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装置、触控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15613发布日期:2018-08-21 16:49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触控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触控装置、触控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全面进入智能化时代,包括智能移动通信终端、智能可穿戴以及其他各种手持智能设备,已经成为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并且,为方便人机交互,各智能设备大都设置有显示面板,又称智能显示装置,以提供更直观、更友好的使用功能。

现有技术中,一部分显示装置的储电电池通常重量较重,体积也较大,不便于显示装置的轻便化,另一部分显示装置的储电电池虽然轻薄,但需要频繁充电,不方便用户使用。因此,提供一种触控装置、触控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使得显示装置更加轻薄、充电更加方便,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触控装置、触控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的储电电池不够轻薄和充电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触控装置。

该触控装置具有平面状态和弯曲状态,其中,所述触控装置处于所述弯曲状态时的弯折轴在第一方向上延伸,所述触控装置包括:触控基板,所述触控基板包括第一基板部分和第二基板部分,其中,所述触控装置处于所述平面状态时,所述第一基板部分和所述第二基板部分在第二方向上依次排列,所述触控装置处于所述弯曲状态时,所述第一基板部分和所述第二基板部分相互摩擦分别产生正、负电荷,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触控电极,设置于所述触控基板的一侧,所述触控电极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其中,在所述触控装置处于所述平面状态时,所述触控电极用于检测触控信号,在所述触控装置处于所述弯曲状态时,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用于传输所述第一基板部分产生的正电荷,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用于传输所述第二基板部分产生的负电荷;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电连接;第二信号线,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电连接;电荷处理电路,与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分别电连接。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该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本发明提供的任意一种触控装置,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具有平面状态和弯曲状态,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发光功能层,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封装层,设置于所述发光材料远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所述触控装置设置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发光功能层的一侧,且所述封装层与所述触控电极设置于所述触控基板的同一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显示装置。

该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提供的任意一种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轴结构,用于保持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处于所述弯曲状态;弹性支撑结构,其中,所述轴结构与所述弹性支撑共同作用,能够使所述显示装置在受到震动外力时,所述第一基板部分和所述第二基板部分摩擦产生电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

该显示装置为本发明提供的任意一种显示装置,该控制方法包括:检测所述显示装置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状态;当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处于弯曲状态时,通过所述第一基板部分产生的正电荷和所述第二基板部分产生的负电荷对所述显示装置的电池充电;当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处于平面状态时,通过所述触控电极检测触控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触控装置、触控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触控装置在平面状态能够正常检测触控信号,在弯曲状态能够通过触控基板不同部分的摩擦产生正、负电荷,再由触控电极和信号线将产生的电荷传输至电荷处理电路,由电荷处理电路处理后被储电装置存储利用,因此,对于包括该触控装置的显示装置,触控装置产生的电能能够自动、随时对显示装置内的体积较小的储电电池进行充电,通过一种全新的充电思路,不仅能够代替现有技术中以增大储电电池体积来增加电池存储能力的思路,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的储电电池体积过大的技术问题,而且由于该实施例提供的触控装置使得显示装置不通过外部电源即可自身完成充电,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的储电电池充电不便的技术问题。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触控装置处于平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触控装置处于弯曲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另一种触控装置处于平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处于平面状态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处于平面状态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处于平面状态的部分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处于平面状态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处于平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显示装置处于弯曲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智能手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本申请针对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的储电电池不够轻薄和充电不便的问题,进行了如下的研究:

