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68443发布日期:2021-01-15 14:08阅读:66来源:国知局
触控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触控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oled)显示装置是基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显示屏。其具备自发光、对比度高、厚度薄、视角广、响应速度快、可用于挠曲性面板、使用温度范围广、构造及制程较简单等优异特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应用前景广阔。在目前各大厂商的模组生产过程中,通常采用oled显示模组外挂搭载触控模组的方式来整合触控功能,以实现显示装置的显示功能和触控功能一体化。



技术实现要素:

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模组,包括:

触控基板,所述触控基板包括触控区、位于所述触控区一侧的绑定区、以及连接所述触控区与所述绑定区的搭接区;在所述绑定区内设置有沿第一方向排列并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触控绑定端子,以及位于所述多个触控绑定端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两侧的浮空端子,且每一侧具有至少一个所述浮空端子;其中,每一个所述浮空端子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至少延伸至覆盖所述绑定区与所述搭接区的交界线;

触控柔性电路板,自所述触控基板的触控面朝向背离所述触控面的一侧弯折设置,所述触控柔性电路板包括:与所述多个触控绑定端子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一连接端子,以及与至少一个所述浮空端子分别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二连接端子。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模组中,所述多个触控绑定端子两侧的所述浮空端子数目相同。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模组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多个触控绑定端子单侧的全部所述浮空端子的宽度和与所述多个触控绑定端子的宽度和之比为10%-20%。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模组中,每一个所述浮空端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等于至少三个所述触控绑定端子的宽度之和。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模组中,所述浮空端子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排列的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以及连接第一分部和所述第二分部的第三分部;其中,所述第一分部和所述第二分部自所述绑定区延伸至所述搭接区,且所述第二分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分部靠近所述触控绑定端子所在区域,所述第三分部位于所述搭接区;

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包括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六分部;

每一个所述浮空端子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对应设置,其中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的所述第六分部分别与所述浮空端子的所述第一分部和所述第二分部对应设置。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模组中,所述浮空端子还包括: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排列的第四分部和第五分部;其中,所述第四分部和所述第五分部位于所述绑定区且贯穿所述第二分部;

所述第二连接端子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且位于所述第六分部背离所述第一连接端子所在区域一侧的第七分部;其中,与所述第二分部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端子所含所述第七分部内嵌于所述第四分部和所述第五分部之间。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模组中,所述多个触控绑定端子与至少一个所述浮空端子同层设置。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模组中,所述多个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多个第二连接端子同层设置。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模组中,所述触控基板还包括:多条触控信号走线,所述多条触控信号走线分别与所述多个触控绑定端子电连接。

另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以及上述触控模组,其中,

所述触控模组所含触控基板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面一侧,所述触控模组所含触控柔性电路板自所述触控基板的触控面朝向所述显示面的相对侧弯折设置。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模组与所述触控柔性电路板之间的主柔性电路板,以及连接所述主柔性电路板与所述触控柔性电路板的搭接器;

所述触控柔性电路板还包括:多条探测信号走线,所述多条探测信号走线分别将所述多个第二连接端子电连接至所述搭接器,用于在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与浮空端子之间构成回路时进行裂纹探测。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中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相关技术中显示装置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显示装置所含触控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显示装置所含触控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显示装置所含触控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所示显示装置所含触控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浮空端子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浮空端子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连接端子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连接端子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裂纹探测原理图;

图16为图15的等效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注意的是,附图中各图形的尺寸和形状不反映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公开内容。并且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内”、“外”、“上”、“下”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随着人们越来越追求显示产品的窄边框化,这就要求在触控模组(pst)的设计中触控基板01(touchsensor)和触控柔性电路板02(touchflexibleprintcircuits,tfpc)之间要具有更狭窄的绑定(bonding)面积。在触控模组的实际生产过程中,触控柔性电路板02需要通过弯折(bending)工艺与主柔性电路板(mainflexibleprintcircuits,mfpc)进行插接,如图1和图2所示。然而,因为狭窄的绑定区域(bondingarea,ba)无法提供更为强大的贴合粘附力以及触控柔性电路板02在弯折插接主柔性电路板02时弯曲应力过大,所以会导致与触控绑定端子101连接的触控信号走线102(touchsignaltraceline)在搭接区(contactarea,ca)和绑定区ba的交界线(crackissueline,cil)处发生断裂,诱发严重的触控无感不良。

有趣的是,在大量实际案例观察中我们发现,这些裂纹的起始位置往往是从绑定区ba的两侧边沿开始。通过进一步深入解析,发现该断裂不良是在进行触控柔性电路板02插接主柔性电路板对位调整时,产线作业人员左右拉扯触控柔性电路板02导致应力大部分集中在绑定区ba的两侧所致。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模组,如图3至图10所示,包括:

