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卡装置以及复位及解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5062发布日期:2019-01-08 21:28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发卡装置以及复位及解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卡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发卡装置以及复位及解锁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发卡盒模块每次放完证件后,都要用手把压块提起,同时一边按压快,一边装证,,这样证件又不好装发卡盒内,工作效率极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发卡装置以及复位及解锁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发卡装置压卡机构的复位及解锁装置,所述发卡装置包括供卡片堆叠放置的放证盒,所述放证盒内形成供卡片叠放的堆放区,发卡时,从下侧的卡片依次发出,

所述压卡机构可上下摆动地设置在所述堆放区一侧,发卡过程中,当所述堆放区的卡片堆放高度下降后,所述压卡机构在重力作用下向所述堆放区摆动,以能持续对所述堆放区最上侧的卡片压合;

所述复位及解锁装置设置在所述放证盒外,包括用于向下移动带动所述压卡机构向所述堆放区外翻转的复位组件,以及带动所述复位组件向上移动以和所述压卡机构分离的解锁机构。

优选地,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复位板、推板,所述复位板可上下移动地安装在所述放证盒的侧壁外,所述推板的上端与所述复位板转动连接,下端设有用于对所述压卡机构卡合的叉口,以在向下移动时带动所述所述压卡机构向所述堆放区外翻转。

优选地,所述压卡机构还包括用于带动所述压卡机构向所述堆放区外翻转的复位件,所述复位件向远离所述堆放区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复位件伸出的端部设有挡杆,所述叉口的为开口向下的U形口。

优选地,所述放证盒的侧壁上设有向外伸出的导向柱,所述复位板上设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柱穿设到所述导向槽内,限定所述复位板的上下移动范围。

优选地,所述复位组件还包括锁片和复位弹片,所述锁片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复位板上;

所述锁片一端设有凸块,所述复位板上设有供所述凸块卡入的卡孔,所述凸块穿过所述卡孔向所述堆放区一侧伸出,以在所述复位组件下移以后与所述放证盒卡合定位,防止所述复位板向上移动;

所述复位弹片安装在所述复位件上,并与所述锁片相抵,提供保持所述凸块卡入所述卡孔的弹力。

优选地,所述解锁机构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分别与所述复位板和所述放证盒连接,并提供保持所述复位板向上移动的驱动力。

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气弹簧。

优选地,所述解锁机构包括解锁件,所述解锁件可水平移动地安装在所述放证盒的顶部,所述解锁件一端与所述复位板相对,且与所述凸块随所述复位板向下移动后的位置相对,以能在水平移动时带动所述凸块回缩到所述卡孔内。

优选地,所述解锁件安装在所述放证盒的顶部内侧,所述解锁件和所述锁片分别位于所述复位板的两侧,所述解锁件的另一端向远离所述复位板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放证盒的盒门内侧相对,以在所述盒门关闭时,将所述解锁件向所述复位板推动,将所述凸块顶出所述卡孔;

所述解锁机构还包括解锁簧片,提供保持将所述解锁件向所述盒门移动的弹力。

一种发卡装置,包括所述的复位及解锁装置。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发卡装置以及复位及解锁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向下按压复位组件后能让压卡机构复位到堆放区外,便于重新向堆放区内放卡,操作方式简单快捷,解锁机构能在堆放区放入卡后,带动复位组件向上移动,不会影响压卡机构的翻转。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发卡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发卡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发卡装置的堆放区内堆放卡片时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发卡装置的堆放区堆放有卡片时且压卡机构位于第一状态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推卡机构在钩卡状态对堆放区最下侧的卡片勾取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推卡机构勾取卡片后向出卡口推出时的过程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推卡机构勾取卡片后推出出卡口时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推卡机构推出卡片后返回转换到回位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9是图4中的压卡机构向堆放区翻转时的过程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的压卡机构翻转到第二状态开始对卡片压合时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的卡片快发完时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的压卡机构在第二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发卡装置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2中的压卡机构转换到第二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的盒门打开、且复位组件向下移动带动压卡机构转换到第一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16是图14中的压卡机构转换到第二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17是图15中的压卡机构转换到第一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发卡装置包括底座1、放证盒2、推卡机构3、压卡机构4、以及复位及解锁装置5。