显示面板显示图像时均具有一定的功耗,需要通过储电电池来提供电。但是,现有技术中,如果想要减少显示装置的充电频率,只能采用存储能力较强的储电电池,而基于电池技术本身的制约,势必需要体积较大、重量较重的储电电池,同时使得显示装置整体变得过大、过厚和过重,不方便携带和使用,特别是对于智能可穿戴设备而言,可穿戴设备体积或重量太大时,都会严重影响到使用舒适度;而如果采用体积小、重量轻的储电电池,又会对储电电池的储电能力造成限制,此时,通常需要频繁地外接电源对储电电池充电,造成使用不便,特别是在目前显示面板的显示色彩更鲜艳,显示内容更丰富,对储电电池的储电能力要求更高的趋势下,减小储电电池的体积会使充电过程更加频繁,因而,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的储电电池的体积和储电能力之间,形成显示装置轻薄发展的瓶颈。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提出一种全新的充电方式,不需要外接电源即可增加储电电池的电能,具体地,关于本申请提出的触控装置、触控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的各个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触控装置处于平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触控装置处于弯曲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该触控装置具有平面状态和弯曲状态,在处于平面状态时,可执行正常的触控检测;沿在第一方向y上延伸的弯折轴ax弯折后,触控装置处于弯曲状态,在处于弯曲状态时,触控装置弯折后的弯折轴ax两侧的表面能够接触发生摩擦,摩擦过程中产生电荷,该电荷经过处理后能够被储电装置存储利用。具体地,该触控装置包括触控基板10、触控电极20、信号线30和电荷处理电路40。

其中,该触控基板10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可变形可弯曲,包括第一基板部分11和第二基板部分12,其中,如图1所示,触控装置处于平面状态时,第一基板部分11和第二基板部分12在第二方向x上依次排列,分别位于弯折轴ax的两侧,第一方向y与第二方向x交叉;如图2所示,触控装置处于弯曲状态时,第一基板部分11和第二基板部分12相互接触摩擦,在摩擦过程中第一基板部分11产生正电荷,第二基板部分12产生负电荷。

触控电极20设置于触控基板10的一侧,在触控装置处于平面状态时,触控电极20用于检测触控信号;在触控装置处于弯曲状态时,触控电极20位于触控装置的凸侧,触控基板10位于触控装置的凹侧,第一基板部分11和第二基板部分12摩擦产生的电荷能够被触控电极20传输。其中,触控电极20包括第一触控电极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第一触控电极21与第一基板部分11电连接,第二触控电极22与第二基板部分12电连接,在触控装置处于弯曲状态时,第一触控电极21用于传输第一基板部分11产生的正电荷,第二触控电极22用于传输第二基板部分12产生的负电荷。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21与第一基板部分11直接相接触实现电连接,第二触控电极22与第二基板部分12直接相接触实现电连接;或者,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21与第一基板部分11通过中间导电结构实现电连接,第二触控电极22与第二基板部分12通过另一中间导电结构实现电连接;或者,第一触控电极21与第一基板部分11直接相接触实现电连接,第二触控电极22与第二基板部分12通过另一中间导电结构实现电连接等,本申请对此并不进行限定。

信号线30包括第一信号线31和第二信号线32,第一信号线31与第一触控电极21电连接,第二信号线32与第二触控电极22电连接,电荷处理电路40与第一信号线31和第二信号线32分别电连接。第一触控电极21传输第一基板部分11产生的正电荷至第一信号线31,再由第一信号线31传输至电荷处理电路40,第二触控电极22传输第二基板部分12产生的负电荷至第二信号线32,再由第二信号线32传输至电荷处理电路40。电荷处理电路40对接收到的正、负电荷进行处理,处理后可能够被储电装置存储利用。其中,电荷处理电路40可以集成在单独的芯片内,绑定于触控基板10;或者,电荷处理电路40也可以与其他功能的电路集成在同一芯片内,本申请对此并不进行限定。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所述的触控电极个数以及排列方式,仅用于示意性的说明与信号线和电荷处理电路的连接关系,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

采用该实施例提供的触控装置,触控装置在平面状态能够正常检测触控信号,在弯曲状态能够通过触控基板不同部分的摩擦产生正、负电荷,再由触控电极和信号线将产生的电荷传输至电荷处理电路,由电荷处理电路处理后被储电装置存储利用,因此,对于包括该触控装置的显示装置,触控装置产生的电能能够自动、随时对显示装置内的体积较小的储电电池进行充电,通过一种全新的充电思路,不仅能够代替现有技术中以增大储电电池体积来增加电池存储能力的思路,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的储电电池体积过大的技术问题,而且由于该实施例提供的触控装置使得显示装置不通过外部电源即可自身完成充电,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的储电电池充电不便的技术问题。

