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体冷气微推进模块在轨应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103992发布日期:2021-07-30 18:1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固体冷气微推进模块在轨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地面通入高纯氮气进行推力输出特性标定,从而获得推力器的推力模型;

整星应用时,根据本次轨控高度计算所需要的冲量;

根据遥测的压力以及温度确定当前状态气室内气体质量;

根据所需要的冲量和当前状态气室内气体质量作为推力模型的输入,求解轨控工作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体冷气微推进模块在轨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地面通入高纯氮气进行推力输出特性标定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遥测压力和温度确定当前气室内气体质量;

根据轨道变化需要,确定出需要提供的速度增量,从而确定冲量ical;

测定标定完后的压力pf、温度tf,确定当前气室内剩余气体质量,从而确定消耗的气体质量;

根据冲量ical以及消耗气体质量确定标定平均比冲;

根据遥测平均温度确定特征速度,根据平均比冲,据工作时间、冲量,采用非线性规划优化算法,求解推力积分模型,进行推力模型修正;

确定推力模型修正系数;

采用非线性规划最小化函数求解修正系数,确定推力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固体冷气微推进模块在轨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模型为其中,ft为推力,为推力模型修正系数,cf为推力系数,at为推力器喷喉面积,pc为固体冷气微推进模块工作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固体冷气微推进模块在轨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遥测压力和温度确定当前气室内气体质量的方法为:由pcvc=nrtc计算当前气室内气体质量n;其中,vc为固体冷气微推进模块容积,r为气体常数,取8.31,tc为固体冷气微推进模块内气体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固体冷气微推进模块在轨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耗的气体质量为其中,p0为变轨前固体冷气微推进模块内压力,pf为变轨后固体冷气微推进模块内压力,t0为固体冷气微推进模块温度,mn2为氮气的摩尔质量,28g/mol。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固体冷气微推进模块在轨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定平均比冲为其中,δmcal为轨控消耗的气体质量。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固体冷气微推进模块在轨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线性规划最小化函数为其中,tf为轨控结束时间,pt为固体冷气微推进模块内压力。

8.一种固体冷气微推进模块在轨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模块,通过地面通入高纯氮气进行推力输出特性标定,从而获得推力器的推力模型;

第二模块,根据本次整星应用时的轨控高度计算所需要的冲量;

第三模块,根据遥测的压力以及温度确定当前状态气室内气体质量;

第四模块,根据所需要的冲量和当前状态气室内气体质量作为推力模型的输入,求解轨控工作时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固体冷气微推进模块在轨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地面通入高纯氮气进行推力输出特性标定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遥测压力和温度确定当前气室内气体质量;

根据轨道变化需要,确定出需要提供的速度增量,从而确定冲量ical;

测定标定完后的压力pf、温度tf,确定当前气室内剩余气体质量,从而确定消耗的气体质量;

根据冲量ical以及消耗气体质量确定标定平均比冲;

根据遥测平均温度确定特征速度,根据平均比冲,据工作时间、冲量,采用非线性规划优化算法,求解推力积分模型,进行推力模型修正;

确定推力模型修正系数;

采用非线性规划最小化函数求解修正系数,确定推力模型;

所述推力模型为其中,ft为推力,为推力模型修正系数,cf为推力系数,at为推力器喷喉面积,pc为固体冷气微推进模块工作压力;

所述根据遥测压力和温度确定当前气室内气体质量的方法为:由pcvc=nrtc计算当前气室内气体质量n;其中,vc为固体冷气微推进模块容积,r为气体常数,取8.31,tc为固体冷气微推进模块内气体温度;

所述消耗的气体质量为其中,p0为变轨前固体冷气微推进模块内压力,pf为变轨后固体冷气微推进模块内压力,t0为固体冷气微推进模块温度,mn2为氮气的摩尔质量,28g/mol;

所述标定平均比冲为其中,δmcal为轨控消耗的气体质量;

所述非线性规划最小化函数为其中,tf为轨控结束时间,pt为固体冷气微推进模块内压力。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7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技术总结
一种固体冷气微推进模块在轨应用方法,属于空间推进技术领域。本发明常规采用线性化平均推力计算轨控时间的问题,通过在轨标定模型,确定模块的推力输出模型,通过非线性规划优化方法计算获得轨控所需要的精确时间;可广泛应用于固体冷气微推进模块高精度轨道机动控制、在轨标定。

技术研发人员:刘旭辉;张伟;龙军;王平;蒋庆华;官长斌;高晨光;何英姿;付拓取;夏继霞;苏高世;赵春阳;苏龙斐;宋新河;张良;李恒建;赵立伟;张志伟;王焕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1.04.25
技术公布日:2021.07.30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