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识别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67714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识别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城市交通管理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车辆识别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已进入普通家庭的生活。车辆的增多一方面增加了交通的拥堵,另一方面也给车辆的识别增加了难度。

在实际生活中,交通管理部门通过摄像头拍摄车辆的车牌号,以对违章车辆进行识别,而普通车辆驾驶员则通过肉眼识别车辆的车牌号,进而根据车牌号确定对方是否为好友,因而增加了驾驶员识别好友车牌号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识别方法和装置,以便驾驶员能够自动通过车牌号确定对方车辆是否为好友车辆,降低了驾驶员对好友车牌号的识别难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现提出的方案如下:

一种车辆识别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驾驶员的车牌号信息;

基于预先建立的第二驾驶员好友信息与车牌号信息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驾驶员是否为第二驾驶员的好友,所述好友信息包括姓名和联系方式;

若是,则将所述第一驾驶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发送至第二驾驶员,将所述第二驾驶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发送至第一驾驶员。

优选的,所述第二驾驶员好友信息与车牌号信息的对应关系的建立过程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驾驶员的手机通讯录;

判断所述手机通讯录是否显示好友车牌号;

若是,则基于所述手机通讯录中的姓名、联系方式和好友车牌号建立所述对应关系;

若否,则获取所述第二驾驶员输入的好友车牌号,并基于所述手机通讯录中的姓名和联系方式,以及所述好友车牌号建立所述对应关系。

优选的,当所述第一驾驶员和所述第二驾驶员为好友关系时,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驾驶员和所述第二驾驶员的行车路线信息;

对所述第一驾驶员的行车路线信息和所述第二驾驶员的行车路线信息进行匹配,以确定所述第一驾驶员和所述第二驾驶员相同的行车路线。

一种车辆识别系统,包括:行车记录仪、车载WIFI、移动终端以及服务器;

其中,所述行车记录仪用于获取第一驾驶员的车牌号信息并通过所述车载WIFI将所述车牌号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并通过移动终端发送至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用于基于预先建立的第二驾驶员好友信息与车牌号信息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驾驶员是否为第二驾驶员的好友,所述好友信息包括姓名和联系方式;

若是,则将所述第一驾驶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发送至第二驾驶员,将所述第二驾驶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发送至第一驾驶员。

优选的,所述服务器包括:

第一数据采集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二驾驶员的手机通讯录;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手机通讯录是否显示好友车牌号;

对应关系建立单元,用于当第二驾驶员的手机通讯录中包含好友车牌号时,则基于所述手机通讯录中的姓名、联系方式和好友车牌号建立所述对应关系;

当第二驾驶员的手机通讯录中不包含好友车牌号时,则获取所述第二驾驶员输入的好友车牌号,并基于所述手机通讯录中的姓名和联系方式,以及所述好友车牌号建立所述对应关系;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对应关系,判断所述第一驾驶员是否为第二驾驶员的好友;

数据发送单元,用于当确定所述第一驾驶员为第二驾驶员的好友时,将所述第一驾驶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发送至第二驾驶员,将所述第二驾驶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发送至第一驾驶员。

优选的,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用于获取行车路线信息的GPS定位模块。

优选的,所述服务器还包括:

第二数据采集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驾驶员和所述第二驾驶员为好友关系时,获取所述第一驾驶员和所述第二驾驶员的行车路线信息;

路线匹配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驾驶员的行车路线信息和所述第二驾驶员的行车路线信息进行匹配,以确定所述第一驾驶员和所述第二驾驶员相同的行车路线。

经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辆识别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在获取第一驾驶员的车牌号信息后,基于预先建立的第二驾驶员好友信息与车牌号信息的对应关系,对获取到的车牌号信息进行匹配,以确定第一驾驶员是否为第二驾驶员的好友。当确定第一驾驶员和第二驾驶员为好友时,则将所述第一驾驶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发送至第二驾驶员,将所述第二驾驶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发送至第一驾驶员。本发明可基于车牌号自动识别好友车辆,降低了驾驶员对好友车牌号的识别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车辆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车辆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车辆识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车辆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由图1可知,该方法包括:

S101:获取第一驾驶员的车牌号信息。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可通过安装在车辆上的行车记录仪获取周围车辆的车牌号信息。

S102:基于预先建立的第二驾驶员好友信息与车牌号信息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驾驶员是否为第二驾驶员的好友。