其中,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线31和第二信号线32单独用做传输电荷的信号线;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线31和第二信号线32在不同时间段复用为传输其他信号的信号线。可选地,触控装置还包括触控电路,该触控电路可与电荷处理电路40集成于同一芯片内,或者分别集成于不同芯片,用于对触控电极20检测到的触控信号进行处理识别。第一信号线31和第二信号线32分别与触控电路相连接,在触控装置处于平面状态时,第一信号线31和第二信号线32复用为触控信号线,将触控电极20检测到的触控信号传传输电荷的信号线输至触控电路,由触控电路根据触控信号进行触控识别;在触控装置处于弯曲状态时,第一信号线31和第二信号线32复用为传输电荷的信号线,将触控电极20接收到的触控基板10的电荷传输至电荷处理电路40,由电荷处理电路40进行电荷处理。

采用该实施例提供的触控装置,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与触控电路、与电荷处理电路均分别连接,在触控装置处于平面状态时传输触控信号,在触控装置处于弯曲状态时传输电荷,实现对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的分时复用,减少触控装置内的走线,并且在传输触控信号时仍然可基于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与触控电极的电连接关系,不增加走线的复杂性。

可选地,触控电极基于互容原理实现触控检测,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另一种触控装置处于平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触控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第一电极23和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第二电极24,第一电极23和第二电极24相互交叉,用于实现互电容式触控检测。

其中,第一电极23和第二电极24可采用如图3所示的块状电极相互连接的方式,分别形成在第一方向y上和在第二方向x上延伸的电极;或者,第一电极23和第二电极24分别为在第一方向y上和在第二方向x上延伸条状电极;或者,第一电极23和第二电极24可采用栅格状的电极,分别形成在第一方向y上和在第二方向x上延伸的电极。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第一电极23和第二电极24的具体结构并不进行限定,可采用任意结构,能够实现互电容式触控检测即可。

对于上述第一电极23和第二电极24,在实现触控检测时,第一电极23和第二电极24中的一个为触控驱动电极,接收触控电路50的驱动信号,另一个为触控检测电极,向触控电路50传输触控信号。以第一电极23为触控驱动电极,第二电极24为触控检测电极为例,第一电极23经第三信号线33接收触控电路50的驱动信号,第二电极24经第四信号线34向触控电路50传输触控信号。

对于上述第一电极23和第二电极24,在实现电荷传输时,第一触控电极21a(21b)和第二触控电极22a(22b)均为第一电极23,第二电极24不用于电荷传输;第一信号线31a1(31a2、31b1和31b2)和第二信号线32a1(32a2、32b1和32b2)均为第三信号线33,第四信号线34不用于电荷传输。可选地,将触控电极向触控基板投影,正投影在第一基板部分11内的第一电极23作为第一触控电极,正投影在第二基板部分12内的第一电极23作为第二触控电极。同时,在一种实施例中,当触控电极与触控基板相接触时,正投影在第一基板部分11内的第二电极24和正投影在第二基板部分12内的第二电极24相互绝缘。

在图3中,与第一触控电极21a相连接的第一信号线31a1和31a2,将第一触控电极21a接收到的第一基板部分11产生的正电荷,传输至电荷处理电路40;与第一触控电极21b相连接的第一信号线31b1和31b2,将第一触控电极21b接收到的第一基板部分11产生的正电荷,传输至电荷处理电路40;与第二触控电极22a相连接的第二信号线32a1和32a2,将第二触控电极22a接收到的第二基板部分12产生的正电荷,传输至电荷处理电路40;与第二触控电极22b相连接的第二信号线32b1和32b2,将第二触控电极22b接收到的第二基板部分12产生的正电荷,传输至电荷处理电路40。

可选地,电荷处理电路40与触控电路50集成于同一芯片,各信号线与芯片的管脚连接,以实现与电荷处理电路40和触控电路50的连接。

采用该实施例,能够在基于互容式触控检测原理的触控装置上,实现摩擦生电,使得显示装置无需外接电源就可实现充电,并且,以延伸方向与弯折轴同向的第一电极作为传输电荷的触控电极,每个传输电荷的触控电极在触控基板的正投影,均不会同时跨过第一基板部分和第二基板部分,使得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容易实现相互绝缘,降低触控装置的复杂性。

