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指纹模组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34084发布日期:2019-02-22 20:32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光学指纹模组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指纹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信息安全保护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采用指纹识别技术,指纹识别技术由指纹识别传感器来实现,指纹识别传感器因其出色的信息安全防护及较小的体积成为电子设备的标配。指纹识别传感器的种类较多,例如电容式指纹识别传感器、光学指纹传感器。

随着电子设备精细化设计和创新程度越来越高,光学指纹传感器应用越来越多,但是由于电子设备的整机设计不一致,采用光学指纹传感器的光学指纹模组的形状各异,较难作为统一的结构。

目前的光学指纹模组采用微距摄像头原理,光学指纹传感器与镜片之间的距离对管控光学指纹模组的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光学指纹模组的组装过程中,光学指纹传感器与镜片之间距离的控制精度较高。目前的镜片安装在支架上,而支架通过胶层固定在电路板上,这使得镜片与固定在电路板上的光学指纹传感器的距离受胶层厚度的影响较大,胶层厚度较难把控,导致镜片与光学指纹传感器之间的距离较难设计在要求的范围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公开一种光学指纹模组,以解决目前的光学指纹模组在组装过程中较难控制镜片与光学指纹传感器之间距离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光学指纹模组,包括电路板、镜片和固定在所述电路板上的光学指纹传感器和支架,所述镜片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撑部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外侧的第二支撑部,所述光学指纹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部围成的区域中,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光学指纹传感器朝向所述电路板的板面接触,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电路板固定相连。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文所述的光学指纹模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光学指纹模组中,通过对支架的结构进行改进,使得支架包括能够与光学指纹传感器朝向镜片的板面接触的第一支撑部,由于镜片固定在支架上,在设计的过程中,只要确保第一支撑部上与光学指纹传感器相接触的面和镜片之间的距离,那么在装配的过程中,第一支撑部与光学指纹传感器的板面接触就能够确保光学指纹传感器与镜片之间的距离,因此较容易控制镜片与光学指纹传感器之间的距离。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光学指纹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光学指纹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路板、200-镜片、300-光学指纹传感器、400-支架、410-第一支撑部、411-定位面、420-第二支撑部、430-接线空间、440-限位部、450-胶层、500-导线、600-补强板、700-红外滤光片、710-胶层、800-红外滤光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请参考图1,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光学指纹模组,所公开的光学指纹模组包括电路板100、镜片200、光学指纹传感器300和支架400。

电路板100为光学指纹传感器300提供安装基础,同时,电路板100能够与光学指纹传感器300电连接,进而为光学指纹传感器300供电。当然,电路板100也是光学指纹传感器300与电子设备的其他电子器件(例如电子设备的中央处理器)电连接的中间连接件。

光学指纹传感器300和支架400均固定在电路板100上,镜片200固定在支架400上,镜片200可以为用户的手指提供放置位置,在识别的过程中,用户可以将手指放在镜片200上,镜片200覆盖的区域中的光学指纹传感器300则会获取指纹的图像,进而为后续的识别提供条件,光学指纹传感器300的识别过程及原理为公知技术,在此不再详述。

光学指纹传感器300为光学指纹模组的核心检测器件,光学指纹传感器300设置在电路板100上。通常情况下,光学指纹传感器300通过贴附固定的方式固定在电路板100上,进而与电路板100电连接。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光学指纹传感器300可以通过贴片工艺固定在电路板100上。

支架400不但为镜片200提供安装基础,同时支架400还能够起到遮光的作用,避免光学指纹模组其他方向的光线对光学指纹传感器300产生不良的影响,使得光学指纹传感器300感应镜片200上的指纹图像。支架400可以为注塑成型的塑胶支架,也可以为金属支架,本实施例不限制支架400的具体材质。

