线宽可以是约1μm至3.5μm。

另外,网格线的厚度可以是约100μm至500μm。当网格线的厚度小于约 100μm时,电极电阻可能增加并且电特性可能劣化。当网格线的厚度超过约 500μm时,触摸屏的总厚度变厚,并且工艺效率可能降低。优选地,网格线的厚度可以是约150μm至200μm。更优选地,网格线的厚度可以是约180μm 至200μm。

另外,网孔可以形成为各种形状。例如,网孔可以具有各种形状,例如正方形、菱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多边形形状或者圆形形状。另外,网孔可以形成为规则形状或随机形状。

显示面板300可以设置在电极构件200上。显示面板300可以设置成与电极构件200间隔开。也就是说,电极构件200和显示面板300可以设置成彼此间隔开以免彼此接触。

因此,具有预定宽度的气隙(AG)可以形成在电极构件200和显示面板 300之间。

电极构件200和显示面板300可以设置成彼此间隔开约50μm到200μm 的距离。具体地,电极构件200和显示面板300可以设置成彼此间隔开约70μm 至200μm的距离。更具体地,电极构件200和显示面板300可以设置成彼此间隔开约100μm到200μm的距离。

当电极构件200和显示面板300设置成彼此间隔开小于约50μm的距离时,电极构件200和显示面板300之间的间隔距离变得太短并且可能难以感测由于输入装置的接触而产生的压力。

另外,当电极构件200和显示面板300设置成彼此间隔开超过约200μm 的距离时,触控装置的整体厚度由于AG的尺寸而增加,使得可能难以实现具有薄的厚度的触控装置。

显示面板300可以包括下基板310、第二电极层320和上基板330。

第二电极层320可以设置在下基板310和上基板330之间。也就是说,第二电极层320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300的内侧。

第二电极层320可以是能够感测由于输入装置(例如,手指或触控笔等) 的接触而引起的位置的位置感测电极。

第二电极层320可以设置在下基板310或上基板330的一个表面上。

另外,偏振板可以进一步设置在下基板310的下部和上基板330的上部上。

当显示面板300是液晶显示面板并且第二电极层320设置在下基板310 的一个表面上时,第二电极层320可以与薄膜晶体管(TFT)或者像素电极一起设置。

另外,当第二电极层320设置在上基板330的一个表面上时,滤色器层可以设置在第二电极层320上,或者第二电极层320可以设置在滤色器层上。

或者,当显示面板300是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并且第二电极层320设置在下基板310的一个表面上时,第二电极层320可以与TFT或有机发光元件一起设置。

在根据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第二电极层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内侧上而不是设置在单独的基板上,从而可以省略用于支撑第二电极层的单独的基板。因此,可以形成厚度薄且重量轻的触控装置。另外,第二电极层可以与设置在显示面板上的元件一起设置,从而简化工艺并降低成本。

覆盖基板400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300上。显示面板300覆盖基板400 可以彼此层压。例如,显示面板300和覆盖基板400可以通过粘合层等彼此粘合。

覆盖基板400可以是刚性的或柔性的。

例如,覆盖基板400可以包括玻璃或塑料。具体地,覆盖基板400可以包括诸如钠钙玻璃或铝硅酸盐玻璃等的化学钢化/半钢化玻璃,可以包括诸如聚酰亚胺(PI)、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丙二醇(PPG)、聚碳酸酯 (PC)等的增强或柔性塑料,或包括蓝宝石。

另外,覆盖基板400可以包括光学各向同性膜。例如,覆盖基板400可以包括环烯烃共聚物(COC)、环烯烃聚合物(COP)、光学各向同性聚碳酸酯(PC)、光学各向同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

蓝宝石具有优异的诸如介电常数的电性能,这不仅可以显著提高触摸反应的速度,而且还容易实现诸如悬停的空间触摸,并且蓝宝石是由于表面强度高而可以应用于覆盖基板的材料。这里,悬停是指即使在稍微远离显示器的位置也能识别坐标的技术。

