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04322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压力感测功能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结合有触控感测功能的显示面板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在各种电子产品用途,并依不同的感测技术的原理差异,而有电阻式、电容式、光学式等技术的应用与发展。in-cell触控显示技术是一种内嵌式触控面板技术,使将触控传感器整合在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面板(tft-lcd)中。in-cell触控面板可结合压力感测功能,然而,现有的in-cell触控面板的压力感测功能并不能感测较大范围压力值。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压力感测范围更大的显示装置。

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第一基板及与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上设置有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一电极,所述第二基板靠近第一基板的表面上设置有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二电极;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远离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一侧的金属框;

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多个第二电极配合构成一第一电容式压力感测元件,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和所述金属框配合构成一第二电容式压力感测元件。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可以由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金属框共同感测压力大小,可以增加压力感测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图1沿ii-ii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电极的平面布局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电极的平面布局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第一电极的平面布局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在受到小于等于第一极值的按压力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在受到大于第一极值的按压力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电容变化量与压力关系图。

图9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电容变化量与压力关系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总电容变化量与压力关系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采用垂直分时法时的第一驱动时序表。

图1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采用水平驱动法时的第二驱动时序表。

图1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第三驱动时序表。

图1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采用垂直分时法时的第四驱动时序表。

图1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采用水平驱动法时的第五驱动时序表。

图1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第六驱动时序表。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可以通过多种不同形式实现,而并不应解释为仅局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发明更为全面和完整的公开,并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范围。为了清晰可见,在图中,层和区域的尺寸被放大了。

本实施例以整合触控感测功能和压力感测功能的液晶显示装置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并不仅限于液晶显示装置,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本发明的触控感测器可以为适用于本技术方案的其他类型的显示装置。具体地,以下将以整合有触控感测功能和压力感测功能的液晶显示装置为例说明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例。

请同时参考图1、图2,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的平面示意图,图2是图1沿ii-ii线的局部剖面示意图(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用于显示图像、感测触模操作及感测压力操作。所述显示装置100包括盖板10、外壳30及设置于盖板10与该外壳30之间的固定框20,所述固定框20用以连接所述盖板10和外壳30。所述盖板10、固定框20及外壳30配合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103,以容置显示装置100的其他元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盖板10还作为显示装置100的显示触摸屏,被感测的触摸操作及压力操作施加于所述盖板10。

所述显示装置1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103内的显示面板120,该显示面板120包括第一基板40及第二基板50。该第二基板50与第一基板40相对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盖板10、所述第一基板40和所述第二基板50为依次层叠设置,所述第一基板40相对于第二基板50更靠近盖板10,所述第二基板50设置于第一基板40远离盖板10的一侧,所述第一基板40为彩色滤光膜(cf)基板,第二基板50为薄膜晶体管(tft)基板,其包括多个tft(图未示)。该显示面板120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基板40与第二基板50之间的一液晶层60。所述第一基板40靠近液晶层60的一侧上设置有相互独立(相互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电极70,但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70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40远离液晶层60的一侧。所述第二基板50靠近液晶层60的一侧上设置有相互独立(相互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电极80。

所述显示装置1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103内的一金属框90,该金属框90设置于第二基板50远离第二电极80的一侧,所述金属框90与所述固定框20相固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基板50和所述金属框90之间具有一空气间隙层104,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基板50和所述金属框90之间可填充具有一具有弹性的绝缘材料。可选地,显示面板12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50和所述金属框90之间的一背光模组(图未示),所述背光模组可以设置于第二基板50靠近金属框90的一面,所述背光模组也可以设置于所述金属框90靠近第二基板50的一面。为了描述方便,后续的对显示装置100的描述(包括对显示装置100的压力感测的描述)均省略了背光模组。所述第二基板50和金属框90之间具有的空间,使得第二电极80与金属框90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基板50的厚度。所述第二基板50与金属框90之间的距离约为50μm~300μm,因此,第二基板50与金属框90之间具有更大的形变空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电极70与多个第二电极80之间的距离约为2μm~4μm。所述多个第一电极70、多个第二电极80配合构成所述显示装置100的一第一电容式压力感测元件,所述多个第二电极80和所述金属框90配合构成所述显示装置100的一第二电容式压力感测元件。