可选地,触控电极基于自容原理实现触控检测,请继续参考图1,各触控电极20分别为块状电极,多个触控电极20构成矩阵阵列,实现触控信号的检测。

在实现触控检测时,每个触控电极20接收触控电路50的驱动信号,并向触控电路50传输触控信号。在实现电荷传输时,可选地,将触控电极20向触控基板10投影,正投影在第一基板部分11内的触控电极20作为第一触控电极21,正投影在第二基板部分12内的触控电极20作为第二触控电极22,第一触控电极21经第一信号线31向电荷处理电路40传输正电荷,第二触控电极22经第二信号线32向电荷处理电路40传输负电荷。可选地,电荷处理电路40与触控电路50集成于同一芯片,各信号线与芯片的管脚连接,以实现与电荷处理电路40和触控电路50的连接。

采用该实施例,能够在基于自容式触控检测原理的触控装置上,实现摩擦生电。

可选地,请继续参考图1,第一基板部分11的材料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第二基板部分12的材料为聚酰亚胺(pi)。

采用该实施例提供的触控装置,由聚二甲基硅氧烷和聚酰亚胺形成触控基板的两个部分,在摩擦后能够产生电荷分离,进而产生电势差,同时,聚二甲基硅氧烷和聚酰亚胺均为柔软的透明材料,易于在平面状态和弯曲状态之间转换,并且在应用于显示装置时,不影响显示装置正常显示图像。

可选地,请继续参考图1,第一基板部分11与第二基板部分12在第三方向上的透过率相同,其中,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分别垂直,在图1中,示出的是触控装置的俯视图,第三方向为垂直于图1观测面的方向,也即触控装置的厚度方向。

采用该实施例提供的触控装置,当触控装置应用于显示装置时,设置第一基板部分与第二基板部分在第三方向上的透过率相同,使得显示装置中经过触控基板的光线的光损相同,避免触控装置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均一性。

其中,在一种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第一基板部分与第二基板部分实现摩擦生电而采用不同的材料,同时保证第一基板部分与第二基板部分在第三方向上的透过率相同,使得第一基板部分与第二基板部分在第三方向上的厚度不同,此时,为了减少该厚度差异,可通过在不同基板部分增加不同厚度的光学胶等其他膜层,进行补偿。

可选地,请继续参考图3,触控装置包括触控柔性电路板60,触控柔性电路板60绑定于触控基板上,电荷处理电路40和触控电路50集成于同一芯片内,该芯片设置于触控柔性电路板60上。

以上为本发明提供的触控装置的实施例,本发明还提供了包括上述任意一种触控装置的触控显示面板,具有上述触控装置的技术特征和相应的技术效果,以下将详细介绍本申请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实施例。

在一种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为柔性面板,包括上述任意一种触控装置,且具有平面状态和弯曲状态,触控显示面板处于平面状态时,触控装置也处于平面状态,触控显示面板可进行图像显示以及触控操作,触控显示面板处于弯曲状态时,触控装置也处于弯曲状态,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装置中,触控电级和信号线可将触控基板中两个部分摩擦产生的电荷传输至电荷处理电路。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处于平面状态的膜层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第三方向z上,触控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01、发光功能层02、封装层03和触控装置04,其中,触控显示面板处于弯曲状态时,衬底基板01位于触控显示面板的凸侧,触控装置04位于触控显示面板的凹侧。

衬底基板01包括柔性基底和设置于柔性基底上的显示控制电路;发光功能层02包括显示材料,可以为液晶、有机发光显示材料(oled)或电泳粒子等;封装层03设置于发光功能层02远离衬底基板01的一侧,用于封装发光功能层02的显示材料;触控装置04位于封装层远离发光功能层的一侧,且封装层03与触控电极20设置于触控基板10的同一侧,触控基板10同时复用为触控显示面板的盖板层。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将触控基板10和触控电极20制作完成后,再与触控显示面板的其他膜层组合,或者,也可以在形成封装层之后,依次制作触控电极20和触控基板10。

可选地,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处于平面状态的膜层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第三方向z上,触控显示面板包括背板05、衬底基板01、发光功能层02、封装层03、偏光片06、触控装置04和显示柔性电路板08。其中,触控显示面板处于弯曲状态时,背板05位于触控显示面板的凸侧,触控装置04位于触控显示面板的凹侧。

