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列基板、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7236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阵列基板、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阵列基板、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



背景技术:

在触控面板中的显示区域,一般有很多的信号线,如:数据线、触控信号线、栅线等。这些信号线一般需要与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ic)通过扇形区(fan-out区)进行连接。具体的,请参考图1,其为现有技术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触控面板包括:显示区域10、ic和位于显示区域10与ic之间的扇形区20,图1中虚线框内的区域表示扇形区。如图1所示,显示区域20中的信号线与ic通过扇形区10的连接线电连接,扇形区10中的连接线呈扇形分布。

现有技术的触控面板,特别是当触控信号线位于显示区域时,为了尽可能的不降低触控面板的开口率,触控信号线要尽可能的窄。但是,触控信号线从触控电极到ic的距离较远,触控信号线的电阻较大,在传递信号的过程中存在信号延迟的情况。特别地,当显示屏较大时,位于显示区域的远离ic一侧的触控电极对应的触控信号线较长,延迟较为严重,触控灵敏度低。

因此,现有技术中,触控信号线的电阻较大,使得触控信号在传递过程中会有较大延迟,进而,会对触控面板的显示效果和触控灵敏度有较大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触控信号线的电阻较大导致的影响显示效果和触控灵敏度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包括:

触控电极层,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单元,每一所述触控电极单元与至少一条第一触控信号线在显示区电连接;

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与位于扇形区的多条第二触控信号线电连接;

所述多条第二触控信号线分布于至少两层金属层中。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还包括:

在垂直于所述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多条第二触控信号线中任意两条第二触控信号线的投影均重叠。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当所述多条第二触控线的数目为至少三条时,

在垂直于所述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至少三条第二触控信号线中至少两条第二触控信号线的投影不重叠,且至少两条第二触控信号线的投影重叠。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

在垂直于所述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多条第二触控信号线中任意两条第二触控信号线的投影均不重叠。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

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之间设置有绝缘层;

在所述显示区,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扫描线,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数据线和所述多条第一触控信号线;

在所述扇形区,所述多条第二触控信号线分布于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中。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

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与第三金属层,相邻的金属层之间设置有绝缘层;

在所述显示区,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扫描线,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数据线,所述第三金属层包括所述多条第一触控信号线;

在所述扇形区,所述多条第二触控信号线分布于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三金属层中。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

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与第三金属层,相邻的金属层之间设置有绝缘层;

在所述显示区,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扫描线,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数据线,所述第三金属层包括所述多条第一触控信号线;

在所述扇形区,所述多条第二触控信号线分布于所述第二金属层和所述第三金属层中。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

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与第三金属层,相邻的金属层之间设置有绝缘层;

在所述显示区,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扫描线,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数据线,所述第三金属层包括所述多条第一触控信号线;

在所述扇形区,所述多条第二触控信号线分布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和所述第三金属层中。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

每条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与位于所述扇形区的多条第二触控信号线电连接。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触控电极层与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多条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通过过孔电连接;

部分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与位于所述扇形区的多条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通过换线孔电连接。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包括:上述的阵列基板。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装置,包括:上述的触控面板。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条位于显示区的第一触控信号线与位于扇形区的多条第二触控信号线对应电连接,扇形区中多条触控信号线位于不同层,不用保留相邻的两条第二触控信号线之间的安全距离,也就不会增大扇形区的宽度;并且,由于并联的多条第二触控线位于扇形区,对触控面板的开口率无不利影响;本发明实施例中,一条第一触控信号线传递的触控信号可以通过多条第二触控信号线传递,这样,连接于同一条第一触控信号线的多条第二触控信号线相当于并联关系,从而,相较于采用一条第二触控信号线传递触控信号的方案,可以显著降低触控信号线的总电阻,进而,在传递触控信号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减小信号延迟,避免对触控面板的显示效果和触控灵敏度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并且,通过在扇形区并联多条第二触控信号线,不会降低触控面板的开口率。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触控信号线的电阻较大导致的显示效果较差和触控灵敏度较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扇形区的第一俯视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a’处的第一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3中aa’处的第二剖面示意图;

图6是图3中aa’处的第三剖面示意图;

图7是图3中aa’处的第四剖面示意图;

图8是扇形区的第二俯视示意图;

