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05915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外部提供的图象信息在记录介质上形成一图象的装置。
电光图形打印机可以用来记录高分辨率和高质量的记录。因而,业已研制出而且在商业上已大量销售有各类的打印机,比如,激光束打印机,LED打印机,液晶打印机等等。这些打印机被用来记录复杂的图形及图象,探求高质量图象记录之特性。
用来在一页纸上产生出一复杂图形的控制器,比如一个附页控制器,要求一个至少能存贮一页的图象存贮器,这样的一个存贮器被称为页存贮器。举例来说,要打印出一页A4尺寸的,分辨率为300dpi的图形,该页存贮器的容量就要有1M比特。
这样,其高质量打印机的输出中就包含有相当大的信息量。因此,在计算机存贮器中或其它信息处理系统的存贮器中的包含的数据常常是编码数据或编程数据而不是未经处理的光栅图象数据。因此,对于一个页打印机工作优劣的评价是以其将作为一页的光栅图象数据进行转换并打印的可具有的速度为准的。
作为这类页打印机的代表性的例子,

图1示出了一个激光束打印机(LBP),图2是该激光打印机控制系统的方块图。
在图2中,一个外部信息处理设备125(诸如一个人计算机或工作站)将编码图象信息(例如以ASCII码编码,后面统称为编码信息)经一外部接口127如中心(Centronix)或RS232C,送至激光打印机。码信息由激光束打印机的接口118接收,尔后经过内总线128由微处理器117接收。该内部总线128将具有控制总线、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的综合功能。微处理器117是根据存贮在包含有非易失ROM的存贮器121中的控制程序来进行操作的。
微处理器117将从接口118而得的码信息进行一定的处理之后,将其存贮在由RAM构成的,用于码信息贮存的存贮器119中。除去上面提到的存贮以外,微处理器117将码信息转换成点状图象数据,并将这一转换后的数据存入用于图象数据贮存的由RAM构成的存贮器120中(比特图存贮器)。
DAM控制器112读出存贮在存贮器120中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送到一光栅转换电路124,该DAM控制器122可以使用内总线128而独立于微处理器117。当控制存贮器120中的一页图象数据时,(就是指把一页码信息转换成图象数据的完成),微处理器117启动DMA控制器122,使之响应相应的请求将图象数据从存贮器120送至光栅转换电路124,从而交替地与微处理器117占用内部数据总线128。光栅转换电路124将从DMA控制器122来的并行图象数据转换成串行图象数据,并且以与水平同步信号相同步的方式将这些数据送至在一个机械控制单元126中的一激光驱动电路,以调制一激光束。
除去这种将码信息变成图象数据的生成,微处理器117还送出各种各样打印机处理指令到激光束打印机的机械控制单元。I/O驱动器123在微处理器117和机械控制单元126之间起一个接口的作用。
下面来参考图1来说明,激光束打印机的机械控制。其中数字1表示的是该打印机的主体。一旦完成将一页的码信息转变成为图象数据并存贮在存贮器120中的过程,微处理器117就启动一传输马达(未画出)。同时被启动的还有感光鼓2,初级充电器5,显影辊7,转换充电器34,定影辊15的输出辊16。上述马达的旋转是由机械控制单元126来控制的。
激光扫描单元3包括有一个激光扫描镜,一个激光扫描马达,一个激光器件,一个激光驱动电路等等,输入输出驱动器(I/O)123启动位于激光扫描单元3中的激光扫描马达,除去对传输马达驱动外,还将高电压送至初级充电器5,显象辊7和转换充电34。而且,该I/O驱动器123还控制着一个在纸片馈送辊上的离合器(未示出),该位置是在存贮在纸贮合14中的记录纸13的前面。记录纸片在输入辊11处被阻挡一下,并且机械控制单元126通知I/O驱动器123在记录辊11处的记录纸片13的到达。当记录纸片13在输入辊11处被阻挡时,微处理117启动DMA控制器122,从而从光栅转换电路124送出串行图象数据至激光扫描单元3。由图象数据调制的激光束照射感光鼓以在其上形成潜影,该潜影随后在景象单元6中被显象出可见色调的图象。
在输入辊11处被阻挡的记录纸13随后由这些辊向前输送,并且由转换充电器34将着色剂图象传送到记录纸13上。带有着色剂的纸片13是很易于由定影辊15而进行定影的,并且由输出辊16从设备输出。
不由转换充电器34转换的着色剂由清除器9收集。
因此,来自于外部信息处理设备135的码信息作为图象被打印出来。
多页数据的打印与图象3所示的时序图相关说明。首先,在一定时(a)处,微处理器117开始接收码信息。与此同时,微处理器117开始图象数据的生成并将这些图象数据存贮在存贮器120中。对于第1页码信息的接收在一定时(b)处完成,而对于第2页的码信息的接收从定时(c)开始。第1页图象数据的生成在定时(d)完成。传输马达即以此状态运行,而纸片的馈送是从定时(f)开始的。而输入辊11是从定时(g)开始启动的,DMA控制器122从定时(h)开始图象数据的读取。而且在定时(h),光栅转换电路124产生串行图象数据,从而开始了对激光束的曝光。在定时(i),对于第1页的曝光完成,并且对于第2页的图象数据的生成开始。此后,以与对第1页相同的顺序,对于第2页进行打印。
在图3的图示中,从(a)至(d)的周期以及从(i)至(j)的周期,是用于图象数据的生成的。从(h)至(i)是用来进行图象数据的读取(也用于对激光束的曝光)。这些周期是彼此相互分离的而不是相互重叠的,因为,其图象存贮器限定为1页。
在这种过程中,在周期(f)至(h)以及周期(k)至(m)中,对于图象存贮器120是无存进及取出的操作的,并且将导致总的处理能力的损失(即每单位时间打印的页数)。因为在一激光束打印机中,从纸片馈入辊12至输入辊11之间有一很长的距离。这种在处理能力上的损失可以借助于采用两页图象存贮器及使图象数据的生成周期与图象数据的读出周期相重叠的方法加以克服。然而,在这样的结构中,其图象存贮器必然在价格上也加倍。
如上所述,如果是其纸片的馈入是在一页的图象数据的生成之后才进行,在这样的纸片馈入单元设置方式,将使总的处理能力降低。
考虑到前述内容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图象形成设备其有能力改善图象形成的总的处理能力。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个图象形成设备,其可以改善图象形成的总的处理能力而不使其成本增加。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一个图象形成设备中在利用转换装置完成将所接收的码信息转换成象素信息以前就将其记录介质传输到一预定位置的方法,即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由此与前面所述的情况,即记录介质的传输是在上述的转换之后才开始的情况相比较,其总的处理能力可有显著的改善。
本发明的进一步目的是克服在上述的记录介质在预定位置所用过长的滞留时间而引起的缺陷。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以及由此而存在的其它优点,通过对与其相关的下列描述及附图的说明将会变得十分明显。
图1是一个激光束打印机横切面图。
图2是一个激光束打印机的控制单元的方框图。
图3是一个表示已有技术的激光束打印机实例的时钟图。
图4是一个表示第一个实施例的功能的时钟图的实例。
图5至图8是表示第2个实施例的激光束打印机其功能的流程图。
图9至图10是表示第二个实施例的功能的实例的时钟图。
图11是第三个实施例的激光束打印机的横切面图。
图12是表示第三个实施例的功能特征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第三个实施例的功能的一个实例时钟图。
图14是一个图11中所示出的对于记录介质13的传输系统的示意图。
图15是一个第四实施例的对于记录介质13的传输系统的示意图。
图16是表示第四实施例的功能的一个实例的时钟图。
图17是一个传输辊10的横断面图。
图18是第5个实施例的激光束打印机的横切面图。
图19是第6个实施例的激光束打印机的横切面图。
图20是一个涉及第六个实施例中的一接口227的方框图。
图21是一个反映经过接口227进行串行通讯所使用信号的时钟图。
图22是一个反映经过接口227的图象信号或相类似信号的时钟图。
图23是一个第6个实施例中的打印机控制单元226的方框图。
图24是第6个实施例中的视频控制器单元228的方框图。
图25和图26是反映第六实施例的功能的实例的时钟图。
图27是反映第6实施例的变形的功能的实例的时钟图。
图28是第七个实施例的激光束打印机横切面图。
图29是一个关于在实施例7中的接口227a的方框图。
图30是一个反映第七个实施例的一个功能实例的时钟图。
图31和图32是反映第八个实施例之功能的流程图。
图33是反映第八个实施例功能的实例的时钟图。
图34是关于在第九个实施例中的接口228a的方框图。
图35和图36是反映第九个实施例的功能的流程图。
图37是反映第九个实施例功能的实例的时钟图。
图38和图39是反映第十实施例之功能的流程图。
图40和图41是反映第十个实施例功能的实例的时钟图。
图42和图43是反映第十一个实施例的功能的流程图。
对于最佳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如下。
(实施例1)下面将参考相应的附图对第1实施例加以介绍。
如前所述,使用图象页存贮器的打印操作通常会导致总的处理能力的损失。在下面我们将介绍第一实施例的功能,它的介绍可参考图4的时钟图,其仍然采用图象页存贮器,但将不导致总的处理能力的损失。因为它的硬件结构同附图1和2所示可完全相同,故不作另外的说明。
