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及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69329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触控面板及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显示屏幕的触控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触摸屏广泛的应用于手机、电脑、电子书、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中,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随着各种可触控的显示设备的纷纷面世,消费者对触摸屏幕的美观、性能等各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容式触摸屏是一种广泛的应用于显示设备的触控结构,外挂式结构的电容式触摸屏主要为GF(Glass-Film)结构或GFF(Glass-Film-Film)结构,即玻璃盖板-薄膜电极的结构或玻璃盖板-薄膜电极-薄膜电极的结构,并且薄膜电极需要与位于触控面板一端的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绑定,从而实现与显示设备的其他电子器件的电连接。

现有技术中,触控面板的中间部分为可视区域,可视区域的边缘通过不透明的金属引线将薄膜电极与位于触控面板顶部或底部的柔性电路板绑定连接,实现柔性电路板与薄膜电极的电连接,并且为了显示设备的整体美观效果,需要在玻璃盖板的顶部或底部对应柔性电路板的位置印刷黑色遮光层来遮蔽金属引线和柔性电路板,由于金属引线与柔性电路板的搭接处在触控面板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较大,增大了柔性电路板的尺寸,导致柔性电路板在触控面板的长度方向上覆盖面积较大,对应增大了黑色遮光层的尺寸,从而影响了可视区域的尺寸,降低了显示设备的屏占比,极大地降低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触控面板的顶部或底部边框较宽,可视区域较小,屏占比较低,用户体验较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包括柔性电路板、第一电极及导电引线,所述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触控面板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并电连接至显示设备的主板,所述柔性电路板设有第一绑定点,所述第一绑定点包括至少一第一长边,所述第一长边沿所述触控面板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电极通过所述导电引线电连接至所述第一绑定点,从而电连接至所述柔性电路板。如此,第一绑定点包括至少第一长边,所述第一长边沿所述触控面板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避免了第一绑定点将第一长边沿触控面板的长度方向设置,缩小了柔性电路板在触控面板的长度方向的尺寸,柔性电路板通过第一绑定点搭接导电引线,因此对应减小了柔性电路板在触控面板的长度方向上的覆盖面积,减小了黑色遮光层的尺寸,从而增大了可视区域的尺寸,提高了显示设备的屏占比,极大地提高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所述导电引线与所述第一绑定点绑定的一端具有与所述第一绑定点相同的形状。如此可以保证导电引线和第一绑定点的搭接面积,从而提高两者的的电连接性能。

进一步,所述第一绑定点的形状为矩形、三角形、梯形或六边形。如此可保证第一绑定点包括至少一第一长边,所述第一长边沿所述触控面板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避免了第一绑定点将第一长边沿触控面板的长度方向设置,缩小了柔性电路板在触控面板的长度方向的尺寸。

进一步,所述第一绑定点的面积大于等于0.045平方毫米而小于等于0.75平方毫米。当第一绑定点的面积小于0.045平方毫米时,导电引线和第一绑定点的绑定面积过少,绑定偏差容易造成两者绑定不良而造成良率不高;当第一绑定点的面积大于0.75毫米时,要保证柔性电路板能容纳同样多数量的第一绑定点来绑定导电引线需要在触控面板宽度方向具有足够宽的面积,这样会不利于触控按键的布局和提高柔性电路板的制造成本。

进一步,所述第一绑定点的面板大于等于0.025平方毫米而小于等于0.050平方毫米。当第一绑定点的面积小于等于0.025平方毫米容易导致导电引线和第一绑定点的绑定面积过少,绑定偏差容易造成两者绑定不良;当第一绑定点的面板大于等于0.050平方毫米易造成柔性电路板占用触控面板宽度方向较多面积,不利于触控按键布局和提高制作成本。

进一步,所述第一绑定点的数量为多个,并且所述第一绑定点沿所述触控面板的宽度方向排列。如此,缩小了柔性电路板在触控面板的长度方向的尺寸,柔性电路板通过第一绑定点搭接导电引线,对应减小了柔性电路板在触控面板的长度方向上的覆盖面积。

进一步,所述柔性电路板还设有多个第二绑定点,所述第二绑定点包括至少一第二长边,所述第二长边沿所述触控面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绑定点沿所述触控面板的宽度方向排列。如此,第二绑定点以平行于触控面板的长度方向设置,从而减小了柔性电路板在触控面板的宽度方向的尺寸。