放证盒2放置在底座1上侧,放证盒2内形成供卡片6叠放的堆放区21。放证盒2的底部两相对的边缘分别设有用来勾住最底部的卡片6的钩卡口22和供勾住的卡片6滑出的出卡口23,钩卡口22由堆放区21的底部向出卡口23延伸设置。

推卡机构3设置在底座1下侧,可从钩卡口22钩住最下侧的卡片6边缘,将卡片6沿堆放区21底面向出卡口23移动以将卡片6推出后发卡,依此循环,将卡片6从下侧依次发出。

结合图5至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推卡机构3包括滑杆31、第一滑块32、第二滑块33、钩卡组件34、以及驱动机构35。

滑杆31沿钩卡口22的延伸方向设置,第一滑块32、第二滑块33可沿滑杆31来回滑动地安装在滑杆31上,滑杆31对第一滑块32、第二滑块33的移动方向进行限定。第二滑块33、第一滑块32沿卡片6的出卡方向排布,让第二滑块33的移动带动第一滑块32移动。

进一步地,滑杆31的两端分别设有限定第一滑块32、第二滑块33的滑动范围的定位部311,让第一滑块32、第二滑块33在特定范围内滑动,能保证将卡片6钩住并从出卡口23送出即可。

钩卡组件34连接在第一滑块32、第二滑块33之间,在第一滑块32、第二滑块33靠近或远离时,调整钩卡组件34的位置状态。驱动机构35与第二滑块33连接,在带动第二滑块33移动调整第一滑块32、第二滑块33之间的间距时,带动第一滑块32、第二滑块33及钩卡组件34在钩卡状态A和回位状态B转换。

在钩卡状态A时,第二滑块33与第一滑块32靠近相抵,且钩卡组件34向堆放区21一侧伸出以能从钩卡口22勾住卡片6,并在第一滑块32、第二滑块33及钩卡组件34继续沿出卡方向移动时,将卡片6从出卡口23送出。钩卡组件34向堆放区21一侧伸出后的距离是固定的,可以只钩住一张卡,不会对其他卡有影响,也不会存在发生位置偏离钩不到卡的情况。

在回位状态B时,第二滑块33向背离出卡方向移动与第一滑块32远离,在第二滑块33远离第一滑块32移动过程中,带动钩卡组件34脱离钩卡口22,并带动第一滑块32、钩卡组件34继续向背离出卡方向移动,复位后,准备下一次钩卡。

推卡机构3设计简单,循环动作时,可将堆放区21内的卡片6从下侧依次推出,定位精度高,将卡推出后的返回过程碰不卡片6,也就磨伤不到卡片6的底部,保证了卡片6的安全。

钩卡组件34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341、第二连杆342,第一连杆341上形成有卡入到钩卡口22钩住卡片6的卡钩343,卡钩343也可形成于第二连杆342上,也可在第一连杆341、第二连杆342上同时设置。

第一连杆341与第一滑块32转动连接,第二连杆342与第二滑块33转动连接,第一滑块32、第一连杆341、第二连杆342、第二滑块33依次连接,且每两相邻的部件之间的转动轴线相互平行,在第一滑块32、第二滑块33靠近或远离时,卡钩343靠近或远离钩卡口22摆动,以能钩住卡片6和在将卡片6推出后远离堆放区21。

卡钩343形成于第一连杆341、第二连杆342转动连接的端部,且位于与滑杆31相背的一侧,在第一滑块32、第二滑块33靠近时,第一连杆341、第二连杆342之间的夹角变小,并向外摆动,让卡钩343向外移动能从钩卡口22钩住卡片6。

为了限定卡钩343的活动范围,第一滑块32、第二滑块33之间设有限定第一滑块32、第二滑块33之间的移动间距范围的限位机构36,避免卡钩343的活动范围不合适造成钩到多张卡片6或在退回过程中会与卡片6接触。

进一步地,限位机构36包括限位杆361和限位块362,第一滑块32上设有穿孔,限位杆361穿过穿孔。限位杆361的一端与第二滑块33固定连接,限位杆361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与第一滑块32的外壁面相抵挡的限位头363,当第二滑块33远离第一滑块32时,限位头363会与第一滑块32相抵,限定第一滑块32、第二滑块33之间的最大距离。