参考图4,微处理器117在(a)开始它的码信息的接收,并且在定时(b)完成第一页的接收。微处理器117启动传输(主)马达和激光扫描马达,并由此在(c)处启动纸片的馈送。
随后,微处理器在(d)处开始接收第2页的码信息,并且在(m)处传输其所接收的内容。同样,微处理器在(e)处完成第1页的图象数据的生成,并在(f)处启动输入辊11。随后,在(g)处开始图象数据的读操作(利用激光束曝光),并且(i)处完成该读操作。同样是在(i)处,开始对第2页图象数据的生成。因此,对于第2页的纸片的馈送,是在关于第1页的图象数据的读出(用激光束曝光)操作完成之前的定时(h)处就开始了。
对于第2页的图象数据的生成是在(j)处完成的,并且以与第一页相同的顺序,对第2页进行打印,传送。这一顺序所具有的特征是在事实上其图象数据的生成即对于激光束的曝光是在从定时(c)至(f),(h),(k)这一期间内进行的,也就是说是在纸片的馈入到输入辊11的启动这一时间内进行的,因而使静止时间有所降低从而改善了总的处理能力。同样,既使从纸片馈送辊12至输入辊11间是有长距离的话,也可以采用使对于第2页及后序页纸片馈送时间(c),(h)超前的方法来防止总处理能力的丢失。
由图4所示的顺序还具有的特征是在事实上该纸片的馈送是在接收到一页码信息以后才开始的(在图象数据生成以前),并且其输入辊11是在图象数据生成完成以后才开始启动的。
如果要求图象数据的生成时间是很短的,那么输入辊可在由纸片馈入辊馈送的纸片一到就立即启动,另一方面,如果要求图象数据的生成时间是长的,那么其馈送纸片在馈送辊处受到阻挡,直到图象数据生成完毕为止。
(实施例2)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如果图象数据的生成需要一长段时间,那么其感光鼓将会有长时间的高压充电并持续地旋转,并且直至图象数据的生成完成以前不会有激光束的记录操作。结果是,在生成一个复杂图象信息的情况中,感光鼓会长时间地持续旋转,最终会导致磨损。
本发明的第2个实施例是用来改善总的处理能力,并同时减少感光鼓的磨损。
同是在第二实施例中,其硬件结构同图1和图2所示,但是其控制顺序是不同的,其差别将在下面谈到。
图5至图8是根据第2个实施例而构形的一个电光图形打印机的控制顺序流程图,其中图5表示的是一个主控规程;图6表示的是一个在主控规程中被启动的“码信息接收操作”,以从一外部信息处理设备125接收码信息并将其数据存贮在码存贮器119中;图7表示的是一个“图象生成操作”以在主控规程中被启动,用来读存贮在码存贮器119中的码信息,将这些码信息转换成图象数据(图象数据生成)并将这些图象数据存贮在图象数据存贮器120中。
图8是一个“图象生成操作”,它是用来在主控规程中(图5)中被启动以对每一页图象进行打印。这些规程将在下面详述。
参考图5,微处理器117首先设置一纸馈入允许标志(步骤S5-a),它使用在主控规程和图象形成操作中,用来确定来自纸储合14的记录纸13的馈入时间。微处理器117随后启动,码信息的接收操作(图6)(步骤S5-b),以及图象生成程序(图7)(步骤S5-c)当着码信息的接收操作被启动,一开始,从外部信息处理设备125的码信息接收是禁止的(步骤S6-a)。随之执行的是“图象生成操作”以识别是否已有页清除标记发出(步骤S6-b)。页清除标志的函意是“图象形成操作”已经完成打印操作,已经从码存贮器119中擦除了打印页的数据。假如页清除标记已经发出,对应于标记页的码信息则被清除。(步骤S6-c)。
因而,在那里识别码存贮器119是否已装满数据,即是否存贮器119还有任何空余的存贮空间(步骤S6-d)。如果它已经是满的,顺序则立即转向该操作规程的开始处,如果还有空间,从外部信息处理设备的码信息的接收即可实现(步骤S6-c),因此,还有是否已接收到预定字节数的码的识别(步骤S6-f),如果已接收到,接收的码被存在码存贮器119的空闲空间中(步骤S6-g)。此外还有对于所接收到的码信息是否已到达纸上的识别(步骤S6-h),并且在主控制规程中可进行打印操作(步骤S6-i)。
如同前面已经解释的那样,其“码信息接收操作”规程在码存贮器119中还有空间时接收码,但若存贮器119是满的则暂停这种接收。因而,当一页的码信息被聚积时,则有打印指令加到主控规程。当着一页的图象形成完成时,相应于打印的图象的码信息则从码存贮器119中擦除。
“图象生成操作”规程将存贮于码存贮器119中的码信息转换成图象数据。参考图7,微处理器117在存贮于码存贮器119中的码信息中搜寻尚未进行图象生成的最老(oldest,或最久的)一页(步骤S7-a),并在该页中搜寻那些尚未进行图象生成的码(步骤s7-b)。微处理器117对这些码进行图象生成的操作并将生成的图象数据存贮在图象存贮器120中(步骤S7-c)。因此,那里存在有对于该页的所有图象生成是否已完成的识别(步骤S7-d),如果已经完成,那么关于图象生成完成的信息则送至主程序(步骤S7-e)。如果未完成,则继续进行该页的图象生成。这一图象的生成是与码信息的接收是平行进行的。
一旦图象生成完成,所得的图象数据(点状数据)由DMA控制器122读出,并在其控制之下采用“图象形成操作”规程进行激光束的曝光。由于图象存贮器的存贮能力是限于一页的,所以图形的生成及曝光是不可能同时进行的。因而,步骤S7-f在“图象形成操作”规程中等待利用激光束的曝光的完成,并且在曝光完成时,其顺序转向“图象生成操作”规程的开始,以开始对下一页的图象生成。
在主控制规程中的步骤S5-d(图5)识别是否已经从“码信息接收操作”规程收到了打印允许(或许可)。如果一页的码信息已经从外部信息处理设备125收到,并且对该页的打印已被允许,那么将启动传输马达和激光扫描马达。(步骤S5-g),否则顺序将进入步骤S5-e的一个识别规程。如果步骤S5-e标示出一个已经打印的纸片被传输到打印机中,那么,顺序将转向步骤Sc-d。否则的话,传输马达和激光扫描马达将被停止(步骤S5-f)并且其顺序转至步骤S5-d、如上所述,倘若打印操作是不可进行的,传输马达和激光扫描马达将会被停止。该传输马达驱动纸片馈入辊12,输入辊11,定影单元15,输出(排放)辊16和感光鼓2。然而,将转动传输到纸片馈送辊12和输入辊11是分别经纸片馈入离合器和输入离合器而实现的,对这两个离合器均未加以说明。而且,该激光扫描马达转动一个多棱镜(未画出),并由此将激光束注入于一个扫描运动中。
在步骤S5-g已经启动传输马达和激光扫描马达以后,将是一个等待这些马达进入稳定转动的步骤S5-h,而且有一个对于一纸片馈入允许标志是否已经置位(步骤S5-i)的识别,该标志将如下面解释的那样在“图象形成操作”的开始时进行复位并在图象形成的过程(步骤S8-l)中再次置位。该标志在连续打印的过程中确定纸片馈入的间隔。如果步骤S8-i对该标志的置位状态加以识别,则未示出的纸片馈入离合器被闭合以驱动纸片馈入辊12,从而由贮纸合14中馈入一张记录纸片13(步骤S5-j)。而馈入纸片13的到达在输入辊11是被等待的(步骤S5-k)。结果是,根据步骤S7-e的“图象生成操作”的图象完成信息,对于被打印的该页图象生成是否已经完成(步骤S5-l)进行识别。如果图象生成被完成,“图象形成操作”规程则被启动(步骤S5-r)。
如果图象生成未被完成,顺序则进入一个识别规程(步骤S5-m),以对于一个已经打印的纸片13是否在打印机内传输进行识别,如果未传输,传输马达和激光扫描马达被停止(步骤S5-n)。而后,再次对于图象生成是否在“图象形成操作”中已经完成进行识别(步骤S5-o和,如果没有,顺序转至步骤S5-m)。在步骤S5-m,S5-n和S5-o的规程中,如果已经打印的纸片13在图象生成的完成以前就从打印机中输出(释放),传输马达和激光扫描马达就在该纸片输出的位置上被停止。而且,如果图象的生成在纸片从打印机输出前完成,这两个马达也被停止。同样,如果已经打印的纸片13未出现,这两个马达则被立即停止,并且在图象生成完成时(步骤S5-p),这两个马达被重新启动。结果是,步骤S5-g等待这马达实现一预定的转动,并且步骤S5-r开始“图象形成操作”规程。
在步骤S5-l至S5-r的规程中,如果图象生成的完成早于在输入辊11处的记录纸13的到达,传输马达是不被停止的。在相反的情况中,如果已经打印的纸片13未出现在打印机中,传输马达则被停止。如上所述,传输马达和激光扫描马达是被停止还是被启动,取决于图象生成完成的时间。
当着“图象形成操作”规程被启动时,它将完成对于其图象生成已经完成了的页的打印处理。参考图8,首先对纸的馈送允许标志进行复位(步骤S8-a),以在一页的打印中防止下一页的馈入。而后启动输入辊,而且在一预定的时间后,接通对于初级充电器的高压步骤S8-d)。随后,经另一预定的时间后,启动DMA控制器(步骤S8-f)以执行图象存贮器的读出操作和利用激光束的曝光过程。从曝光操作开始起的一预定时间之后,接通用于显象单元的高压(步骤S8-h),并经另外一预定时间后,接通用于传输充电器的高压(步骤S8-i)。
从输入辊11的起动到初级充电电压闭合的时间(步骤S8-c),以及随后的曝光开始的时间(步骤S8-e),接通显象电压的时间(步骤S8-g),以及接通传输电压的时间(步骤S8-i)都是根据高压元件和输入辊的位置而定的。
当着传输电压接通后,在一预定的时间,纸的馈入允许标志被置位(步骤S8-l)。如果在此时,下页码信息的接收被完成,即开始对于下一页的纸片馈送操作。这是由主控规程中的步骤S5-d及S5-i来识别的。
参考图8,在纸馈入标志置位后的某一预定时间,输入辊被停止(步骤S8-m,S8-n和S8-o)。因而用于初级充电器、激光曝光、显影单元和传输光电器的高压也相继中断(步骤S8-p至S8-x)。
最后,在图象形成完成时,在“码信息接收操作”规程中指示出打印页的清除。(步骤S8-w)。因此,由上述页的数据所占据的码存贮器的区域被打开,进而使之可能从外部信息处理设备125接收数据。
这种“图象形成操作”在每一页的打印中都被启动。
图9是本实施例的顺序的(图5至图8)定时图。它示出了一个对于图象生成仅需一短时间的例子。其中,码信息的接收是从(a)点开始的,在(b)点完成,而(b)点也是传输马达和激光扫描马达被启动的时间。一旦检测到这两个马达的稳定转动,则在(e)点启动纸片的馈入操作,并在纸片馈入到输入辊11以前的(c)点停止图象生成。结果是,传送辊不被停止,而输入辊11在(f)点被启动。随后,高压及激光束相继地被发出。在曝光某一页完成之前,用于下一页的纸又被馈入。
