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图像采集单元、光学图像采集装置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6739发布日期:2019-05-21 20:54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光学图像采集单元、光学图像采集装置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信息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光学图像采集单元、光学图像采集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行业的高速发展,生物识别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更加便捷的屏下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例如屏下指纹识别技术的实用化已成为大众所需。

屏下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将生物特征识别模组设置于显示屏下,通过光学图像采集,实现屏下生物特征识别。随着终端产品的发展,对屏下生物特征识别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地,对光学图像采集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如何提升光学图像采集产品的性能,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提供了一种光学图像采集单元、光学图像采集装置和电子设备,能够提升光学图像采集产品的性能。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图像采集单元,包括:

微镜头;

挡光层,设置于所述微镜头下方,所述挡光层设置有位于所述微镜头下方的贯通所述挡光层的过孔;

光电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挡光层下方;

其中,所述光电传感器包括薄膜晶体管和光电二极管,所述微镜头用于将来自所述微镜头上方的光信号汇聚至所述过孔,所述光信号经由所述过孔传输至所述光电二极管,所述光电二极管用于将所述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将所述电信号传输至所述薄膜晶体管。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过孔与所述光电二极管对准设置。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微镜头的聚焦点位于所述过孔内。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过孔的孔径大于或等于0.5um。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过孔为圆柱形。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挡光层对可见光或者610nm以上波段的光的透过率小于25%。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学图像采集单元还包括:

透明介质层,用于传输所述光信号,所述透明介质层包括第一介质层和/或第二介质层,所述第一介质层设置于所述微镜头与所述挡光层之间,所述第二介质层设置于所述挡光层与所述光电传感器之间。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透明介质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4um。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学图像采集单元还包括:

钝化层,设置于所述挡光层的上方。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

重置晶体管RST、源跟随晶体管SF和行选择栅晶体管RS。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薄膜晶体管还包括:

转移栅晶体管。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微镜头的材料为有机材料。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薄膜晶体管中的金属层包括所述光电传感器的连接电路,和/或,所述光电二极管中的金属层包括所述光电传感器的连接电路。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图像采集装置,包括:

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光学图像采集单元的阵列。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包括:

显示屏,以及

第二方面所述的光学图像采集装置,其中,所述光学图像采集装置设置于所述显示屏下方。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屏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发光层包括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光源,其中,在所述光学图像采集装置为生物特征识别装置时,所述生物特征识别装置采用至少部分有机发光二极管光源作为生物特征识别的激励光源。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微镜头将来自微镜头上方的光信号汇聚至过孔,并使光信号经由过孔传输至光电传感器以实现图像采集,既可以减小产品的厚度,又可以提高成像质量,从而能够提升光学图像采集产品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可以适用的电子设备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沿A’-A’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光学图像采集单元的侧截面图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光学图像采集单元的平面截面图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光学图像采集单元的侧截面图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游戏设备等便携式或移动计算设备,以及电子数据库、汽车、银行自动柜员机(Automated Teller Machine,ATM)等其他电子设备,但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用于屏下光学图像采集,例如,屏下生物特征识别或者屏下隐藏式摄像头功能等,其中,生物特征识别除了指纹识别外,还可以为其他生物特征识别,例如,活体识别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也不限定。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首先对屏下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进行介绍。

随着电子设备步入全面屏时代,电子设备正面生物特征采集区域受到全面屏的挤压,因此屏下(Under-display或者Under-screen)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屏下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指将生物特征识别模组(比如指纹识别模组)安装在显示屏下方,从而实现在显示屏的显示区域内进行生物特征识别操作,不需要在电子设备正面除显示区域外的区域设置生物特征采集区域。

屏下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使用从设备显示组件的顶面返回的光来进行指纹感应和其他感应操作。该返回的光携带与该顶面接触的物体(例如手指)的信息,通过采集和检测该返回的光实现位于显示屏下方的特定光学传感器模块。光学传感器模块的设计可以为通过恰当地配置用于采集和检测返回的光的光学元件来实现期望的光学成像。