限位杆361与第二滑块33连接的位置可以调节,用于调节第一滑块32、第二滑块33之间能分离的距离,进而调节卡钩343偏离钩卡口22的最大幅度。

限位块362可以限定第一滑块32、第二滑块33之间的最小距离,限位块362设置在第一滑块32、第二滑块33中的至少一个上,且向第一滑块32、第二滑块33之间的空间伸出,限定第一滑块32、第二滑块33之间的最小距离。

限位块362向第一滑块32、第二滑块33之间的空间伸出的长度可调,调节第一滑块32、第二滑块33之间能靠近的距离,进而调节卡钩343偏向钩卡口22一侧的最大幅度。

优选地,限位杆361与滑杆31平行,让定位更准确。卡钩343的摆动位置可调,能让推卡位置更加的精确。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第一连杆341、第二连杆342上同时设有限定第一连杆341、第二连杆342之间的转动角度的限位部,以限定卡钩343的摆动范围,限位部也可只在第一连杆341或第二连杆342上设置。限位部为在第一连杆341、第二连杆342的外表面上设置的限位凸起,当转到一定角度后,会与限位凸起相抵,防止继续转动。

进一步地,驱动机构35包括电机351和推杆352,推杆35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滑块33和电机351的输出轴转动连接,且推杆352与电机351的输出轴的转动轴线偏离输出轴的轴线,且与输出轴的轴线平行。电机351的输出轴转动,让推杆352带动第二滑块33移动。

结合图9至图12所示,压卡机构4设置在放证盒2的侧面,优选地,压卡机构4可上下摆动地设置在堆放区21一侧,发卡过程中,当堆放区21的卡片6堆放高度下降后,压卡机构4在重力作用下向堆放区21摆动,以能持续对堆放区21最上侧的卡片6压合。

压卡机构4在堆放区21内的卡片6堆放高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在重力作用下,才向堆放区21摆动将堆放区21最上侧的卡片6压合,可以避免过早的压合到卡片6上,防止堆放的重量过重时让最下侧的卡片6在滑动过程中产生较大磨损。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卡机构4包括压块41和连杆机构42,连杆机构42可上下摆动地设置,压块41与连杆机构42的上端转动连接,压块41包括位于与连杆机构42相背一侧的压合面C。

压卡机构4可在位于堆放区21一侧面的第一状态D和向堆放区21摆动后的第二状态E转换。第一状态D时,压合面C与堆放区21内堆放的卡片6的侧面相对;当堆放区21的卡片6堆放高度下降后,主压块41靠重力带动连杆机构42向堆放区21翻转,使压合面C朝下,对堆放区21上的最上侧卡片6压合,让压卡机构4转换至第二状态E。

在从第一状态D向第二状态E转换过程中,当堆放区21内的卡片6堆放高度逐渐降低时,压块41会逐步向堆放区21摆动,并最后压合最上层的卡片6上。

优选地,为了能保证顺利的翻转,压块41的重心高于压块41与连杆机构42之间的转动轴线,且相对压块41与连杆机构42之间的转动轴线向堆放区21外侧偏离。进一步地,压块41与连杆机构42之间的转动轴线水平设置,进一步提升转动的顺畅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块41包括压板411和在压板411一侧向外凸起设置的主体412,压合面C形成于压板411与主体412相背的一侧。进一步地,压块41与连杆机构42之间的转动轴线位于主体412上,可以让压块41的重心向堆放区21一侧偏离,利于靠重力翻转。

优选地,主体412沿高度方向延伸设置,主体412在位于压块41与连杆机构42之间的转动轴线以下设有减重槽413,使得压块41的重心靠上,利于翻转。

放证盒2的侧壁上设有定位槽24,在压卡机构4在第一状态D时,压块41容置在定位槽24内,不会对堆放区21内的卡片6造成干扰。

为了能与压块41的外形相匹配,更精准的定位,定位槽24包括卡槽241以及在卡槽241的内侧边缘设置的挡槽242,卡槽241供主体412卡入,挡槽242对压板411侧向延伸出主体412的部分抵挡。

