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配电网多应用场景的储能电站选址定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743932发布日期:2019-09-21 02:07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基于配电网多应用场景的储能电站选址定容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配电网多应用场景的储能电站选址定容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长,需要进一步扩大电网建设以及提升电厂装机容量。我国目前火电厂发电量依旧占总发电量的七成以上,运用化石能源发电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污染和破坏,同时随着化石能源资源量的枯竭,促使了我国对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具有快速、精准调节能力的电池储能相对其他类型的储能拥有能量密度高、选址限制因素少、功率吞吐灵活、能量损耗小等优点,不仅能有效提高电网消纳风光发电并网的能力,而且可以成为电网优质的辅助服务资源。储能电站接入电网的前期规划包括储能布点、选址、定容等多方面内容。通常建立以某一经济技术量最大或最小为目标或者综合考虑某几个量最大或最小为目标,并考虑一定技术指标约束的规划模型,然后采取一定的算法(以智能算法为主)进行求解,以期求得储能的布点、选址、定容。由于不同应用场景下,应用目标不同,边界条件不同,从而其规划模型的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都不同,因此在进行储能电站的规划研究时,首先需要分析与提炼储能的应用场景。常见的储能应用场景包括储能应用于风(光伏)电场平抑波动与跟踪计划出力,储能辅助电网参与调峰、调频,同时储能还可用于提高系统稳定性,改善电能质量作为备用电源等。挖掘储能电站在源-网-荷三侧接入时的应用场景,则需建立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经济技术指标,以衡量储能电站接入电网的效益,以及是否会对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产生影响,同时,建立的经济技术指标对储能的布点、选址定容等规划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尤毅、刘东、钟清、余南华发表的《主动配电网储能系统的多目标优化配置》[J]一文(详见《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38(18):第46-52页)以网损最小化为目标对储能的安装地点进行选择和规划,并通过粒子群算法确定最优容量。吴小刚、刘宗歧、田立亭、丁冬、杨水丽发表的《基于改进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配电网储能选址定容》[J]一文(详见《电网技术》,2014,38(12):第3405-3411页)在考虑储能效益与成本的基础上,建立了系统节点电压波动、负荷波动及储能装置总容量为目标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配网储能选址定容方法。鲍冠南、陆超、袁志昌、韩英铎发表的《基于动态规划的电池储能系统削峰填谷实时优化》[J]一文(详见《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36(12):第11-16页)以一日内电池储能系统投资成本和微电网运行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构建选址定容模型。HOSSEINAM,BATHAEESMT发表的《Optimalschedulingfordistributionnetworkwithredoxflowbatterystorage》[J]一文(详见《ENERGYCONVERSIONANDMANAGEMENT》,2016,121:第145-151页)结合配电网经济运行和污染气体排放放量,设定其最小为目标,对分布式电源和储能的选址定容进行优化。综上所述,目前电池储能系统的选址定容研究主要以技术经济指标为目标,基于各类优化算法进行寻优。