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39339发布日期:2020-10-31 09:21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跑码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跑码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日常生产中,很多材料为了节省空间,通常情况下制作成卷材结构,在使用时量取材料预定长度的操作,往往给操作者带来不便,使量取的结果造成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以自动跑码计数的跑码机。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包括:底座,在所述的底座上通过支撑杆固定设置有平行于所述的底座的主横梁;

在所述的底座到所述的主横梁之间竖直间隔穿设有两个卷筒轴,分别为:供料卷筒轴和收集卷筒轴;在所述的每个卷筒轴上分别固定设置有卷筒夹具;

在所述的两个卷筒轴之间分别竖直设置有第一导向辊和第二导向辊,在所述的两个导向辊之间设置有一个跑码辊;所述的两个导向辊和所述的一个跑码辊分别转动设置在所述的主横梁与所述的底座之间;

在所述的主横梁上对应所述的跑码辊固定设置有一支撑梁,在所述的支撑梁或底座上对应所述的跑码辊抵接设置有一跑码器;

还包括:驱动装置,通过所述的驱动装置控制所述的卷筒轴带动其上的所述的卷材收集夹具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跑码器铰接设置在所述的支撑梁上,在所述的支撑梁与所述的跑码器之间还设置有伸缩定位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供料卷筒轴包括:设置在所述的底座上的下供料卷筒轴,和与其上下对应固定设置在所述的主横梁上的上供料卷筒轴;在所述的上下供料卷筒轴上分别对应固定设置有所述的一组卷筒夹具;

进一步的,所述的收集卷筒轴包括:设置在所述的底座上的下收集卷筒轴,和与其上下对应固定设置在所述的主横梁上的上收集卷筒轴;在所述的上下收集卷筒轴上分别对应固定设置有所述的一组卷筒夹具。

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装置通过一l型回转支杆固定设置在所述的主横梁或所述的底座上,并且所述的驱动装置与所述的收集卷筒轴通过卷筒连接件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卷筒连接件包括:上部卷筒连接件和与其相适配的下部卷筒连接件;所述的上部卷筒连接件与所述的上收集卷筒轴固定连接,所述的下部卷筒连接件固定安装在卷材的卷筒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手动驱动装置或电动驱动装置。

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器和电源,所述的电动驱动装置分别与所述的控制器和所述的电源连接设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两个卷筒分别安装在底座与主横梁之间的两个卷筒轴的承载件上,将卷材依次呈s形分别穿设在第一导向辊、跑码辊和第二导向辊上,利用驱动装置的的动力输出端与收集卷筒通过卷筒连接件固定连接;最后将跑码器的计数转轮抵接设置在跑码辊上的卷材上,启动驱动装置带动收集卷筒转动,使卷材卷取在该卷筒上,在此过程中,利用跑码器实现计数操作;由于跑码器具有很高精度,不易产生误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在实施例3中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在实施例3中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在实施例3中的h-h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在实施例4中的主视图。

图5是本发明在实施例4中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在实施例4中的a-a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在实施例4中的b-b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在实施例4中的c-c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在实施例4中的d-d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在实施例4中的上部卷筒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在实施例4中的下部卷筒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101.第一支杆,102.第二支杆,103.第三支杆,104.横杆,105.电源控制器支架,2.主横梁,3.支撑杆,401.供料承载盘,402.收集承载盘,501.第一导向辊,502.跑码辊,503.第二导向辊,6.跑码器,7.支撑梁,8.驱动电机,9.卷筒连接件,901.上部卷筒连接件,901-1.传动轴连接套,901-2.传动轴定位螺栓,901-3.导向杆,901-4.导向筒,901-5.弹簧,902.下部卷筒连接件,902-1.定位螺母,902-2.螺母固定套,902-3.膨胀螺母,902-4.膨胀螺栓,10.回转支杆,1001.下部回转支杆,1002.上部回转支杆,11.电源,12.控制器,1301.供料卷筒,1302.收集卷筒,14.卷材,15.定位销,16.定位连接板,17.定位环,18.合页,19.卷筒定位凸台,20.调整支杆,21.弹性伸缩装置,22.从动链轮,23.链条,2401.上供料卷筒轴,2402.下供料卷筒轴,2501.上收集卷筒轴,2502.下收集卷筒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实施例1是本发明的其中一种结构,包括:底座1,在底座1上通过支撑杆3固定设置有平行于底座1的主横梁2;

在底座1到主横梁2之间竖直间隔穿设有两个卷筒轴,分别为:供料卷筒轴和收集卷筒轴;在每个卷筒轴上分别固定设置有卷筒夹具;通过卷筒夹具将卷材14的卷筒分别固定设置在卷筒轴上,通过卷筒轴的转动,分别带动卷材14的出料与卷取的操作。

