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通信计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35888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线通信计算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算机,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无线通信计算机。



背景技术:

计算机是俗称“电脑”,是目前人们使用的最为频繁的一种智能处理设备,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大量复杂的计算,同时还可以通过在计算机上安装各种各样的软件来实现想要达到的功能。

随着计算机芯片的技术越来越成熟,现有的计算机的体积也就变得越来越小,因此现在的计算机主题主要在于便携方面,同时现有的人们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主要还是要将计算机与外部的网络进行连接,因此计算机与外部互联网之间的连接也显得尤为重要,而通过无线网络的发展,也提供了可以将计算机外出办公的效果,然而由于现有的计算机仅仅是通过将体积缩小,从而使得人们便于携带,如此在进行外出办公的时候,就需要一个办公桌来作为一个办公地点,而一般人不会在外出的时候携带办公桌,所以在进行外出办公的过程中,现有的便携的计算机还是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方便且适合于外出办公的无线通信计算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线通信计算机,包括主机箱和设置在主机箱内的蓄电池、主板以及显示屏,所述主板内设有g通信模块,所述主板通过g通信模块与外部互联网通信连接,所述主机箱包括箱体和固定在箱体下方的前轮和后轮,所述箱体内呈中空结构,所述箱体相对于显示屏的位置上开设有显示窗口,所述蓄电池和主板分别贴设在箱体相对设置的内壁上,所述蓄电池上罩设有电源盖,所述主板上罩设有主板盖,所述电源盖和主板盖上均开设有散热孔,并均与箱体内壁相固定,所述箱体的上方设有供人乘坐的坐垫,所述前轮的两个端面上均同轴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设有龙门架,所述龙门架上方设有转向杆,所述转向杆的上端穿出箱体,并在其上设有把手,所述把手包括手柄和底座,所述底座呈长方形状设置,所述手柄设有两个,并分别设置在底座的相对两侧,所述手柄的下方均设有按键,所述按键与主板电连接,所述底座的上方倾斜的固定有电子屏,所述箱体的内壁靠近后轮的位置上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主板耦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上套接有小齿轮,所述后轮的两个端面上均同轴设置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套接有大齿轮,所述大齿轮与小齿轮相啮合,所述箱体对应旋转轴的位置上均设有嵌块,所述嵌块上开设有轴孔,所述旋转轴插入到轴孔内,所述箱体的相对两侧还设有供人脚踩踏的踩踏组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踩踏组件包括踏板和支撑片,所述支撑片的一侧与踏板铰接,所述箱体相对踩踏组件的位置上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槽壁上开设有铰接孔,所述踏板上设有铰接杆,所述踏板设有铰接杆的一侧嵌入到通槽内,铰接杆穿过铰接孔将踏板与通槽的槽壁铰接,所述通槽的槽底上设有支撑阶梯,当踏板向上翻起呈水平的时候,支撑片相对于踏板的另一端与支撑阶梯相抵触,使得支撑片支撑住踏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踏板向下翻折嵌入到通槽内时,踏板的下端穿出通槽,并与地面相抵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显示窗口上设有用于盖住显示窗口的盖板,所述盖板的一侧与显示窗口的口壁铰接,所述箱体靠近显示窗口的位置上开设有卡孔,所述盖板内侧靠近侧边的位置上设有卡块,当盖板盖住显示窗口时,卡块嵌入到卡孔内,将盖板与箱体相互锁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盖板相对于卡块的位置上开设有卡接孔,所述卡块为一u型片,该u型片的一端与卡接孔的孔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为活动端,所述u型片的外侧面上设有钩块,当盖板盖到显示窗口上时,u型片嵌入到卡孔内,所述钩块钩住卡孔的孔壁,以将盖板与箱体相互锁定,所述卡接孔内塞有塞块,所述塞块从卡接孔塞入到u型片内,将钩块向外推出,使得钩块钩住卡孔的孔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盖板的内侧靠近侧边的位置上设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一端与盖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箱体固定连接,所述盖板背向卡块的一侧设有充气立柱,所述立柱的一端与盖板的侧面固定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地面相抵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立柱呈波纹管状,靠近地面的一端设有充气管,该立柱的两端分别设有相互吸引的磁块,当盖板盖在显示窗口上时,立柱被叠起收到盖板上,两个磁块之间相互吸引,将立柱的两端相互固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蓄电池、显示屏和主板以及主机箱的设置,就可以有效的在外出的时候,组成一个供人们进行办公的计算机,然后通过将主机箱设置成箱体和箱体下方的前轮和后轮的设置,如此在外出的过程中,便可通过前轮和后轮来带动箱体移动,同时通过驱动电机、小齿轮、大齿轮的设置便可以实现利用蓄电池的电量去驱动后轮主动式移动,同时通过把手的设置,人们可以在移动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转向,并且通过坐垫的设置,这样在外出的过程中,人们可以将箱体作为移动的交通工具,因而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小型化实现便于携带的方式,将箱体作为交通工具使得外出携带计算机的过程中更加的简单方便,同时通过将显示屏设置在箱体内,并且在箱体的侧壁上开设有显示窗口,如此通过显示窗口的设置,用户可以通过显示窗口查看箱体内的显示屏了,这样在外出的过程中,人们可以通过将外部的输入设备与箱体内的主板连接,然后通过显示屏查看操作结果,如此实现一个在外出的时候进行办公的效果,而且在整个办公过程中,可以直接利用箱体来作为办公桌,如此便不需要额外的携带办公桌了,同时由于箱体可以自主移动的方式,大大的增加了计算机移动的便携性,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将计算机小型化来实现便携,在进行外出办公的过程中,就不需要携带办公桌了,同时通过g通信模块的设置,可以有效的实现一个无线通信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计算机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图1中主机箱的内部结构图;