所述显示装置1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103内的一主板101和一电池10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板101和所述电池102设置于所述金属框90与外壳30之间。所述主板101集合有图像处理器等多种元件,所述主板101作为所述显示装置100的控制中心,控制所述显示装置100多种功能的运行。所述电池102为所述显示装置100提供电源。

请参考图3,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电极80的平面布局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二电极80还分时段复用为该显示装置100的公共电极以及触控感测电极。作为公共电极时,所述多个第二电极80与该显示装置100的像素电极(图未示)配合以显示一图像信息。具体地,所述多个第二电极80与多个像素电极产生电场,使得液晶层60的液晶分子(图未示)偏转对应角度,从而显示图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80作为自容式单层触控感测电极,完成对触控操作感测;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80可以和第一电极70共同作为互容式双层触控感测电极,完成对触控操作感测。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多个第二电极80在第二基板50上呈矩阵排列,该矩阵包括沿第一方向(图3所示的x方向)排列的多个行和沿第二方向排列(图3所示的y方向)的多个列。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二电极80亦可为非矩阵排列。所述每一个第二电极80的形状可以为矩形块状,比如长和宽均为3-6mm的矩形块状,但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二电极80的形状可以为其他形状,比如菱形、圆形等。每一第二电极80通过一第一导线(图未示)与驱动ic(图未示)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ic为触控感测、压力感测和显示驱动整合ic,既可进行触控感测驱动、压力感测驱动,又可进行显示驱动。在其它实施例中,该驱动ic仅为触控感测和压力感测驱动ic,该显示装置的显示功能另有一显示驱动ic进行驱动。

所述多个第二电极80的材料可选自金属、氧化铟锡(ito)中的一种,但不以此为限。优选地,所述第二电极80为透明材料。其中,当所述多个第二电极80为不透光材料时,所述多个第二电极80可以为网状结构,比如网状金属(也称为metalmesh),以允许光线透过,不影响显示功能,但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二电极80设计成其他允许光线透过的图案。

请参考图4,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电极70平面布局示意图。第一基板40为彩色滤光片基板(也称为对向基板)。所述第一电极70部分覆盖第一基板40。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第一电极70在第一基板40上沿第二方向(图4所示为y方向)延伸成长条状,且所述多个第一电极70在第一基板40上沿第一方向(图4所示x方向)间隔排列。可以理解的,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70之间需确保有足够大的间隙以使触摸于该盖板10上的导体(如手指)所产生的信号可以传递至第二电极80,影响第二电极80的电信号,使得触控位置可以被感测到。每一第一电极70通过一第二导线连接至一柔性电路板(图未示),通过该柔性电路板传递信号。本实施例中,每一第一电极70与沿第二方向排列的一个列的第二电极80对应设置。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电极70在第一基板40可以沿其他方向排列设置,如图5,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第一电极70平面布局示意图。所述多个第一电极70在第一基板40可以沿第一方向(图5所示为x方向)延伸成长条状,且所述多个第一电极70在第一基板40上呈沿一第二方向(图5所示y方向)间隔排列。每一第一电极70通过一第二导线连接至一柔性电路板,通过该柔性电路板传递信号(图未示)。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电极70在第一基板40还可以以其他形状或者其他排布方式设置,比如可以与所述多个第二电极80的形状和位置一一对应。本实施例中,每一第一电极70与沿第一方向排列的一个行的第二电极80对应设置。所述多个第一电极70的材料可选自金属、氧化铟锡(ito)中的一种,但不以此为限。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70为透明材料。其中,当所述多个第一电极70为不透光材料时,所述多个第一电极70可以为网状结构,比如网状金属(也称为metalmesh),以允许光线透过,不影响显示功能,但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电极70设计成其他允许光线透过的图案。