图9是图8中bb’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扇形区的第二俯视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cc’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触控信号线,但这些触控信号线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触控信号线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触控信号线也可以被称为第二触控信号线,类似地,第二触控信号线也可以被称为第一触控信号线。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由于触控信号线的电阻较大导致的显示效果较差和触控灵敏度较低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如下解决思路:将一条位于显示区的第一触控信号线与位于扇形区的多条第二触控信号线对应电连接,多条第二触控信号线产生并联效果,从而,在对触控面板的开口率无不利影响的前提下,能够达到降低触控信号线的总电阻的效果。

在该思路的引导下,本方案实施例提供了以下可行的实施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给出一种的阵列基板。具体的,请参考图2,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阵列基板包括:触控电极层,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单元70,每一触控电极单元70与至少一条第一触控信号线4在显示区20电连接;至少部分第一触控信号线4与位于扇形区10的多条第二触控信号线1电连接;多条第二触控信号线1分布于至少两层金属层中。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第一触控信号线4位于显示区20,第一触控信号线4与触控电极单元70电连接。第二触控信号线1位于扇形区10,第二触控信号线1作为第一触控信号线4与ic之间的连接线,一端与第一触控信号线4电连接,另一端与ic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的阵列基板仅为示例性的,本发明实施例对于触控电极层中触控电极的排布方式不进行特别限定。例如,触控电极单元在触控电极层中可以如图2所示的方式以阵列方式排布;或者,又例如,触控电极单元还可以长条状并列设置,且触控电极单元的延伸方向与数据线的延伸方向垂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每一个触控电极单元与至少一条第一触控信号线在显示区电连接。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如图2所示的阵列基板上,位于触控电极层的触控电极单元70与多条第一触控信号线4通过过孔电连接。在实际实现本方案的过程中,还可以将一个触控电极单元与至少两条第一触控信号线通过过孔电连接,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特别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全部第一触控信号线中的部分第一触控信号线与多条第二触控信号线电连接,并且,连接于一条第一触控信号线的多条第二触控信号线分布于至少两层金属层中。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部分第一触控信号线与位于扇形区的多条第二触控信号线通过换线孔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与多条第二触控信号线电连接的第一触控信号线的数目不进行特别限定,只需要至少有部分第一触控信号线与多条第二触控信号线电连接,达到并联减小电阻的效果即可。

在实际实现本方案的过程中,可以将每条第一触控信号线都与位于扇形区的多条第二触控信号线电连接,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特别限定。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条第一触控信号线与多条第二触控信号线电连接,连接于同一条第一触控信号线的多条第二触控信号线相当于并联关系,从而,相较于采用一条第二触控信号线传递触控信号的方案,可以显著降低触控信号线的总电阻,进而,在传递触控信号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减小信号延迟,避免对触控面板的显示效果和触控灵敏度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是在扇形区并联多条第二触控信号线,不会对触控面板的开口率产生不利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显示区的结构的不同,位于该显示区内的第一触控信号线也位于不同的金属层中。本发明实施例对于与多条第二触控信号线电连接的一条第一触控信号线设置的位置不进行特别限定。

例如,在阵列基板的显示区域中,至少会包括:第一金属层m1和第二金属层m2。其中,第一金属层m1为栅极金属层,通常在第一金属层m1中设置有栅极和扫描线;第二金属层m2为源漏极金属层,通常在第二金属层m2中设置有数据线。此时,触控信号线可以设置在第二金属层m2中,与数据线位于同一层。

此外,在阵列基板的显示区域中,还可能有第三金属层m3,第三金属层m3为触控金属层,通常在第三金属层m3中设置触控信号线。此时,触控信号线与数据线位于不同层。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阵列基板的显示区域中,相邻的金属层之间设置有绝缘层。

在实际实现过程中,第一金属层m1与第二金属层m2之间设置有栅极绝缘层和有源层;在第二金属层m2远离第一金属层m1的方向上,还可以设置有像素电极层、公共电极层和第三金属层m3,以及,金属层与电极层之间的、电极层与电极层之间的、金属层与金属层之间的层间绝缘层。

以下,为了便于表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阵列基板上,第一金属层m1与第二金属层m2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第二金属层m2与第三绝缘层m3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层。其中,第一绝缘层与第二绝缘层所包含的具体结构不进行特别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第二触控信号线在垂直于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投影,阵列基板上显示区与扇形区的连接关系的具体结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在垂直于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多条第二触控信号线中任意两条第二触控信号线的投影均重叠。