可选的,可基于第二驾驶员移动终端中手机通讯录建立上述对应关系。首先获取第二驾驶员的手机通讯录,并确定第二驾驶员的手机通讯录是否存储有好友车牌号。若第二驾驶员的手机通讯录中存储有好友车牌号,则基于第二驾驶员手机通讯录中的姓名、联系方式和好友车牌号进行上述对应关系,若第二驾驶员的手机通讯录中没有存储好友车牌号,则向第二驾驶员提供好友车牌号输入窗口,第二驾驶员可通过该输入窗口输入好友车牌号,从而基于手机通讯录中的姓名、联系方式以及好友车牌建立上述对应关系。

S103:当第一驾驶员和第二驾驶员为好友时,则将所述第一驾驶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发送至第二驾驶员,将所述第二驾驶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发送至第一驾驶员。

当确定第一驾驶员为第二驾驶员的好友后,服务器将两位驾驶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分别发放至对方,以实现交友你

参见图2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车辆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

S201:获取第一驾驶员的车牌号信息;

S202:基于预先建立的第二驾驶员好友信息与车牌号信息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驾驶员是否为第二驾驶员的好友;

S203:当第一驾驶员和第二驾驶员为好友时,则将所述第一驾驶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发送至第二驾驶员,将所述第二驾驶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发送至第一驾驶员;

S204:当第一驾驶员和第二驾驶员为好友关系,获取所述第一驾驶员和所述第二驾驶员的行车路线信息;

S205:对所述第一驾驶员的行车路线信息和所述第二驾驶员的行车路线信息进行匹配,以确定所述第一驾驶员和所述第二驾驶员相同的行车路线。

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移动终端GPRS功能获取第一驾驶员和第二驾驶员的行车路线,进而服务器且可根据出行路线相似度进行匹配,最终实现车主出行拼车功能,以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现象。另一方面,通过系统后台大数据获取与处理,结合“天眼”等道路摄像机,可实现目标车辆实时追踪等任务,为公安系统跟踪与追捕犯罪嫌疑人提供有力支持。

参见图3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车辆识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由图3可知,该系统包括:行车记录仪1、车载WIFI 2、移动终端3以及服务器4。

其中,所述行车记录仪1用于获取第一驾驶员的车牌号信息并通过所述车载WIFI 2将所述车牌号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3。进而,移动终端3将该车牌号信息发送至服务器4。

服务器4基于预先建立的第二驾驶员好友信息与车牌号信息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驾驶员是否为第二驾驶员的好友。

若第一驾驶员与第二驾驶员为好友,则将所述第一驾驶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发送至第二驾驶员,将所述第二驾驶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发送至第一驾驶员。

具体的,该服务器包括:

第一数据采集单元41,用于获取所述第二驾驶员的手机通讯录。

第一判断单元42,用于判断所述手机通讯录是否显示好友车牌号。

对应关系建立单元43,用于当第二驾驶员的手机通讯录中包含好友车牌号时,则基于所述手机通讯录中的姓名、联系方式和好友车牌号建立所述对应关系。

当第二驾驶员的手机通讯录中不包含好友车牌号时,则获取所述第二驾驶员输入的好友车牌号,并基于所述手机通讯录中的姓名和联系方式,以及所述好友车牌号建立所述对应关系。

第二判断单元44,用于基于所述对应关系,判断所述第一驾驶员是否为第二驾驶员的好友。

数据发送单元45,用于当确定所述第一驾驶员为第二驾驶员的好友时,将所述第一驾驶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发送至第二驾驶员,将所述第二驾驶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发送至第一驾驶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公开的其他系统实施例中,该系统的移动终端还用于基于内阻的GPRS定位模块获取第一驾驶员和第二驾驶员的行车路线信息,并将行车路线信息发送至服务器4中。

所述服务器还包括:

第二数据采集单元46,用于当所述第一驾驶员和所述第二驾驶员为好友关系时,获取所述第一驾驶员和所述第二驾驶员的行车路线信息;

路线匹配单元47,用于对所述第一驾驶员的行车路线信息和所述第二驾驶员的行车路线信息进行匹配,以确定所述第一驾驶员和所述第二驾驶员相同的行车路线。

继而,数据发送单元将匹配好的行车路线发送至第一驾驶员和第二驾驶员,以实现第一驾驶员和第二驾驶员的拼车。

需要说明的是该系统实施例与方法实施例相对应,其执行过程和执行原理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