图10是当图象生成占用较长时间情况时的,反映其功能的定时图。当对于第1页的码信息的接收在(b)占被完成时,传输马达和激光扫描马达被启动。一旦检测到这两个马达的稳定转动,则纸片的馈入即由(d)点开始。如果在馈入纸片到达输入辊11时其图象生成尚未完成,则传输马达在(e)点立即停止。在(f)点,图象生成已完成,传输马达则重新启动输入辊11是当传输马达在(g)点达到稳定转动时被启动的。
在图10的情况中,因为图象生成需要较长的时间,传输马达从(e)点至(f)点是处于停止状的。
对于第一页,从纸片的馈入到输入辊的启动是不需加入高压的。因此,如果在(e)点感光鼓2是停止状态,其上是不会有残余电荷的。同样在连续打印的情形中,在一页的打印和该纸片输出以后,感光鼓也被停止。因而形成从(j)至(k)的一个周期,其感光鼓不在无高压的情况下转动。随后,感光鼓2在无表面电荷的情况下被停止。
因而,不会发生感光鼓2的劣变,因为在目前的实施例中的工作方式,当感光鼓2上残留有电荷时,它不会被停止转动。同样,按照本实施例的工作顺序,只要用于图象生成的时间是短的,也不会损失其总的工作处理能力。另一方面,如果用于图象生成的时间很长,其传输马达和感光鼓2被暂停,因而该鼓的磨损可以被减小。
在前面的描述中,当馈入的纸片到达输入辊11时,如果图象生成尚未完成,则传输马达立即被停止,但是上述的马达停止可能会稍有滞后,这种滞后,会引起传输马达未暂时的打印操作的增加,并且会增加感光鼓2的转动时间。因此,如果该鼓有充分的耐用性,这种滞后可被延长。
(实施例3)图11中示出了一个表示本发明的第3个实施例的电光图形打印机16。用于产生图象信号和控制该打印机的控制单元在构成上与图1及图2完全相同,因此不再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同在第2个实施例中一样,第三个实施例中的电光感光鼓2也是由初级充电器5进行均匀充电的,并且利用激光扫描单元3对一图象进行曝光以形成潜影图象,而后再由显影辊7进行显影,其过程利用了包含在显影单元6中的着色剂8,另一方面,置于贮纸合14内的一页记录纸片13由纸片馈送辊12前移,然后,在纸片的前边沿触及输入辊11时,就处于一种等待的状态,结果是,如果将要说明的那样,该纸片的前进与在感光鼓2上形成的图象保持同步至传输辊10并经受图象的转换。这种转换到纸片13上的图象在一定影单元15中进行热定影,并经轮出辊16,该纸片进行输出而离开打印机。
另一方面,在图象转换以后残留在感光鼓上的着色剂经清除器9清除,而且这种图象的形成过程以充电步骤开始随之重复。
第3个实施例的特征是,从激光曝光的位置至传输辊10的位置间的距离11,要大于从输入辊11至传输辊10的距离12(11>12)在上述的打印机16中,除去“图象形成操作”以外的其它功能与实施例2的相应功能完全相同。因此,下面仅介绍“图象形成操作”规程。
当图12中的“图象形成操作”规程被启动时,它就要进行图象生成已经进行的一页的打印处理。参考图12,在一开始,先置位一个纸馈入允许标志(步骤S12-a),以便在一页纸的打印过程中防止下一页纸的馈入。然后接通初级充电器(步骤S12-b),经一预定的时间以后,DMA控制器122被启动(步骤S12-d),并且由此开始图象的存贮器的读出和利用激光束的曝光。在曝光开始后的一预定时间,启动输入辊11(步骤S12-f),从而在一预定时间后接通用于显影的高压(步骤S12-h),并且经另一预定的时间后,接通用于传输充电器的高压(步骤S12-i)。
输入辊11的几次启动,初级充电电压,曝光和显影高压的间隔及顺序,要根据高压部件的安排及输入辊的情况而定。
在用于传输充电器的高压接通后的某一预定的时间,纸的馈入允许标志被置位(步骤S12-l)。在此时刻,倘若对于下一页的码信息的接收尚未完成,则不启动对于下一页纸的馈入。这样将在主控规程中的步骤S5-d和Ss-i来识别。
参考图12,在纸的馈入标志置位后的一时间,输入辊11被停止(步骤S12-m,S12-n和S12-o),随后,用于初级充电器的高压,曝光,及用于显象的高压及传输充电器的高压相继中断(步骤S12-p至S12-v)。
最后,当图象形成被确证完成时,将要被指令进行对已打印页数据的清除,转至“码信息接收操作”规程(步骤S12-w)。因此,由所说的页的数据所占有的码存贮器119的区域被变成可为从外部信息处理设备所接收的数据所用。
“图象形成操作”规程对每一页的打印都被启动。图13是一个本实施例顺序实例的定时图。
假设3页的码信息是在期(a)至(b),(f)至(g),和(h)至(i)中接收的。
首先,包含有微处理器117的控制单元开始对于在期间(a)至(b)中接收的第一页的码信息的图象数据生成。在完成第一页的码信息的接收时,传输马达起动以转动感光鼓2,在(c)处,激光扫描马达也被启动。随后,用于初级充电器和传输至充电器的高压也相继加入,由此开始打印准备操作,称为予转步骤,以获得感光鼓2的均匀充电状态的激光束输出调节。在定时(d),当着感光鼓2上的图象可与记录纸13同步时,纸的馈送辊12被启动以将记录纸13送至输入辊11。然而,第一页的图象数据的生成完成时,如果在(c)处时予转步骤未完成,图象数据的读出则不进行。当予转步骤完成,在(j)处开始图象数据的读出。与此同时,利用激光扫描单元3将图象写在感光鼓2上。与感光鼓2上的图象记录同步,已经到达输入辊11的记录纸13由记录辊11向前输送。更详细地说,输入辊11是在定时(k)被启动的。它是相应于T1与T2间的时间差而被延迟的。其中T1是感光鼓2从曝光位置移动到传输辊10所需的一般时间,而T2是记录纸13从输入辊11移动到传输辊10所需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差通常为表示成距离差,因为它们的运动速度相同。在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中,选择了11>12的条件。对于11<12的情况将会引起总处理功能(流量)的丢失,因为利用激光束的曝光是在输入辊11被启动以后才开始的。由于第3实施例采用了上述的11>12的条件,故可进一步改善总的处理能力。
当着由激光束在感光鼓2上形成的静电潜影到达显影位置时,显影偏压则加在其上以进行显影。
在(l)处的第1页图象数据的读出完成以后,在(m)处即开始对于(f)至(g)期间内收到的第2页的码信息的图象数据的生成。
当微处理器117在这种状态下接收第2的码信息时,对于第2页的纸片馈入操作则从定时(o)开始,该时刻是处于对于第一页的图象数据的读出过程中。
如果在(m)至(n)期间内的对于第二页的图象数据的生成的完结早于记录纸片处理的间隔,第2页图象数据的读出将要等待到上述间隔过后才能开始,如图中的定时(p)处开始。
当微处理器117已经收到了第3页的码信息时,则在第2页的图象数据读出过程中的(g)处,开始用于第三页的纸片馈入。一旦完成了对第二页的图象数据的读出,对于第3页的图象数据的生成即从(s)处开始。如果用于第3页图象生成的时间(s)至(t)比记录纸片处理的间隔要长,则使其记录纸13的前沿触及在输入辊11之上,等待着图象生成的完成〔(r)至(v)〕。然后,图象生成在(t)点完结以后,在u点开始图象数据的读出,并在(v)点向前馈送记录纸片13。
当微处理器117没有收到第3页以后的码信息时,则不开始用于第四页的纸片馈入。当用于第3页的图象传输以后,则开始一个后续转动步骤,在其中,图象传输器偏压被关断,并由此仅借助于初级充电器使感光鼓2的表面电势变得均匀。当记录纸13从设备中放电输出时,鼓和扫描器被停止,打印机的工作被中断。
(实施例4)在前述的实施例1至3中,如图14所示,其馈入的记录纸片13在触及到输入辊11时即被停止,其图14说明了在图11中的用于记录纸13的传输系统,并说明利用输入辊11以使图象前沿位置规则化。如图中的31所示,当记录纸13触及到输入辊11时形成了一个弧(环)。如果在这样的状态下,传输马达或输入辊11被长时间停转,那么记录纸13就最终形成弯曲,从而影响了打印效果。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则采用如图15所示的结构来克服这一缺陷,它与图14中所示的结构之差异在于,本实施例中用于检测记录纸13前沿的光感应器(后称纸片馈入传感器30)是置于输入辊11和传输辊10之间的。利用激光束的曝光的开始,是基于借助该记录纸片传感器30对记录纸13前沿的检测定时的。
在第四个实施例中,馈入纸片13,如图15中的标号32所示,是被输入辊11卡住的,没有弧(环)形成的。
下面来借助于图16的时间图来说明对于图15结构的控制顺序,参考图16,纸片馈入是在定时(d)开始,而输入辊11是在(e)被启动的。结果是在(f)处其输入辊11是处于关闭态,借助于由(e)至(f)的新的期间出现,可将记录纸15卡在输入辊间。
图象生成以后,输入辊11在(i)起动,而记录纸片13随后在(j)处到达纸片馈入传感器,如图所示,利用(j)作为参考点,高压的提供及利用激光束的曝光随之开始。
在本实施例中,当记录纸13被卡在输入辊11之间而处于停止状态时,纸馈入传感器30也提供用来补偿记录纸片13处于停止状态时的波动。
在前述的实施例1至4中,如果图象生成被完成的较早,则该记录纸片13无论是以其前沿当输入辊11处于接触态或被卡在该辊之间的等待输入的时间仅仅是一瞬间,因而不会在辊隙中被变形。然而,如果图象生成需要一段长时间,那么该记录纸就容易发生变形,因为该纸片在等待图象生成的完成时是处于其前沿被卡在输入辊11中的状态。这种现象在高温度,高湿度的条件下是明显的。然而,即便是在纸湿度的情况下,这种形变也会发生。这是因为记录纸片13由于干燥原因其未被输入辊11卡住的部分会发生收缩而被卡住的部分则不会发生收缩。因此这样利用一传输充电器的图象传输会导致一些缺陷,比如说感光鼓2和记录纸片13间不充分的收缩而引起的图象模糊,以及不均匀的图象密度。