另外,覆盖基板400可以部分地具有弯曲表面并且可以弯曲。也就是说,覆盖基板400可以部分地具有平坦表面,并且可以部分地具有弯曲表面并且可以弯曲。具体地,覆盖基板400的端部可以具有弯曲表面并且可以弯曲,或者可以包括具有随机曲率的表面并且可以弯曲或弯折。

另外,覆盖基板400可以是具有柔性特性的柔性基板。

另外,覆盖基板400可以是弧曲或弯曲的基板。也就是说,包括覆盖基板400的触摸屏可以形成为具有柔性、弧曲或弯曲的特性。因此,根据实施例的触摸屏易于携带并且可以改变为各种设计。

在覆盖基板400中,可以限定有源区AA和无源区UA。

显示器可以显示在有源区AA中,并且可以不显示在围绕有源区AA设置的无源区UA中。

可以在有源区AA和无源区UA中的至少一个中感测输入装置(例如,手指或触控笔等)的压力和位置。

例如,当诸如手指的输入装置与覆盖基板的至少一个表面接触时,在与输入装置接触的部分处可能出现电容差异,并且出现这样的差异的部分可以被检测为接触位置。

也就是说,覆盖基板可以包括面对显示面板的一个表面和与该一个表面相对的另一个表面,并且输入装置可以与覆盖基板的所述另一个表面接触。

另外,当诸如手指的输入装置与覆盖基板的另一表面接触时,在与输入装置接触的部分可能产生电极构件200与显示面板300之间的气隙宽度的差异,并且可以在发生这种差异的一个区域或多个区域中感测压力。

另外,在感测到压力的同时,根据气隙宽度的变化量来感测压力的强度,从而可以根据压力的强度来执行各种操作。

具体地,当输入装置与覆盖基板的一个表面接触时,气隙的宽度可以根据输入装置的压力的强度而进行各种改变,并且相应地,检测气隙宽度的改变量的差异以识别各种强度的压力,并且因此可以根据压力的差异执行各种操作。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可以设置能够感测显示面板和支撑基板之间的压力的电极层。也就是说,在根据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通过设置能够感测支撑基板与显示面板之间的气隙的压力的变化和强度的电极层,可以实现触控面板或包括压力感测电极的触控装置而不增加厚度。

另外,由于能够感测显示面板和支撑基板之间的压力的电极层可以设置在支撑基板的整个表面上,例如有源区和无源区上,所以可以感测触控装置的整个区域(不是一部分)中的压力变化,并且可以检测各个区域中(即,多个区域中)的压力。

另外,由于充分确保了显示面板与电极构件之间的距离,因此可以使根据压力的强度进行的操作变得多样化,从而可以实现根据压力的强度执行各种操作的触控面板或触控装置。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2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另一触控装置。在对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另一触控装置的描述中,将省略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上述触控装置的描述相同或相似的描述。此外,在对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另一触控装置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被分配给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描述相同的部件。

参照图2,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另一触控装置可以包括支撑基板100、电极构件200、显示面板300、覆盖基板400和弹性构件600。

也就是说,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不同,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另一触控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弹性构件600。

弹性构件600可以设置在电极构件200上。另外,弹性构件600可以设置为与显示面板300间隔开。也就是说,弹性构件600和显示面板300可以设置为彼此间隔开以免彼此接触。

因此,具有预定宽度的气隙可以形成在弹性构件600和显示面板300之间。

弹性构件600和显示面板300可以设置为彼此间隔开约50μm至200μm 的距离。具体地,弹性构件600和显示面板300可以设置为彼此间隔开约70μm 至200μm的距离。更具体地,弹性构件600和显示面板300可以设置为彼此间隔开约100μm至200μm的距离。

当弹性构件600和显示面板300设置为彼此间隔开小于约50μm的距离时,弹性构件600与显示面板300之间的间隔距离变得太短并且可能难以感测由于输入装置的接触而产生的压力。

