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平台用户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43479发布日期:2019-10-23 01:20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教学平台用户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教学平台用户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在线教学系统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段。很多教师已经习惯了基于在线推题的答题反馈来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存在偏科现象,即在不同科目中其展现的学习能力有高下之分。因此,基于宏观统计一个学生在多项科目中的学习能力拟定的个性化教学方案未必适用于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存在一定的误差性。因此如何开发出一种新型的教学平台用户管理系统,能够针对学生在多项科目中的具体学习反馈进行管理和数据跟踪统计,有助于系统制定针对性更强的个性化教学方案,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研究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教学平台用户管理系统,能够针对同一学生在不同学科的学习情况根据分类管理和跟踪,从而实现制定针对性更强的个性化教学方案。

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教学平台用户管理系统,其包括:信息库,登录模块,账号模块,跟踪模块和数据库;所述信息库包括学生信息库,课程信息库和id信息库;所述学生信息库用于存储匹配学生id的学生信息;所述课程信息库用于存储匹配课程id的课程信息;所述id信息库包括用于存储学生id的学生id单元,用于存储课程id的课程id单元和用于存储账号id的账号id单元;所述登录模块用于实现与学生用户的远程信息交互,获取该学生用户的学生id并读取学生用户当前选取的课程id;所述账户模块用于读取登录模块,基于所述学生id从学生信息库中调取对应的学生信息、基于所述课程id从课程信息库中调取对应的课程信息、基于所述学生信息与课程信息生成账号id并将该账号id与学生用户绑定;所述跟踪模块用于跟踪各个所述账号id的历史学习数据并将该历史学习数据输出至数据库;所述数据库包括多个账号子库,各个所述账号子库分别用于存储不同账号id的历史学习数据。

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学生用户每次登陆时,本系统基于该学生用户的学生信息和其所选课程的课程信息共同生成该学生用户在学习该选定课程时所使用的账号id,并基于该账户id的学习记录进行分类存储和追踪。由此,同一个学生用户可以根据其选择学习的课程获得多个账户id,同时系统能够根据该学生用户的学生信息对各个账号id进行快速追溯和管理,实现了针对同一学生在不同学科的学习情况的分类管理,保证了教师对各个学生用户制定针对性更强的个性化教学方案。

优选的是,上述教学平台用户管理系统中,还包括:家长访问模块,第一解析模块,家长信息库和家长权限模块;所述家长访问模块用于实现与家长用户的远程信息交互、并获取该家长用户的家长id;所述id信息库还包括用于存储家长id的家长id单元;所述家长信息库用于存储匹配所述家长id的家长信息;所述家长信息包括其子女的学生信息;所述第一解析模块用于读取家长访问模块、从家长信息库中调取对应于家长id的家长信息,并从家长信息中解析并输出其包含的学生信息;所述家长权限模块用于读取第一解析模块、用于从账号id单元中调取包含该学生信息的账号id、并对该家长用户开放所述数据库中用于存储该账号id的账号子库的访问权限。

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对登陆系统的家长进行信息采集,基于构成家长信息中的学生信息,基于该学生信息搜索出与该家长存在亲子关系的学生用户,并对家长用户开放该学生用户的各个账号id的数据访问权限,由此实现家长用户对其子女所涉及的账号id的自动分组绑定和查看权限分配。

更优选的是,上述教学平台用户管理系统中,还包括:教师访问模块,第二解析模块,教师信息库和教师权限模块;所述教师访问模块用于实现与教师用户的远程信息交互、并获取该教师用户的教师id;所述id信息库还包括用于存储家长id的id单元;所述教师信息库用于存储匹配所述教师id的教师信息;所述教师信息包括其授课的课程信息;所述第二解析模块用于读取教师访问模块,从教师信息库中调取对应于教师id的教师信息,并从教师信息中解析并输出其包含的课程信息;所述教师权限模块读取第二解析模块,用于从账号id单元中调取包含该课程信息的账号id、并将数据库中用于存储该账号id的账号子库的访问权项对该教师用户进行开放。

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对登陆系统的教师用户进行信息采集,基于构成教师信息中的课程信息,基于该课程信息搜索出包含该课程信息的账户id,并对教师用户开放符合上述条件的各个账号id的数据访问权限,由此实现教师用户对选择其授课的学生用户的对应账号id的自动分组绑定和查看权限分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针对同一学生在不同学科的学习情况根据分类管理和跟踪,从而实现制定针对性更强的个性化教学方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功能模块结构示意图;