压卡机构4还包括复位件43,设置在连杆机构42上,且向远离堆放区21的方向延伸设置。复位件43伸出的端部设有挡杆431,挡杆431在受向下的作用力时,带动连杆机构42、压块41向堆放区21外翻转复位至第一状态D。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杆机构42包括第三连杆421、第四连杆422,第四连杆422呈L形。第三连杆421的下端转动连接在底座1上,第三连杆421的上端与第四连杆422的一端转动连接,压块41与第四连杆42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且第四连杆422与压块41连接的一端向堆放区21延伸设置,进一步让压块41容易向堆放区21翻转。

优选地,为了使压块41容易翻转,第三连杆421下端的转动轴线、第三连杆421的上端与第四连杆422的转动轴线、压块41与第四连杆422的转动轴线均水平设置,并相互平行,且到堆放区21的水平距离依次减小。

结合图13至图1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复位及解锁装置5设置在放证盒2外,包括用于向下移动带动压卡机构4由第二状态E向堆放区21外翻转至第一状态D的复位组件51,以及带动复位组件51向上移动以和压卡机构4分离的解锁机构52。

当盒门26打开后,复位组件51能让压卡机构4复位到第一状态D,便于重新向堆放区21内放卡,操作方式简单快捷,解锁机构52能在堆放区21放入卡后,带动复位组件51向上移动,不会影响压卡机构4的翻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复位组件51包括复位板511、推板512,复位板511可上下移动地安装在放证盒2的侧壁外,推板512的上端与复位板511转动连接,下端设有用于对压卡机构4卡合的叉口5121,以在向下移动时带动压卡机构4向堆放区21外翻转。

推板512随复位板511向下移动时,叉口5121会将挡杆431叉住,并在继续下移过程中,带动压卡机构4翻转,并能防止与挡杆431脱离。优选地,叉口5121为开口向下的U形口。

放证盒2的侧壁上设有向外伸出的导向柱25,复位板511上设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导向槽5111,导向柱25穿设到导向槽5111内,限定复位板511的上下移动范围,并让复位板511沿导向槽5111的长度方向移动。通常,导向柱25包括两个,导向槽5111也包括并排设置的两条,可起到导向限位的作用。

优选地,复位组件51还包括锁片513和复位弹片514,锁片513可转动地设置在复位板511上。锁片513一端设有凸块5131,复位板511上设有供凸块5131卡入的卡孔5112,凸块5131穿过卡孔5112向堆放区21一侧伸出,以在复位组件51下移以后与放证盒2卡合定位,防止复位板511向上移动,将复位板511锁在靠下的位置。

另外,复位弹片514安装在复位件43上,并与锁片513相抵,依靠复位弹片514的弹力,提供保持凸块5131卡入卡孔5112的弹力,防止凸块5131自行从卡孔5112脱离,影响对压卡机构4的作用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解锁机构52包括驱动组件521,驱动组件521分别与复位板511和放证盒2连接,并提供保持复位板511向上移动的驱动力。在堆放区21内放置了卡片6后,当凸块5131回缩到卡孔5112内后,在驱动组件521的作用下,复位板511则可以向上移动了。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521包括气弹簧。

解锁机构52还包括解锁件522和解锁簧片523,解锁件522可水平移动地安装在放证盒2的顶部,解锁件522一端与复位板511相对,且与凸块5131随复位板511向下移动后的位置相对,以能在水平移动时带动凸块5131回缩到卡孔5112内。

通常,解锁件522安装在放证盒2的顶部内侧,解锁件522和锁片513分别位于复位板511的两侧,解锁件522的另一端向远离复位板511的方向延伸,并与放证盒2的盒门26内侧相对。

在盒门26关闭时,将解锁件522向复位板511推动,将凸块5131回缩到卡孔5112内,让复位板511和推板512向上移动,与压卡机构4分离。

解锁簧片523提供保持将解锁件522向盒门26移动的弹力,在放证盒2的盒门26打开时,解锁簧片523让解锁件522远离复位板511,让复位板511、锁片513、推板512在向下移动时,凸块5131能与放证盒2的顶部顶板27的下侧卡合,将复位组件51定位,防止向上移动。

可以理解地,上述各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使用而不受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