触控基板01,触控基板包括触控区aa、位于触控区aa一侧的绑定区ba、以及连接触控区aa与绑定区ba的搭接区ca;在绑定区ba内设置有沿第一方向x排列并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多个触控绑定端子(tracepad)101,以及位于多个触控绑定端子101在第一方向x上两侧的浮空端子(dummypad)103,且每一侧具有至少一个浮空端子103;其中,每一个浮空端子103在第二方向y上至少延伸至覆盖绑定区ba与搭接区ca的交界线cil;

触控柔性电路板02,自触控基板01的触控面朝向背离触控面的一侧弯折设置,触控柔性电路板02包括:与多个触控绑定端子101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一连接端子201,以及与至少一个浮空端子103分别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二连接端子202。

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模组中,通过在绑定区ba所含触控绑定端子101的两侧引入跨越绑定区ba与搭接区ca的交界线cil的浮空端子103,以及与浮空端子103对应设置的第二连接端子201,使得触控基板01与触控柔性电路板02之间的有效绑定面积增加,从而可利用浮空端子103阻止裂纹扩展至自触控绑定端子101所在区域,进而显著增强了与触控绑定端子101连接的触控信号走线102在交界线cil处的抗拉拔应力效果,起到了对产品裂纹的积极预防作用。在具体实施时,可以让绑定区ba的面积由原来的3.4159mm2变更为3.9840mm2,即有效绑定面积增加16.7%。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模组中,如图6和图9所示,多个触控绑定端子101两侧的浮空端子103数目相同。由于触控绑定端子101的两侧边缘区域易发生断裂,因此通过在触控绑定端子101两侧均匀设置浮空端子103,可有效抑制裂纹导致的触控不良。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模组中,为有效预防触控绑定端子101上产生裂纹,如6和图9所示,在第一方向x上,位于多个触控绑定端子101单侧的全部浮空端子103的宽度和(即n*w1,n为浮空端子103的总数)与多个触控绑定端子101的宽度和w2之比为10%-20%,即10%≤n*w1/w2≤20%。示例性的,n*w1/w2可以为10%、11%、12%、13%、14%、15%、16%、17%、18%、19%、20%等。可选地,每一个浮空端子103在第一方向x上的宽度w1可以等于至少三个触控绑定端子101的宽度之和w。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公开中“宽度之和”具体为多个端子的宽度与任意相邻端子之间的间隙宽度之和。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模组中,浮空端子103及其对应设置的第二连接端子202可以具有多种形状,示例性地,浮空端子103可以包括:在第一方向x上排列的第一分部a和第二分部b、以及连接第一分部a和第二分部b的第三分部c;其中,第一分部a和第二分部b自绑定区ba延伸至搭接区ca,且第二分部b相对于第一分部a靠近触控绑定端子101所在区域,第三分部c位于搭接区ca,如图6和图9、图11和图12所示;第二连接端子202可以包括在第二方向y上延伸的第六分部f,如图7和图10、图13和图14所示;每一个浮空端子103与两个第二连接端子202对应设置,其中两个第二连接端子202的第六分部f分别与浮空端子103的第一分部a和第二分部b对应设置,如图5和图8所示。再如图6和图12所示,浮空端子103还可以包括:在第二方向y上排列的第四分部d和第五分部e;其中,第四分部d和第五分部e位于绑定区ba且贯穿第二分部b;如图7和图14所示,第二连接端子202还可以包括:在第一方向x上延伸且位于第六分部f背离第一连接端子201所在区域一侧的第七分部g;其中,与第二分部b对应的第二连接端子202所含第七分部g内嵌于第四分部d和第五分部e之间。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模组中,为简化制作工艺、节约生产成本,可以设置多个触控绑定端子101与多个浮空端子103同层设置,和/或设置多个第一连接端子201与多个第二连接端子202同层设置。

应该理解的是,在本公开中“同层”指的是采用同一成膜工艺形成用于形成特定图形的膜层,然后利用同一掩模板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形成的层结构。即一次构图工艺对应一道掩模板(mask,也称光罩)。根据特定图形的不同,一次构图工艺可能包括多次曝光、显或刻蚀工艺,而形成的层结构中的特定图形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这些特定图形还可能处于不同的高度或者具有不同的厚度。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模组中,如图3至图6、图8和图9所示,触控基板01还可以包括:多条触控信号走线102,多条触控信号走线102分别与多个触控绑定端子101电连接。可选地,每一条触控信号走线102与其电连接的一个触控绑定端子101是一体化设计的。

另外,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模组中,如图3所示,还可以包括:位于第一连接端子201所在层与触控绑定端子101所在层之间的异方性导电胶(acf)03,并设置异方性导电胶03在触控基板01上的正投影至少完全覆盖触控绑定端子101。需要说明的是,异方性导电胶03不仅可以设置在触控绑定端子101所在区域,还可以填充相邻触控绑定端子之间的间隙。