然而,在实施例1至4中,因为图象的传输是由传输辊10来实现的,所以,既使是记录纸片13有所变形,存在于感光鼓2和记录纸13间的充分接触,即可避免有缺陷的图象传输的产生。
如图17中的横断图所示,传输辊10包含有一个由铁或不锈钠构成的圆筒芯部分35,和一个主要由氨基甲酸乙酯橡胶,EPDM,氯丁橡胶或硅桷胶构成的一个固体的或发泡弹性层36。该弹性层36由于分布有碳或锌氧化物薄层而且有105-1012Ωcm的体电阻率。该传输辊10跨记录纸片13压在感光鼓2上,并由此形成了一个缝隙。该传输辊10被加有相对于沉积在感光鼓2上的着色剂的电压是反极性的电压,而且借助于传输辊10的压力及感光鼓2和传输辊10间的电场将着色剂传输到记录纸13上。由于传输辊10的压力,记录纸片13与感光鼓2是紧密接触的,而且着色剂由于电场的作用被吸附在记录纸片13上。所以,即使记录纸片有一点变形,也可以避免有缺陷的传输出现。
(实施例5)图18是一个包含本发明的第5个实施例的一个电光图形打印1d的示意图。
本发明第5个实施例的基本功能及电器结构,除去其图象的传输是由一导带实现的以外,是与实施例1-4相同的。因此,下面的阐述着重于本实施例的功能特点上。
导带37是支撑在一个辊38和一个支撑辊39之间的。没有示出的马达驱动辊38从而驱动了导带。导带37是由诸如氨基甲酸乙酯橡胶、硅橡胶、EPDM或氯丁橡胶材料构成,其中分布有低阻成分,诸如碳,以使其具有105-1012Ωcm的体电阻率。它也可以由包含有绝缘层和传导层的多层结构的方式来构成。导带37加有电源40,使之带有能吸引着色剂的极性的偏压。
已经在输入辊11处于等待状态的记录纸片13受到传输导带37的静电吸引,一旦到达导带之上,受所加电压的作用,即在感光鼓和导带的间隙之中将着色剂图象传输于记录纸上。在图象传输之后,记录纸片13仍然由导带37的静电吸引而输送。因此,即使是记录纸片13有些变形,它也会处于被导带37吸引的状态而平放地传输,也不会由于纸片13的伟输系统中的磨擦或纸片的挤压而产生图象的劣变。
导带37随后由清洗器41进行清洗并在下一个循环中再用。
带有传输图象的记录纸片在定影单元15中进行定影,并且由装置的输出辊16进行输出。
在前述的实施例1至5中,当着任何传输马达被停止时,激光扫描即被停止。然而,也可以仅停止传输马达,只要扫描马达有足够的耐久性。
同样,在前述的实施例1至5中,其阐述都是针对一个激光束打印机进行的,但本发明也可以用于LED打印机以及液晶打印机。在LED打印机的情形中,激光扫描单元由一个LED排列头(阵列)以取代,在液晶打印机的情形中,激光扫描单元由一个液晶排列(阵列)头取代。
(实施例6)在前述的实施例1至5中,微处理器117不仅执行码信息的接收及将码信息转换成图象数据,而且还执行激光扫描打印机的机械控制。为减轻微处理器117的负担,对于激光束打印机的机械控制可由另外一个独立的微计算机控制,这将在本实施例中做解释。
图19是包含本发明第6个实施例的激光打印机1e的横断面图。
激光束打印机1e带有用于盛放记录纸片13的贮纸箱14,一个箱纸片传感器63,用来检测储纸盒14内的记录纸片的现状;一个储纸盒尺寸(大小)的传感器64,它由多个微型开关构成,以检测在贮纸盒14内的记录纸片13;纸的馈送辊12,以将记录纸13从贮纸盒14向前输送。
在纸片馈送辊12的出口边,带有输入辊11,以同步的方式前送纸片13,并且还有图象形成单元68,它将利用后面将要讨论的激光扫描单元3发出的激光束在记录纸片13上形成着色剂图象。
在图象形成单元68的出口边,以顺序的方式接有用于对形成在记录纸13上的着色剂图象进行热定影的定影单元15;纸片输出传感器70,以检测纸的传输状态;输出辊16,以对记录纸片13输出;和一个堆纸盘72,以接收记录纸片13。
激光扫描单元3包含有一个半导体激光器53,它根据从后面要讨论的视频控制器128输出的图象信号VDO来发出调制激光束;一个激光扫描马达214,利用来自于半导体微光器53的激光束对感光鼓2进行扫描,透镜75;和反射镜4。
根据已知的电光图形处理,上述的图象形成单元68包含有一个感光鼓2;一个预曝光灯78;一初级充电器5;一显影单元6;一传输充电器34和一个带有清洗刀片9a的清洗器9。一个将在后面讲述的(图23)高压输出单元51,根据来自打印机控制单元226的信号控制着初级充电器5,显影单元6和传输充电器34。
一个主马达45通过纸馈送离合器48将转动传送到纸片馈送辊12,并通过输入离合器49送到输入辊11,并驱动感光鼓2,定影单元15和输出辊16。
径一接口227,用于控制激光扫描打印机1e的打印机控制单元226被接到视频控制器228,该视频控制器228又径一通用接口229连接到外部设备230。
图20表示出接口227的结构图。
信号SBSY,CBSY,SC和CLK,根据图21的定时图,被用于符号交换串联通信。
一个状态满载信号SBSY从打印机控制单元226传出,送至视频控制器228。
一个命令满载信号CBSY从视频控制器228传出,送至打印机控制单元226。
当信号SBSY是真实态时,作为指示打印机内部状态的数据,一个状态/命令数据信号SC由打印机控制单元226发出到视频控制器228,而且当信号CBSY是真实状态时,作为表示来自视频控制器228的命令数据,传输到打印机控制单元226。
用于状态/命令数据信号的一个同步时钟信号CLK从视频控制器228送至打印机控制单元226,或以与信号SC的同方向传送。
响应来自视频控制器228的命令,打印机控制单元226反送一个相应的命令。
进一步参考图20,当打印控制单元226准备好进行打印时,一个呈现真实状态的准备信号RDY从打印控制单元226送到视频控制器228。
当视频控制器228指令打印操作开始时,一个从视频控制器228送至打印控制单元226的打印信号PRINT呈现真实状态。
为对视频控制器228进行请求,打印机控制单元226采用一个垂直同步请求信号VSREQ。关于垂直同步信号VSYNC的释放,将在后面讨论。
垂直同步信号VSYNC是用于使来自视频控制器228的信号与打印机控制单元226垂直同步的信号(在子扫描方向或纸片传输方向)。
水平同步信号HSYNC是用于使来自打印机控制单元226的信号与视频控制器228水平同步的信号(在主扫描方向或激光扫描方向中)。
在后面提到的图象信号VDO是一系列点状数据,它是以与信号VSYNC和HSYNC同步的方式,从视频控制器228送至打印机控制单元226的。信号HSYNC和VDO的定时图示于图22中。经过从信号HSYNC的移位至真实状态之后一个预定时间tH,一扫描图象数据(图22中的开口部分)被作为VDO发出。这种操作被重复进行以实现一页图象信号的发出。
图23是表示本实施例的控制单元226的结构的方块图。
激光打印机的机械控制是由一单片微计算机(CPU)43来进行的。在视频控制器228的控制下,CPU43控制着多个负载,包括一马达驱动器44;激光扫描马达驱动器46;一纸片馈送离合器48;一个输入辊离合器49;一个光传感器30;一个高压发生器51;一个激光调制器52和一个激光束检测器54。
VDO信号被加到激光调制器52并用来调制从半导体激光器53发出的激光束。利用激光扫描镜,该激光束扫描感光鼓217,并进入光电二极管55,利用光束检测器54将检测信号转变成脉冲信号。来自光束检测器54的该脉冲,脉冲信号被作为HSYNC信号而加到视频控制器228上。
如图24所示,它给出了一个视频控制器228的例子,它带有一微处理器17,存贮器19至21和I/O驱动器23。
一个外部设备230,比如说一个个人计算机或一个工作站,经一通用接口,如中心(centronix)或RS232c,将码信息送入到激光束打印机。由激光束打印机中的接口18接收该码信息,并且经过一个集控制总线与地址总线功能于一体的内部总线28,由微处理器17接收该数据。根据存贮于由非易失ROM构成的存贮器21内存贮的控制程序,微处理器17进行操作。
在将从接口18得到的码信息作一定处理以后,微处理器17将其存入用于码信息存贮的存贮器RAM19,除上述的存贮以外,微处理器17还将这些码信息转换成点状图象数据并将此转换数据存入用于图象数据存贮的RAM存贮器20(比特图存贮器)。DMA控制器22将这些存贮在存贮器20中的数据读出并送到一光栅转换电路24。该DMA控制器22可独立地使用内部总线28而不受微处理器17的控制。一旦检测到存贮20内的一页图象数据(即完成一页码信息到图象数据的转换),微处理器17即启动DMA控制器22,则DMA控制器22与微处理器17交替地使用内部总线28并响应相应的请求将图象数据从存贮器20送到光栅转换电路24。光栅转换电路24将这来自DMA22的平行图象数据转换成串联图象数据,并将其与水平同步信号送至机械控制单元26内的激光驱动器以调制激光束。
除去码信息生成图象数据以外,微处理器17还送出各种用于打印处理的指令至激光束打印机的机械控制单元。I/O驱动器23在微处理器17和机械控制单元26间起一个接口的作用。
下面来参考图25来说明接口信号的状态和微计算机43的控制方法。当RDY信号是处于真实状态而且微处理器17已经收到了一页码信息时,I/O驱动器23变PRINT信号为不真实态而VSYNC信号成真实态(图25(a))随即微计算机43启动传输马达和激光扫描马达(图25(b))。结果是,当经一预定时间后,纸片馈入离合器关闭(图25(c))。
当微处理器17已经完成一页的图象生成时,信号VSYNC被移成不真实状态而PRINT信号成真实状态(图25(d))。结果是,当在输入辊一旦有馈入的纸片到达,微计算机43将信号VSREQ变成真实状态(图25(c))。因此I/O驱动器23知道了纸片已到达输入辊,并将VSYNC信号变成真实态而PRINT信号变成不真实态(图25(f))。一旦收到了真实态的VSYNC信号,微处理器43在(g)处将VSREQ信号变成不真实态。
从在(f)点开始接收到VSYNC为真实态信号以后一预定的时间后,微计算机43启动输入辊(图25(h)。随后,微计算机43在(i)处接通用于初级充电器的高电压,在k点接通用于显影单元的高电压,以及在(l)点接通用于传输充电器的高电压。同样,微处理器17在(j)点启动DMA控制器22并发出VDO信号。
图25是一个功能实例示意图,它反映出码信息接收完结时刻起(在图25中的a处)到图象生成完结时刻止(在图25中的d处)的时间是短暂的。