请继续参考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框90所在的位置并不会影响显示装置100的显示功能,因此所述金属框90可以为一不透光的金属层,但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框90还可以为图案化的金属层。所述金属框90的材料可以选自合适的金属,比如铜(cu)、银(ag)、钼(mo)、钛(ti)、铝(al)、钨(w)等,但不限于此。所述金属框90在显示装置100可为一接地层,可有效避免主板101和电池102对显示装置100的显示信号和感测信号的干扰,提高显示装置100的显示效果、感测灵敏度。

所述盖板10、第一基板40和第二基板50的材料并不受限制,只要满足能够受到按压后发生形变及满足显示所需的材料即可,可以为合适的玻璃、塑料等材料。

请一并参考图2、图6及图7,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在受到小于等于第一极值的触摸压力时的剖面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在受到大于第一极值的按压力时的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70与第二电极80之间的间距定义为一第一间距d1,所述第二电极80与金属框90之间的间距定义为一第二间距d2。当所述显示装置100的盖板10受到按压时,所述第一间距d1和所述第二间距d2发生改变。所述第一间距d1发生改变时,第一电极70与第二电极80之间的电容c1发生改变。所述第二间距d2发生改变时,所述第二电极80与金属框90之间的电容c2发生改变。该显示装置100可根据电容c1和电容c2的变化换算得到触摸压力的大小,且可感测范围较广的触摸压力。

所述盖板10受到按压后,所述第一基板40和第二基板50一同发生形变,导致第一间距d1和第二间距d2减小,压力越大,第一间距d1与第二间距d2的变化量越大,其中,第二间距d2的变化量大于第一间距1。如图6,当所述压力足够大时,所述第二间距d2的变化量达到最大,此时,第二间距d2达到最小值。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间距d2达到最小值,即显示面板120与金属框90直接接触。在本实施例中,设定使第二间距d2刚好达到最小值的压力值为第一极值a。

如图7,当施加于盖板10的压力大于第一极值a,第二间距d2达到最小值不再变化,而所述第一间距d1减小,直到第一间距d1的变化量达到最大,此时,第一间距d1达到最小值。

请一并参考图8和图9,图8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电容变化量与压力关系图。图9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电容变化量与压力关系图。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极80与金属框90之间的第二电容c2与施加于盖板10的压力的对应关系定义为公式:

c2=f(x)……(1)

其中,x表示施加于盖板10的压力的大小,c2表示第二电极80与金属框90之间的电容。

第一电极70与第二电极80之间的第一电容c1与施加于盖板10的压力的关系定义为公式:

c1=g(x)……(2)

其中,x表示施加于盖板10的压力的大小,c1表示第一电极70与第二电极80之间的电容变化量。

如图8,当施加于盖板10的压力小于第一极值a,第二间距d2变小导致第二电容c2变化,且压力越大,第二电极80与金属框90之间的第二间距d2越小,即,压力越大,第二电容c2越大。当压力的大于等于第一极值a小于第二极值b,第二间距d2达到最小值(如图6所示,显示面板120与金属框90直接接触)不再变化,进而第二电容c2达到最大值不再发生变化。

如图9,当施加于盖板10的压力小于第一极值a,第一间距d1变小导致第一电容c1变化,且压力越大,第一电极70与第二电极80之间的第一间距d1越小,即,压力越大,第一电容c1越大。当压力大于等于第一极值a小于第二极值b,第一间距d1变小且第一电容c1变化,且压力越大,第一电极70与第二电极80之间的第一间距d1越小,即,压力越大,第一电容c1越大,如图7所示。

