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驱动方法、触控驱动装置及触控面板与流程

文档序号:19323488发布日期:2019-12-04 00:48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触控驱动方法、触控驱动装置及触控面板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触控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驱动方法、触控驱动装置及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电容触摸屏技术,是利用人体的电流感应进行工作的,电容式触摸屏是一块四层复合玻璃屏,玻璃屏的内表面和夹层各涂有一层氧化锡铟透明导电材料(ito),最外层是一薄层矽土玻璃保护层,夹层ito涂层作为工作面,四个角上引出四个电极,内层ito为屏蔽层以保证良好的工作环境。

当手指触摸在金属层上时,由于人体电场,用户和触摸屏表面形成以一个耦合电容,对于高频电流来说,电容是直接导体,于是手指从接触点吸走一个很小的电流,这个电流分别从触摸屏的四角上的电极中流出,并且流经这四个电极的电流与手指到四角的距离成正比,控制器通过对这四个电流比例的精确计算,得出触摸点的位置。

随着电脑和手机等产品对触摸屏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对触摸屏性能的要求也不断地提高,尤其是在超窄边框手机和大屏幕触摸屏的应用上。电脑和手机使用的触摸屏常用ito做电容传感器电极,但ito导电材料的方阻比较大,常用电阻30-400r(方阻),当ito电极引线长度较长或者走线宽度比较小时引线两端电阻很大,能达到几kω-几百kω。而超窄边框手机触摸屏的边缘区域很窄,电极走线宽度也很窄,线路两端的电阻很大,导致驱动信号衰减严重。大屏幕电脑触摸屏尺寸大引线长度长,导致引线两端电阻很大,同样会导致驱动信号衰减严重。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保证电容触摸屏中驱动信号稳定不衰减的方案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驱动方法、触控驱动装置及触控面板,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容触摸屏线路两端电阻大致使驱动信号衰减严重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1、一种触控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控制器根据基准电压及发射电极线计算所述发射电极线上触控电极的基准信号参数;

根据所述触控电极的需求信号参数及所述基准信号参数计算得到补偿信号参数,根据各个所述触控电极的补偿信号参数控制生成阶梯补偿输入电压;

将所述基准信号参数与所述阶梯补偿输入电压经电压放大器处理后得到放大驱动信号;

当所述放大驱动信号达到或超过预设的输出信号参数阈值时,根据预设的放电策略进行放电得到发射驱动信号,并将所述发射驱动信号输出至所述发射电极线。

可选地,其中,根据所述触控电极的需求信号参数及所述基准信号参数计算得到补偿信号参数,根据各个所述触控电极的补偿信号参数控制生成阶梯补偿输入电压,为:

根据所述触控电极的需求信号参数及所述基准信号参数计算得到补偿信号参数;

根据各个所述触控电极的补偿信号参数,结合并联,和/或串联的变压给定支路分布参数计算得到补偿信号的变压给定支路组合;

将补偿驱动电压通过所述变压给定支路组合生成阶梯补偿输入电压;其中,所述变压给定支路包括:变压电阻及变压驱动开关。

可选地,其中,当所述放大驱动信号达到或超过预设的输出信号参数阈值时,根据预设的放电策略进行放电并得到发射驱动信号,为:

当所述放大驱动信号达到或超过预设的输出信号参数阈值时,根据所述发射驱动信号参数、输出信号参数阈值及预设的放电策略得到放电信号参数;

根据所述放电信号参数结合并联,和/或串联的变压放电支路分布参数计算得到放电信号的变压放电支路组合;

将放大驱动信号通过所述变压放电支路组合,进行放电得到发射驱动信号;其中,所述变压放电支路包括:放电电阻及放电驱动开关。

可选地,其中,该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放大驱动信号及基准信号参数,与所述放电策略中放电输入参数与调节参数对照关系得到放电脉冲时间及放电周期;