具体的,请参考图3,其为扇形区的第一俯视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垂直于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位于显示区20内的一条第一触控信号线4的投影为一条信号线,位于扇形区10内的多条第二触控信号线1的投影为一条信号线,此时,多条第二触控信号线1的投影完全重叠。

如图3所示,一条第一触控信号线4与多条第二触控信号线1通过换线孔3电连接。

如图3所示的阵列基板上,在扇形区20内还设置有数据线2,此时,两条第二触控信号线1之间一般排布有3条数据线2,每条数据线2通过显示区的数据线与一列像素电极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的阵列基板仅为示例性的,例如,位于扇形区20内的数据线2之间的排布间距,以及数据线2与第二触控信号线1之间的排布间距,都是示例性的,本发明对这些排布间距不进行特别限定。

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将多条第二触控信号线以图3所示的俯视结构进行排布时,可以有效节省扇形区的空间,此时,对扇形区的宽度无特别要求,也无需对扇形区的宽度进行拓宽即可实现本方案;并且,如图3所示的排布结构,使得扇形区之间的信号线有一定的排布间距,实现方式简便。

需要说明的是,采用如图3所示的排布方式进行双层布线或多层布线时,连接于同一条第一触控信号线4的第二触控信号线1的数目不超过布线层数。

此时,根据阵列基板的金属层结构,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四种实现方式:

实现方式一,如图3和图4所示,图4是图3中aa’处的第一剖面示意图,当阵列基板的显示区20包括两层金属层:第一金属层m1与第二金属层m2,并且,第一金属层m1与第二金属层m2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40时。此时,第一金属层m1上设置有多条扫描线,在第二金属层m2上设置有数据线2和多条第一触控信号线4,第一绝缘层40可以为栅极绝缘层或者为层叠的栅极绝缘层和层间绝缘层。

具体地,如图4所示,在扇形区10中的阵列基板30也包括两层金属层:第一金属层m1与第二金属层m2时,且第一金属层m1与第二金属层m2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40。如图4所示,该阵列基板30还可以包括:衬底基板60。

基于此,如图4所示,在图3中aa’处的阵列基板30中,连接于一条第一触控信号线4的第二触控信号线1的数目为2,这两条第二触控信号线1中一条第二触控信号线位于第一金属层m1中,另一条位于第二金属层m2中。并且,如图4所示,连接于一条第一触控信号线4的两条第二触控信号线1的剖面位于同一竖直线上,也就是说,在垂直于阵列基板3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连接于一条第一触控信号线4的两条第二触控信号线1的投影完全重叠。

如图4所示,该阵列基板30上,位于扇形区10的多条数据线2仍位于第二金属层m2中。

如实现方式一所示的阵列基板上,一条第二触控信号线与数据线位于同一层金属层,这可以与数据线利用同一套掩膜版实现,而另一条第二触控信号线与栅线位于同一层金属层,这可以与栅线利用同一套掩膜版实现,因此,该实现方式不需要耗费其他的掩膜版即可实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成本。

实现方式二,如图3和图5所示,图5是图3中aa’处的第二剖面示意图,当阵列基板的显示区20包括三层金属层: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和第三金属层m3,并且,第一金属层m1与第二金属层m2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40,第二金属层m2与第三金属层m3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层50时。此时,第一金属层m1上设置有多条扫描线,在第二金属层m2上设置有多条数据线2,第三金属层m3上设置有多条第一触控信号线4,第一绝缘层40可以为栅极绝缘层或者为层叠的栅极绝缘层和层间绝缘层。

具体地,如图5所示,在扇形区10中的阵列基板30上也包括: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与第三金属层m3,第一金属层m1与第二金属层m2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40,第二金属层m2与第三金属层m3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层50。如图5所示,该阵列基板30还可以包括:衬底基板60。

如图5所示,在图3中aa’处的阵列基板30中,连接于一条第一触控信号线4的第二触控信号线1的数目为2,这两条第二触控信号线1中一条第二触控信号线位于第一金属层m1中,另一条位于第三金属层m3中。并且,如图5所示,连接于一条第一触控信号线4的两条第二触控信号线1的剖面位于同一竖直线上,也就是说,在垂直于阵列基板3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连接于一条第一触控信号线4的两条第二触控信号线1的投影完全重叠。

