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用连接器的母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08553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计算机用连接器的母端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计算机用连接器之母端子,它可使端子整排一次插入连接器的端子插孔中,不仅节省材料,且可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现有的连接器均有公、母二端子,因用途不同,形状略有差异,如用于同轴电缆时,其后端子部分是一斜口凹槽圆筒体,供焊电线用,如图1所示。用于印刷电路板时,后端子部分是可直接插入电路板圆洞内的棒体,如图3所示,后端子形状各异,但前端子部分是公、母接头端子相接触处是不变的。
计算机用连接器的母端子,最初用车床车制成后改用冲床冲制,如图5所示的公端子11A是插入如图1所示的母端子的21A之内,公端子的插入部圆棒国际标准直径为1.0mm,而母端子21A之前端接触圆筒部分为承接公端子11A插入用,其所用铜板,以可用之最薄厚度0.2mm计,该部分的直径为0.2+1.0+0.2再加上平面铜板冲成圆筒体之衔接最小缝隙0.1mm,其最小外径为1.5mm,因此,母端子连续冲模时展开平面为(直径-所用料厚)×3.1416即(1.5-0.2)×3.1416=4.08mm,再加上各端子间最小的必要切边合理间距0.3mm,则各母端子之用料至少应为4.38mm以上,方足以冲制成所需之母端子尺寸,目前,母端子冲制成型所需间距尺寸均在6mm左右,如图1~4所示,远大于标准间距2.77mm。因此,母端子成型时铜材用量很大,且在装配作业时,人工只能一支支将端子插入连接器插孔中,不仅耗时,易生错误,同时对母端子处理,必须以滚镀的方式,使整支端子全部镀金,电镀材料浪费,增加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颖的计算机用连接器母端子,使带有原料带之整排端子间的距离能完全符合连接器端子与端子间之国际标准间距,使整排母端子能依所需之数目,完全直接插入连接器之绝缘塑胶座之予设端子插孔内,大大节省作业时间和程序,提高产量。同时简化制作程序,使料带连着端子整卷收料,可采用连续式定位选择电镀,降低电镀成本,该母端子最小端子间距尺寸可由4.3mm,缩小至2.77mm,大量节省材料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计算机用连接器的母端子,该母端子包括一前端的接触部,一中间的固定部及一后端的焊接部,其特征在于该接触部接近料带处具有一曲折部,使该接触部往外扩张而形成一小径部及一大径部,形成在有限材料及间距下拥有容纳公端子的插合接触空间,使成型的成排母端子之间距可以完全设定为连接器母端子插孔的国际标准间距尺寸。该固定部为一板状体,并与接触部的小径部相邻接,而该小径部与上述曲折部所形成的大径部相互衔接。该焊接部与固定部之间设有一挡胶突片,防止灌胶时漏胶。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母端子,具有如下优点1)将现有的间距为4.3mm以上,缩小为2.77mm,节省材料36%。
2)使整排的母端子迅速,完全自动化的直接插入连接器的塑胶座体内,减少装配作业程序和时间,提高产量。
3)母端子能连同料带整卷收料,可采用连续式的选择性定位电镀,在前端镀金,供焊线用的凹槽镀锡,节省70%电镀用料。
本实用新型结合
如下图1是已有的供焊线用同轴电缆连接器母端子图。
图2是图1母端子冲制成型过程示意图。
图3是现有的电路板用连接器母端子的冲制成型示意图。
图4是现有的90°弯曲连接式母端子冲制成型示意图。
图5是现有的插设于图1母端子内的公端子图。
图6A是现有的单一母端子半成型坯料平面图。
图6B是现有的单一母端子的平面图。
图7A是本实用新型的单一母端子半成型坯料平面图。
图7B是图7A的侧视图。
图7C是本实用新型的单一母端子的平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同轴电缆母端子连接器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计算机用连接器母端子冲制成型第一实施例平面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成型母端子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母端子成型第二实施例平面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母端子成型第三实施例平面图。