在两个卷筒轴之间分别竖直设置有第一导向辊501和第二导向辊503,在两个导向辊(501,503)之间设置有一个跑码辊502;两个导向辊(501,503)和一个跑码辊502分别转动设置在主横梁2与底座1之间;

在主横梁2上对应跑码辊502固定设置有一支撑梁3,在支撑梁3上对应跑码辊502抵接设置有一跑码器6,卷材14穿设在跑码辊502和跑码器6之间;

还包括:驱动装置,通过驱动装置控制卷筒轴带动其上的卷材收集夹具转动,通过跑码器6实现跑码计数。

其中,在本实施例1中,底座1包括:三个平行间隔设置的支杆,分别为:第一支杆101,第二支杆102和第三支杆103;每个支杆的两端分别通过一横杆104固定连接;

如图1,3所示,两个卷筒轴以及两个导向辊(501,503)分别设置在第二支杆102上,跑码辊502设置在第一支杆101上。此外,在本实施例1中,为了便于安装,底座设置为双层结构。

其中,驱动装置包括:手动驱动装置或电动驱动装置。

在本实施例1中,采用了电动驱动装置的传动方式,其中,驱动装置为驱动电机8;

还包括:控制器11和电源12,控制器11和电源12分别通过电源控制器支架105固定设置在底座1上;驱动电机8分别与控制器11和电源12连接设置。在本实施例1中,驱动电机8可以通过电源12提供,也可以通过外接电源实现控制。通过控制器可以控制调节驱动电机8的运动转速和方向的变化。

实施例2

实施例2是实施例1的一种变形结构,它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1、2所示,在主横梁2上对应跑码器6固定设置有一支撑梁7,跑码器6通过合页18铰接设置在支撑梁7上,在支撑梁7与跑码器6之间还设置有伸缩定位装置21。

在本实施例2中,伸缩定位装置21包括:在支撑梁7上对应跑码器6铰接设置的定位支杆,在定位支杆与跑码器6之间通过弹簧固定设置有一顶杆。

通过跑码器6与支撑梁7之间的合页18,可以控制跑码器6相对跑码辊502的相对位置;再通过转动支撑梁7上的定位支杆,使顶杆与跑码器6抵接,可以将跑码器6与跑码辊502抵接设置,便于跑码器6进行跑码计数。这种设计便于对跑码器6的装卸及位置调整。

实施例3

实施例3是实施例2的一种变形结构,它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如图1~3所示,供料卷筒轴由两部分组成,包括:通过轴承设置在底座1的第二支杆102上的下供料卷筒轴2402,和与其上下对应、通过轴承设置在主横梁2上的上供料卷筒轴2401;在上、下供料卷筒轴(2401、2402)上分别对应固定设置有一组卷筒夹具。

收集卷筒轴由两部分组成,包括:通过轴承设置在底座1的第二支杆102上的下收集卷筒轴2502,和与其上下对应通过轴承设置在主横梁2上的上收集卷筒轴2501;在上、下收集卷筒轴(2501、2502)上分别对应固定设置有一组卷筒夹具。

在本实施例3中,如图7所示,在下供料卷筒轴2402和下收集卷筒轴2502上分别固定设置有一个承载盘,分别为:供料承载盘401和收集承载盘402;在每个承载盘上分别沿其轴线方向竖直固定设置有一个卷筒定位凸台19;在主横梁2与供料承载盘401之间通过卷筒定位凸台19竖直设置有供料卷筒1301,在主横梁2与收集承载盘402之间通过卷筒定位凸台19竖直设置有收集卷筒1302;

其中,在上供料卷筒轴2401上对应供料承载盘401固定设置有一调整支杆20,上供料卷筒轴2401与调整支杆20通过键连接,在上供料卷筒轴2401与调整支杆20上对应开设有键槽,在键上固定开设有一长通孔,键通过螺钉固定设置在上供料卷筒轴2401的键槽中,在该键槽与键之间还固定设置有一个弹簧,通过这种设计可以使供料卷筒1301固定设置在供料承载盘401与调整支杆20之间,且通过键连接便于拆卸;