根据所述放电脉冲时间及放电周期进行放电。

可选地,其中,该方法还包括:检测到所述发射电极线上触控电极发生变化时,检测增加/减少的触控电极的变化基准信号参数;

根据所述变化基准信号参数与变化前基准信号参数计算得到更新的基准信号参数,将所述更新的基准信号参数替换所述基准信号参数。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触控驱动装置,包括:基准电压输入端、驱动控制器、电压放大器、驱动信号补偿处理器、驱动信号放电处理器及驱动器信号输出端;其中,

所述基准电压输入端,与所述驱动信号补偿处理器及驱动信号放电处理器相连接,向所述驱动信号放电处理器输入基准电压;

所述驱动控制器,与所述驱动信号补偿处理器、驱动信号放电处理器、基准电压输入端及发射电极线相连接,根据基准电压及发射电极线计算所述发射电极线上触控电极的基准信号参数;

根据所述触控电极的需求信号参数及所述基准信号参数计算得到补偿信号参数,根据各个所述触控电极的补偿信号参数控制生成阶梯补偿输入电压;

当放大驱动信号达到或超过预设的输出信号参数阈值时,调取预设的放电策略;

所述驱动信号补偿处理器,与所述基准电压输入端、电压放大器及驱动控制器相连接,接收并处理所述阶梯补偿输入电压后输送至所述电压放大器;

所述电压放大器,与所述基准电压输入端、驱动信号补偿处理器、驱动信号放电处理器及驱动器信号输出端相连接,将所述基准信号参数与所述阶梯补偿输入电压处理后得到放大驱动信号;

所述驱动信号放电处理器,与所述电压放大器、驱动控制器及驱动器信号输出端相连接,根据所述放电策略进行放电,将放电处理后的放大驱动信号传输至所述驱动器信号输出端;

所述驱动器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电压放大器、驱动信号放电处理器及发射电极线相连接,接收放电处理后的放大驱动信号得到发射驱动信号,并将所述发射驱动信号输出至所述发射电极线。

可选地,其中,所述驱动信号补偿处理器,包括大于或等于两个的变压给定支路,所述变压给定支路,包括:变压电阻及变压驱动开关;其中,

所述变压电阻,与所述基准电压输入端、电压放大器及信号控制开关相连接;所述变压驱动开关,与所述变压电阻及驱动控制器相连接;

所述驱动控制器,根据所述触控电极的需求信号参数及所述基准信号参数计算得到补偿信号参数;

根据各个所述触控电极的补偿信号参数,结合并联,和/或串联的变压给定支路分布参数计算得到补偿信号的变压给定支路组合;根据所述变压给定支路组合控制相应的所述驱动开关打开/关闭;

所述变压给定支路组合,将通过的所述补偿驱动电压进行处理后生成阶梯补偿输入电压。

可选地,其中,所述驱动信号放电处理器,包括:大于或等于两个的变压放电支路,所述变压放电支路,包括:放电电阻及放电驱动开关;其中,所述放电电阻,与所述电压放大器、驱动器信号输出端及放电驱动开关相连接;所述放电驱动开关,与所述放电电阻及驱动控制器相连接;

所述驱动控制器,检测到当所述放大驱动信号达到或超过预设的输出信号参数阈值时,根据所述发射驱动信号参数、输出信号参数阈值及预设的放电策略得到放电信号参数;

根据所述放电信号参数结合并联,和/或串联的变压放电支路分布参数计算得到放电信号的变压放电支路组合;根据所述变压放电支路组合控制相应的所述放电驱动开关打开/关闭;

所述变压放电支路组合,将通过的所述放大驱动信号进行放电处理得到发射驱动信号,并将所述发射驱动信号传输至所述驱动器信号输出端。

可选地,其中,所述驱动控制器,包括:补偿电压驱动控制器、放电驱动控制器及放电脉冲参数控制器;

所述补偿电压驱动控制器,与所述所述驱动信号补偿处理器相连接;所述放电驱动控制器,与所述驱动信号放电处理器相连接;