图1和图2示出了屏下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可以适用的电子设备100的示意图,其中图1为电子设备100的正面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00沿A’-A’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显示屏120和生物特征识别模组140,其中,所述显示屏120具有显示区域102,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140设置在所述显示屏120的下方。

所述显示屏120可以为自发光显示屏,其采用具有自发光的显示单元作为显示像素。比如显示屏120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或者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LED)显示屏。在其他替代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120也可以为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或者其他被动发光显示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另一方面,所述显示屏120具体为触控显示屏,其不仅可以进行画面显示,还可以检测用户的触摸或者按压操作,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人机交互界面。比如,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触摸传感器,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具体为触控面板(Touch Panel,TP),其可以设置在所述显示屏120表面,也可以部分集成或者整体集成到所述显示屏120内部,从而形成所述触控显示屏。

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140可以具体为光学生物特征识别模组,比如光学指纹模组,其主要用于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比如指纹图像信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140可以至少设置在所述显示屏120下方的局部区域,从而使得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140的生物特征采集区域(或感应区域)130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显示屏120的显示区域102。

作为一种实施例,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140可以包括光学图像采集装置,所述光学图像采集装置可以包括多个光学图像采集单元。更具体地,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140的光学图像采集装置可以包括具有光学感应阵列的光学生物特征传感器,比如光学指纹传感器;所述光学感应阵列包括多个光学感应单元,所述光学感应单元分别对应于上述光学图像采集装置的其中一个光学图像采集单元,所述光学图像采集单元可以具体包括光探测器或者光电传感器,且所述光学感应阵列的所在区域或者光感应范围对应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140的生物特征采集区域130。如图1所示,所述生物特征采集区域130位于所述显示屏120的显示区域102之中,因此,用户在需要对所述电子设备100进行解锁或者其他生物特征验证的时候,只需要将手指按压在位于所述显示屏120的生物特征采集区域130,便可以实现生物特征输入操作。由于生物特征采集检测可以在所述显示屏120的显示区域102内部实现,采用上述结构的电子设备100无需其正面专门预留空间来设置指纹按键(比如Home键),因而可以采用全面屏方案。因此,所述显示屏120的显示区域102可以基本扩展到所述电子设备100的整个正面。

本申请实施例以所述显示屏120采用OLED显示屏为例,所述显示屏120的发光层具有呈阵列式排布的OLED显示单元阵列,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140可以利用所述OLED显示屏120位于所述生物特征采集区域130的OLED显示单元(即OLED光源)作为生物特征检测识别的激励光源。当然,应当理解,在其他替代实现方案中,该生物特征识别模组140也可以采用内置光源或者外置光源来提供用于进行生物特征检测识别的光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光学图像采集单元不仅可以适用于如OLED显示屏等自发光显示屏,还可以适用于非自发光显示屏,比如液晶显示屏或者其他的被动发光显示屏。并且,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140的光学感应阵列具体包括光探测器(Photo detector)阵列(或称为光电探测器阵列、光电传感器阵列),其包括多个呈阵列式分布的光探测器/光电传感器,所述光探测器/光电传感器可以作为如上所述的光学感应单元。

当手指触摸、按压或者接近(为便于描述,在本申请中统称为按压)在所述生物特征采集区域130时,所述生物特征采集区域130的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在手指发生反射并形成反射光,其中所述反射光可以携带有用户手指的生物特征信息。比如,所述光线被用户手指表面的指纹发生反射之后,由于手指指纹的纹脊和纹谷的反射光是不同的,因此反射光便携带有用户的指纹信息。所述反射光返回所述显示屏120并被其下方的生物特征识别模组140的光探测器阵列所接收并且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即生物特征检测信号。所述电子设备100基于所述生物特征检测信号便可以获得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并且可以进一步进行生物特征匹配验证,从而完成当前用户的身份验证以便于确认其是否有权限对所述电子设备100进行相应的操作。

在其他替代实施例中,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140也可以设置在所述显示屏120下方的整个区域,从而将所述生物特征采集区域130扩展到整个所述显示屏120的整个显示区域102,实现全屏生物特征识别。

