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显示方法及一种智能终端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17319发布日期:2019-02-19 19:04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显示方法及一种智能终端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智能终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显示方法及一种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设备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述智能终端具备操作系统,支持人机交互,提供各种功能应用程序,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所述智能终端通过触摸屏与用户进行交互,显示应用程序界面等内容,并接收用户的操作。随着技术的发展,所述智能终端的触摸屏有着全面屏的发展趋势,如图1所示,为一智能终端的触摸屏所在的平面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触摸屏包括设于触摸屏顶端的缺口区域1、设于所述缺口区域1两侧的状态显示区域2以及内容显示区域3,其中缺口区域1不显示任何内容,常布设有摄像头、红外传感器等部件。现有的不少应用程序,例如游戏、视频播放软件等在运行时会采用全屏显示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图1中所示的智能终端,默认的显示方式会从状态显示区域2开始布局,直至在整个触摸屏界面进行显示。然而,这样的显示方式会导致缺口区域1对应的位置无法显示应用程序的界面,造成应用程序的界面无法完整显示,影响用于体验。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显示方法,更够根据应用程序的特点进行显示界面布局调整,使得应用程序的界面能够被完整显示。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显示方法及一种智能终端,能够较好地显示应用程序的界面。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显示方法,所述智能终端的触摸屏包括设于触摸屏顶端的缺口区域、设于所述缺口区域两侧的状态显示区域以及内容显示区域,所述界面显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于所述智能终端内预设一应用程序的列表、第一显示模式及第二显示模式,其中,第一显示模式为仅在所述内容显示区域中显示应用程序的界面,第二显示模式为在所述状态显示区域及内容显示区域显示应用程序的界面;

当一应用程序启动时,判断全屏显示标志位是否有效;

当所述全屏显示标志位有效时,判断所述应用程序是否处于所述列表中;

当所述应用程序处于所述列表中时,按照所述第一显示模式显示所述应用程序的界面;

当所述应用程序未处于所述列表中时,按照所述第二显示模式显示所述应用程序的界面。

优选地,按照所述第一显示模式显示所述应用程序的界面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按照所述第一显示模式对所述触摸屏的显示区域进行布局;

对待显示的应用程序的界面进行重绘。

优选地,对待显示的应用程序的界面进行重绘的步骤之后,按照所述第一显示模式显示所述应用程序的界面的步骤还包括:

判断全屏窗口标志位是否有效;

当所述全屏窗口标志位有效时,将窗口的显示区域设置为仅在所述内容显示区域中显示。

优选地,按照所述第一显示模式对所述触摸屏的显示区域进行布局时,从所述内容显示区域的右上角开始布局。

优选地,按照所述第二显示模式显示所述应用程序的界面时,从所述触摸屏的右上角开始布局。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智能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触摸屏,所述触摸屏包括设于触摸屏顶端的缺口区域、设于所述缺口区域两侧的状态显示区域以及内容显示区域,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于所述智能终端内预设一应用程序的列表、第一显示模式及第二显示模式,其中,第一显示模式为仅在所述内容显示区域中显示应用程序的界面,第二显示模式为在所述状态显示区域及内容显示区域显示应用程序的界面;

当一应用程序启动时,判断全屏显示标志位是否有效;

当所述全屏显示标志位有效时,判断所述应用程序是否处于所述列表中;

当所述应用程序处于所述列表中时,按照所述第一显示模式显示所述应用程序的界面;

当所述应用程序未处于所述列表中时,按照所述第二显示模式显示所述应用程序的界面。

优选地,按照所述第一显示模式显示所述应用程序的界面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按照所述第一显示模式对所述触摸屏的显示区域进行布局;

对待显示的应用程序的界面进行重绘。

优选地,对待显示的应用程序的界面进行重绘的步骤之后,按照所述第一显示模式显示所述应用程序的界面的步骤还包括:

判断全屏窗口标志位是否有效;

当所述全屏窗口标志位有效时,将窗口的显示区域设置为仅在所述内容显示区域中显示。

优选地,缺口区域设有摄像头。

优选地,所述智能终端的背面设有home键。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根据不同的应用程序特点实现合适的界面显示方式;

2.无需对硬件进行改动,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符合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智能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符合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基于智能终端的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步骤s104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4为符合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智能终端的结构框图。

附图标记:

1-缺口区域、2-状态显示区域、3-内容显示区域、10-智能终端、11-存储器、12-处理器、13-触摸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优点。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的说明,其本身并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与“部件”可以混合地使用。