背板05位于衬底基板01远离发光功能层02的一侧;衬底基板01包括柔性基底70和位于柔性基底70上的薄膜晶体管阵列80;发光功能层02为有机发光材料(oled),封装层03形成有机发光材料的封装;在封装层03远离发光功能层02的一侧,设置偏光片06,提升触控显示面板的出光率;偏光片06之上形成触控电极20和触控基板10,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图5中的触控装置04仅示出了部分结构,关于信号线的部分,在图中未示出,相关内容可参考前述描述和对应的附图。封装胶07位于衬底基板01与触控电极20之间显示面板边框区的部分,在第三方向c上靠,近触控电极20一侧绑定有触控柔性电路板60,触控柔性电路板60上设置有集成电荷处理电路和触控电路的第一集成电路芯片,靠近衬底基板01一侧绑定有显示柔性电路板08,显示柔性电路板08上设置有集成显示控制相关电路的第二集成电路芯片。

进一步地,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处于平面状态的部分膜层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图6仅示出的触控显示面板的部分结构,同时参考图6和图5,该图6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与图5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区别在于,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光学胶层09,该光学胶层09设置于偏光片06与触控电极之间,当第一基板部分11与第二基板部分12为了实现透过率一致而出现在第三方向c上的厚度差异时,光学胶层09能够填平第一基板部分11与第二基板部分12的厚度差异,一方面,第一基板部分11与第二基板部分12可采用不同材料制成,满足摩擦产生电荷的需求,第二方面,针对不同材料制成的第一基板部分11与第二基板部分12,当限定两部分透过率一致而出现厚度差异时,通过学胶层填平这一厚度差异,既能满足透过率差异又使触控显示面板整体厚度均一。

可选地,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处于平面状态的膜层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发光功能层02包含多个像素p,像素p具有开口,触控显示面板在像素p的开口处出射光线,在非开口处p’为暗区,用于设置信号走线等。第一基板部分11和第二基板部分12的边界y在发光功能层02上的正投影位于像素p的非开口处p’。

采用该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将第一基板部分和第二基板部分的边界设置于像素的非开口处,避免此边界对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产生影响,提升显示效果。

在设置显示面板形状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将显示面板设置为多种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可选地,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处于平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触控显示面板处于平面状态时,包括第一面板部分a、第二面板部分b、第三面板部分c和第四面板部分d,其中,第一面板部分a和第二面板部分b2在第一方向y上位于第三面板部分3的两侧,第四面板部分d和第三面板部分c在第二方向x上依次设置,第三面板部分c包括第一基板部分11,第四面板部分d包括第二基板部分12,该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处于平面状态时,第一面板部分a、第二面板部分b、第三面板部分c和第四面板部分d均可以按需要显示图像和/或文字,该触控显示面板处于弯曲状态时,第三面板部分c和第四面板部分d被相对弯折,第三面板部分c和第四面板部分d相向的两侧表面相互摩擦分别产生正负电荷,第一面板部分a和第二面板部分b仍可正常显示内容。

采用该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在触控显示面板处于平面状态时,具有较大的显示区域,可显示复杂的图像、图形和文字,在触控显示面板处于弯曲状态时,面板的部分相互摩擦产生电荷,部分仍可显示一些简单的内容,例如时间信息、充电提示信息、网络信号信息和模式信息等,提升用户的体验。

进一步优选地,触控显示面板处于弯曲状态时,第一面板部分a用于显示第一文字信息,第二面板部分b用于显示第二文字信息,第三面板部分c和第四面板部分d不显示内容;触控显示面板处于平面状态时,第三面板部分c与第四面板部分d用于显示图像。例如,触控显示面板大部分时间处于弯曲状态,平时使用看时间时,时间显示在第一面板部分a,平时使用看日期时,日期显示在第二面板部分b,需要看一些复杂信息或是视频信息时,展开折叠的第三面板部分c和第四面板部分d,画面显示在第三面板部分c和第四面板部分d。