但是,目前的方法有着明显不足,不仅效率较低,易陷入局部最优,而且出发角度均为经济利益,从而可能使得电网出现不稳定运行等异常情况。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科学合理且能够保证电网安全稳定可靠运行的基于配电网多应用场景的储能电站选址定容方法。本发明提供的这种基于配电网多应用场景的储能电站选址定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电网划分为多个暂态控制区域;S2.设定拟建设的储能电站数量,并选定初始计算节点;S3.根据步骤S2设定的储能电站数量和初始计算节点,计算储能电站的功率和位置;S4.根部步骤S3得到的储能电站的功率和位置,分析储能电站对电网的影响,从而完成储能电站的选址和定容。步骤S1所述的将电网划分为多个暂态控制区域,具体为采用临界割集法将电网划分成多个暂态控制区域。所述的采用临界割集法将电网划分成多个暂态控制区域,具体为待电网的故障清除后,根据支路有功及电压相角差信息识别临界割集,并读取临界机组信息;根据不同位置故障时出现的临界割集频数,将电网划分多个暂态割集区域。步骤S2所述的选定初始计算节点,具体为选定负荷波动性大(参考国家光伏波动入网标准,有功功率变化率不超过10%装机容量/min)、根据节点电压对负荷灵敏度高低进行排序,将灵敏度高的节点作为初始计算节点;灵敏度计算公式:式中vni为系统在母线i处的额定电压;Pli为总线i的有功功率;Qli为总线i的无功功率;Pni为i总线在额定电压下的有功功率;Qni为i总线在额定电压下的无功功率;kp为有功功率指数参数;kq为无功功率指数参数,vi为节点i的电压幅值。步骤S3所述的计算储能电站的功率和位置,具体为根据设定的储能电站数量和初始计算节点进行量子遗传和潮流迭代计算,以节点电压和系统频率偏差最小作为目标函数,当巡游迭代到最大次数后,选取目标函数值最小时的储能电站的位置和功率作为储能电站的选址和定容结果。所述的量子遗传和潮流迭代计算,具体为在进行量子遗传和潮流迭代计算时,采用如下规则作为约束规则:R1.节点电压幅值上下限约束:0.93UN≤vi≤1.07UN式中vi为节点i的电压幅值,UN为节点电压额定值。R2.节点负荷对电压灵敏度约束:式中vni为系统在母线i处的额定电压;Pli为总线i的有功功率;Qli为总线i的无功功率;Pni为i总线在额定电压下的有功功率;Qni为i总线在额定电压下的无功功率;kp为有功功率指数参数;kq为无功功率指数参数;R3.馈线最大电流约束:|Iij|≤Iijmaxi,j=1,2,...,Nd式中Iij为馈线ij的电流;Iijmax为馈线ij允许流过的最大电流;Nd为节点个数;R4.储能荷电状态SOC约束:0.1SOCrate≤SOCk≤0.9SOCrate式中SOCk为第k储能的荷电水平值;SOCrate为储能电池的额定荷电水平。步骤S4所述的分析储能电站对电网的影响,具体为采用PSASP6.28程序仿真分析储能电站位置对联络线传输功率及紧急控制的影响,从而验证选址和定容的有效性。本发明提供的这种基于配电网多应用场景的储能电站选址定容方法,在不同故障下,利用临界割集法,将电网划分成多个暂态区域;其次,基于储能电站调峰、调压、缓解线路供电压力作用,构建以节点电压和系统频率偏差最小为目标函数,利用电网特性作为基本约束条件,考虑系统负荷波动性及节点电压灵敏度因素,利用量子遗传和潮流计算法求解储能电站规划模型,将储能电站均匀分布在各个暂态区域中,形成兼顾不同时间尺度和空间维度的多应用场景综合需求的储能电站的选址定容方法,因此本发明方法能够为储能电站的选址和定容提供科学可靠的计算依据,而且本发明方法能够保证电网的稳定可靠运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方法的实施例的暂态区域划分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方法的实施例的不同负荷类型的日负荷曲线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方法的实施例的储能电站接入前后的曲线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方法的实施例的储能电站有功变化曲线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方法的实施例的储能电站SOC荷电水平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方法的方法流程示意图:本发明提供的这种基于配电网多应用场景的储能电站选址定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电网划分为多个暂态控制区域;在具体实施时,可以采用临界割集法将电网划分成多个暂态控制区域,具体为待电网的故障清除后,根据支路有功及电压相角差信息识别临界割集,并读取临界机组信息;根据不同位置故障时出现的临界割集频数,将电网划分多个暂态割集区域;S2.