由于异方性导电胶03在触控绑定端子101指向第一连接端子201的方向上处于导电状态,在触控绑定端子101指向第一连接端子201的垂直方向上处于绝缘状态,且仅第一连接端子201需要向触控绑定端子101加载触控信号,而第二连接端子202无需对浮空端子103进行加载触控信号,因此,仅在触控绑定端子101与第一连接端子201之间涂覆异方性导电胶03即可,换言之,需设置异方性导电胶03在触控基板01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触控绑定端子101。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3所示,包括显示模组04,以及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模组,其中,上述触控模组所含触控基板01位于显示模组04的显示面一侧,触控模组所含触控柔性电路板02自触控基板01的触控面朝向显示面的相对侧弯折设置。

可选地,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智能手表、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健身腕带、个人数字助理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对于显示装置的其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均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具有的,在此不做赘述,也不应作为对本公开的限制。另外,由于该显示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上述触控模组解决问题的原理相似,因此,该显示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上述触控模组的实施例,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如图3和图15所示,还可以包括:位于显示模组04与触控柔性电路板02之间的主柔性电路板05,以及连接主柔性电路板05与触控柔性电路板02的搭接器06;

触控柔性电路板02还可以包括:多条探测信号走线203,多条探测信号走线203分别将多个第二连接端子202电连接至搭接器06,用于在第二连接端子202与浮空端子103之间构成回路时进行裂纹探测。

探测信号走线203的裂纹检测原理是基于探测回路等效电阻的变化来实现的,如图16所示。具体地,对应设置的在第二连接端子202与浮空端子103、以及连接在二者之间的探测信号走线203等效为在图16中电阻r,若在触控柔性电路板02某一侧边沿绑定区ba和搭接区ca的交界线cil处发生了断裂,那么该处第二连接端子202与浮空端子103、及连接在二者之间的探测信号走线203所形成的探测回路必然发生断路现象,使该探测回路的电阻值增大,从而判定出在该侧发生了断裂不良。并且无论该处的断裂等级是严重还是轻微,都会导致探测回路的电阻值发生变化。显然,对于相对轻微断裂现象,其检测回路中的等效电阻增量相对较小,而对于严重的断裂现象(例如完全断裂现象),其检测回路中等效电阻增量必然是相对较大。因此,在具体实施时可通过嵌入高灵敏电阻探测设备12(等效为图16中的电阻测试仪g)实现高精度的断裂现象探测,并将探测结果通过测试结果显示设备13进行显示。换言之,该高灵敏电阻探测设备12可以在弯折工艺过程中实时精准的监控生产的不良样品,即使轻微的断裂现象也能够被有效识别和拦截。因此本公开将极有力的促进弯折工艺良率的提高,并极大地节约了各级生产原材的浪费,同时显著地降低了显示装置的生产成本。另外,如上所述,该检测方案可结合最终显示装置的触控性能表现,在反向推导出最佳的弯折工艺参数进而提升面板厂的产品生产良率,指导面板厂商对弯折工艺参数的优化。

应当理解的是,为了在第二连接端子202与浮空端子103之间形成回路,还需要在第二连接端子202与浮空端子103之间设置异方性导电胶03。

一般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如图3所示,还可以包括:位于显示模组04与触控基板01之间的第一胶粘层07,依次位于触控基板01背离显示模组04一侧的偏光片(pol)08、第二胶粘层09和保护盖板10。可选地,还可以设置填充层(spacefilm,sf)11来补齐偏光片08与触控柔性电路板02之间的断差。另外,如图4所示,触控柔性电路板02还可以包括:多条连接线204,其中,每一条连接线204的一端与一个第一连接端子201电连接,另一端与连接器06电连接。此外,如图15所示,触控基板01还可以包括触控电极104,可选地,触控电极104可以为互电容电极,还可以为自电容电极。在触控电极104为互电容电极时,触控电极104可以包括同层设置触控驱动电极(tx)和触控感应电极(rx),且触控驱动电极通过与其异层设置且相互绝缘的金属线进行搭接。当然,在具体实施时触控驱动电极与触控感应电极也可以异层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模组和显示装置,包括:触控基板,触控基板包括触控区、位于触控区一侧的绑定区、以及连接触控区与绑定区的搭接区;在绑定区内设置有沿第一方向排列并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触控绑定端子,以及位于多个触控绑定端子在第一方向上两侧的浮空端子,且每一侧具有至少一个浮空端子;其中,每一个浮空端子在第二方向上至少延伸至覆盖绑定区与搭接区的交界线;触控柔性电路板,自触控基板的触控面朝向背离触控面的一侧弯折设置,触控柔性电路板包括:与多个触控绑定端子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一连接端子,以及与至少一个浮空端子分别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二连接端子。通过在绑定区所含触控绑定端子的两侧引入跨越绑定区与搭接区的交界线的浮空端子,以及与浮空端子对应设置的第二连接端子,使得触控基板与触控柔性电路板之间的有效绑定面积增加,从而可利用浮空端子阻止裂纹扩展至自触控绑定端子所在区域,进而显著增强了与触控绑定端子连接的触控信号走线在交界处的抗拉拔应力效果,起到了对产品裂纹的积极预防作用。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公开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公开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公开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公开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