另外,当弹性构件600和显示面板300设置为彼此间隔开大于约200μm 的尺寸时,触控装置的整体厚度由于气隙的尺寸而增加,因此可能难以实现具有薄的厚度的触控装置。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另一触控装置可以在输入装置与覆盖基板的一个表面接触时根据弹性构件的宽度的变化量来感测压力。也就是说,当输入装置与覆盖基板的一个表面接触时,接触区域中的弹性构件的宽度可以改变,并且因此可以感测到与输入装置接触的区域中的压力的变化和强度。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3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又一触控装置。在对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又一触控装置的描述中,将省略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上述触控装置的描述相同或相似的描述。此外,在对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又一触控装置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被分配给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描述相同的部件。

参照图3,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又一触控装置可以包括支撑基板100、第一电极构件210、第二电极构件220、显示面板300、覆盖基板400和弹性构件 600。

也就是说,与上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不同,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又一触控装置可以包括多个电极构件。

第一电极构件210可以设置在支撑基板100上。另外,弹性构件600可以设置在第一电极构件210上。另外,第二电极构件220可以设置在弹性构件600上。

也就是说,弹性构件600可以设置在第一电极构件210和第二电极构件 220之间。

第一电极构件210可以包括第一基板211和第一子-第一电极层212。另外,第二电极构件220可以包括第二基板221和第二子-第二电极层222。

显示面板300可以设置在第二电极构件220上。另外,第二电极构件220 可以设置为与显示面板300间隔开。也就是说,第二电极构件220和显示面板300可以设置为彼此间隔开以免彼此接触。

因此,具有预定宽度的气隙可以形成在第二电极构件220与显示面板300 之间。

第二电极构件220和显示面板300可以设置为彼此间隔开约50μm至约 200μm的距离。具体地,第二电极构件220和显示面板300可以设置为彼此间隔开约70μm至约200μm的距离。更具体地说,第二电极构件220和显示面板300可以设置为彼此间隔开约100μm到约200μm的距离。

当第二电极构件220和显示面板300设置为彼此间隔开小于约50μm的距离时,第二电极构件220和显示面板300之间的间隔距离变得太短,并且可能难以感测由于输入装置的接触而产生的压力。

另外,当第二电极构件220和显示面板300设置为彼此间隔开超过约200 μm的尺寸时,触控装置的整体厚度由于气隙的尺寸而增加,因此难以实现厚度较薄的触控装置。

当输入装置与覆盖基板的一个表面接触时,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又一触控装置感测弹性构件的宽度变化量和设置在弹性构件的上部和下部的电极层的位移量,并且因此可以在接触区域中感测到压力。也就是说,当输入装置与覆盖基板的一个表面接触时,接触区域中的弹性构件的宽度可以改变,并且因此可以感测到与输入装置接触的区域中的压力的变化和强度。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4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又一触控装置。在对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又一触控装置的描述中,将省略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上述触控装置的描述相同或相似的描述。此外,在对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又一触控装置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被分配给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描述相同的部件。

参照图4,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又一触控装置可以包括支撑基板100、第一电极构件210、第二电极构件220、显示面板300、覆盖基板400和弹性构件 600。

第一电极构件210可以包括第一子-第一电极层212,并且第二电极构件 220可以包括第二子-第一电极层222。

第一子-第一电极层212和第二子-第一电极层221可以设置在弹性构件 600上。具体地,第一子-第一电极层212和第二子-第一电极层222可以设置成与弹性构件600直接接触。

例如,弹性构件600可以包括面对支撑基板100的第一表面和面对覆盖基板的第二表面。另外,第一子-第一电极层212可以设置在第一表面上,并且第二子-第一电极层222可以设置在第二表面上。也就是说,第一子-第一电极层212和第二子-第一电极层222可以设置成与弹性构件60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直接接触。

另外,虽然未在附图中示出,但是用于保护电极层的保护层可以设置在设置于弹性构件600的第二表面上的第二子-第一电极层222上。

也就是说,不同于上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又一触控装置可以省略被配置为支撑第一子-第一电极层和第二子-第一电极层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因此,可以通过在触控装置中省略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厚度来减小触控装置的厚度,从而实现具有薄的厚度的触控装置。