图3为立柱的内部结构图;

图4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述。

参照图1至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无线通信计算机,包括主机箱1和设置在主机箱1内的蓄电池2、主板3以及显示屏4,所述主板3内设有4g通信模块,所述主板3通过4g通信模块与外部互联网通信连接,所述主机箱1包括箱体11和固定在箱体11下方的前轮12和后轮13,所述箱体11内呈中空结构,所述箱体11相对于显示屏4的位置上开设有显示窗口112,所述蓄电池2和主板3分别贴设在箱体11相对设置的内壁上,所述蓄电池2上罩设有电源盖21,所述主板3上罩设有主板盖31,所述电源盖21和主板盖31上均开设有散热孔,并均与箱体11内壁相固定,所述箱体11的上方设有供人乘坐的坐垫111,所述前轮12的两个端面上均同轴设置有转轴121,所述转轴121上设有龙门架1211,所述龙门架1211上方设有转向杆1212,所述转向杆1212的上端穿出箱体11,并在其上设有把手5,所述把手5包括手柄51和底座52,所述底座52呈长方形状设置,所述手柄51设有两个,并分别设置在底座52的相对两侧,所述手柄51的下方均设有按键511,所述按键511与主板22电连接,所述底座52的上方倾斜的固定有电子屏,所述箱体11的内壁靠近后轮13的位置上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6,所述驱动电机6与主板22耦接,所述驱动电机6的转轴上套接有小齿轮61,所述后轮13的两个端面上均同轴设置有旋转轴131,所述旋转轴131上套接有大齿轮62,所述大齿轮62与小齿轮61相啮合,所述箱体11对应旋转轴131的位置上均设有嵌块7,所述嵌块7上开设有轴孔,所述旋转轴131插入到轴孔内,所述箱体11的相对两侧还设有供人脚踩踏的踩踏组件8,在外出的过程中使用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计算机时,首先人坐到坐垫111上,然后用手握住把手5,之后按下把手5上的按键511,按键511便会发送信号到主板3内,主板3在接收到这个信号以后,就会发送驱动信号给驱动电机6,驱动电机6就会旋转,带动小齿轮61旋转,从而通过小齿轮61和大齿轮62相互啮合的方式来实现带动后轮旋转,如此便可以使得整个箱体11构成一个类似现有的电动车结构,如此人们便可以通过骑着箱体11进行外出了,而通过嵌块7和轴孔的设置,可以避免箱体11与旋转轴131之间连接的壁过薄导致的箱体11与旋转轴131之间的连接损坏的问题,而通过显示窗口112的设置,在人们需要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只需要将外部的输入设备与箱体11内的主板3相连接,然后通过4g通信模块进行无线通信,显示屏4就会显示出操作界面,如此人们便可以通过查看显示窗口112内的显示屏4来实现一个外出办公的效果,由于在整个外出办公的过程中,主板3和显示屏4都是设置在箱体11内的,因此就不需要同现有技术中的小型计算机一样,在外出办公的时候,还需要携带办公桌的问题,同时箱体11具有自移动的方式,也可以大大的方便在外出的过程中,对于箱体11的携带,通过踩踏组件8的设置,便可以提供一个供人脚踩踏位置,增加人们驾驶箱体11的舒适性。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踩踏组件8包括踏板81和支撑片82,所述支撑片82的一侧与踏板81铰接,所述箱体211相对踩踏组件8的位置上设有连接块9,所述连接块9上开设有通槽91,所述通槽91的槽壁上开设有铰接孔,所述踏板81上设有铰接杆,所述踏板81设有铰接杆的一侧嵌入到通槽91内,铰接杆穿过铰接孔将踏板81与通槽91的槽壁铰接,所述通槽91的槽底上设有支撑阶梯,当踏板81向上翻起呈水平的时候,支撑片82相对于踏板81的另一端与支撑阶梯相抵触,使得支撑片82支撑住踏板81,在需要骑行的时候,首先用手抓住踏板81,将踏板81向上翻起,踏板81就会从原来嵌在通槽91成为水平,供人踩踏,在踏板81翻起的时候,支撑片82就会在通槽91的槽壁内的滑道内滑移,滑移到固定点时停止,这样支撑片82、踏板81和连接块9就会构成一个三角形,所以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实现将踏板82水平固定住的效果了,在实现了供人踩踏的同时还具有一个可以收起来的效果,避免在不需要使用踩踏组件8的过程中,踏板81水平使得人们容易碰到的问题,同时通过支撑阶梯的设置,可以有效的实现支撑片82与支撑阶梯之间是否相抵的方式来实现一个支撑与不支撑的效果,使得踏板81的收起和打开更加的方便快捷。