进一步,所述第一电极的数量为多个,部分所述第一电极通过所述导电引线电连接至所述第一绑定点,部分所述第一电极通过所述导电引线电连接至所述第二绑定点。如此,同时减小了柔性电路板在触控面板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覆盖面积,对应减小了用于遮挡柔性电路板的黑色遮光层的尺寸,从而增大了可视区域的尺寸,提高了显示设备的屏占比,极大地提高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通过所述第一绑定点电连接至所述柔性电路板。如此,第一绑定点以平行于触控面板的宽度方向设置,缩小了柔性电路板在触控面板的长度方向的尺寸。

进一步,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通过所述第一绑定点电连接至所述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二电极通过所述第二绑定点电连接至所述柔性电路板。如此,同时减小了柔性电路板在触控面板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覆盖面积,对应减小了用于遮挡柔性电路板的黑色遮光层的尺寸,从而增大了可视区域的尺寸,提高了显示设备的屏占比,极大地提高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通过所述第二绑定点电连接至所述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二电极通过所述第一绑定点电连接至所述柔性电路板。如此,同时减小了柔性电路板在触控面板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覆盖面积,对应减小了用于遮挡柔性电路板的黑色遮光层的尺寸,从而增大了可视区域的尺寸,提高了显示设备的屏占比,极大地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及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触控面板层叠设置,所述显示面板输出图像并穿过所述触控面板的透明区域显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第一绑定点包括至少一第一长边,所述第一长边沿所述触控面板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避免了第一绑定点将第一长边沿触控面板的长度方向设置,缩小了柔性电路板在触控面板的长度方向的尺寸,柔性电路板通过第一绑定点搭接导电引线,因此对应减小了柔性电路板在触控面板的长度方向上的覆盖面积,减小了黑色遮光层的尺寸,从而增大了可视区域的尺寸,提高了显示设备的屏占比,极大地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明显变形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触控面板包括柔性电路板20、第一电极12及导电引线30。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触控面板整体为矩形,触控面板包括相互垂直的长度方向与宽度方向。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2为透明导电材料形成的导电薄膜,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12为图案化的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薄膜。进一步的,第一电极12的数量为多个,并且第一电极12沿触控面板的宽度方向阵列排列形成GF结构的触控面板。

柔性电路板20位于触控面板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并电连接至显示设备的主板。具体的,柔性电路板20位于触控面板的顶端或底端,柔性电路板20具有可弯折且导电性能良好的特点,柔性电路板20一端电连接触控面板,另一端电连接主板或电连接显示面板后再通过显示面板电连接至主板。触控面板接受用户手指的触摸后接收带有触控信息的触控信号,再将触控信号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至主板进行分析处理。

柔性电路板20设有第一绑定点22,第一绑定点22包括至少一第一长边222,第一长边222沿触控面板的宽度方向延伸。具体的,第一绑定点22还包括一对第一短边224,一对第一短边224分别连接一对第一长边222的两端形成封闭的图形,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绑定点22为矩形。进一步的,第一绑定点22以平行于触控面板的宽度方向设置,从而减小了柔性电路板20在触控面板的长度方向的尺寸。

第一电极12通过导电引线30电连接至第一绑定点22,从而电连接至柔性电路板20。进一步的,导电引线30为不透明的金属引线。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导电引线30为银胶线,即通过化学蚀刻或激光蚀刻的银胶层形成的银质导线,银胶线导电性能好,降低了触控面板整体的阻抗,提升了触控效果。进一步的,银胶线电连接第一绑定点22,从而使第一电极12电连接至柔性电路板20。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绑定点22为突出于柔性电路板20的金属片,具有良好的导电特性。银胶线与第一绑定点22的结合导线效果好,易于绑定。

第一绑定点22包括至少一第一长边222,第一长边222沿触控面板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避免了第一绑定点22将第一长边222沿触控面板的长度方向设置,,缩小了柔性电路板20在触控面板的长度方向的尺寸,柔性电路板20通过第一绑定点22搭接导电引线30,因此对应减小了柔性电路板20在触控面板的长度方向上的覆盖面积,减小了黑色遮光层的尺寸,从而增大了可视区域的尺寸,提高了显示设备的屏占比,极大地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实施例中,导电引线30与第一绑定点22绑定的一端具有与第一绑定点22相同的形状。如此可以保证导电引线30和第一绑定点22的搭接面积,从而提高两者的电连接性能。