由于以下配置的描述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描述相同,所以将其省略。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5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又一触控装置。在对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又一触控装置的描述中,将省略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上述触控装置的描述相同或相似的描述。此外,在对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又一触控装置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被分配给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描述相同的部件。

参照图5,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又一触控装置可以包括支撑基板100、第一电极构件210、第二电极构件220、显示面板300、覆盖基板400、弹性构件 600和密封构件700。

第一电极构件210可以设置在支撑基板100上。另外,弹性构件600可以设置在第一电极构件210上。另外,第二电极构件220可以设置在弹性构件600上。也就是说,可以包括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配置。

或者,第一电极构件210可以包括第一子-第一电极层212,第二电极构件220可以包括第二子-第一电极层222,并且第一子-第一电极层212和第二子-第一电极层222可以设置在弹性构件600上。具体地,第一子-第一电极层 212和第二子-第一电极层222可以设置成与弹性构件600直接接触。也就是说,可以包括与第四实施例相同的配置。

与上述根据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不同,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又一触控装置可包括设置在第一电极构件210和第二电极构件220中的至少一个的侧表面上的密封构件700。

例如,参照图5,密封构件700可以设置在第一电极构件210和第二电极构件220的侧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

密封构件700可以防止可能渗透到第一电极构件210和第二电极构件220 的侧表面中的外部杂质的引入。因此,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又一触控装置可以防止可能被引入电极层中的外部杂质的渗透,从而提高触控装置的可靠性。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6至图10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触控装置。在对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描述中,将省略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上述触控装置的描述相同或相似的描述。此外,在对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描述中,将相同的附图标记分配给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描述相同的部件。

参照图6,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触控装置可以包括支撑基板100、电极构件 200、显示面板300、覆盖基板400和弹性构件600。

支撑基板100可以支撑电极构件200。支撑基板100可以包括塑料。例如,支撑基板100可以包括诸如聚酰亚胺(PI)、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丙二醇(PPG)、聚碳酸酯(PC)等的增强或柔性塑料。

电极构件200可以设置在支撑基板100上。支撑基板100和电极构件200 可以层压在一起。例如,第一粘合层510可以设置在支撑基板100和电极构件200之间,并且支撑基板100和电极构件200可以通过第一粘合层510彼此粘合。

第一粘合层510可以是透明的、半透明的或不透明的。第一粘合层510 可以包括粘合剂树脂或粘合剂膜。

电极构件200可以包括基板201和基板201上的第一电极层202。

第一电极层202可以在基板201上形成有预定的电极图案。另外,第一电极层202可以是透明的、半透明的或不透明的。

第一电极层202可以是能够感测由于输入装置(例如,手指或触控笔等) 的接触而引起的压力的压力感测电极。

第一电极层202可以包括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导电材料。

另外,第一电极层202可以形成为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网格形状。

弹性构件600可以设置在电极构件200上。弹性构件600可以包括具有弹性的各种弹性材料。

另外,显示面板300可以设置在弹性构件600上。弹性构件600和显示面板300可以经由第二粘合层520彼此粘合。详细地,弹性构件600和显示面板300可以通过设置在弹性构件600和显示面板300之间的第二粘合层520 彼此粘合。

显示面板300可以包括下基板310、第二电极层320和上基板330,这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或相似。

覆盖基板400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300上。显示面板300和覆盖基板400 可以彼此层压。例如,显示面板300和覆盖基板400可以通过粘合层等彼此粘合。

覆盖基板400可以是刚性的或柔性的,这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或相似。

在覆盖基板400中,可以限定有源区AA和无源区UA。

显示器可以显示在有源区AA中并且可以不显示在围绕有源区AA设置的无源区UA中。

可以在有源区AA和无源区UA中的至少一个中感测输入装置(例如,手指或触控笔等)的压力和位置。

例如,当诸如手指的输入装置与覆盖基板的至少一个表面接触时,在与输入装置接触的部分处可能出现电容差异,并且出现这样的差异的部分可以被检测为接触位置。

也就是说,覆盖基板可以包括面对显示面板的一个表面和与该一个表面相对的另一个表面,并且输入装置可以与覆盖基板的所述另一个表面接触。

另外,当诸如手指的输入装置与覆盖基板的所述另一表面接触时,在与输入装置接触的部分可能产生电极构件200与显示面板300之间的气隙宽度的差异,并且可以在发生这种差异的一个区域或多个区域中感测压力。

