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薄膜sensor贴合方法及其触控sensor和触控产品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86832阅读:2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触控薄膜sensor贴合方法及其触控sensor和触控产品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智能手机触控面板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触控薄膜sensor贴合方法及其触控sensor和触控产品。



背景技术:

目前,多数只能手机多采用ito薄膜材料制作触控sensor,用于制作外挂式触控面板实现触控功能。但如果手机整体结构设计对于触控面板的设计有冲突干涉,或设计空间不足,则影响触控面板sensor设计,设计空间将受限;而且通常手机均设计有虚拟触控按键,也需要较大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薄膜sensor贴合方法及其触控sensor和触控产品,将触控fpc设计在触控按键端,且触控fpc不设于盖板与触控sensor之间,解决空间不足的现象。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触控薄膜sensor贴合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通过第二光学胶层将第一ito薄膜和第二ito薄膜贴合形成触控sensor;

步骤2、通过第一光学胶层将盖板和步骤1中所述触控sensor贴合;

步骤3、将触控fpc和所述触控sensor进行绑定,使触控fpc处于触控sensor外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1中所述第一ito薄膜设有第一ito涂层,所述第二ito薄膜设有第二ito涂层。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进行步骤1中的贴合时,所述第一ito涂层和所述第二ito涂层均向下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触控fpc与触控sensor绑定区域的中间位置处设有虚拟触控按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触控fpc和所述虚拟触控按键处于同一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1中所述第一光学胶层厚度为100μm,步骤2中所述第二光学胶层的厚度为50μ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1中的第一ito薄膜和第二ito薄膜的厚度均为50μ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触控薄膜sensor贴合方法制得的新型触控sensor,包括:

第一ito薄膜,其下表面设有第一ito涂层;

第二ito薄膜,其下表面设有第二ito涂层;

第二光学胶层,其设于所述第一ito薄膜与所述第二ito薄膜之间,且所述第二光学胶层上表面与所述第一ito涂层贴合,所述第二光学胶层下表面与所述第二ito薄膜上表面贴合。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的触控sensor制得的触控产品,包括:

盖板,其通过第一光学胶层与所述第一ito薄膜上表面贴合;

触控fpc,其通过线路与所述第一ito涂层和所述第二ito涂层连接;

触控sensor,其设于所述盖板的下部;

虚拟触控按键,其设于触控fpc与触控sensor绑定区域的中间位置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采用新的设计方法和贴合方式,利用薄膜ito涂层朝下的贴合方式,解决非常规设计(fpc与虚拟按键在同侧且fpc绑定区不设于盖板与触控sensor之间)的整体触控面板设计空间不足及整体干涉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触控薄膜sensor贴合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触控sensor内部贴合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采用新贴合方法的触控产品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盖板;2、第一光学胶层;3、第一ito薄膜;31、第一ito涂层;4、第二光学胶层;5、第二ito薄膜;51、第二ito涂层;6、触控fpc;7、触控fpc与触控sensor绑定区;8、触控sensor;9、虚拟触控按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是一种触控薄膜sensor贴合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通过第二光学胶层4将第一ito薄膜3和第二ito薄膜5贴合形成触控sensor8。本发明中选用的是双层薄膜触控sensor,第一ito薄膜3处于上层,作为触控接收层用于接收触控信号;第二ito薄膜5处于下层,作为触控驱动层用于发射触控信号。

步骤2、通过第一光学胶层2将盖板1和步骤1中触控sensor8贴合。将盖板1与触控sensor8组合在一起,一方面可以实现盖板1对触控sensor8的保护功能,防止灰尘进去触控sensor8;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盖板1实现对触控sensor8的信号传递及控制。

步骤3、将触控fpc6和触控sensor8进行绑定,使触控fpc6处于触控sensor8外部。触控fpc上设有触控ic,触控fpc6与触控sensor8绑定在一起即可实现触控sensor8的触控功能。且触控fpc6处于触控sensor8的外侧,取代了常规设计中触控fpc6处于盖板1与触控sensor8之间的设计,避免了触控面板整体设计空间不足的现象。

进一步的,步骤1中第一ito薄膜3设有第一ito涂层31,第二ito薄膜5设有第二ito涂层51。本实施例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在第一ito薄膜3和第二ito薄膜5的表面上均镀有一层ito涂层,由于ito具有高的导电率同时具有高的机械硬度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因此将ito涂层作为触控sensor8的制作材料,更有利于信号的传递和触控产品的控制。