图26是一个功能实例示意图,其中上述的时间在本实施例中较长。
参考图26,如果从纸的馈入操作起的一预定点(c)之后,检测不到真实状态的PRINT信号,则微计算机43在(d)处关闭传送马达。结果是在图象生成完结时,I/O驱动器23在(e)处将VSYNC信号变成不真实信号而将PRINT变成真实状态。随后,微计算机43在(f)处接通传输马达,并且当馈入的纸片稳定地输入辊时,在(g)处接通VSREQ信号,I/O驱动器23在(i)处启动输入辊,并随后相继输出(释放)高电压。
按照前面已经解释的控制方法,馈送的纸压紧在输入辊上,因此在纸上形成一个环,然而,在前面第4个实施例已经解释了一种在纸上不形成环的控制方法。同样在第6实施例中,通过给微计算机43如图27所示的定时图中的指令信号PRINT,VSREQ和VSYNC,也能实现类似第4实施例的控制。当微处理机17接收一页纸的编码信息时,VSYNC信号被转变为真实状态,PRINT信号处在非真实状态。
当在时刻(a)接收到的VSYNC信号是真实状态,此时PRINT信号是非真实状态,那么微计算机43就在时刻(b)启动传送马达,并在时刻(c)实现供纸。随后,在预定时间后的时刻(d)启动输入辊,而且在时刻(e)关断输入辊。在这种状态下,纸页夹在输入辊之间而停下来,如果在输入辊停止算起的一个预定时间周期之后PRINT信号不变成真实状态,则在时刻(f)关断马达。而后,当图象生成完成时,微处理机17使VSYNC信号变为非真实状态,PRINT信号变成真实状态。在时刻(h)微计算机43再次接通马达,并且在时刻(i)再次启动输入辊,由此把夹在输入辊间的纸页送向供纸传感器30。当纸页的前端通过供纸传感器30时,微计算机43在时刻(j)把信号VSREQ改变成为真实状态。当微处理机17检测到VSREQ信号为真实状态,DMA控制器22发出VDO信号与VSREQ信号的上跳同步地进行。而且微计算机43连续地发出高电压,这和图27中时刻(k)到(m)的VSREQ信号的上跳是同步进行的。
上面解释过的PRINT和VSYNC信号的控制程序可以用图20到24所示的第6实施例的结构完成类似第4实施例的控制。
按照第6实施例,编码信息的接收和图象的生成是由微处理机17控制进行的,而纸页的传送和高压控制则是由单片微计算机43控制进行的。I/O驱动器23与微计算机通过接口227来连接,纸页的送进和供纸辊由三个信号PRINT,VSREQ和VSYNC来控制,这些信号也可由其他系列的信号所取代。此种情况下,I/O驱动器23和微计算机43之间单独进行串行联系,微处理机17和I/O驱动器可以按前面谈及的串行联络方式用编码信息来控制微计算机43,也可以由外部设备代替微处理机17来进行编码信息接收和图象的生成,并能简化视频控制器228的结构。
在前面说明过的激光束打印机中,传送马达的通/断控制是由完成要打印的编码信息的图象生成的定时来决定的。因此,为了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编码信息图象的生成,能够保证编码信息较大的通过量。另一方面对于需要长时间来形成图象的编码信息来说,由于传送马达的一度停止,可以保护感光鼓不受磨损。
实施例6的步骤防止了由于不必要的充电引起感光鼓的劣化,这是由于在停止之后,感光鼓就不再继续维持充电了。图28是实施例7的激光打印机的剖面图,除了供纸部分以外,该实施例和图11所示的第3实施例相同。
在图28所示的结构中,由供纸辊12送进的记录纸页13在输入辊11间夹紧状态下等待在位置24上,由供纸传感器30的光传感器来检测,这时供纸辊12能够立即启动供纸。
图29是涉及实施例7中接口227a的结构图。实施例7和前面的实施例6的接口227是不同的,它有一条从视频控制器228到打印机控制单元226的信号PRF传送线。实施例7的打印机控制单元226和视频控制器228和实施例6中的相同,所以仅说明实施例7的运行。
图30是实施例7的激光束打印机的运行定时图。当该打印机开机并准备接收打印信号时,由CPU43加到I/O驱动器23的RDY信号处在真实状态。在周期(a)到(b),一页编码信息接收以后,I/O驱动器把信号PRINT和PRF提供给CPU43。响应地,在时刻(c)打印机控制单元226启动传送马达45和激光扫描马达47,并且持续地对初始充电器和转移充电器施加高压,由此准备接收图象信号。随后,启动供纸离合器48,实现在时刻(d)供纸。当纸页13的前边沿到达光传感器30时,它的输出在时刻(d)被转变成高电平,这样,关断供纸离合器48,终止供纸操作过程。为了指示I/O驱动器23可以接收图象信号,在(i)时刻把VSREQ信号转变成真实状态。为响应VSREQ信号,I/O驱动器23发出VSYNC信号,表明在时刻(j)图象开始,而后在(k)至(O)周期读出图象数据,并且把图象数据作为VDO信号送到激光调制电路52。
当打印机单元226接收到VSYNC信号,在位置42等待的记录纸页由供纸辊再启动推进到输入辊11,然后在时刻(1)由输入辊11启动,把纸推向感光鼓2,以便使图象的前沿与记录纸页同步,并由传送辊10使之进行图象转移。
由于微处理机17已经接收到周期(f)至(g)的第2页纸的编码信息,所以PRF信号处于真实状态。接着,在图象数据读出和为第一页曝光的过程中,打印机控制单元在时刻(m)为第2页纸实现送进。第3页的编码没有接收到,视频控制器在时刻(n)把信号PRF改变为非真实状态。当在时刻(o)第一页图象数据读出已经完成时,在时刻(p)第2页图象开始生成。
当第2页纸页13到达光敏传感器30时,它的输出在(g)时刻被改变成为高电平,并在时刻(r)把信号VSREQ变为真实状态。
如果图象的生成需要一个长的时间,这种情况下打印机控制单元226等待来自I/O驱动器23的VSYNC信号。在时刻(S),图象生成终止时,在时刻(t)发出VSYNC信号,然后在时刻(u)启动供纸辊12,在时刻(x)起动输入辊11。当在时刻(w)开始的读出图象数据完成时,PRINT信号变为非真实状态。借此,打印机控制单元226进入后置运转步骤,在这个步骤中转移充电器和初始充电器的高电压和鼓的旋转相继终止。这样,程序也就停止了。
如果图象的生成超过预定的时间,打印机控制单元226可能进入后置运转步骤,而后停止,等待图象生成的完成。
打印机控制单元226的结构原则上基于实施例6和7的CPU43,以允许处理多种纸页叙述语言,因此提供了灵活性。
由于打印机控制单元226实现了定时控制,微处理机17不需要考虑供纸的定时就能起作用,因此,控制可以得到简化。
另一方面,由于信号的联络是通过接口227,227a,进行的,所以记录纸页13的等待时间趋向变得更长。然而,按照实施例7的结构,延长等待期间记录纸13的变形被限制在由供纸辊12夹紧的部位,而纸页的前沿到中间部位不会变形,在纸页的传送中这是重要的,因此,卡纸的可能性变小。此外,在传送辊10的压口处能校正纸的后部变形,这就可以防止由于纸页和感光鼓的接触不良引起的图象传送的失误。
如前面说明过的,在实施例7中,记录纸页13被送到等待位置,其前边沿距传送辊10为12(>11),以响应一页编码信息的接收。那么,在图象生成以后,和图象的生成同步地把记录纸页13送到传送辊10。因此,和直到完成图象生成之前记录纸13不被送进的情况相比较,能改善图象记录的通量。
除此之外,即使由于延长图象生成而引起记录纸页13的变形,用传送辊10或传送带37传送图象都可以避免不良的图象传送,例如图象传送失误,所以记录图象的质量不变劣。在前面的实施例6和7中,当图象生成需要长时间时,感光鼓2受打印机控制单元226的控制。相反,在实施例8中,感光鼓受来自打印机控制器228的指令控制。实施例8的结构和图19至24的实施例6的结构相同,所以将不加以进一步说明。
下面说明实施例8的运行情况,参照图31和32的流程图及图33的定时图。
图31表示打印机控制单元226的控制程序,图32表示视频控制器228的控制程序。
首先在图31的步骤S1,当激光束打印机进入可以打印的状态时,打印机控制单元226把信号RDY变为真实状态。
另一方面,视频控制器228确认图31步骤E1中RDY信号为真实状态后,把PRINT信号变为真实状态(步骤E2)。
改变RDY信号为真实状态并确认PRINT信号(步骤S2)为真实状态后,打印控制单元226启动主马达45(步骤S3),然后把高压加给初始充电器5、显影单元6和转移充电器34(步骤S4),并且启动激光扫描马达47(步骤S5)。
在时刻t11后足以使激光束扫描马达47达到恒定运转,供纸离合器48被接通,驱动供纸辊12,从而把记录纸页13送向输入辊11,在时刻t11+t12,当纸页13的前沿达到输入辊11时,供纸离合器48关断(步骤S6)。此时,为了保持图象质量,在感光鼓上进行高压程序。此后,VSREQ信号被变为真实状态(步骤S7),等待来自视频控制器228的VSYNC信号的真实状态。
如果完成图象信息到点数据的转换而能发出VDO信号,也就是在步骤E3接收到VSREQ信号后的预定时间tac内能发出VSYNC信号,那么视频控制器228从步骤E4进行到步骤E9以便把VSYNC信号变为真实状态,并且在时刻tv1(步骤10)以后开始发出一页VDO信号。在这种情况下,打印机控制单元226进行S8至S18的步骤,在记录纸上进行记录,下面还要说明。
另一方面,如果因为在图33所示的步骤E3从接收VSREQ信号开始的予定时间tac期间内图象的生成不能完成,而使视频控制器228不能发出VSYNC信号。那么程序就从步骤E4进行到E5,视频控制器228把PRINT信号变为非真实状态。
在VSREQ信号变为真实状态并接收到非真实的PRINT信号时,打印机控制单元226从步骤S8,S9进行到S10,以便把VSREQ信号变为非真实状态。然后,在高压程序之后,连续地终止高压(步骤S11)并停止主马达45(步骤S12),这样感光鼓2也停止了。打印机控制单元226和图象形成单元68进入等待状态,等待PRINT信号再次呈现真实状态(步骤S13)。
如果在图象生成后能发出VDO信号,也就是能够发出VSYNC信号,视频控制器228就从步骤E6进行到E7,把PRINT信号变成为真实状态。然后,在步骤E8接收到处在真实状态的VSREQ信号时,VSYNC信号在比tac短的时刻Va1以后(步骤E9)被变成真实状态。与此同步,在时刻tv1之后,开始发出由一页图象数据组成的VDO信号(图33的阴影部分)(步骤E10)。