具体地,在感测到压力的同时,根据弹性构件的变化量来感测压力的强度,使得可以根据压力的强度执行各种操作。

具体地,当输入装置与覆盖基板的一个表面接触时,触控装置感测弹性构件的宽度的变化量和设置在弹性构件的上部和下部中的电极层的位移量,并且因此可以在接触区域中感测压力。也就是说,当输入装置与覆盖基板的一个表面接触时,接触区域中的弹性构件的宽度可以改变,并且因此可以感测到与输入装置接触的区域中的压力的变化和强度。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触控装置可以设置能够感测显示面板与支撑基板之间的压力的电极层。也就是说,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通过设置能够感测支撑基板和显示面板之间的压力的变化和强度的电极层,能够实现包括压力感测电极的触控装置而没有另外的厚度增加。

另外,因为能够感测显示面板和支撑基板之间的压力的电极层可以设置在支撑基板的整个表面上,例如有源区和无源区上,所以可以感测触控装置的整个区域(而不是一部分)中的压力变化,并且可以检测各个区域中(即,多个区域中)的压力。

另外,由于充分确保了显示面板与电极构件之间的距离,因此可以使根据压力的强度进行的操作变得多样化,从而可以实现根据压力的强度执行各种操作的触控装置。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7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另一触控装置。在对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另一触控装置的描述中,将省略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上述触控装置的描述相同或相似的描述。此外,在对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另一触控装置的描述中,将相同的附图标记分配给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相同的部件。

参照图7,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另一触控装置可以包括支撑基板100、第一电极构件210、第二电极构件220、显示面板300、覆盖基板400和弹性构件 600。

也就是说,与第二实施例不同,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另一触控装置可以包括多个电极构件。

第一电极构件210可以设置在支撑基板100上。另外,弹性构件600可以设置在第一电极构件210上。另外,第二电极构件220可以设置在弹性构件600上。

也就是说,弹性构件600可以设置在第一电极构件210和第二电极构件 220之间。

第一电极构件210可以包括第一基板211和第一子-第一电极层212。另外,第二电极构件220可以包括第二基板221和第二子-第二电极层222。

显示面板300可以设置在第二电极构件220上。具体地,显示面板300 和第二电极构件220可以设置为通过第二粘合层520彼此粘合。

当输入装置与覆盖基板的一个表面接触时,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另一触控装置感测弹性构件的宽度变化量和设置在弹性构件的上部和下部中的电极层的位移量,并且因此可以在接触区域中感测压力。也就是说,当输入装置与覆盖基板的一个表面接触时,接触区域中的弹性构件的宽度可以改变,并且因此可以感测到与输入装置接触的区域中的压力的变化和强度。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8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又一触控装置。在对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又一触控装置的描述中,将省略与上述的第二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描述。此外,在对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又一触控装置的描述中,将相同的附图标记分配给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的相同的部件。

参照图8,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又一触控装置可以包括支撑基板100、第一电极构件210、第二电极构件220、显示面板300、覆盖基板400和弹性构件 600。

第一电极构件210可以包括第一子-第一电极层212,并且第二电极构件 220可以包括第二子-第一电极层222。

第一子-第一电极层212和第二子-第一电极层222可以设置在弹性构件 600上。具体地,第一子-第一电极层212和第二子-第一电极层222可以设置成与弹性构件600直接接触。

例如,弹性构件600可以包括面对支撑基板100的第一表面和面对覆盖基板的第二表面。另外,第一子-第一电极层212可以设置在第一表面上,并且第二子-第一电极层222可以设置在第二表面上。也就是说,第一子-第一电极层212和第二子-第一电极层222可以设置成与弹性构件60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直接接触。