如图1所示,现有的供焊线型同轴式电缆连接器母端子20A,具有一前端的接触部21A,中间的固定部22A,后端子焊接部23A,23A供焊接电线引出用,22A供卡固于连接器绝缘塑胶座体内用,直径尺寸最大,21A有一缩口部211A及一裂缝351A,供如图5所示现有连接器公端子10A之前端接触部11A插入用,由此可知,公母端子接触的主要部位在211A处,因此要有良好的电连接。
现有的焊线型连接器母端子成型方法如图2所示,先在一铜料带上成型两定位孔310,冲切端子本身接触部两半圆弧端子部裂缝320,再冲制端子与端子间的双T型间距330,使端子之下端接触部340的轮廓冲制完成,经包圆成型使易于形成圆筒型,中间膨大的固定部 22A一起成型,再冲制上端的焊接部23A的展开平面形状及其包圆的成型加工,最后经包圆冲制成型如图2所示的成排母端子的成品20A,其间距均在4.3mm以上,较图8所示的母端子连接器塑胶座插孔41的国际标准间距尺寸2.77mm大出甚多,故在装配时,无法以整排方式插入于连接器塑胶座40的插孔41内,需人手一支一支地插入装配。
同样,如图3所示现有的直接插设于电路板用连接器母端子冲制过程,除将23A的成型改成倒T型插接部231A的轮廓成型及中间多设一道连接料带24A,以保护T型插接部231A的尖端232A在冲制成型中断开外,其余与焊线母端子成型法相同,成型完成的母端子,其间距也在4.3mm以上,无法一次成排插入塑胶座体内。
图4所示现有的90°弯曲连接器,因需将连接部23B弯曲成90°,该部轮廓冲制较细长,经包制成型为棒状插接部230B。
由上可知,现有的连接器焊接部或插接部形状,因用途而各异,但用于接受公端子插入之后,接触部则完全相同。
现有母端子在成型过程中,必须冲制成如图6A所示的母端子接触部双T型坯料平面轮廓形状210’,再包圆形成一圆筒部211’及具有弹性的接触筒部212’,如图6B所示212’的内径d远小于连接器公端子所需的外径D,210’按母端子连接器塑胶座体所需的国际标准尺寸为2.77mm,间距冲制成型后,212’的成型内径仅为公端子外径的二分之一,无法用以插接公端子,为此只有将母端子间距放大至4.3~6.0mm以上,造成现有的连接器母端子无法克服的高成本。
本实用新型母端子的成型方法的技术突破点在于将母端子接触部双T型坯料210在包制成圆筒形之前,见图7A,先将210接触部平板上端形成一曲折部212,如图7B所示,使朝外扩张伸出再折回原向,包圆成型后形成一小径筒体颈部211及一所期的扩张大径接触筒体部21、21的内径D足以容纳国际标准公端子外径1.0mm尺寸,曲折部212的曲折角度以45°为宜。
结合图9,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对连接器母线端子冲制过程说明如下1)先在一纵长形导电金属原料带31的一侧边上,冲出其间距符合连接器母端子插孔的国际标准间距2.77mm的引导孔32,供焊锡用的漏锡孔321,并在其另一侧边冲切成待压合的两小半圆形边322,形成连续的半圆弧形切边33;2)在漏易孔321的一方,冲出挡胶片34,三个边均切离,只留一边连在金属带上,形成朝一方向突出的挡片;3)在两挡胶片34之间的一方冲制第一间隔孔35,其间距与引导孔32相同;4)在漏锡孔321与半圆弧形切边间,冲制成第一缝隙351,两个351间形成一长W形轮廓210;5)在长W形轮廓中心与第一间隔孔35之间,冲制第二缝隙352,紧接着在35和352之间再冲制第三缝隙353,使352与35间隔孔相互沟通,使母端子的展开平面W形轮廓210完全显现出来;6)在引导孔32与漏锡孔321之间,在对准第一间隔孔35的中心线位置上冲制第二间隔孔36;7)在母端子展开平面轮廓210内的第一缝隙351上端部以垂直于第一缝隙351的方向冲压成弯曲状的曲折部212,使210形成两段曲折平面,有利于包圆成型后形成朝外扩张的圆筒体,此一成型步骤是本实用新型的关键所在,使原本需要较宽的展开平面尺寸成型为所需的母端子用材;
8)将母端子接触部W形轮廓210,包圆成型,并将其末端进一步冲压成朝外的扩张翘曲部213;9)在第一间隔孔35与第二间隔孔36之间冲切第四缝隙38,使母端子的焊锡部展开平面230展现出来;10)将焊锡部展开平面230的两侧边直立成型,形成焊锡槽部23;11)将210包圆成型,形成所期的本实用新型的母端子20,见图10,前端为中间膨大的接触部21,后端呈细颈部211,最前端呈缩口弹性扣合部214,母端子的中间为板状扣定部22,后端为与料带31连成一体的槽型焊锡部23,其内设有漏锡孔321,及挡胶片34。