另一方面,在步骤S13接收到真实状态的PRINT信号后,打印机控制单元226启动主马达45(步骤S14),并且连续地启动高压,从而启动了高压程序,在这个高压程序之后,打印机控制单元226把VSREQ信号变为真实状态(步骤S16),等待处在真实状态的VSYNC信号的进入(步骤S17)。
打印机控制单元226在确认VSYNC信号的真实状态之后,把VSREQ信号为非真实状态(步骤S18);并且在时刻t13之后,接通输入辊离合器49,因此启动输入辊11把纸页13送进到图象形成单元68,而后在时刻t13+t14,输入辊离合器49关闭(步骤S19)。
在步骤S19,与激光束扫描同步打印机控制单元226定时地发出HSYNC信号给视频控制器228,并用VDO信号调制由半导体激光器53产生的激光束,从而由图象形成单元68实施图象记录。
随后,在高压程序后,连续地终止高压(步骤S20),当纸页13的后端纸边沿通过纸页排出传感器70时,主马达45停止运转(步骤S21)。随后,激光扫描马达47停止运转(步骤S22),从而终止打印机的运行。
按照前面的第8实施例,在VSREQ信号发出以后,基于来自视频控制器228的PRINT信号的非真实状态,打印机控制单元226停止主马达45。这样,感光鼓2防止了当图象生成需要长的时间而造成的磨损。
图34表示实施例9的接口227b的结构,它的特点是附加有一条控制感光鼓2驱动的信号线VSYNC WAIT,实施例9的其他部分和实施例8相同。
下面将介绍实施例9的运行,参照图35和36的流程图和图37的定时图。
图35表示图23的打印机控制单元226的运行程序,而图36表示图24的视频控制器228的运行程序。
首先,在图35中的步骤S1,当打印可进行时,打印机控制单元226把RDY信号变成真实状态。
另一方面,视频控制器228确认在图36中步骤E1的RDY信号的真实状态之后,把PRINT信号变为真实状态(步骤E2)。
RDY改变成真实状态之后(步骤S1)并且确认PRINT信号为真实状态(步骤S2),打印机控制单元226启动主马达45(步骤S3),然后,把高压加到初始充电器5、显影单元6和转移充电器34(步骤S4)。
而后,在足以使激光扫描马达47达到恒定运转的时刻t11以后,接通供纸离合器48,以便驱动供纸辊12,把记录纸13送向输入辊11。在时刻t11+t12,当记录纸页13的前沿达到输入辊11时,供纸离合器48关断(步骤S6),这时,为了维持图象质量,在感光鼓2上进行高压程序,此后,把VSREQ信号改变为真实状态(步骤S7),等待来自视频控制器228的VSYNC信号的真实状态。
如果完成了图象信息到点数据的转换而能发出VDO信号,也就是说如果在步骤E3接到VSREQ信号以后的予定时间tac之内能够发出VSYNC信号,视频控制器228从步骤E4进行到E9以便把VSYNC信号变为真实状态,并且在时刻tv1(步骤E10)以后,开始发出一页的VDO信号。此时,打印机控制单元226从步骤S8进行到步骤S18,以便在纸页13上进行记录,下面将要进一步说明。
另一方面,在图37所示的步骤E3,如果在从VSREQ信号接收时刻计起的tac期间内,由于图象生成不能完成,视频控制器228不能发出VSYNC信号,程序就由步骤S4进行到S5,在步骤S5,视频控制器228把VSYNC WAIT信号变成为真实状态。
在改变VSREQ信号为真实状态后,根据接收到真实状态的VSYNC WAIT信号,打印机控制单元226从步骤S8,S23进行到步骤S10,以改变VSREQ信号为非真实状态。然后,在高压程序之后,将连续地终止高压(S11步骤),并停止主马达45(步骤S12),感光鼓相应停止运转。打印机控制单元226和图象形成单元68进入准备状态,等待VSYNC WAIT信号再次呈现非真实状态(步骤S24)。
如果图象生成后能够发出VDO信号,也就是说如果能发出VSYNC信号,视频控制器228从步骤E6进行到步骤E7,以便把VSYNC WAIT信号变成非真实状态。而后,当VSREQ真实状态信号在步骤E8被接收到,VSYNC信号在短于tac的tal时刻后变为真实状态。与此同步,在时刻tv1之后开始发出一页图象数据的VDO信号(图37阴影部分)(步骤E10)。
另一方面,在步骤S24,根据接收非真实状态的VSYNC WAIT信号,打印机控制单元226启动主马达45(步骤S14),并连续启动高压,开始高压程序(步骤S15)。在这个高压程序之后,打印机控制单元226把VSREQ信号变为真实状态(步骤S16),并等待真实状态的VSYNC信号的进入(步骤S17)。
打印机控制单元226,在确认VSYNC信号的真实状态后,把VSREQ信号变成非真实状态(步骤S18),并在时刻t13以后接通输入辊离合器49,启动输入辊11,把纸页13推进到图象形成单元68。然后在时刻t13+t14关断输入辊离合器49(步骤S19)。
在步骤S19,打印机控制单元226按照予定的定时,与激光束扫描同步地把HSYNC信号送到视频控制器228,并用VDO信号调制来自半导体激光器53的激光束,由图象形成单元68进行图象记录。
随后,在高压程序之后,高压被连续地终止(步骤S20),当纸页的后端通过纸页排放传感器70时,主马达45停止(步骤S21),接着,激光束马达47停止(步骤22),由此,打印机中止运行。
如实施例9,若图象的生成在视频控制器需要长的时间,也就是从打印机控制单元226发出VSREQ信号到视频控制器228发出VSYNC信号之间有一长的时间间隙,感光鼓2就由来自视频控制器228的信号停止运转。因此使之可以避免感光鼓不必要的转动,从而减小了它的磨损。前面的实施例8和9通过记录纸页13馈送之后停止感光鼓转动,在图象生成需要长时间的情况下,这样就避免了感光鼓的磨损。然而,若图象生成需要非常长的时间,记录纸页13可能出现如图14所示的卷曲或由于与输入辊的接触造成的失真。象这种纸页的变形能导致纸页的卡塞。实施例10就来解决这种弊病,它是在图象生成需要超过予定的时间的情况下,中止在已经馈送的记录纸页13上形成图象。
由于和图19至24实施例6的结构相同,实施例10的结构将不再加以说明,下面说明实施例10的运行情况,在该实施例中,信号RDY、PRINT、VSREQ、VSYNC、HSYNC和VDO是在低电平下有效,用RDY、PRINT、VSREQ、VSYNC、HSYNC和VDO来表示。
图38和39分别是实施例10的视频控制器228和打印机控制单元226的运行流程图。图40和41是相应的定时图。
在图38的步骤S1,时刻t1时,视频控制器228把PRINT信号变为真实状态,以响应来自外部设备230的打印命令和来自图40的(1)所示的打印机控制单元228的RDY信号。打印机控制单元226从图39的步骤P1进行到启动主马达45和激光扫描马达47(图40中的(5)和(6))的步骤P2,使感光鼓2、定影单元15的定影辊和排放辊16旋转。也为初始充电器5、显影单元6和转移充电器36连续地开启高压(此后称为高压程序)。当激光扫描马达47达到恒定转速,就把加给打印机控制单元226的扫描准备信号转变成真实状态(图40的(7)),并且同步地接通供纸离合器48,去驱动供纸辊12(图39步骤P3,图40的(8)),这样就把记录纸页13向输入辊11送进。从供纸辊12开动经过时间W1以后,纸页13的前边沿到达输入辊11,打印机控制单元226中止供纸辊12转动(图39步骤P4),而且在时刻t2把VSREQ信号变为真实状态(图39步骤P5,图40之(2))。
确认VSREQ信号真实状态之后(图38步骤S2),视频控制器228进行到鉴别前述的图象生成是否已经完成的步骤S3,如果完成了,在图40所示的(3)的时刻t3时,VSREQ信号转变为真实状态(图38步骤S4),而且从t3时刻经过予定的时间开始发出VDO信号(图38步骤S5)。
在时刻t3确认VSYNC信号的真实状态(图39步骤S7;图40之(9)),打印机控制单元226启动输入辊11(图39步骤P7;图40之(9)),并且按照步骤P8用经过调制的激光束照射感光鼓2。输入辊继续旋转直到纸页13的后边沿通过输入辊11为止,这样就完成了第1页的打印过程。
按照实施例10,下一页的打印操作起始于VDO信号发出的过程,以改善最大的通量。特别是在发出VDO信号的过程中时刻t4时,视频控制器228再一次启动从步骤S1开始的程序,把PRINT信号变换成为真实状态。
打印机控制单元226执行上述的步骤P1至P5,而且在t5把VSREQ信号变成真实状态。
确认VSREQ信号的真实状态之后,如果图象生成仍然没有完成,而不能随VSYNC信号发出VDO信号,视频控制器228从步骤S3进行到S6,在时刻t6发出主马达停止的指令(图40之(10))。
从t5至t6的周期W2可以由结合在视频控制器228或在软件上执行的计数器来测量,或者用延时电路测出。如果视频控制器228识别图象生成不可能完成或者需要很长的时间,在收到VSREQ信号之后,立即发出主马达停止指令。用这种方式,可以减少感光鼓不必要的旋转。
接收到主马达停止指令,打印机控制单元226驱动高压输出电路51、激光扫描马达47和主马达45,用以对周期W3做除掉感光鼓2上不平坦部分的后处理,然后使这些部件停止工作。
另一方面,与发出主马达停止指令的同时,视频控制器228启动计时器(步骤S7),如果前述周期W2用计时器去测量,运行可能继续进行或重新开始。
随后,步骤S8对从时刻t6开始的由前述计时器测量的时间Wa与预定的时间Wc进行比较,如果Wa≤Wc,在步骤9鉴别图象生成是否已经完成,而能否发出VSYNC信号,如果不能,则程序返回到步骤S8。例如如果在Wa=W4(<Wc),图象生成已经完成了,视频控制器228就从步骤S8、S9进行到S10,以使在t1发出主马达再启动指令(图40之(11))。
响应主马达再启动指令,打印机控制单元226启动主马达45和激光扫描马达47等。
从时刻t7计起的予定时间之后,视频控制器228把VSYNC信号变为真实状态(步骤S11),并且开始发出VDO信号(步骤S12),这样来实现打印操作。为了开始对下一页打印操作,在时刻t8,
PRINT信号变成为真实状态。