以上为本发明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实施例,本发明还提供了包括上述任意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具有上述的触控显示面板的技术特征和相应的技术效果,以下将详细介绍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实施例。

在一种实施例中,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显示装置处于弯曲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显示装置包括触控显示面板1、轴结构2和弹性支撑结构3,其中,轴结构2用于保持触控显示面板1处于弯曲状态,弹性支撑结构3用于向处于弯曲的触控显示面板1施加相互远离的弹力,轴结构2与弹性支撑结构3共同作用,能够使显示装置在受到震动外力时,第一基板部分11和第二基板部分12摩擦产生电荷。

采用该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处于弯曲状态时采用双机构配合,也即轴结构和弹性支撑结构,轴结构保持显示装置的表面(也即触控基底的表面)在不打开时的扣紧状态,弹性支撑结构给表面一个分开的力,即在外力震动下表面可以轻微撑开。因此,该显示装置在被携带过程中发生震动时,轴结构和弹性支撑结构相互作用,表面会反复轻微的展开/合上,并带动第一基板部分和第二基板部分进行反复的摩擦,产生电荷。

可选地,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电路原理示意图,如图10所示,显示装置包括触控显示面板、主控板4和电池5,其中,触控显示面板包括触控装置,触控装置包括第一基板部分11、第二基板部分12和电荷处理电路40,如上文中各个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一基板部分11和第二基板部分12在触控装置处于弯曲状态时,相互摩擦产生电荷,经传输至电荷处理电路40处理,电荷处理电路40与主控板4电连接,主控板4与电池电连接,从而,第一基板部分11产生的正电荷传输至电池5的正极,第二基板部分12产生的负电荷传输至电池5的负极,使得显示装置处于弯曲状态时,第一基板部分11和第二基板部分12摩擦产生的电荷能够为电池5充电。

可选地,继续参考图10,显示装置还包括状态检测模块6,与主控板4电连接,状态检测模块6可通过检测轴结构和/或弹性支撑结构的状态,或者检测触控显示面板中第一基板部分和第二基板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等,对触控显示面板处于弯曲状态或平面状态进行状态检测,并将检测到的状态信息传递至主控版4,由主控板4控制触控显示面板进行图像显示或向电池5充电。

以上各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智能穿戴设备以及其他便携式显示装置,在用户携带移动的过程中,即可完成对电池的充电。可选地,手表包括表带和本发明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可选地,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智能手表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8和图11,手表包括表带e和图8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触控显示面板的第一面板部分a和第二面板部分b分别与表带连接。

以上为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实施例,本发明还提供了控制上述任意一种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基于上述任意一种结构的显示装置,以下将详细介绍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

在一种实施例中,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2所示,该控制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s101至步骤s103:

步骤s101:检测显示装置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状态。

其中,可通过上述状态检测模块进行触控显示面板的状态检测,检测到的状态信息包括触控显示面板处于平面状态或弯曲状态。

步骤s102:当触控显示面板处于弯曲状态时,通过第一基板部分产生的正电荷和第二基板部分产生的负电荷对显示装置的电池充电。

在触控显示面板处于弯曲状态时,第一基板部分和第二基板部分由于震动相互反复展开和接触,摩擦产生电荷,通过触控电极以及信号线传递电荷至电荷处理电路,再至主控板,以对显示装置的电池进行充电。

步骤s103:当触控显示面板处于平面状态时,通过触控电极检测触控操作。

在触控显示面板处于平面状态时,触控显示面板正常显示图像,通过触控电极正常检测触控操作。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的触控装置、触控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达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触控装置在平面状态能够正常检测触控信号,在弯曲状态能够通过触控基板不同部分的摩擦产生正、负电荷,再由触控电极和信号线将产生的电荷传输至电荷处理电路,由电荷处理电路处理后被储电装置存储利用,因此,对于包括该触控装置的显示装置,触控装置产生的电能能够自动、随时对显示装置内的体积较小的储电电池进行充电,通过一种全新的充电思路,不仅能够代替现有技术中以增大储电电池体积来增加电池存储能力的思路,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的储电电池体积过大的技术问题,而且由于该实施例提供的触控装置使得显示装置不通过外部电源即可自身完成充电,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的储电电池充电不便的技术问题。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