本实施例中,支架400可以包括第一支撑部410和第二支撑部420,第二支撑部420设置在第一支撑部410的外侧。光学指纹传感器300设置在第二支撑部420围成的区域中。第一支撑部410与光学指纹传感器300背离电路板100的板面接触,第二支撑部420与电路板100固定相连。具体的,第二支撑部420可以通过胶层450与电路板100固定相连。

镜片200安装在支架400上,第一支撑部410与光学指纹传感器300背离电路板100的板面接触,在设计的过程中,第一支撑部410与电路板100相接触的表面与镜片200的距离确定,则在组装的过程中,第一支撑部410直接接触在光学指纹传感器300的板面上,即可确保光学指纹传感器300与镜片200之间的距离。

通过上文的描述可知,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光学指纹模组中,通过对支架400的结构进行改进,使得支架400包括能够与光学指纹传感器300朝向镜片200的板面接触的第一支撑部410,由于镜片200固定在支架400上,在设计的过程中,只要确保第一支撑部410上与光学指纹传感器300相接触的面和镜片200之间的距离,那么在装配的过程中,第一支撑部410与光学指纹传感器300的板面接触就能够确保光学指纹传感器300与镜片200之间的距离,因此较容易控制镜片200与光学指纹传感器300之间的距离。

第一支撑部410和第二支撑部420主要起到支撑的作用,从而将固定在支架400上的镜片200支撑在电路板100之上,同时,支架400还能避免杂散光对识别的影响。基于此,优选的方案中,第一支撑部410和第二支撑部420均可以为同轴分布的筒状结构部,此种结构的第一支撑部410和第二支撑部420,不但能提高支撑的稳定性,同时还能起到较好的遮挡效果。

镜片200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固定在支架400上。请再次参考图1,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支架400设置有限位部440,镜片200与限位部440限位配合,从而实现镜片200在支架400上的定位组装。具体的,镜片200可以卡接固定在限位部440中,也可以通过胶水实现与限位部440之间的粘接固定。

如上文所述,电路板100与光学指纹传感器300电连接,通常情况下,光学指纹传感器300与电路板100之间通过导线500电连接。优选的方案中,第一支撑部410与第二支撑部420之间可以形成接线空间430,光学指纹传感器300位于接线空间430中的边缘通过导线500与电路板100电连接,此种情况下,导线500位于接线空间430中,接线空间430能够起到防护的作用,避免周边环境中其他部件的装配对导线500产生损坏,能够较好地确保电路板100与光学指纹传感器300之间的电连接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电路板100可以为硬质电路板,也可以为柔性电路板。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电路板100为柔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背离光学指纹传感器300的板面固定有补强板600,补强板600能够起到补强柔性电路板强度的作用。具体的,补强板600通常为铝板、钢板等金属板,在补强板600为金属板的前提下,补强板600还能起到散热板的作用。

优选的方案中,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光学指纹模组还可以包括红外滤光片700,红外滤光片700设置在镜片200与光学指纹传感器300之间。红外滤光片700能够实现滤光,更有利于光学指纹传感器300进行指纹识别。

红外滤光片700设置在镜片200与光学指纹传感器300之间,也就是说,红外滤光片700设置在光学指纹传感器300背离电路板100的一侧。通常情况下,红外滤光片700贴附在光学指纹传感器300上,也就是说,红外滤光片700与光学指纹传感器300之间没有间隙,当然,红外滤光片700与光学指纹传感器300之间可以具有间隙。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红外滤光片700通过胶层710粘贴在光学指纹传感器300上。

优选的方案中,请参考图2,第一支撑部410的内壁上设置有朝向电路板100的定位面411,红外滤光片800固定在定位面411上。此种情况下,装配人员在装配的过程中,可以先将红外滤光片800固定在定位面411上,然后再将支架400与红外滤光片800形成的整体固定在电路板100上。

基于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光学指纹模组,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电子设备,所公开的电子设备包括上文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指纹模组。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等设备,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电子设备的具体种类。

本发明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