本实施例中,当施加于盖板10的压力大于等于第一极值a小于第二极值b时,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压力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变化量大于当压力小于第一极值a时,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压力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变化量。直到施加于盖板10的压力大于b值,第一电容c1达到最大,此时,第一间距d1达到最小值,第一电容c1达到最大值不再发生变化。

请一并参考图8、图9和图10,图10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总电容变化量与压力关系图。图10的总电容c是由图8所示的第二电容c2和图9所示的第一电容c1相加得到的,将式上述(1)和式(2)相结合可以得到式(3)。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的电容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定义为:

c=a*f(x)+b*g(x)+c……(3)

其中,x表示施加于盖板10的压力大小,a、b和c是常数,y表示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的总和,即总电容c。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的总和与压力的关系,不限于图10所示,仅为示例。

在本实施例中,在施加于盖板10的压力小于b值之前,总电容c与压力大小呈线性关系,随着压力的增大呈线性增大。通过总电容c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所述显示装置100可以根据总电容c计算出施加于盖板10的压力大小。

请参考图11~13,图11~1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的三种不同驱动时序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板101的驱动ic通过分时驱动控制显示装置100的显示功能、触控感测功能、压力感测功能。具体地,所述多个第二电极80具有作为公共电极的第一状态、作为触控感测电极的第二状态和作为压力感测电极的第三状态,当所述驱动ic向第二电极80输入显示驱动信号时,所述第二电极80作为公共电极(第一状态),配合显示装置100的像素电极进行画面显示;当驱动所述ic向第二电极80输入触控驱动信号时,所述第二电极80作为自容式单层触控感测电极(第二状态)感测触控操作;当所述驱动ic向第二电极80输入压力驱动信号时,所述第二电极80作为压力感测电极(第三状态)感测压力操作。

如图11,图1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采用垂直分时法(vblankingtiming)时的第一驱动时序表。所述主板101上的驱动ic控制多个第二电极80依照所述第一驱动时序表进行工作。所述第一驱动时序包括多个驱动周期t1,每一驱动周期t1为每一第二电极80对应的触控显示区域加载一帧画面信息的时间,该驱动周期t1的时长为1h。在本实施例中,1h=16.667ms。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驱动周期t1包括一个第一时段dm(显示时段)、一个第二时段tm(触控感测时段)和一个第三时段fm(压力感测时段),所述第二时段tm位于所述第一时段dm和所述第三时段fm之间。在第一时段dm,所述第二电极80处于显示时段(第一状态),所述驱动ic发送一显示驱动信号给第二电极80,第二电极80作为公共电极配合显示装置100的像素电极进行画面显示;在第二时段tm,所述第二电极80处于触控感测时段(第二状态),驱动ic发送一触控驱动信号给第二电极80,此时,第二电极80进行触控感应并产生触控感测信号,所述触控感测信号传递到所述驱动ic由驱动ic进行处理(图未示)。在第三时段fm,所述第二电极80处于压力感测时段(第三状态),驱动ic发送一压力驱动信号给第二电极80,此时,第二电极80进行压力感应并产生压力感测信号,所述压力感测信号传递到所述驱动ic由驱动ic进行处理(图未示)。由于每一第二电极80均相互独立发送并接受触控感测信号,因此并不需要错开不同第二电极80产生触控感测信号的时间。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第二电极80的处于第二时段tm的时间可以重叠,无需错开,但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一第二电极80的处于第二时段tm的时间可以不重叠,每一第二电极80的处于第二时段tm的时间可以错开;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二电极80处于第二时段tm的时间可以部分重叠,此时有部分的第二时段tm的时间重叠,而另一部分的第二时段tm不重叠(图未示)。