应当理解的是,在具体实现上,所述电子设备100还包括保护盖板110,所述盖板110可以具体为透明盖板,比如玻璃盖板或者蓝宝石盖板,其位于所述显示屏120的上方并覆盖所述电子设备100的正面,且所述保护盖板110表面还可以设置有保护层。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谓的手指按压所述显示屏120实际上可以是指手指按压在所述显示屏120上方的盖板110或者覆盖所述盖板110的保护层表面。

另一方面,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140的下方还可以设置有电路板150,比如软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140可以通过焊盘焊接到所述电路板150,并通过所述电路板150实现与其他外围电路或者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其他元件的电性互连和信号传输。比如,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140可以通过所述电路板150接收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处理单元的控制信号,并且还可以通过所述电路板150将所述生物特征检测信号输出给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处理单元或者控制单元等。

由于空间以及成像要求等因素,对生物特征识别模组140中的光学图像采集装置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改进的光学图像采集方案,可以用于生物特征识别以及其他需要光学图像采集的应用中。

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光学图像采集单元200的侧截面图的示例。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光学图像采集单元200的平面截面图的示例。下面结合图3和图4对所述图像采集单元200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光学图像采集单元200可以包括:微镜头210、挡光层220和光电传感器230。其中,所述光电传感器230包括薄膜晶体管240和光电二极管250。

所述挡光层220设置于所述微镜头210下方,所述挡光层220设置有位于所述微镜头210下方并且贯通所述挡光层220的过孔221,所述光电传感器230中的光电二极管250设置于所述过孔221下方。例如,如图4所示,所述光电二极管250可以设置于所述过孔221的正下方,即所述光电二极管250和所述过孔221对准设置。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光信号可以从所述过孔221通过,而不能通过所述挡光层220。

例如,所述挡光层220对特定波段(比如可见光或者610nm以上波段)的光的透过率小于25%,以避免不必要的光信号传输至所述光电二极管250。

可选地,所述挡光层220可以为金属层。

在光学图像的采集过程中,所述光信号经由所述过孔221传输至所述光电二极管250,所述光电二极管250用于将所述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将所述电信号传输至所述薄膜晶体管240。所述薄膜晶体管240将所述电信号传输至用于信号处理的处理单元。

所述微镜头210用于将来自所述微镜头210上方的光信号汇聚至所述过孔221,所述光信号经由所述过孔221传输至所述光电二极管250。

所述微镜头210可以是各种具有汇聚功能的镜头。可选地,所述微镜头210的聚焦点位于所述过孔221内。所述微镜头的材料可以为有机材料,例如树脂。可选地,所述微镜头210可以是一层全透明胶层成型的微镜头(micro lens)。

所述过孔221为挡光层220中的小孔,用于通过所述微镜头210汇聚的光。可选地,所述过孔221为圆柱形。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孔221的孔径和所述挡光板220的厚度相关。

所述过孔221的直径可以大于某一特定值,以便于所述光电二极管250能够接收到足够的光信号进行成像。例如,所述过孔221的直径可以大于0.5um。所述过孔221的直径也要小于预定值,以确保所述挡光层220能够阻挡不需要的光。例如,所述过孔221的孔口面积可以小于所述光电二极管250的感光区,以避免对与所述光电二极管250相邻的光电二极管的干扰,进而提高成像图像的分辨率。例如,如图4所示,所述过孔221的在所述光电二极管250上的投影,正好能够完全覆盖所述光电二极管250。也就是说,所述过孔221的参数设置尽可能使得该光学图像采集单元200成像所需的光信号最大化地传输至所述光电传感器230,而不需要的光被最大化地阻挡。例如,所述过孔221的参数可以设置为使得该光学图像采集单元200上方对应区域大致垂直向下入射的光信号最大化的传输至所述光电二极管250,而最大化阻挡其他光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微镜头210、挡光层220、过孔221和光电传感器230的设置,来自微镜头210上方的光信号被汇聚至过孔221,并通过过孔221传输至光电传感器230。这样,光电传感器230可以检测到来自微镜头210上方对应区域的光信号,进而可以根据光信号的光强获取像素值。