所述放电脉冲参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信号放电处理器相连接,根据所述放大驱动信号及基准信号参数,与所述放电策略中放电输入参数与调节参数对照关系得到放电脉冲时间及放电周期;根据所述放电脉冲时间及放电周期控制对应的所述放电驱动开关打开或关闭进行放电。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括上述的触控驱动装置。

本申请的触控驱动方法、触控驱动装置及触控面板,实现的有益效果至少如下:

(1)本申请的触控驱动方法、触控驱动装置及触控面板,通过驱动控制器控制电压输入和输出控制,结合电压放大器,产生阶梯电压输入或放电,使得驱动器信号输出端输出符合触控屏线路要求的脉冲电压,补偿了触控屏中线路从发射通道由近端到远端ito引线的电阻差别,从而克服了触控屏中驱动信号衰减的问题。

(2)本申请的触控驱动方法、触控驱动装置及触控面板,通过驱动控制器控制电压输入和输出控制,结合电压放大器,控制补偿触控屏中驱动信号衰减,还可以根据不同方阻的ito电极也设置调控不同的驱动电压和放电常数,满足不同特异性的触控驱动控制需求。

(3)本申请的触控驱动方法、触控驱动装置及触控面板,通过驱动控制器控制电压输入和输出控制,结合电压放大器,控制补偿触控屏中驱动信号衰减,根据不同触控屏的尺寸及形状,控制调整驱动电压和放电常数,不需要每种触控屏设计一种对应的驱动控制,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规格的触控屏驱动控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控屏与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控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未经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控驱动装置处理的发射电极等效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种触控驱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种触控驱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三种触控驱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四种触控驱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五种触控驱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种触控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种触控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三种触控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四种触控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触控驱动装置中发射电极驱动电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至3所示,图1为本实施例中触控屏与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触控屏的结构示意图。触摸屏(touchscreen)又称为“触控屏”、“触控面板”,是一种可接收触头等输入讯号的感应式液晶显示装置,在触控显示屏中,显示屏102位于导电底板103上,触控屏101位于显示屏102上。

电容触摸屏(触控屏)的结构如图2所示,水平方向是发射电极线201,垂直方向是和水平方向绝缘的接收电极线202,接收电极线202与接收电路203相连接,发射电极线201通过引线与发射驱动电路204相连接。水平和垂直电极是ito透明导电材料构成,即是导体又不影响触摸屏下边显示器内容。电极部分因为宽度比引线宽度大好多倍基本不受ito方阻影响,整条电极上电压也是基本均匀的,每一条水平通道和垂直通道的交叉点都会有比较大的感应电容,当发射电极某一个通道施加一定幅值的电脉冲(其他通道悬空或者接地)。所有接收通道都会通过交叉点感应电容收到这个信号。交叉点的信号仅仅和发射通道的位置关联,如果把发射通道全部按上述方法扫描一遍并记录每个交叉点的接收信息,当图2所示的交叉点用一定面积的导体或者手指靠近(或触摸),该交叉感应电压对地泄放一部分,等效感应电容减小。通过比较触摸前的信息可以检测到交叉点触摸状态,计算交叉点坐标可以确定哪一个或者多个交叉点被触摸,这就是电容触摸屏原理。

图3为未经本实施例中触控驱动装置处理的某一条发射电极等效示意图,由图可以看到驱动器输出到发射电极,发射电极是空间开路的一条导体,直流电阻无穷大。交流阻抗是由ito线路电阻和显示器底板分布电容组成,驱动器输出是脉冲信号,电路设计要按交流阻抗考虑。

由于ito引线电阻和分布电容的存在,驱动器输出信号到达发射电极时电压严重衰减同时脉冲上升沿和下降沿变差。接收电路对电极感应信号强度有一定要求,如果发射信号衰减无法满足接收电路要求就要提高发射电压,弱电线路中常用的3.3v-5v电压远远无法满足上述要求。波形畸变也影响感应接收效果,也要增加驱动电压。