在上收集卷筒轴2501上对应收集承载盘402固定设置有一调整支杆20,上收集卷筒轴2501与调整支杆20通过键连接,在上收集卷筒轴2501与调整支杆20上对应开设有键槽,在键上固定开设有一长通孔,键通过螺钉固定设置在上收集卷筒轴2501的键槽中,在该键槽与键之间还固定设置有一个弹簧,通过这种设计可以使收集卷筒1302固定设置在收集承载盘402与调整支杆20之间,且通过键连接便于拆卸。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驱动电机8通过一连接板固定设置近收集承载盘402一侧的横杆104上,在驱动电机8的动力输出端通过传动轴固定设置有一驱动链轮,在收集承载盘402的传动轴上对应驱动轮固定设置有一从动链轮22,上述的驱动链轮与从动链轮22通过链条传动连接;通过驱动电机8通过链条23带动传动轴上的收集承载盘402转动,使卷材14卷取在收集卷筒1302上,通过跑码机6实现跑码计数。

实施例4

实施例4是实施例2的一种变形结构,它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如图4、5所示,驱动电机8间隔设置在下收集卷筒轴2502的上方,并通过一l型回转支杆10固定设置在底座1的第三支杆103上;驱动电机8的动力输出端与上收集卷筒轴2501通过卷筒连接件9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4中,回转支杆10由上、下回转支杆(1001,1002)两部分组成;在下部回转支杆1001的上端设置有凹槽,在上部回转支杆1002的下端对应所述的凹槽设置有凸榫;在下部回转支杆1001上对应上部回转支杆1002的凸榫开设有螺纹通孔,在上部回转支杆1002上穿过螺纹通孔旋接设置有定位销15;在凸榫上对应定位销15设置有定位销环槽,定位销15的一端设置在定位销环槽内。这种设计可以利用下部回转支杆1001在上部回转支杆1002上作回转运动,从而改变驱动电机的位置。

其中,为了回转支杆10整体的稳定性操作,在支撑杆3上对应下部回转支杆1001固定设置有定位连接板16;在支撑杆3上对应上部回转支杆1002设置有与其相适配的定位环17,上部回转支杆1002套设在定位环17中。这种设计起到了很好的固定作用。

在本实施例4中,如图9~11所示,卷筒连接件9包括:上部卷筒连接件901和与其相适配的下部卷筒连接件902;上部卷筒连接件901与上收集卷筒轴2501固定连接,下部卷筒连接件902固定安装在收集卷筒402上。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0、11所示,上部卷筒连接件901包括:与驱动电机8通过上收集卷筒轴2501固定套设的传动轴连接套901-1,在传动轴连接套901-1上对应传动轴开设有一螺纹孔,在该螺纹孔中旋接设置有传动轴定位螺栓901-2,在传动轴连接套901-1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导向杆901-3,在导向杆901-3的外表面套设有一个导向筒901-4,导向筒901-4通过弹簧901-5与传动轴连接套901-1固定连接。在导向筒901-4的下表面开设有一个定位槽。

其中,导向杆901-3的截面为正六边形结构,与其对应设置的导向筒901-4的内部为与其相适配的正六边形结构。这种结构设计可以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下部卷筒连接件902包括:定位螺母902-1,在定位螺母902-1的上表面对应导向筒901-4的定位槽设置有与其相适配的连接凸台,在定位螺母902-1的下表面开设有一螺纹孔,在定位螺母902-1的下方依次抵接设置有螺母固定套902-2和膨胀螺母902-3,膨胀螺母902-3的膨胀区域卡接设置在收集卷筒1302的筒口内;

其中,在螺母固定套902-2和膨胀螺母902-3上对应定位螺母902-1上的螺纹孔的位置分别开设有通孔,膨胀螺栓902-4依次穿设在膨胀螺母902-3和螺母固定套902-2内,并与定位螺母902-1固定旋接,通过调整膨胀螺栓902-4与膨胀螺母902-3的松紧程度,使膨胀螺母902-3的膨胀区域与其外侧的收集卷筒1302固定连接,收集卷筒1302的下端筒口卡接在收集承载盘402的卷筒定位凸台19上;上述结构便于驱动电机8依次通过上部卷筒连接件901和下部卷筒连接件902带动收集卷筒1302转动,将卷材14从供料卷筒1301上卷取到收集卷筒上,便于打码器6计数操作。

具体操作步骤:

将带卷材14的供料卷筒1301通过调整支杆20安装在供料承载盘401上,将收集卷筒1302安装在收集承载盘402上,收集卷筒1302通过卷筒连接件9与驱动电机8传动连接;将卷材14呈s形依次穿设在第一导向辊501,跑码辊502和第二导向辊503上,最后将穿过第二导向辊503的卷材14卷取在收集卷筒1302上;

将跑码器6的计数转轮通过伸缩定位装置21抵接设置在跑码辊502上的卷材14上,启动驱动电机8带动收集卷筒1302转动,使卷材14经过第一导向辊501,跑码辊502以及第二导向辊503后卷取在收集卷筒1302上,在此过程中,利用跑码器6与卷材接触,实现计数操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