上述的母端子成型方法,用于焊锡型母端子,其中漏锡孔321,挡胶片34,可予省略,若料带刚性较高,351、352及353缝隙可一次成型,接触部21包圆及焊锡部23的槽,均可同时成型,因此,上述的成型步骤并非一成不变,又如母端子的曲折部212成型角度,亦可选定。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如图11所示,漏锡孔、挡胶片均省略,第二间隔孔36改成矩形孔,使焊锡部改成细板条部230B,成型后形成棒状插接部23B,再弯曲成90°后即成90°母端子连接器,直接插于电路板上,经过曲折部212的冲制,成型后的成排母端子可直接插入90°母端子连接器的塑胶座体中。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如图12所示,是连接平电缆线使用的母端子成型图,用上述的同样方法冲制成曲折部212,使成排母端子间距与塑胶座体的插孔国际标准相匹配,而将第二间隔孔36与第一间隔孔35之间冲制成宽大的长方形孔361,使两间隔孔之间相互沟通,因而在母端子接触部展开轮廓210与引导孔32之间形成平电缆型母端子的押接部本体23C,在23C靠近32的一端于母端子接触部210包圆成型的同时,冲制一Y型孔235,使23C与料带30间仅有少许部分的两侧连成一体,使折断后的押接部23C的上端形成两个插尖部236,两插尖部之间形成一Y型孔的导引大口部237,使押接平电缆时易于插入平行并排的对应平电缆的绝缘包皮,其狭窄口部238,用以押接时扣住平电缆内部的导体,而达到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成型过程中,采用了曲折部212,使连接器端子间距可在小于4.3mm成型,使成排端子间距可完全与连接器绝缘塑胶座体的插孔的国际标准间距相同,因而可成排一次插入,大大提高效率,而且成型后的母端子能连同料带整卷收取存放,施行连续选择式定位电镀,使非用于与公端子接触的部位的母端子不必镀金,仅镀锡即可,大大降低电镀成本,此外,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母端子其端子间距亦非限定于2.77mm,可藉本实用新型的端子接触部平板上形成的曲折部,使端子成型后的间距小于{[(公端子外径+2×料带厚度)+端子间最小间隙用料]-用料厚度}×3.1416,此外,端子的焊锡部,插接部、固定部的形状可按实际需要变化,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曲折部无相互依赖的关系。
权利要求1.一种计算机用连接器的母端子,该母端子包括一前端的接触部,一中间的固定部及一后端的焊接部,其特征在于该接触部接近料带处具有一曲折部,使该接触部往外扩张而形成一小径部及一大径部,形成在有限材料及间距下拥有容纳公端子的插合接触空间,使成型的成排母端子之间距可以完全设定为连接器母端子插孔的国际标准间距尺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用连接器的母端子,其特征是该固定部为一板状体,并与接触部的小径部相邻接,而该小径部与上述曲折部所形成的大径部相互衔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用连接器的母端子,其特征是该焊接部与固定部之间设有一挡胶突片,防止灌胶时漏胶。
专利摘要一种计算机用连接器的母端子,将铜带用料用冲床冲制,使其端子之间距完全符合计算机用连接器的国际标准尺寸,再使其曲折部成45°,并成型为圆筒体,该圆筒体具有可容纳公端子于其内的较大直径的接触圆筒部,且能将整排的端子依所需数量一次插入绝缘座的端子插孔中。该端子能连同料带整卷收取存放,可选择不同的电镀方式,大大节省用料,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G06F1/00GK2182425SQ9420011
公开日1994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1994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1994年1月10日
发明者蔡水霖 申请人:蔡水霖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