如图5所示,该阵列基板30上,位于扇形区10的多条数据线2位于第二金属层m2中。

如实现方式二所示的阵列基板上,在扇形区的第一金属层m1中增加了一条第二触控信号线,栅线位于第一金属层m1中,通常情况下,栅线所在金属层一般采用方阻较小的金属层材料,这样,将第二触控信号线排布在第一金属层m1且与第三金属层m3中的一条第二触控信号线并联,更有利于降低触控信号线的总电阻;另一方面,位于第一金属层m1中的第二触控信号线可以与栅线利用同一套掩膜版实现。

实现方式三,如图3和图6所示,图6是图3中aa’处的第三剖面示意图,当阵列基板的显示区20包括三层金属层: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和第三金属层m3,并且,第一金属层m1与第二金属层m2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40,第二金属层m2与第三金属层m3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层50时。此时,第一金属层m1上设置有多条扫描线,在第二金属层m2上设置有多条数据线2,第三金属层m3上设置有多条第一触控信号线4,第一绝缘层40可以为栅极绝缘层或者为层叠的栅极绝缘层和层间绝缘层。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金属层m1上设置有多条扫描线,在图3中aa’处没有设置第一金属层m1,但是,为了节省工艺步骤,仍设置有用于使第一金属层m1与第二金属层m2绝缘的第一绝缘层40,即无需增加掩膜版将位于扇形区10的第一绝缘层40刻掉。因此,在如图6所示的阵列基板上,衬底基板60与第二金属层m2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40。

基于此,如图6所示,在扇形区10中的阵列基板30包括:第二金属层m2与第三金属层m3,衬底基板60与第二金属层m2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40,第二金属层m2与第三金属层m3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层50。

如图6所示,在图3中aa’处的阵列基板30中,连接于一条第一触控信号线4的第二触控信号线1的数目为2,这两条第二触控信号线1中一条第二触控信号线位于第二金属层m2中,另一条位于第三金属层m3中。并且,如图6所示,连接于一条第一触控信号线4的两条第二触控信号线1的剖面位于同一竖直线上,也就是说,在垂直于阵列基板3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连接于一条第一触控信号线4的两条第二触控信号线1的投影完全重叠。

如图6所示,该阵列基板30上,位于扇形区10的多条数据线2位于第二金属层m2中。

实现方式四,如图3和图7所示,图7是图3中aa’处的第四剖面示意图,当阵列基板的显示区20包括三层金属层: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和第三金属层m3,并且,第一金属层m1与第二金属层m2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40,第二金属层m2与第三金属层m3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层50时。此时,第一金属层m1上设置有多条扫描线,在第二金属层m2上设置有多条数据线2,第三金属层m3上设置有多条第一触控信号线4,第一绝缘层40可以为栅极绝缘层或者为层叠的栅极绝缘层和层间绝缘层。

具体地,如图7所示,在扇形区10中的阵列基板30包括: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与第三金属层m3,第一金属层m1与第二金属层m2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40,第二金属层m2与第三金属层m3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层50。如图7所示,该阵列基板30还可以包括:衬底基板60。

如图7所示,在图3中aa’处的阵列基板30中,连接于一条第一触控信号线4的第二触控信号线1的数目为3,这三条第二触控信号线1中一条第二触控信号线位于第一金属层m1中,一条位于第二金属层m2中,另一条位于第三金属层m3中。并且,如图7所示,连接于一条第一触控信号线4的三条第二触控信号线1的剖面位于同一竖直线上,也就是说,在垂直于阵列基板3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连接于一条第一触控信号线4的三条第二触控信号线1的投影完全重叠。

如图7所示,该阵列基板30上,位于扇形区10的多条数据线2仍然位于第二金属层m2中。

如实现方式四所示的阵列基板上,一条第一触控信号线与至少三条第二触控信号线并联,由于并联的第二触控信号线的数目的增加,更加有利于降低触控信号线的总电阻。

第二种,在垂直于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多条第二触控信号线中任意两条第二触控信号线的投影均不重叠。