此外,通过将光电二极管250和薄膜晶体管240集成设置,形成光电传感器230,即在TFT工艺中集成制备光电二极管250和薄膜晶体管240。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避免了分别将光学图像采集单元和光学图像传感芯片分别外挂在显示屏幕的下方,进而能够降低系统的集成难度和成本。此外,还能够降低产品的厚度,进而提高用户体验。

所述光电二极管250检测的光信号可以用于形成采集图像的一个像素,该像素表示该光学图像采集单元200上方对应区域的特征值。也就是说,一个光学图像采集单元200采集的信号形成图像的一个像素,这样,通过多个光学图像采集单元200采集的信号可以得到一副图像。

例如,以指纹感测为例,每个光学图像采集单元200会感受到其上方汇聚的光强,再通过光电传感器230转化成电信号形成指纹原始值。然后,通过拼接行列像素获取整个识别区的指纹图像。

如上所述,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光学图像采集单元200,通过对应区域的光信号的光强形成图像,相对于采用透镜的成像装置,不需要考虑物距等设置,因而可以直接设置于显示屏下,不需要留出成像所需的距离,从而可以减小产品的厚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采用微镜头210对一定区域内的光信号进行汇聚。如图3所示,相比于不采用微镜头的方案,微镜头可以增加中心视场的入射角,增加光线的汇入,从而可以提升光电传感器230检测到的信号量,进而提高成像质量。同时,相比于不采用微镜头的方案,微镜头可以最大限度减小相邻区域大角度入射光的干扰,从而减弱了相邻单元之间的串扰问题,进而提高成像质量。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微镜头将来自微镜头上方的光信号汇聚至过孔,并使光信号经由过孔传输至光电传感器以实现图像采集,既可以减小产品的厚度,又可以提高成像质量,从而能够提升光学图像采集产品的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光电传感器230用于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可选地,所述光电传感器230可以采用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器件,CMOS器件可以是由一个PN结组成的半导体器件,具有单方向导电特性。

应理解,图2仅仅是一种示例,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例如,在其他可替代实施例中,所述光学图像采集单元200还可以包括:

滤波层,设置于所述微镜头210到所述光电传感器230之间的光路中,用于滤掉非目标波段的光信号,透过目标波段的光信号(即光学图像采集所需波段的光信号)。

如图4所示,所述薄膜晶体管24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

重置晶体管(Reset Transistor,RST)、源跟随晶体管(Source Follower Transistor,SF)和行选择栅晶体管(Row Select Gate Transistor,RS)。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对所述薄膜晶体管240的具体类型和制作工艺不做限定。例如,在其他可替代实施例中,所述薄膜晶体管240还可以包括:转移栅晶体管(Transfer Gate Transistor,Tx)。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制作工艺中对注入的离子及金属层的制作工艺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满足不同薄膜晶体管的电性要求。此外,为保证不同材料间的附着力,适当情况下还可以考虑增加连接层,所述连接层用于连接所述薄膜晶体管240和所述光电二极管250,以及其他内部器件或者外部器件的连接。例如,电源。可选地,所述连接层的材料为氮化钛等材料。

图5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光学图像采集单元300的示意图。应理解,图5所示的光电二极管340可以是图3和图4所示的光电二极管250,图5所示的薄膜晶体管350可以是图3和图4所示的薄膜晶体管240,图5所示的挡光板320可以是图3和图4所示的挡光板220,图5所示的微镜头310可以是图3和图4所示的微镜头210。为避免重复,下面仅对图3和图4未涉及的部分进行说明。

可选地,如图5所示,所述薄膜晶体管350可以包括:

衬底351、第一金属层352、第一绝缘层353、半导体层354、半导体离子注入层355、第二金属层356、第二绝缘层357以及第三金属层358。可选地,所述衬底351为玻璃衬底。所述半导体层354和所述第二绝缘层357之间,设置有贯通所述半导体离子注入层355和所述第二金属层356的开孔。