参阅图2,为符合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基于智能终端的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智能终端的触摸屏的构造布局如图1所示,所述触摸屏包括设于触摸屏顶端的缺口区域1、设于所述缺口区域1两侧的状态显示区域2以及内容显示区域3,其中缺口区域1不显示任何内容,常布设有摄像头、红外传感器等部件。所述界面显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于所述智能终端内预设一应用程序的列表、第一显示模式及第二显示模式,其中,第一显示模式为仅在所述内容显示区域中显示应用程序的界面,第二显示模式为在所述状态显示区域及内容显示区域显示应用程序的界面。

本步骤执行预设操作,为后续的应用程序的界面显示做铺垫。本步骤所预设的内容包括应用程序的列表及显示模式两方面。其中,应用程序的列表记录了需要进行特别处理的应用程序的可唯一识别的标识,如名称、存储路径等内容,以便后续步骤进行查找对比。用户可通过设置界面对各应用程序进行设置,手动选择应用程序是否在列表内。显示模式则包括两种,即第一显示模式及第二显示模式,其中,第一显示模式为仅在所述内容显示区域3中显示应用程序的界面,第二显示模式为在所述状态显示区域2及内容显示区域3显示应用程序的界面。也就是说,第一显示模式仅在内容显示区域3中进行界面显示,不会涉及状态显示区域2,而内容显示区域3是一整块完整的矩形或其他形状的区域,能够保证按照第一显示模式进行显示的应用程序的界面能够完整显示,不会缺少某些区域。第二显示模式则同时利用状态显示区域2及内容显示区域3进行显示,这也是普通状态下的显示模式,如智能终端显示主界面时,在状态显示区域2显示状态栏,包括电量、移动蜂窝网络信号状态、网络连接状态等信息,在内容显示区域3显示主要的界面内容,如应用程序图标、桌面背景,以及应用程序界面。

s102:当一应用程序启动时,判断全屏显示标志位是否有效。

本步骤执行时,先要判断是否有应用程序启动。应用程序的启动往往伴随操作系统管理下的线程、标志位的变化,因此可以通过上述内容判断是否有应用程序启动,具体地,可通过一定时任务不断地循环判断,以便在第一时间发现有应用程序启动,这样就能在应程序启动时及时进行显示界面的调整。本步骤的核心内容是判断全屏显示标志位是否有效,全屏显示标志位用于标识是否进入全屏显示的状态,是一个通用的标志位。该标志位可由用户进行设置,也可通过某些操作或者关联应用的启动来改变是否有效的状态。所述全屏显示标志位有效时,则所述智能终端的各类界面均按照全面屏的模式进行显示,即在状态显示区域2及内容显示区域3进行界面显示;所述全屏显示标志位无效时,则按照非全面屏的模式进行显示,即仅在内容显示区域3进行界面显示。具体地,关于全屏显示标志位的实现,在安卓操作系统中,可在activityrecord中判断将要启动activity的flag,就能获取该全屏显示标志位。

s103:当所述全屏显示标志位有效时,判断所述应用程序是否处于所述列表中。

当步骤s102的判断成立时,即全屏显示标志位有效时,则执行本步骤。本步骤进一步判断步骤s102中启动的应用程序是否处于步骤s101中预设的列表中。执行本步骤的判断时,从操作系统中获取步骤s102中启动的应用程序的标识,而后与所述列表中存放的标识进行匹配,从而可以判断所述应用程序是否处于所述列表中。

s104:当所述应用程序处于所述列表中时,按照所述第一显示模式显示所述应用程序的界面。

当步骤s103的判断成立时,即所述应用程序处于所述列表中时,则执行本步骤。本步骤中,按照所述第一显示模式显示所述应用程序的界面,也就是仅在所述内容显示区域3中显示所述应用程序的界面,确保应用程序的界面被完整地显示。在按照所述第一显示模式显示界面时,须根据所述内容显示区域3的范围对待显示的应用程序的界面进行整体布局,以确保界面显示的完整性、统一性,避免显示区域有缺失以及显示比例失真。

s105:当所述应用程序未处于所述列表中时,按照所述第二显示模式显示所述应用程序的界面。

当步骤s103的判断不成立时,即所述应用程序不处于所述列表中时,则执行本步骤。本步骤中,按照所述第二显示模式显示所述应用程序的界面,即同时利用状态显示区域2及内容显示区域3进行显示,利用所述触摸屏全部的显示区域,实现全面屏的显示效果。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在全屏显示标志位有效的情况下对应用程序进行区分显示,确保列表中的应用程序按照仅在内容显示区域3中布局的方式来显示。例如用户将某些游戏及视频播放应用设在所述列表中,则当用户进入游戏或启动视频播放应用时,智能终端可根据上述步骤的逻辑,仅在内容显示区域3中显示游戏界面或视频界面,这样就不会使缺口区域1对界面的显示造成干扰,提升了用户体验。上述步骤均为软件实现,不需要对智能终端的硬件进行改动,节省了成本。