本实施例的触控驱动方法及装置,通过高压驱动补偿发射电极的电路信号衰减带来的不良后果。所谓高压驱动是相对的叫法,这里的高压一般是6-30v范围,是针对微电子线路或者集成电路常用电压3.3-5v而言,不是常说的高电压。

如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中第一种触控驱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触控驱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1、驱动控制器根据基准电压及发射电极线计算发射电极线上触控电极的基准信号参数。

步骤402、根据触控电极的需求信号参数及基准信号参数计算得到补偿信号参数,根据各个触控电极的补偿信号参数控制生成阶梯补偿输入电压。

步骤403、将基准信号参数与阶梯补偿输入电压经电压放大器处理后得到放大驱动信号。

步骤404、当放大驱动信号达到或超过预设的输出信号参数阈值时,根据预设的放电策略进行放电得到发射驱动信号,并将发射驱动信号输出至发射电极线。放电策略是预先根据基准信号参数及发射电极线的参数建立对应关系,在使用时根据基准信号参数及发射电极线的参数对比即可得到对应的放电策略。

通过该方法补偿发射通道由近端到远端ito引线电阻差别,也可以实现不同方阻的ito电极也需要不同的驱动电压和放电常数。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为本实施例中第二种触控驱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中不同的是,步骤402、根据触控电极的需求信号参数及基准信号参数计算得到补偿信号参数,根据各个触控电极的补偿信号参数控制生成阶梯补偿输入电压,为:

步骤501、根据触控电极的需求信号参数及基准信号参数计算得到补偿信号参数。

步骤502、根据各个触控电极的补偿信号参数,结合并联,和/或串联的变压给定支路分布参数计算得到补偿信号的变压给定支路组合。

步骤503、将补偿驱动电压通过变压给定支路组合生成阶梯补偿输入电压;其中,变压给定支路包括:变压电阻及变压驱动开关。其中,变压驱动开关可以是mos控制开关。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为本实施例中第三种触控驱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中不同的是,步骤404、当放大驱动信号达到或超过预设的输出信号参数阈值时,根据预设的放电策略进行放电得到发射驱动信号,并将发射驱动信号输出至发射电极线,为:

步骤601、当放大驱动信号达到或超过预设的输出信号参数阈值时,根据发射驱动信号参数、输出信号参数阈值及预设的放电策略得到放电信号参数。

步骤602、根据放电信号参数结合并联,和/或串联的变压放电支路分布参数计算得到放电信号的变压放电支路组合。

步骤603、将放大驱动信号通过变压放电支路组合,进行放电得到发射驱动信号;其中,变压放电支路包括:放电电阻及放电驱动开关。

步骤604、将发射驱动信号输出至发射电极线。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为本实施例中第四种触控驱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中不同的是,还包括:

步骤701、根据放大驱动信号及基准信号参数,与放电策略中放电输入参数与调节参数对照关系得到放电脉冲时间及放电周期。

步骤702、根据放电脉冲时间及放电周期进行放电。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五种触控驱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中不同的是,还包括:

步骤801、检测到发射电极线上触控电极发生变化时,检测增加/减少的触控电极的变化基准信号参数。

步骤802、根据变化基准信号参数与变化前基准信号参数计算得到更新的基准信号参数,将更新的基准信号参数替换基准信号参数。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为一种触控驱动装置900的结构示意图,该触控驱动装置用于实施上述的触控驱动方法。该触控驱动装置900包括:基准电压输入端901、驱动控制器902、电压放大器903、驱动信号补偿处理器904、驱动信号放电处理器905及驱动器信号输出端906。

其中,基准电压输入端901,与驱动信号补偿处理器904及电压放大器903相连接,向电压放大器903输入基准电压。

驱动控制器902,与驱动信号补偿处理器904、驱动信号放电处理器905、基准电压输入端901及发射电极线20相连接,根据基准电压及发射电极线计算发射电极线上触控电极的基准信号参数。