本实施例中,第一绑定点22的形状为矩形、三角形、梯形或六边形。如此可保证第一绑定点22包括至少一第一长边222,第一长边222沿触控面板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避免了第一绑定点22将第一长边222沿触控面板的长度方向设置,缩小了柔性电路板20在触控面板的长度方向的尺寸。

本实施例中,第一绑定点22的面积大于等于0.045平方毫米而小于等于0.75平方毫米。当第一绑定点22的面积小于0.045平方毫米时,导电引线30和第一绑定点22的绑定面积过少,绑定偏差容易造成两者绑定不良而造成良率不高;当第一绑定点22的面积大于0.75毫米时,要保证柔性电路板20能容纳同样多数量的第一绑定点22来绑定导电引线30需要在触控面板宽度方向具有足够宽的面积,这样会不利于触控按键的布局和提高柔性电路板30的制造成本。

本实施例中,第一绑定点22的面板大于等于0.025平方毫米而小于等于0.050平方毫米。当第一绑定点22的面积小于等于0.025平方毫米容易导致导电引线30和第一绑定点22的绑定面积过少,绑定偏差容易造成两者绑定不良;当第一绑定点22的面板大于等于0.050平方毫米易造成柔性电路板20占用触控面板宽度方向较多面积,不利于触控按键布局和提高制作成本。

本实施例中,第一绑定点22的数量为多个,并且第一绑定点22沿触控面板的宽度方向排列。具体的,每个第一绑定点22通过一个导电引线30对应连接一个第一电极12,以使每个第一电极12通过一个独立的通道电连接至显示设备的主板。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绑定点22在触控面板的宽度方向上沿直线排列,便于柔性电路板20内部通道的走线设计,以减小柔性电路板20在触控面板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

请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触控面板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柔性电路板20还设有多个第二绑定点24,第二绑定点24包括至少一第二长边242,第二长边242沿触控面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绑定点24沿触控面板的宽度方向排列。具体的,第二绑定点24还包括一对第二短边244,一对第二短边244分别连接一对第二长边242的两端形成封闭的图形,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绑定点24为矩形。进一步的,第二绑定点24以平行于触控面板的长度方向设置,从而减小了柔性电路板20在触控面板的宽度方向的尺寸。本实施例中,第一绑定点22与第二绑定点24共同沿触控面板的宽度方向排列,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绑定点22与第二绑定点24在触控面板的宽度方向上沿同一条直线排列,便于柔性电路板20内部通道的走线设计,以减小柔性电路板20在触控面板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进一步的,第一绑定点22与第二绑定点24可以交错排列,也可以连续排列多个第一绑定点22再连续排列多个第二绑定点24。第一绑定点22减小了柔性电路板20在触控面板的长度方向的尺寸,第二绑定点24减小了柔性电路板20在触控面板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第一绑定点22与第二绑定点24混合排列同时减小了柔性电路板20在触控面板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尺寸。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2的数量为多个,部分第一电极12通过导电引线30电连接至第一绑定点22,部分第一电极12通过导电引线30电连接至第二绑定点24。进一步的,第一电极12电连接至第一绑定点22减小了导电引线30与柔性电路板20的搭接处在触控面板的长度方向的尺寸,从而减小了柔性电路板20在触控面板的长度方向覆盖的面积;第一电极12电连接至第二绑定点24减小了柔性电路板20在触控面板的搭接处在宽度方向的尺寸,从而减小了柔性电路板20在触控面板的宽度方向覆盖的面积,第一电极12同时电连接第一绑定点22与第二绑定点24同时减小了柔性电路板20在触控面板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覆盖面积,对应减小了用于遮挡柔性电路板20的黑色遮光层的尺寸,从而增大了可视区域的尺寸,提高了显示设备的屏占比,极大地提高了用户体验。

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绑定点22与第二绑定点24的数量相同,从而电连接第一绑定点22与第一电极12的导电引线30的数量和电连接第二绑定点24与第一电极12的导电引线30的数量相同,以均衡调节柔性电路板20在触控面板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尺寸。