参阅图3,为图2中步骤s104的具体流程示意图,所述步骤s104进一步包括:

s104-1:按照所述第一显示模式对所述触摸屏的显示区域进行布局。

对于应用程序界面的显示,首先要根据显示区域进行布局。本步骤中,按照所述第一显示模式对所述触摸屏的显示区域进行布局,具体地,在所述内容显示区域3中进行显示界面的布局。

s104-2:对待显示的应用程序的界面进行重绘。

对显示区域布局完成后,本步骤执行应用程序的界面的重绘操作,也就是在显示区域内对应用程序的界面进行重新绘制,绘制完成后就可以显示在所述触摸屏上。

具体地,本实施例基于安卓操作系统实现,可调用view类中的onmeasure()、ondraw()、和onlayout()方法对显示界面的布局进行调整,调用ondraw()方法实现重绘。

s104-3:判断全屏窗口标志位是否有效。

本步骤对全屏窗口标志位(即windowflag)进行判断。在应用程序界面显示的过程中,有时候还会需要对窗口进行显示及操作,因此有必要也对窗口的显示按照显示模式进行同步。

s104-4:当所述全屏窗口标志位有效时,将窗口的显示区域设置为仅在所述内容显示区域中显示。

当步骤s104-3判断成立时,即所述全屏窗口标志位有效时,执行本步骤。本步骤将窗口的显示区域设置为仅在所述内容显示区域3中显示,这样就实现了窗口显示的调整,与应用程序的整体界面显示模式保持一致。

具体地,在安卓操作系统中,当进入window窗口布局时,此时应用程序还有机会可以设置当前的window是否全屏。因此在window布局前也需要判断是否有全屏窗口标志,从而修改window的布局位置。此外,如果应用程序已经运行中,也可以通过windowflag来动态调整应用的布局起始窗口,如果只判断activity的flag(即全屏显示标志位)是没有办法实现动态调整,此时必须重启整个activity。

作为所述显示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按照所述第一显示模式对所述触摸屏的显示区域进行布局时,从所述内容显示区域3的右上角开始布局,也就是从图1中内容显示区域3的右上角开始,按照整个内容显示区域3的显示范围进行布局,调整所述应用程序的显示界面的尺寸比例,使之与内容显示区域3的显示范围相配合。相应地,按照所述第二显示模式显示所述应用程序的界面时,从所述触摸屏的右上角开始布局,也就是从图1中状态显示区域2的右上角开始布局,按照整个触摸屏的显示范围进行布局,调整所述应用程序的显示界面的尺寸比例,使之与触摸屏的显示范围相配合。

参阅图4,为符合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智能终端的结构框图,所述智能终端10包括处理器12、存储器11、触摸屏13,所述触摸屏13包括设于触摸屏顶端的缺口区域1、设于所述缺口区域1两侧的状态显示区域2以及内容显示区域3,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12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于所述智能终端内预设一应用程序的列表、第一显示模式及第二显示模式,其中,第一显示模式为仅在所述内容显示区域中显示应用程序的界面,第二显示模式为在所述状态显示区域及内容显示区域显示应用程序的界面;

当一应用程序启动时,判断全屏显示标志位是否有效;

当所述全屏显示标志位有效时,判断所述应用程序是否处于所述列表中;

当所述应用程序处于所述列表中时,按照所述第一显示模式显示所述应用程序的界面;

当所述应用程序未处于所述列表中时,按照所述第二显示模式显示所述应用程序的界面。

以上步骤的内容与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基于智能终端的显示方法的步骤内容相同,技术效果也相同,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按照所述第一显示模式显示所述应用程序的界面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按照所述第一显示模式对所述触摸屏的显示区域进行布局;

对待显示的应用程序的界面进行重绘;

判断全屏窗口标志位是否有效;

当所述全屏窗口标志位有效时,将窗口的显示区域设置为仅在所述内容显示区域中显示。

以上步骤的内容与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内容相同,技术效果也相同,不再赘述。

作为所述智能终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缺口区域设有摄像头。这样的设置可以方便用户自拍。所述缺口区域也可以设置红外传感器,用于检测是否有物体靠近所述智能终端,以便在用户使用智能终端通话时进行锁屏,防止误操作。由于所述智能终端采用全面屏设计,触摸屏正面没有多余的位置可以布设按键,所述智能终端的背面设有home键,以方便用户使用home功能。

应当注意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有较佳的实施性,且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变更或修饰为等同的有效实施例,但凡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