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踏板81向下翻折嵌入到通槽91内时,踏板81的下端穿出通槽91,并与地面相抵触,在到达目的地以后,就可以将踏板81向下翻折嵌入到通槽91内收起,此时踏板81就会与地面相抵触,如此便可以有效的起到一个固定箱体11的效果,一方面可以保证箱体11能够立在地面上,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在使用的过程中前轮12和后轮13滚动使得箱体11移动的问题,为人们外出办公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显示窗口112上设有用于盖住显示窗口112的盖板1121,所述盖板1121的一侧与显示窗口112的口壁铰接,所述箱体11靠近显示窗口112的位置上开设有卡孔113,所述盖板1121内侧靠近侧边的位置上设有卡块1122,当盖板1121盖住显示窗口112时,卡块1122嵌入到卡孔113内,将盖板1121与箱体11相互锁定,利用盖板1121的设置,可以实现在骑行的过程中,或者没有进行办公的过程中,有效的将显示屏4保护起来,避免因为外界的物体导致显示屏4损坏使得人们无法办公的问题,而同时通过卡块1122和卡孔113的设置,便可以通过卡块1122与卡孔113之间相互卡接的关系来实现在盖板1121盖到显示屏4上以后,将盖板1121与箱体11之间固定住,使得盖板1121能够有效的保护显示屏4了。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盖板1121相对于卡块1122的位置上开设有卡接孔1123,所述卡块1122为一u型片,该u型片的一端与卡接孔1123的孔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为活动端,所述u型片的外侧面上设有钩块1124,当盖板1121盖到显示窗口112上时,u型片嵌入到卡孔113内,所述钩块1124钩住卡孔113的孔壁,以将盖板1121与箱体11相互锁定,所述卡接孔1123内塞有塞块11231,所述塞块11231从卡接孔1123塞入到u型片内,将钩块1124向外推出,使得钩块1124钩住卡孔113的孔壁,将卡块1122设置成u型片,同时将u型片的一端设置成活动端,如此u型片的开口就会变成一种可调的结构,可以变大或是变小,而通过钩块1124的设置,便可以有效的通过钩住卡孔113的孔壁的方式来实现将u型片固定到卡孔113内了,连接起来十分的方便,只需要将u型片插入到卡孔113内即可,同时通过塞块11231的设置,便可以实现在u型片插入到卡孔113内以后,保持u型片的开口的打开程度,避免出现u型片的开口缩小导致的钩块1124无法很好的钩住卡孔113的孔壁的问题,同时在分离卡块1122与卡孔113的过程中,只需要将塞块11231取出即可,十分的简单方便,同时在本实施例中,u型片活动的一端伸出卡接孔1123,并向上弯曲,如此便能够进一步的方便塞块11231的塞入和取出了。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盖板1121的内侧靠近侧边的位置上设有连接绳1125,所述连接绳1125的一端与盖板112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箱体11固定连接,所述盖板1121背向卡块1122的一侧设有充气立柱1126,所述立柱1126的一端与盖板1121的侧面固定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地面相抵触,利用连接绳1125和充气立柱1126的相互配合作用,可以有效的在盖板1121打开以后,起到一个对盖板1121进行支撑的作用,使得打开后的盖板1121还能够成为一个供输入设备放置的办公桌,进一步的实现了人们能够外出办公的效果。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立柱1126呈波纹管状,靠近地面的一端设有充气管1128,该立柱1126的两端分别设有相互吸引的磁块1127,当盖板1121盖在显示窗口112上时,立柱1126被叠起收到盖板11上,两个磁块1127之间相互吸引,将立柱1126的两端相互固定,而通过将立柱1126设置成波纹管状,这样在需要骑行的过程中,先将盖板1121收起来,然后将立柱1126叠起来放置到盖板1121的侧面上,如此实现一个骑行的过程中收起立柱1126的效果,而通过两个磁块1127的设置,可以在立柱1126被叠起来的时候,保持立柱1126一个叠起状态的效果,避免在骑行的过程中出现立柱1126打开导致的骑行不方便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计算机,通过4g通信模块的设置便可以实现一个无线通信的效果,而通过箱体11、前轮和后轮以及驱动电机6的设置,便可以有效的实现一个外出时,箱体11自行移动的效果,因而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便携计算机,外部移动更加的方便,同时也不需要携带办公桌便能够有效的实现办公了。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