以下,以一条第一触控信号线连接三条第二触控信号线为例进行具体说明。具体的,请参考图8,其为扇形区的第二俯视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垂直于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位于显示区20内的一条第一触控信号线4的投影为一条信号线,位于扇形区10内的三条第二触控信号线1的投影为三条信号线,此时,三条第二触控信号线1的投影完全不重叠。

如图8所示,一条第一触控信号线4与三条第二触控信号线1通过换线孔3电连接。

如图8所示的阵列基板上,在扇形区20内还设置有数据线2,此时,两条第二触控信号线1之间一般排布有3条数据线2,每条数据线2通过显示区的数据线与一个像素电极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8所示的阵列基板仅为示例性的,例如,位于扇形区10内的数据线2之间的排布间距,以及数据线2与第二触控信号线1之间的排布间距,都是示例性的,本发明对这些排布间距不进行特别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采用如图8所示的排布方式对第二触控信号线进行双层布线或多层布线时,连接于同一条第一触控信号线4的第二触控信号线1的数目不受布线层数的限制。

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将多条第二触控信号线以图8所示的俯视结构进行排布时,可以组合多种排布方式,此时,与一条第一触控信号线连接的第二触控信号线的数目不受限制,可以在允许的条件下并联尽可能多的第二触控信号线,能够更有效的达到降低触控信号线的总电阻的效果,进而,在传递触控信号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减小信号延迟,避免对触控面板的显示效果和触控灵敏度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

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如图8所示的排布方式对第二触控信号线进行双层布线或多层布线时,也可以包括类似于图4-图7所示的四种实现方式,但是,与图4-图7所示结构的区别在于:连接于一条第一触控信号线4的多条第二触控信号线1的剖面各自位于不同的竖直线上,并且,任意两条第二触控信号线1的剖面都不在同一条竖直线上。

以下,以图9所示结构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图9为图8中bb’处的剖面示意图。如图9所示,在扇形区10中的阵列基板30包括:第一金属层m1与第二金属层m2,第一金属层m1与第二金属层m2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40。如图9所示,该阵列基板30还可以包括:衬底基板60。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8和图9所示,在该阵列基板的显示区20,可以包括第一金属层m1与第二金属层m2,第一金属层m1与第二金属层m2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40。其中,第一金属层m1包括扫描线,第二金属层m2包括数据线2和多条第一触控信号线4,第一绝缘层40可以为栅极绝缘层或者为层叠的栅极绝缘层和层间绝缘层。

此时,如图9所示,在图8中bb’处的阵列基板30中,连接于一条第一触控信号线4的第二触控信号线1的数目为3,这三条第二触控信号线1中,第一条第二触控信号线位于第一金属层m1中,第二条第二触控信号线位于第二金属层m2中,第三条第二触控信号线位于第一金属层m1中,并且,这三条第二触控信号线1连接于一条第一触控信号线4。具体的,如图9所示,连接于一条第一触控信号线4的三条第二触控信号线1的剖面分别位于三条不同的竖直线上,并且,任意两条第二触控信号线1的剖面都不在同一条竖直线上。

如图9所示,该阵列基板30上,位于扇形区10的多条数据线2仍位于第二金属层m2中。

如图9所示的排布结构仅为示意性的,在实际实现本方案的过程中,还可以有其他多种排布结构,在此不再一一进行赘述。

第三种,当多条第二触控线的数目为至少三条时,在垂直于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三条第二触控信号线中至少两条第二触控信号线的投影不重叠,且至少两条第二触控信号线的投影重叠。

在实际实现过程中,当一条第一触控信号线与n条第二触控信号线电连接时,n≥3,此时,第二触控信号线在垂直于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投影的数目在(1,n)的范围内变动。

以下,以一条第一触控信号线连接三条第二触控信号线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具体的,请参考图10,其为扇形区的第三俯视示意图。如图10所示,在垂直于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位于显示区20内的一条第一触控信号线4的投影为一条信号线,位于扇形区10内的三条第二触控信号线1的投影为两条信号线,此时,三条第二触控信号线1中,有两条第二触控信号线1的投影完全重叠,并且,有一条第二触控信号线的投影与另外两条第二触控信号线1的投影不重叠。