驱动控制器902,根据触控电极的需求信号参数及基准信号参数计算得到补偿信号参数,根据各个触控电极的补偿信号参数控制生成阶梯补偿输入电压。当放大驱动信号达到或超过预设的输出信号参数阈值时,调取预设的放电策略。

驱动信号补偿处理器904,与基准电压输入端901、电压放大器903及驱动控制器902相连接,接收并处理阶梯补偿输入电压后输送至电压放大器。

电压放大器903,与基准电压输入端901、驱动信号补偿处理器904、驱动信号放电处理器905及驱动器信号输出端906相连接,将基准信号参数与阶梯补偿输入电压处理后得到放大驱动信号。

驱动信号放电处理器905,与电压放大器903、驱动控制器902及驱动器信号输出端906相连接,根据放电策略进行放电,将放电处理后的放大驱动信号传输至驱动器信号输出端。

驱动器信号输出端906,与电压放大器903、驱动信号放电处理器905及发射电极线20相连接,接收放电处理后的放大驱动信号得到发射驱动信号,并将发射驱动信号输出至发射电极线。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为一种触控驱动装置1000的结构示意图,与图9中不同的是,驱动信号补偿处理器904,包括大于或等于两个的变压给定支路941,变压给定支路941,包括:变压电阻942及变压驱动开关943。

其中,变压电阻942,与基准电压输入端901、电压放大器903及信号控制开关943相连接;变压驱动开关943,与变压电阻942及驱动控制器902相连接。

驱动控制器902,根据触控电极的需求信号参数及基准信号参数计算得到补偿信号参数;根据各个触控电极的补偿信号参数,结合并联,和/或串联的变压给定支路分布参数计算得到补偿信号的变压给定支路组合的参数;根据变压给定支路组合的参数控制相应的驱动开关打开/关闭;

变压给定支路组合944,将通过的补偿驱动电压进行处理后生成阶梯补偿输入电压。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为一种触控驱动装置1100的结构示意图,与图9中不同的是,驱动信号放电处理器905,包括:大于或等于两个的变压放电支路951,变压放电支路951,包括:放电电阻952及放电驱动开关953。

其中,放电电阻952,与电压放大器903、驱动器信号输出端906及放电驱动开关953相连接;放电驱动开关953,与放电电阻952及驱动控制器902相连接。

驱动控制器902,检测到当放大驱动信号达到或超过预设的输出信号参数阈值时,根据发射驱动信号参数、输出信号参数阈值及预设的放电策略得到放电信号参数。根据放电信号参数结合并联,和/或串联的变压放电支路分布参数计算得到放电信号的变压放电支路组合的参数;根据变压放电支路组合的参数控制相应的放电驱动开关打开/关闭。

变压放电支路组合954,将通过的放大驱动信号进行放电处理得到发射驱动信号,并将发射驱动信号传输至驱动器信号输出端906。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为一种触控驱动装置1200的结构示意图,与图11中不同的是,驱动控制器902,包括:补偿电压驱动控制器921、放电驱动控制器922及放电脉冲参数控制器923。补偿电压驱动控制器921,与驱动信号补偿处理器904相连接,控制驱动信号补偿处理器中变压驱动开关943的打开与关闭;放电驱动控制器922,与驱动信号放电处理器905相连接,控制驱动信号放电处理器905中放电驱动开关953的打开与关闭。