其中,所述第一金属层252作为所述薄膜晶体管350的栅极,所述第二金属层256作为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所述第三金属层358可以作为将所述薄膜晶体管350的漏极和所述光电二极管之间的连接层。可选地,所述薄膜晶体管350的电学性能可以通过调整所述半导体层354的离子注入剂量以及所述第二金属层356的开孔的大小,以满足设计需求。

可选地,如图5所示,所述光电二极管340可以包括:

第四金属层344、N型掺杂半导体层343、P型掺杂半导体层342以及第五金属层341。

其中,所述第五金属层341可以作为所述光电二极管340的接触电极。

应理解,图5所示的薄膜晶体管350以及光电二极管340仅为本申请的一种示例,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可选地,如图5所示,所述光学图像采集单元300可以包括:透明介质层,用于传输所述光信号。如图5所示,所述透明介质层包括第一介质层361和/或第二介质层360,所述第一介质层361设置于所述微镜头310与所述挡光层320之间,所述第二介质层362设置于所述挡光层320与所述光电传感器之间。

可选地,如图5所示,所述光学图像采集单元300还可以包括:

钝化层370,设置于所述挡光层320的上方,以保护所述遮光板320,防止所述遮光板320受到腐蚀等损伤。具体地,所述钝化层370可以设置在所述挡光层320和所述第一介质层361之间。但是本申请对是否在所述遮光层320上方覆盖钝化层370不做限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不设置所述钝化层370。

可选地,所述微镜头310、所述第一介质层361以及所述钝化层370组成的光路全长能够使得经过所述微镜头310的光信号的聚焦点落在挡光层320的过孔321内。

可选地,钝化层360的材料可以是透光材料。

本申请实施例中,光信号通过微镜头310的凸起结构聚焦,并通过所述第一介质层361和钝化层370组成的光路使焦点落在挡光层320的过孔321内,聚焦光线通过所述第二介质层362最大限度汇聚到光电二极管340上。可选地,所述过孔321的大小及所述第一介质层361的厚度可通过光学及电场分布进行仿真预估,最终通过实验确定数值。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薄膜晶体管中的金属层包括所述光电传感器的连接电路,和/或,所述光电二极管中的金属层包括所述光电传感器的连接电路。

例如,如图5所示,第一金属层352、第二金属层356、第三金属层358、第四金属层344以及第五金属层341中的至少一个金属层可以包括所述光电传感器的连接电路。

其中,所述第五金属层341可以作为所述光电

下面举例说明图5所示光学图像采集单元的制备过程。应理解,这仅仅是一种示例,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首先,制备薄膜晶体管350和光电二极管340;然后,在所述薄膜晶体管350和光电二极管340的上方制备第二绝缘层362,并在所述第二绝缘层362的上方制备挡光层320,例如,挡光层320可以为金属层。然后,再在挡光层320中制作过孔321;再在挡光层320上方制备钝化层370,以对挡光层320进行保护。然后,再在钝化层370上方制备第一透明介质层361。然后,在第一透明介质层361上方覆盖有机材料,并对有机材料进行高温处理,以溶得微镜头310。

采用上述光学图像采集单元300的阵列,可以形成光学图像采集装置。

应理解,上述光学图像采集单元的制备过程实际上可以为光学图像采集单元的阵列的制备过程。也就是说,实际制备过程中,直接得到光学图像采集单元的阵列。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显示屏以及上述本申请实施例的光学图像采集装置,其中,所述光学图像采集装置设置于所述显示屏下方。

该电子设备可以为任何具有显示屏的电子设备。

显示屏可以采用以上描述中的显示屏,例如OLED显示屏或其他显示屏,显示屏的相关说明可以参考以上描述中关于显示屏的描述,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所述显示屏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发光层包括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光源,其中,在所述光学图像采集装置为生物特征识别装置时,所述生物特征识别装置采用至少部分有机发光二极管光源作为生物特征识别的激励光源。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的例子只是为了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而非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实施例。例如,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上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