在第一时段dm,所述第二电极80处于显示时段(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电极80被施加一公共电压(vcom);所述第一电极70可以被施加一公共电压(vcom)或者处于悬浮状(floating)而不接受电信号;所述金属框90可以被施加一接地电压。在第二时段tm,所述第二电极80处于触控感测时段(第二状态),所述第二电极80被施加一脉冲信号电压(vsignalpulse);所述第一电极70可以被施加一公共电压(vcom)或者处于悬浮状(floating)而不接受电信号;所述金属框90可以被施加一接地电压。在第三时段fm,所述第二电极80处于压力感测时段(第三状态),所述第二电极80被施加一脉冲信号电压(vsignalpulse);所述第一电极70可以被施加一脉冲信号电压(vsignalpulse)或者处于悬浮状(floating)而不接受电信号;所述金属框90可以被施加一接地电压或者脉冲信号电压(vsignalpulse)。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70在第一时段dm和第二时段tm是均被施加一公共电压(vcom),除了第一电极70和第二电极80在第一时段dm时的同被施加一公共电压(vcom)会使显示装置100显示时的电压更加稳定,还能避免了对第一电极70切换电压时有残留电荷,影响触控和显示的效果,使显示装置100的性能更优。

如图12,图1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采用水平驱动法(longhblankingtiming)时的第二驱动时序表。在本实施例中,与显示装置100采用垂直分时法(vblankingtiming)时的第一驱动时序表相同的部分将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时序包括多个驱动周期t,每一个驱动周期t包括多个第一时段dm(dm1~dmn;显示时段)、多个第二时段tm(tm1~tmn;触控感测时段)和一个第三时段fm(fmn;压力感测时段),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一时段dm与每一所述第二时段tm交替设置,所述第三时段fm位于每一驱动周期t的末尾。

如图13,图1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的第三驱动时序表。在本实施例中,与显示装置100采用垂直分时法(vblankingtiming)时的第一驱动时序表相同的部分将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驱动时序包括多个驱动周期t,每一个驱动周期t包括多个第一时段dm(dm1~dmn;显示时段)、多个第二时段tm(tm1~tmn;触控感测时段)和多个第三时段fm(fm1~fmn;压力感测时段),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一时段dm、所述第二时段tm和所述第三时段fm依序排列为一组,每一组在每一驱动周期t中依序排列。

请参考图14,图1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具有相同结构及功能的元件沿用相同的元件符号,与第一实施例具有相同结构及功能的元件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二电极81包括第一子电极811和第二子电极812。所述第一子电极811与第一电极70配合形成一第一电容式压力感测元件,所述第一子电极811与金属框90配合形成一第二电容式压力感测元件;所述第二子电极812作为触控感测电极,用于感测触摸位置。所述第一子电极811与所述第二子电极812的形状和排布方式并不受限制。优选地,第一子电极811和第二子电极812个数相等。