另外,虽然未在附图中示出,但是用于保护电极层的保护层可以设置在设置于弹性构件600的第二表面上的第二子-第一电极层222上。

也就是说,不同于上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触控装置,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又一触控装置可以省略被配置为支撑第一子-第一电极层和第二子-第一电极层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因此,可以通过在触控装置中省略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厚度来减小触控装置的厚度,从而实现具有薄的厚度的触控装置。

由于以下配置的描述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的描述相同,因此将其省略。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9和图10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又一触控装置。在对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又一触控装置的描述中,将省略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上述触控装置的描述相同或相似的描述。此外,在对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又一触控装置的描述中,将相同的附图标记分配给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相同的部件。

参照图9,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又一触控装置可包括支撑基板100、第一电极构件210、第二电极构件220、显示面板300、覆盖基板400、弹性构件600 和密封构件700。

第一电极构件210可以设置在支撑基板100上。另外,弹性构件600可以设置在第一电极构件210上。另外,第二电极构件220可以设置在弹性构件600上。也就是说,可以包括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的配置。

或者,第一电极构件210可以包括第一子-第一电极层212,第二电极构件220可以包括第二子-第一电极层221,并且第一子-第一电极层212和第二子-第一电极层221可以设置在弹性构件600上。具体地,第一子-第一电极层 212和第二子-第一电极层222可以设置成与弹性构件600直接接触。也就是说,可以包括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相同的配置。

与上述第二实施例不同,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又一触控装置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电极构件210和第二电极构件220中的至少一个的侧表面上的密封构件700。

例如,参照图9,密封构件700可以设置在第一电极构件210和第二电极构件220的侧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

密封构件700可以防止可能渗透到第一电极构件210和第二电极构件220 的侧表面中的外部杂质的引入。因此,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又一触控装置可以防止可能被引入到电极层中的外部杂质的渗透,从而提高触控装置的可靠性。

另外,密封构件700可以设置在弹性构件600上以用作阻挡件从而防止弹性构件600暴露于外部。因此,可以防止弹性构件600暴露于外部。

在图9中,示出了密封构件700设置在第一电极构件210和第二电极构件220的侧表面上,但是不限于此,并且密封构件700也可以设置在第一电极构件210和第二电极构件220的上表面上。

具体地,参照图10,密封构件700可以设置在第一电极构件210和第二电极构件220的上表面和侧表面上,也就是说,可以设置在第一电极构件210 和第二电极构件220的整个表面上。

因此,通过密封构件700可以防止诸如湿气的杂质渗入第一电极构件210 和第二电极构件220中,从而提高可靠性。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1至图15描述应用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显示装置的示例。

参照图11,示出了作为触控装置设备的示例的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有源区AA和无源区UA。有源区AA感测通过手指等的触摸而引起的触摸信号,并且命令图标图案部分和标识可以形成在无源区中。

参照图12和13,触控装置可以包括弯曲的柔性装置。因此,包括其的触控装置设备可以是柔性触控装置设备。因此,用户可以用手折叠或弯曲。这种柔性触控装置可以应用于诸如智能手表1000的可穿戴触控设备。

参照图14,这样的触控装置不仅可以应用于诸如移动终端的触控装置设备,而且还可以应用于车辆导航系统。

此外,参照图15,这样的触控装置也可以应用于车辆的内部。也就是说,触控面板或触控装置可以应用于可以将触摸屏应用于车辆内部的各种部件。因此,触控装置不仅可以应用于个人导航显示器(PND),还可以应用于仪表板等,从而也可以实现中心信息显示(CID)。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并且这样的触控装置设备也可以用于各种电子产品。

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特征、结构、效果等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但不限于仅一个实施例。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组合或修改每个实施例中示出的特征、结构和效果用于其他实施例。因此,应该理解,这样的组合和修改被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以上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示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容易地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而不改变其技术思想或其基本特征。例如,本文中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元件可以被修改和实现。而且,应该理解,与这些改变和应用有关的差异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