如前面的说明,在W2周期VSREQ信号是真实状态下,如果在W2周期之内不能发出VSYNC信号,就发出主马达停止指令来中止感光鼓运转,直至发出主马达再次启动指令。因此可以防止由于不必要的旋转引起感光鼓的磨损。
从t6开始在周期Wc以后,如果视频控制器228不能完成图象生成,程序就从步骤S8,S9进行到S13,用以在时刻t9把PRINT信号变成为非真实状态,如图41所示。
当确认PRINT信号为非真实状态之后,打印控制单元226把VSREQ信号变为非真实状态,并且接通主马达45和离合器49以驱动输入辊11,从而排出没有进行打印的记录纸页13。
因此,按照该实施例,能够防止图象的传送失误和由于记录纸页13的性能变化而引起的纸页卡塞,如从主马达停止指令发出后的周期Wc期间内,如果图象生成没有完成,已经送进的纸页就被排出。图42和图43分别是实施例11的视频控制器228和打印机控制单元226的控制程序流程图。实施例11的电气结构由于和前述实施例10相同,就不说明了。下面将参照图42和图43说明实施例11的运行情况,实施例11的特征在于打印机控制单元226中有一个用来测量接收主马达停止指令后的时间的计时器。
在图42中步骤R1,响应来自一个外部设备230的打印指令和来自打印机控制单元228的RDY信号,视频控制器228把PRINT信号变为真实状态。依此,打印机控制单元226从图43步骤N1进行到步骤N2,用以启动主马达45和激光扫描马达47,从而使感光鼓2、定影单元15内的定影辊和排纸辊16运转,而且也实现高压程序。当激光扫描马达47达到恒定转速时,提供给打印机控制单元226的扫描器准备信号被改变为真实状态,并按通供纸离合器48,同步地驱动供纸辊12(图43步骤N3),向输入辊11馈送记录纸页13。当纸页13的前沿在供纸辊12启动后W1时刻之后达到输入辊11,打印机控制单元226就停止供纸辊12(图43步骤N4),并把VSREQ信号变为真实状态(图43步骤N5)。
确认VSREQ信号的真实状态后(图42步骤R2),视频控制器228进行到步骤R3,以便鉴别前述图象生成是否已经完成,如果已经完成,程序进行到步骤R4,用以把VSYNC信号变为真实状态,经过予定时间之后,开始输出VDO信号(图42步骤R5)。
确认VSYNC信号的真实状态(图42步骤N6),打印机控制单元226启动输入辊11(图43步骤N7),并按步骤N8用调制了的激光束照射感光鼓2。输入辊11在纸页12的后沿通过辊11后继续旋转。用这种方式在纸页13上记录图象。
按照实施例11,对下一页的打印操作在VDO信号输出过程中开始,是为了改善最大通量。特别是在VDO信号输出过程中,视频控制器228再次启动从步骤R1开始的程序,从而把PRINT信号变为真实状态。
打印机控制单元226执行上面说明的步骤N1至N5,并把VSREQ信号改变为真实状态。
确认VSREQ信号的真实状态后,如果图象生成仍然没有完成,而VDO信号不能继VSYNC信号之后发出去,视频控制器228就从步骤R7进行到步骤R6,以便发出主马达停止指令。
从VSREQ信号的真实状态的改变到主马达停止指令的输出的周期也能测量,例如用一个延时电路。如果视频控制器228识别图象生成不可能完成或需要一个长时间,在接收到VSREQ信号以后,主马达停止指令能立即发出。用这种方法,能把不必要的感光鼓2的旋转减到最小程度。
当在步骤N9接收到主马达停止指令,打印机控制单元226启动一个附加计时器,然后驱动高压输出电路51、激光扫描马达47和主马达45,使之运行一个予定的周期,以此作为前面说明过的后置处理,然后使这些部件停止运行(步骤N10)。
步骤N11把前述计时器测得的时间Wa和予定时间Wc相比较,如果Wa≤Wc,步骤N12鉴别是否已收到主马达再启动指令,如果没收到,程序就返回到步骤N11,例如,图象生成在Wa=W4(<Wc)完成,视频控制器228从步骤R7进行到R8,以便发出主马达再启动指令。
收到主马达再启动指令,打印机控制单元226启动主马达45、激光扫描马达47等(步骤N14)。
从主马达再启动指令发出开始的予定时间后,视频控制器228改变VSYNC信号为真实状态(步骤R9),并开始发出VDO信号(步骤R10)。打印机控制单元226接收VDO信号(步骤N15),进行打印操作(步骤N16)。
如前面的说明,如果VSYNC信号在把VSREQ信号改变为真实状态以后予定的期间内,VSYNC信号不能发出,就发出主马达停止指令,以中止感光鼓2直至发出主马达再启动指令,所以能防止由于感光鼓不必要的旋转而造成的磨损。
按照步骤N11测量的时间Wa超过Wc时,视频控制器228还没完成图象生成,打印机控制单元226没接收到主马达再启动指令,程序就进行到N13,以便把VSREQ信号变成非真实状态,并且启动主马达45和离合器49,使输入辊11运转,排出未经打印的纸页。
因此按照本实施例能够防止图象传送的失误和由于记录纸的特性的变化而引起的纸页卡塞,如若在输出主马达停止指令开始的期间Wc以内图象生成没有完成,已馈送的纸页就被排放出去。
上述实施例用清洁器刮片9a可以消除感光鼓2的磨损,由于鼓不存在不必要的驱动,甚至图象生成需要长的时间,也都能延长感光鼓的使用寿命。
在图象形成过程中,输入辊挟住记录纸页13的前沿而使之停止,而且为了较正纸页馈送的歪斜,纸页13被挟的部位卷绕在一个输入辊11上,因此依赖于图象生成所需时间和诸如湿度等周围环境条件的影响,纸页被挟的部位可能呈现卷曲,最后导致卡纸或抗电强度的变化而引起有缺欠的图象传送。按照前面的实施例,当图象生成被延长时,通过记录纸的排出来避免这些弊端。近来,随着附录功能的出现,在某些情况下,图象生成可能需要长达1小时之久,本发明用于这样的图象形成装置是特别有利的。此外,按照实施例11,主马达停止指令和再启动指令是通过同步交换串行耦合的方式来发送的,所以不需要增加信号线路。
用外部设备230来实施视频控制器228的程序和通过接口227,227a或227b实现外部设备230和打印机控制单元的联系也是可以的。
虽然前述的6-11实施例已经限定了本发明适用于激光束打印机,但是本发明同样可用LED打印机和液晶打印机。在这些实施例中,供纸辊12、输入辊11、感光鼓2、定影辊15、排放辊16由主马达45通过离合器来驱动,但是这些部件也可以由分开的马达驱动。当前面的一张纸排出后,供纸可以马上进行,或者在VSYNC信号发出后立刻进行。
以上的实施例已经限定为光电图形打印机,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其他记录打印机,诸如热敏打印机或喷墨打印机。而且这些打印机对计算机输出不加以限定,也不限定用于传真机、复印机或者其他应用。
另外,前面的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而在附加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和精神内,本发明容易得到各种改形。
权利要求
1.一种图象形成装置,包括接收来自外部的一页编码字符或图形信息的数据接收器;把所说的编码字符或图形信息转换成象素信息的象素转换器;在记录介质上形成以所说的象素为基础的图象的图象形成器;把记录介质馈送到所说的图象形成器的馈送器;其特征是在所说的象素转换器把一页象素转换完成之前,所说的馈送器把记录介质馈送到予定位置。
2.按照权利要求1的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是所说的数据接收器接收到一页编码字符或图形信息,所说的馈送器就把记录介质馈送到予定位置。
3.按照权利要求1的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是所说的图象形成器包括一个在感光部件上形成一个以所说的象素信息为基础的静电潜在图象的潜在图象形成装置;把所说的静电潜在图象显现成着色图象的显影装置;和一个把所述的感光元件上形成的着色图象转移到记录介质上的转移装置。
4.按照权利要求3的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说的象素转换器完成一页象素转换后,启动所说的潜在图象形成装置、显影装置和转移装置。
5.按照权利要求3的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是所说的转移装置是一个压力转移装置,它把记录介质压在形成有着色图象的感光部件上,由此,把着色图象转移到记录介质上。
6.按照权利要求5的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是所说的压力转移装置是一个转移辊或一条转移带。
7.按照权利要求3的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是所说的潜在图象形成装置包括一个对感光部件表面充电的充电器和一个用调制光去扫描感光部件的调制的光扫描器;并且,从所说的调制光扫描的位置沿感光部件表面到转移装置的距离11大于从所述的记录介质的予定停止位置到转移装置的距离12。
8.按照权利要求1的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是所说的馈送器包含一个纸页馈送器和一个装在纸页馈送器出口侧的输入辊,该纸页馈送器把叠放在记录介质盒内的多页记录介质一页一页地馈送进去。
9.按照权利要求8的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是在象素转换器完成一页象素转换以前,馈送器把记录介质送到与输入辊接触的位置,并且,所说的输入辊在完成一页象素转换之后把记录介质送到图象形成器。
10.按照权利要求8的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是所说的馈送器在所说的象素转换器完成一页象素转换以前把记录介质馈送到输入辊的入口位置,并且使记录介质夹紧在输入辊上,在一页象素转换完成之后,驱动输入辊把记录介质馈送到图象形成器。