进一步的,在进行步骤1中的贴合时,第一ito涂层31和第二ito涂层51均向下设置。在将触控fpc6和触控sensor8进行绑定时,将第一ito涂层31和第二ito涂层51均向下设置均向下设置,有利于触控fpc6和触控sensor8绑定后,将触控fpc6设置于触控sensor8的外部,避免触控面板空间不足的情况。

进一步的,在触控fpc与触控sensor绑定区域7的中间位置处设有虚拟触控按键9。首先,设置虚拟触控按键9便于使用触控产品时易于触控操作;其次,将虚拟触控按键9设置于触控fpc与触控sensor绑定区域7的中间位置处更有利于触控sensor8触控功能的发挥,能够使触控更加敏捷。

进一步的,触控fpc6和虚拟触控按键9处于同一侧。一方面节省了空间,避免了触控面板设计空间不足的情况,另一方面触控fpc6和虚拟触控按键9在同一侧也更有利于触控信号的传递和触控产品的控制。

进一步的,步骤1中的第一光学胶层2的厚度为100μm,步骤2中的第二光学胶层4的厚度为50μm。现市场整体趋向于轻薄化的结构,所以将第一光学胶层2的厚度设为100μm,第二光学胶层4的厚度设为50μm能够有效薄化结构,更能满足市场需求。

进一步的,步骤1中的第一ito薄膜3和第二ito薄膜5的厚度均为50μm。现市场整体趋向于轻薄化的结构,将第一ito薄膜3和第二ito薄膜5的厚度均设为50μm能够有效薄化结构,更能满足市场需求。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的是利用实施例1所述的触控薄膜sensor贴合方法制得的一种触控sensor,该触控sensor包括:

第一ito薄膜3,其下表面设有第一ito涂层31;

第二ito薄膜5,其下表面设有第二ito涂层51;

第二光学胶层4,其设于第一ito薄膜3与第二ito薄膜5之间,且第二光学胶层4上表面与第一ito涂层31贴合,第二光学胶层4下表面与第二ito薄膜5上表面贴合。

本实施例选用的是双层薄膜触控sensor,第一ito薄膜3处于上层,设于其表面的第一ito涂层31作为触控接收层用于接收触控信号;第二ito薄膜5处于下层,设于其表面的第二ito涂层51作为触控驱动层用于发射触控信号。通过第二光学胶层4将第一ito薄膜3和第二ito薄膜5贴合在一起即组成了触控sensor8。其中,第二光学胶层4的厚度均为100μm,第一ito薄膜3和第二ito薄膜5的厚度均为50μm。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3所述的是利用实施例2中所述的触控sensor制得的一种触控产品,该触控产品包括:

盖板1,其通过第一光学胶层2与第一ito薄膜3上表面贴合。从而使整个触控面板都处于盖板1的下部,实现盖板1对触控面板传递信号,同时实现盖板1对触控面板的保护作用。

触控fpc6,其通过线路与第一ito涂层31和第二ito涂层51连接。触控fpc6通过与第一ito涂层31和第二ito涂层51的连接,实现与触控sensor8绑定在一起,触控fpc上设有触控ic,触控fpc6与触控sensor8绑定在一起即可实现触控sensor8的触控功能。

触控sensor8,其设于盖板1的下部。一方面可以实现盖板1对触控sensor8的保护功能,防止灰尘进去触控sensor8;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盖板1实现对触控sensor8的信号传递及控制。

虚拟触控按键9,其设于触控fpc与触控sensor绑定区域7的中间位置处。首先,设置虚拟触控按键9便于使用触控产品时易于触控操作;其次,将虚拟触控按键9设置于触控fpc与触控sensor绑定区域7的中间位置处更有利于触控sensor8触控功能的发挥,能够使触控更加敏捷。

进一步的,触控fpc6处于触控sensor8的外侧。取代了常规设计中触控fpc6处于盖板1与触控sensor8之间的设计,避免了触控面板整体设计空间不足的现象。

进一步的,触控fpc6和虚拟触控按键9处于同一侧。一方面节省了空间,避免了触控面板设计空间不足的情况,另一方面触控fpc6和虚拟触控按键9在同一侧也更有利于触控信号的传递和触控产品的控制。

进一步的,第一光学胶层2的厚度为100μm。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