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对应关系如下:

1、信息库;2、登录模块;3、账号模块;4、跟踪模块;5、数据库;71、家长访问模块;72、第一解析模块;73、家长信息库;74、家长权限模块;81、教师访问模块;82、第二解析模块;83、教师信息库;84、教师权限模块;11、学生信息库;12、课程信息库;13、id信息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各个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结构:

一种教学平台用户管理系统,其包括:信息库1,登录模块2,账号模块3,跟踪模块4,数据库5,家长访问模块71,第一解析模块72,家长信息库73和家长权限模块74,教师访问模块81,第二解析模块82,教师信息库83和教师权限模块84。

其中,所述信息库1包括学生信息库11,课程信息库12和id信息库13;所述学生信息库11用于存储匹配学生id的学生信息;所述课程信息库12用于存储匹配课程id的课程信息;所述id信息库13包括学生id单元,课程id单元,家长id单元,教师id单元和账户id单元。所述学生id单元用于存储学生id;所述课程id单元用于存储课程id;所述家长id单元用于存储家长id;所述教师id单元用于存储教师id;所述账号id单元用于存储账号id。

所述登录模块2用于实现与学生用户的远程信息交互,获取该学生用户的学生id并读取学生用户当前选取的课程id;所述账户模块3用于读取登录模块2,基于所述学生id从学生信息库11中调取对应的学生信息、基于所述课程id从课程信息库12中调取对应的课程信息、基于所述学生信息与课程信息生成账号id并将该账号id与学生用户绑定;所述跟踪模块4用于跟踪各个所述账号id的历史学习数据并将该历史学习数据输出至数据库5;所述数据库5包括多个账号子库,各个所述账号子库分别用于存储不同账号id的历史学习数据。

所述家长访问模块71用于实现与家长用户的远程信息交互、并获取该家长用户的家长id;所述家长信息库73用于存储匹配所述家长id的家长信息;所述家长信息包括其子女的学生信息;所述第一解析模块72用于读取家长访问模块71、从家长信息库73中调取对应于家长id的家长信息,并从家长信息中解析并输出其包含的学生信息;所述家长权限模块74用于读取第一解析模块72、用于从账号id单元中调取包含该学生信息的账号id、并对该家长用户开放所述数据库5中用于存储该账号id的账号子库的访问权限。

所述教师访问模块81用于实现与教师用户的远程信息交互、并获取该教师用户的教师id;所述教师信息库83用于存储匹配所述教师id的教师信息;所述教师信息包括该教师负责授课的课程信息;所述第二解析模块82用于读取教师访问模块81,从教师信息库83中调取对应于教师id的教师信息,并从教师信息中解析并输出其包含的课程信息;所述教师权限模块84读取第二解析模块82,用于从账号id单元中调取包含该课程信息的账号id、并将数据库5中用于存储该账号id的账号子库的访问权项对该教师用户进行开放。

实践中,其工作过程如下:

学生用户通过登录模块2登陆教学平台用户管理系统,登录模块2获取该学生用户的学生id并读取学生用户当前选取的课程id。所述账户模块3读取登录模块2,基于所述学生id从学生信息库11中调取对应的学生信息、基于课程id从课程信息库12中调取对应的课程信息、并基于学生信息与课程信息生成账号id并将该账号id与学生用户绑定;所述跟踪模块4跟踪各个所述账号id的历史学习数据并将该历史学习数据输出至数据库5进行存储。当家长用户通过家长访问模块登陆教学平台用户管理系统,所述第一解析模块72读取家长访问模块71、从家长信息库73中调取对应于家长id的家长信息,并从家长信息中解析并输出其包含的学生信息;所述家长权限模块74读取第一解析模块72、从账号id单元中调取包含该学生信息的账号id、并对该家长用户开放所述数据库5中用于存储该账号id的账号子库的访问权限。由此实现家长用户对其子女所涉及的账号id的自动分组绑定和查看权限分配。当教师用户通过教师访问模块81登陆教学平台用户管理系统,第二解析模块82读取教师访问模块81,从教师信息库83中调取对应于教师id的教师信息,并从教师信息中解析并输出其包含的课程信息;教师权限模块84读取第二解析模块82,用于从账号id单元中调取包含该课程信息的账号id、并将数据库5中用于存储该账号id的账号子库的访问权项对该教师用户进行开放。由此实现教师用户对选择其授课的学生用户的对应账号id的自动分组绑定和查看权限分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技术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公开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