设定拟建设的储能电站数量,并选定初始计算节点;具体为选定负荷波动性大(参考国家光伏波动入网标准,有功功率变化率不超过10%装机容量/min)、根据节点电压对负荷灵敏度高低进行排序,将灵敏度高的节点作为初始计算节点;灵敏度计算公式:式中vni为系统在母线i处的额定电压;Pli为总线i的有功功率;Qli为总线i的无功功率;Pni为i总线在额定电压下的有功功率;Qni为i总线在额定电压下的无功功率;kp为有功功率指数参数;kq为无功功率指数参数,vi为节点i的电压幅值;将负荷波动性大、节点电压灵敏度较高的节点作为初始点,可有效减少运算次数,加快寻优速度;S3.根据步骤S2设定的储能电站数量和初始计算节点,计算储能电站的功率和位置;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设定的储能电站数量和初始计算节点进行量子遗传和潮流迭代计算,以节点电压和系统频率偏差最小作为目标函数,当巡游迭代到最大次数后,选取目标函数值最小时的储能电站的位置和功率作为储能电站的选址和定容结果;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同时,在进行量子遗传和潮流迭代计算时,采用如下规则作为约束规则:R1.节点电压幅值上下限约束:0.93UN≤vi≤1.07UN式中vi为节点i的电压幅值,UN为节点电压额定值。R2.节点负荷对电压灵敏度约束:R3.馈线最大电流约束:|Iij|≤Iijmaxi,j=1,2,...,Nd式中Iij为馈线ij的电流;Iijmax为馈线ij允许流过的最大电流;Nd为节点个数;R4.储能荷电状态SOC约束:0.1SOCrate≤SOCk≤0.9SOCrate式中SOCk为第k储能的荷电水平值;SOCrate为储能电池的额定荷电水平。S4.根部步骤S3得到的储能电站的功率和位置,分析储能电站对电网的影响,从而完成储能电站的选址和定容;具体为采用PSASP6.28程序仿真分析储能电站位置对联络线传输功率及紧急控制的影响。验证本文所提选址规划模型的有效性。以下结合一个实施例对本发明方法进行进一步说明:采用IEEE9节点系统做简单仿真验证。暂不考虑紧急暂态场景。其中不同负载有功、无功功率指数如表1所示。表1kp和kq参数值负荷类型kpkq住宅1.044.19商业1.503.15工业0.186.00利用临界割集法将电网划分成多个暂态控制区域;根据临界割集法对IEEE9节点系统进行暂态区域划分,采用PSASP6.28进行仿真,仿真发现不管故障位置或类型如何改变,其临界割集始终为{BUS5-BUS2,BUS6-BUS3}。因此,暂态区域划分如图2。拟定储能电站建设数量,结合分散布置原则和电网负荷波动性、节点电压灵敏度、暂态紧急服务区域的划分;将负荷波动性大、节点电压灵敏度较高的节点作为初始点,可有效减少运算次数,加快寻优速度。在IEEE9节点系统仿真分析中,暂不考虑紧急暂态场景,主要分析负荷波动性和节点电压灵敏度对电池储能电站规划的影响。因此,设置一个电池储能电站,设负荷节点1、2、3分别为住宅、商业和工业负载,其不同负荷类型的日负荷曲线如图3。根据初始化的储能电站位置和功率进行量子遗传和潮流迭代计算,以节点电压和系统频率偏差最小作为目标函数。当寻优迭代达到最大后,将目标函数最小时储能电站功率和位置作为最优解。图4为电池储能电站接入前后负荷曲线,电池储能电站有功出力曲线如图5,SOC荷电状态如图6,其最优规划结果如表2。表2最优规划结果由图4、5可知:电池储能电站能有效削峰填谷,在低估时充电,在负荷高峰期放电,降低尖峰负荷,缓解调峰压力。同时降低低谷期电能损失量,提高高峰期用户用电舒适度。根据图6中SOC荷电水平得,储能电池在早高峰期,放掉一半容量,在中午低谷期继续充电,进入晚高峰期后放电。最后分析电池储能电站安装位置对联络线传输功率及紧急控制的影响。结合日负荷曲线和表2可知:电池储能电站的位置和功率主要由节点电压灵敏度和负荷曲线的波动性决定。因此,通常选择布置在负荷波动较大且灵敏度较低的负荷中心。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