放电脉冲参数控制器923,与驱动信号放电处理器905相连接,根据放大驱动信号及基准信号参数,与放电策略中放电输入参数与调节参数对照关系得到放电脉冲时间及放电周期;根据放电脉冲时间及放电周期控制对应的放电驱动开关打开或关闭进行放电。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为本实施例中一种触控驱动装置中发射电极驱动电路的示意图,电路被虚线分割为a、b、c三个区域每个区域完成特定功能。

a区功能是电压放大器,q2基极是放大器输入端,q1集电极是放大器输出端,它可以驱动一条发射通道。b区与r4配合产生阶梯输入电压供给q2基极放大器输入端,其中r5、q3组成第一节给定支路,r6、q4组成第二节给定支路,当控制器通过ioa1、ioa2以不同组合控制2个支路时可以产生不同的阶梯给定电压。本图为了说明方便仅仅画出2个支路,实际应用时可以超过5个支路。

c区是放电控制电路,其中r7、q5组成第一节放电支路,r8、q6组成第二节放电支路,当控制器通过iob1、iob2以不同组合控制2个支路时可以产生不同的放电常数。本图为了说明方便仅仅画出2个支路,实际应用时可以超过5个支路才能达到要求。放电电路的功能是:由于发射电极是空间开路状态ito引线电阻和分布电容的作用下,当放大器输出低电平时几乎是开路状态,发射电极的电压下降缓慢(参考图3的发射电极波形),降低感应接收效果又推迟下一个驱动脉冲的开始。放电电路可以加快脉冲下降沿下降速度。多支路阶梯输入电压和放电控制可以补偿发射通道由近端到远端ito引线电阻差别,满足不同方阻的ito电极对不同驱动电压和放电常数的需求。

通过图13的控制器通过调节ioa1、ioa2控制电压放大器输出脉冲电压值,放大器内阻比较低脉冲前沿比较陡峭。放大器输出低电压时,iob1、iob2调节放电时间改善脉冲下降沿时间。脉冲时间及周期可以由控制器组合调节,通过电路分析测试还可以实现增加或减少发射电极线,自动调整补偿输入电压和放电控制的参数。

本实施例的触控驱动装置可以产生6-30v幅度阶梯可调的脉冲电压;脉冲宽度0.01-10ms(毫秒)可调,脉冲间隔1-10ms(毫秒)可调;最大输出电流2ma(毫安);脉冲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尽量陡峭;驱动器可以输入电压35v稳定直流,最大电流30ma(毫安)。

本电路仅仅画出一条驱动通道的电路,实际设计时一般驱动通道的数量等于发射电极的数量,本图电路参数是特定器件组合的参数,如果相关器件改变对应参数可能需要改变。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括上述的触控驱动装置。该触控面板,包括:基板,基板包括触控区和围绕触控区的非触控区;触控区内设置有多个沿着第一方向(水平方向)排列的发射电极线和多个沿第二方向(竖直方向)排列的接收电极线。触控驱动装置通过信号线与发射电极线相连接,优选地,每一条发射电极线均有一个对应的触控驱动装置与之连接。该触控面板可用于触控显示设备中,该触控显示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显示器、笔记本电脑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本实施例中触控驱动方法、触控驱动装置及触控面板实现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申请的触控驱动方法、触控驱动装置及触控面板,通过驱动控制器控制电压输入和输出控制,结合电压放大器,产生阶梯电压输入或放电,使得驱动器信号输出端输出符合触控屏线路要求的脉冲电压,补偿了触控屏中线路从发射通道由近端到远端ito引线的电阻差别,从而克服了触控屏中驱动信号衰减的问题。

(2)本申请的触控驱动方法、触控驱动装置及触控面板,通过驱动控制器控制电压输入和输出控制,结合电压放大器,控制补偿触控屏中驱动信号衰减,还可以根据不同方阻的ito电极也设置调控不同的驱动电压和放电常数,满足不同特异性的触控驱动控制需求。

(3)本申请的触控驱动方法、触控驱动装置及触控面板,通过驱动控制器控制电压输入和输出控制,结合电压放大器,控制补偿触控屏中驱动信号衰减,根据不同触控屏的尺寸及形状,控制调整驱动电压和放电常数,不需要每种触控屏设计一种对应的驱动控制,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规格的触控屏驱动控制。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