请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触控面板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触控面板还包括第二电极14,第一电极12和第二电极14层叠设置形成电容结构。具体的,第一电极12为驱动电机,第二电极24为感应电极。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极14为透明导电材料形成的导电薄膜,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极24为图案化的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薄膜。进一步的,第二电极14的数量为多个,并且第二电极14沿触控面板的长度方向阵列排列。第一电极12与第二电极14层叠形成GFF结构的电容式触控面板,GFF结构的电容式触控面板触控精度高,可以实现多点触控,并且生产成本低,生产制程简单。

进一步的,第一电极12和第二电极14均通过第一绑定点22电连接至柔性电路板20。第一绑定点22的第一长边222沿触控面板的宽度方向延伸,即第一绑定点22以平行于触控面板的宽度方向设置,缩小了柔性电路板20在触控面板的长度方向的尺寸,柔性电路板20通过第一绑定点22搭接导电引线30,对应减小了柔性电路板20在触控面板的长度方向上的覆盖面积,减小了黑色遮光层的尺寸,从而增大了可视区域的尺寸,提高了显示设备的屏占比,极大地提高了用户体验。

请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触控面板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第一电极12通过第一绑定点22电连接至柔性电路板20,第二电极14通过第二绑定点24电连接至柔性电路板20。第一电极12电连接至第一绑定点22减小了导电引线30与柔性电路板20的搭接处在触控面板的长度方向的尺寸,从而减小了柔性电路板20在触控面板的长度方向覆盖的面积;第二电极14电连接至第二绑定点24减小了柔性电路板20在触控面板的搭接处在宽度方向的尺寸,从而减小了柔性电路板20在触控面板的宽度方向覆盖的面积,第一电极12和第二电极14分别电连接第一绑定点22和第二绑定点24同时减小了柔性电路板20在触控面板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覆盖面积,对应减小了用于遮挡柔性电路板20的黑色遮光层的尺寸,从而增大了可视区域的尺寸,提高了显示设备的屏占比,极大地提高了用户体验。

请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触控面板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第一电极12通过第二绑定点24电连接至柔性电路板20,第二电极14通过第一绑定点22电连接至柔性电路板20。第二电极14电连接至第一绑定点22减小了导电引线30与柔性电路板20的搭接处在触控面板的长度方向的尺寸,从而减小了柔性电路板20在触控面板的长度方向覆盖的面积;第一电极12电连接至第二绑定点24减小了柔性电路板20在触控面板的搭接处在宽度方向的尺寸,从而减小了柔性电路板20在触控面板的宽度方向覆盖的面积,第一电极12和第二电极14分别电连接第二绑定点24和第一绑定点22同时减小了柔性电路板20在触控面板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覆盖面积,对应减小了用于遮挡柔性电路板20的黑色遮光层的尺寸,从而增大了可视区域的尺寸,提高了显示设备的屏占比,极大地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触控面板还包括盖板,盖板、第一电极12及第二电极24层叠设置,盖板边缘印刷遮光层用于遮挡导电引线30和柔性电路板20。具体的,盖板为玻璃或塑料等透明材质制成,盖板用于保护触控面板和显示面板的同时接触用户手指进行触控操作。盖板边缘的遮光层遮挡触控面板的顶端或底端,对应遮挡不透明的导电引线30与柔性电路板20,美观显示设备外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及以上所述的触控面板,显示面板与触控面板层叠设置,显示面板输出图像并穿过触控面板的透明区域显示。本实施例中,显示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

进一步的,显示设备还包括系统主板、壳体及电池,系统主板电连接触控面板及显示面板并控制电连接触控面板及显示面板工作,电池用于向主板供电,壳体收容主板、电池、触控面板及显示面板,起到保护显示设备内部器件及美观的作用。

第一绑定点22包括至少一第一长边222,第一长边222沿触控面板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避免了第一绑定点22将第一长边222沿触控面板的长度方向设置,,缩小了柔性电路板20在触控面板的长度方向的尺寸,柔性电路板20通过第一绑定点22搭接导电引线30,因此对应减小了柔性电路板20在触控面板的长度方向上的覆盖面积,减小了黑色遮光层的尺寸,从而增大了可视区域的尺寸,提高了显示设备的屏占比,极大地提高了用户体验。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几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