请参考图15~17,图15~1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0的三种不同驱动时序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板101的驱动ic通过分时驱动控制显示装置200的显示功能、触控感测功能、压力感测功能。具体地,所述多个第一子电极811具有作为公共电极的第一状态和作为压力感测电极的第三状态,当所述驱动ic向第一子电极811输入显示驱动信号时,所述第一子电极811作为公共电极(第一状态),配合显示装置200的像素电极进行画面显示;当驱动所述ic向第一子电极811输入压力驱动信号时,所述第一子电极811作为压力感测电极(第三状态)感测压力操作。所述多个第二子电极812具有作为公共电极的第一状态和作为触控感测电极的第二状态,当所述驱动ic向第二子电极812输入显示驱动信号时,所述第二子电极812作为公共电极(第一状态),配合显示装置200的像素电极进行画面显示;当驱动所述ic向第二子电极812输入触控驱动信号时,所述第二子电极812作为自容式单层触控感测电极(第二状态)感测触控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200同样可以具有不同的驱动时序表。如图15,图1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0采用垂直分时法(vblankingtiming)时的第四驱动时序表。所述主板101上的驱动ic控制多个第一子电极811与所述第二子电极812依照所述第四驱动时序表进行工作。所述第四驱动时序包括多个驱动周期t,每一驱动周期t为每一第一子电极811与所述第二子电极812对应的触控显示区域加载一帧画面信息的时间,该驱动周期t的时长为1h。在本实施例中,1h=16.667ms。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驱动周期t包括一个第一时段dm(显示时段)、一个第二时段tm(触控感测时段)和一个第三时段fm(压力感测时段),所述第二时段tm位于所述第一时段dm和所述第三时段fm之间。在第一时段dm,所述第一子电极811和第二子电极812处于显示时段(第一状态),所述驱动ic发送一显示驱动信号给所述第一子电极811和第二子电极812,所述第一子电极811和第二子电极812作为公共电极配合显示装置200的像素电极进行画面显示;在第二时段tm4,所述第二子电极812处于触控感测时段(第二状态),驱动ic发送一触控驱动信号给第二子电极812,此时,第二子电极812进行触控感应并产生触控感测信号,所述触控感测信号传递到所述驱动ic由驱动ic进行处理(图未示)。在第三时段fm,所述第一子电极811处于压力感测时段(第三状态),驱动ic发送一压力驱动信号给第一子电极811,此时,第一子电极811进行压力感应并产生压力感测信号,所述压力感测信号传递到所述驱动ic由驱动ic进行处理(图未示)。由于每一第二子电极812均相互独立发送并接受触控感测信号,因此并不需要错开不同第二子电极812产生触控感测信号的时间。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第二子电极812的处于第二时段tm4的时间可以重叠,无需错开,但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一第二子电极812的处于第二时段tm的时间可以不重叠,每一第二子电极812的处于第二时段tm的时间可以错开;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二子电极812处于第二时段tm的时间可以部分重叠,此时有部分的第二时段tm的时间重叠,而另一部分的第二时段tm不重叠(图未示)。

在第一时段dm,所述第一子电极811和第二子电极812处于显示时段(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子电极811和第二子电极812被施加一公共电压(vcom);所述第一电极70可以被施加一公共电压(vcom)或者处于悬浮状(floating)而不接受电信号;所述金属框90被施加一接地电压。在第二时段tm,所述第二子电极812处于触控感测时段(第二状态),所述第二子电极812被施加一脉冲信号电压(vsignalpulse);所述第一子电极811被施加一公共电压(vcom);所述第一电极70可以被施加一公共电压(vcom)或者处于悬浮状(floating)而不接受电信号;所述金属框90被施加一接地电压。在第三时段fm,所述第一子电极811处于压力感测时段(第三状态),所述第一子电极811被施加一脉冲信号电压(vsignalpulse);所述第二子电极812被施加一公共电压(vcom)或接地电压;所述第一电极70可以被施加一脉冲信号电压(vsignalpulse)或者处于悬浮状(floating)而不接受电信号;所述金属框90可以被施加一接地电压或者脉冲信号电压(vsignalpulse)。

如图16,图1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0采用水平驱动法(longhblankingtiming)时的第五驱动时序表。在本实施例中,与显示装置200采用垂直分时法(vblankingtiming)时的第四驱动时序表相同的部分将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驱动时序包括多个驱动周期t,每一个驱动周期t包括多个第一时段dm(dm1~dmn;显示时段)、多个第二时段tm(tm1~tmn;触控感测时段)和一个第三时段fm(fmn;压力感测时段),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一时段dm与每一所述第二时段tm交替设置,所述第三时段fm位于每一驱动周期t的末尾。

如图17,图1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0的第六驱动时序表。在本实施例中,与显示装置200采用垂直分时法(vblankingtiming)时的第四驱动时序表相同的部分将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六驱动时序包括多个驱动周期t,每一个驱动周期t包括多个第一时段dm(dm1~dmn;显示时段)、多个第二时段tm(tm1~tmn;触控感测时段)和一个第三时段fm(fm1~fmn;压力感测时段),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一时段dm、所述第二时段tm和所述第三时段fm依序排列为一组,每一组在每一驱动周期t中依序排列。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