11.按照权利要求8的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是馈送器在象素转换器完成一页象素转换前由纸页馈送器和输入辊把记录介质馈送到输入辊压紧位置,并在完成一页象素转换之后驱动输入辊把记录介质馈送到图象形成器。
12.一种图象形成装置,包括接收来自外部的一页编码字符或图形信息的数据接收器;把所说的编码字符或图形信息转换成象素信息的象素转换器;旋转的感光部件;在感光部件上形成以所说的象素信息为基础的静电潜在图象的潜在图象形成装置;将静电潜在图象显现成着色图象的显影装置;把形成在感光部件上的着色图象转移到记录介质上的转移装置;把记录介质馈送到转移装置,并在象素转换器完成象素转换前把记录介质送到予定位置的馈送器;其特征是从记录介质馈送到预定位置开始的予定时间内没有完成一页象素转换的情况下,所说的感光部件的驱动是中止的。
13.按照权利要求12的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是完成一页象素转换后,感光部件被再次驱动,并且启动潜在图象形成装置、显影装置和转移装置。
14.按照权利要求12的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是所说的馈送器和感光部件是由单一动力源驱动的。
15.按照权利要求12的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是进一步包括把象素转换器转换的象素信息转换成屏面数据的屏面转换器,该屏面转换器在一页象素信息获得之后被启动。
16.按照权利要求12的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是转移装置是一个压力转移装置,它把记录介质压向形成有着色图象的感光部件,把着色图象转移到记录介质上。
17.按照权利要求16的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是压力转移装置是一个转移辊或一条转移带。
18.按照权利要求12的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是所说的馈送器包含一个纸页馈送器和一个装在纸页馈送器出口侧的输入辊,该纸页馈送器把叠放在记录介质盒内的多页记录介质一页一页地馈送进去。
19.按照权利要求18的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是在象素转换器完成一页象素转换以前,馈送器把记录介质送到与输入辊接触的位置,并且所说的输入辊在完成一页象素转换之后把记录介质送到图象形成器。
20.按照权利要求18的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是所说的馈送器在所说的象素转换器完成一页象素转换以前把记录介质馈送到输入辊的入口位置,并使记录介质夹紧在输入辊上,在一页象素转换完成之后,驱动输入辊把记录介质馈送到图象形成器。
21.按照权利要求18的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是在象素转换器完成一页象素转换之前,馈送器由纸页馈送器和输入辊把记录介质馈送到输入辊压紧位置,并在完成一页象素转换之后驱动输入辊把记录介质馈送到图象形成器。
22.一种图象形成装置,包括第一控制器,它包括接收来自外部的一页编码字符或图形信息的数据接收器和把编码字符或图形信息转换成象素信息的象素转换器;旋转的感光部件;在感光部件上形成以所说的象素信息为基础的静电潜在图象的潜在图象形成装置;将静电潜在图象显现成着色图象的显影装置;把形成在感光部件上的着色图象转移到记录介质上的转移装置;把记录介质馈送到转移装置上的馈送器;和控制感光部件、潜在图象形成装置、显影装置、转移装置及馈送器的第二控制器;其特征是第二控制器在象素转换器完成一页象素转换之前把记录介质馈送到予定位置,在完成一页象素转换之后的一个予定时间内终止驱动感光部件。
23.按照权利要求22的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是第一控制器装在一个机箱内,该机箱装有潜在图象形成装置、转移装置、馈送器和感光部件;第二控制器装在所说的机箱外。
24.按照权利要求22的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是第二控制器用来把纸页馈送指令信号供给第一控制器,以启动馈送记录介质到预定位置。
25.按照权利要求24的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是馈纸指令信号通过一条专用线传送。
26.按照权利要求24的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是第二控制器提供给第一控制器指令其开始图象生成操作的启动指令信号和垂直同步信号;第二控制器在启动指令信号输出前,在发送垂直同步信号的同一条线路上发送纸页馈送指令。
27.按照权利要求22的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是第二控制器给第一控制器提供一个感光部件控制信号,用来控制感光部件的驱动。
28.按照权利要求27的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是通过一条专用线路来传输感光部件控制信号。
29.按照权利要求27的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是第二控制器把用以指令开始图象形成操作的启始指令信号和垂直同步信号提供给第一控制器;第一控制器把需求同步信号的垂直同步需求信号提供给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接收垂直同步需求信号后,在发送启始指令信号的同一条线路上发送感光部件控制信号。
30.一种图象形成装置,包括接收来自外部的一页编码字符或图形信息的数据接收器;把所说的编码字符或图形信息转换成象素信息的象素转换器;旋转的感光部件;在感光部件上形成以所说的象素信息为基础的静电潜在图象的潜在图象形成装置;将静电潜在图象显现成着色图象的显影装置;把形成在感光部件上的着色图象转移到记录介质上的转移装置;把记录介质馈送到转移装置,并在象素转换器完成象素转换之前把记录介质送到予定位置的馈送器;其特征是如果从记录介质馈送到预定位置起的予定的第一时间期间内,一页象素转换没有完成,感光部件就停止转动,如果感光部件的停止状态持续到预定的第二时间,就中止馈送器已馈送的记录介质上的图象形成。
31.一种图象形成装置,包括第一控制器,它包括接收来自外部的一页编码字符或图形信息的数据接收器和把编码字符或图形信息转换成象素信息的象素转换器;旋转的感光部件;在感光部件上形成以所说的象素信息为基础的静电潜在图象的潜在图象形成装置;将静电潜在图象显现成着色图象的显影装置;把形成在感光部件上的着色图象转移到记录介质上的转移装置;把记录介质馈送到转移装置上的馈送器;和控制感光部件、潜在图象形成装置、显影装置、转移装置及馈送器的第二控制器;其特征是第二控制器在象素转换器完成一页象素转换前把记录介质馈送到预定位置,如果在预定的第一时间期间内没有完成一页象素转换,然后就停止感光部件的转动,如果感光部件停止状态持续超过予定的第二时间,就排出由馈送器已经馈入的没有形成图象的记录介质。
32.按照权利要求31的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是第二控制器用来发出纸页排出指令信号,用以指令排出已经馈入的记录介质。
33.按照权利要求31的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是第一控制器包括一个测量予定的第一和第二时间的计时器,如果一页象素转换在第二予定时间间隙前完成,该计时器再启动感光部件,或者如果一页象素转换没有完成,就排出已经馈入的记录介质。
34.一种图象形成装置,包括接收来自外部的编码字符或图形信息的数据接收器;转换编码字符或图形信息为象素信息的象素转换器;在记录介质上形成以象素信息为基础的图象的图象形成器;馈送记录介质到图象形成器的馈送器,在象素转换器完成一页象素转换前把记录介质馈送到一个予定位置;和排出已经由图象形成器形成图象的记录介质的排放装置,如果从馈送记录介质到予定位置计起的予定时间内没有完成一页象素转换,该装置就排出没有形成图象的记录介质。
35.按照权利要求33的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是图象形成器包括一个把象素信息在感光部件上形成静电潜在图象的潜在图象形成装置;把静电潜在图象显现成着色图象的显影装置;和把形成在感光部件上的着色图象转移到记录介质上的转移装置。
全文摘要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用以接收来自外部的编码字符或图形信息的数据接收器;用以把编码字符或图形信息转换为象素信息的象素转换器;用以依据象素信息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器;和把记录介质馈送到图像形成器的馈送器。在该装置中,象素转换器完成一页象素转换之前,馈送器把记录介质送到一个预定位置。
文档编号G06K15/16GK1050097SQ90107350
公开日1991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1990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1989年7月28日
发明者堀谦治郎, 秋山哲, 中源隆, 菱本敏生, 仓特喜美, 增田俊一, 竹内诚, 桥本宏, 野口秋生, 井上高広, 藤正弘, 加藤淳一, 广岛康一, 月日辰一, 言取访夌一, 矢野秀条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