如图10所示,一条第一触控信号线4与三条第二触控信号线1通过换线孔3电连接。

如图10所示的阵列基板上,在扇形区20内还设置有数据线2,此时,两条第二触控信号线1之间一般排布有3条数据线2,每条数据线2通过显示区的数据线与一个像素电极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0所示的阵列基板仅为示例性的,例如,位于扇形区10内的数据线2之间的排布间距,以及数据线2与第二触控信号线1之间的排布间距,都是示例性的,本发明对这些排布间距不进行特别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采用如图10所示的排布方式对第二触控信号线进行双层布线或多层布线时,连接于同一条第一触控信号线4的第二触控信号线1的数目不受布线层数的限制。

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将多条第二触控信号线以图10所示的俯视结构进行排布时,与一条第一触控信号线连接的第二触控信号线的数目不受限制,可以在允许的条件下并联尽可能多的第二触控信号线,能够更有效的达到降低触控信号线的总电阻的效果,进而,在传递触控信号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减小信号延迟,避免对触控面板的显示效果和触控灵敏度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有部分第二触控信号线的投影重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节省扇形区的空间,此时,对扇形区的宽度影响不大,实现方式简便。

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如图10所示的排布方式对第二触控信号线进行双层布线或多层布线时,也可以包括类似于图4-图7所示的四种实现方式,但是,与图4-图7所示结构的区别在于:连接于一条第一触控信号线4的多条第二触控信号线1的剖面位于至少两条不同的竖直线上,并且,至少两条第二触控信号线1的剖面在同一条竖直线上。

以下,以图11所示结构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图11为图10中cc’处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1所示,在扇形区10中的阵列基板30包括:第一金属层m1与第二金属层m2,第一金属层m1与第二金属层m2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40。如图11所示,该阵列基板30还可以包括:衬底基板60。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1和图10所示,在该阵列基板的显示区20,可以包括第一金属层m1和第二金属层m2,其中,第一金属层m1包括扫描线,第二金属层m2包括数据线2和多条第一触控信号线4。

如图11所示,在图10中cc’处的阵列基板30中,连接于一条第一触控信号线4的第二触控信号线1的数目为3,这三条第二触控信号线1中,第一条第二触控信号线11位于第一金属层m1中,第二条第二触控信号线12位于第二金属层m2中,第三条第二触控信号线13位于第一金属层m1中,并且,这三条第二触控信号线1连接于一条第一触控信号线4。

具体的,如图11所示,连接于一条第一触控信号线4的三条第二触控信号线1中,第一条第二触控信号线11的剖面与第二条第二触控信号线12的剖面位于同一条竖直线上,并且,第一条第二触控信号线11的剖面与第三条第二触控信号线13的剖面位于不同的两条竖直线上。

如图11所示,该阵列基板30上,位于扇形区10的多条数据线2仍位于第二金属层m2中。

如图11所示的排布结构仅为示意性的,在实际实现本方案的过程中,还可以有其他多种排布结构,在此不再一一进行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与同一条第一触控信号线4电连接的第二触控信号1中,位于不同层的第二触控信号线1可以是部分重叠。

进一步第,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以针对除触控信号线以外的其他信号线,例如,数据线、栅线引线等,进行类似方案的改进,可以达到降低这些信号线的电阻,加快信号检测准确率的目的,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基于上述实施例一所提供的阵列基板,本发明实施例给出一种触控面板。请参考图12,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触控面板包括:上述的阵列基板120。

基于上述实施例一所提供的阵列基板,本发明实施例给出一种触控装置,该触控装置包括:上述的触控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条位于显示区的第一触控信号线与位于扇形区的多条第二触控信号线对应电连接,扇形区中多条触控信号线位于不同层,不用保留相邻的两条第二触控信号线之间的安全距离,也就不会增大扇形区的宽度;并且,由于并联的多条第二触控线位于扇形区,对触控面板的开口率无不良影响;本发明实施例中,一条第一触控信号线传递的触控信号可以通过多条第二触控信号线传递,这样,连接于同一条第一触控信号线的多条第二触控信号线相当于并联关系,从而,相较于采用一条第二触控信号线传递触控信号的方案,可以显著降低触控信号线的总电阻,进而,在传递触控信号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减小信号延迟,提高触控面板的显示效果和触控灵敏度,并且,通过在扇形区并联多条第二触控信号线,不会影响触控面板的开口率。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触控信号线的电阻较大导致的影响显示效果较差和触控灵敏度较低的问题。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阵列基板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