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型电脑键盘按键接点配置的改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15397阅读:6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笔记型电脑键盘按键接点配置的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脑输入工具,行之有年,仅管目前尚有多种其他的电脑输入装置,但不可讳言,键盘仍为基本配备,且不致为取代。尤其是笔记型电脑,也将它纳入机体的一部份并为经常性设置,足见其重要性。
事实上,键盘的动作方式,是利用按键下方的电路接点,而当压下按键,使接点碰触而产生短路,则经由软件可知该短路,而为后续的动作,如显示于电脑显示屏,及驱动电脑内部程式为该按键所代表的指令的作业。
通常,于按单键的场合,则所形成短路是为单一信号,而按双键时,则形成两处为短路的信号,以笔记本型电脑用的键盘而言,由于尺寸规格,如

图1所示,它是采用8行16列矩阵式,也即144处接点,而图2所示的,是常规键盘按键开关配置图,图3为图2其各键与接点配置对应图。但由于当按触一按键时,则该行的其他15处接点即形成断通,同时,该列的其他7处接点也形成断通,于是,因为有两键同时按压的场合,故有些接点实际上在该情况下为无效,所以,目前来言,笔记本型电脑的按键数,并无法如数用满,一般只在八十几键之间,此为其相对于大键盘的瓶颈所在。
此外,随著输入指令的日趋复杂,所需的按键也更形增加,而由于笔记本型电脑键盘原本即无法另设功能键区,故是以一功能键(Fn)再配合其他按键方式,以两按键达到,已有捉襟见付的窘境,但若欲为同时三键的按压,则依已知任何笔记型电脑的小键盘断无可能,而这种同时按压三键的情况确实存在。
即以微软公司(Microsoft Corporation)于1998年所公布的PC98键盘说明书(Keyboard Specification)为例,也即如图4所示,即明列了各该两键再加上另一普通键同时按压,且该按压必须有效以形成所谓的“有效三键组合”(Valid 3-Key Combination),对大键盘而言,其为三键,但对笔记型电脑键盘言,由于并无功能按键区,故一般的功能键须通过FN键与相关键的同时按压,因此,形成四键同时按压,因此,在键的按点安排上,更形困难。
而在实际软件的使用上,也有其必要性,例如,属于Windows 9X作业系统的功能举例Win+R 执行对话方块SHIFT+Win+M 取消全部缩到最小Win+F1窗(Windows)说明Win+f 寻找档案或资料夹CTRL+Win+F寻找电脑在微软字(Microsoft Word)应用软件下开新档案CTRL+N分割文件ALT+CTRL+S浏览文件ALT+CTRL+HOME变更字型大小CTRL+SHIFT+P加大字型CTRL+SHIFT+>在(Microsoft Excel)应用软件下以列和栏标签来建立名称CTRL+SHIFT+F3输入时间 CTRL+SHIFT+(冒号)选取作用储存格周围的目前区域 CTRL+SHIFT+*(星号)(目前区域指的是由空白列和空白栏所围成的区域)在ACDSee应用软件下CTRL+SHIFT+VPreview the selected imageCTRL+(Num`+`) Automatically size columns indetail view(此时Notebook要按CTRL+Fn+``)于是,对于笔记型电脑键盘制造商而言,为了对应此种操作要求,是将原8×16的行列增加为10×16的行列,以期增加更多的接点。但此种方式牵一发而动全身,如软件、硬件、机构,直至尺寸规格均须变动,此除耗费人力物力外,原有的模具及设备形同报废,可谓滋事体大。更进一步,这种增加行列数的作法并非良策,设若原有8×16行列即已足够对应的话。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在8行16列所形成的接点配置中,RCTRL与LCTRL、RSHIFT与LSHIFT、RALT与LALT为同一行或列设置,APP则与此三组的任一组为同行或列设置,而Fn不得与RCTRL、LCTRL、RSHIFT、LSHIFT,LALT及LWiN为同行或列设置所构成的笔记型电脑键盘按键接点配置,它可为两键以上同时按压按键,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它是于8行16列所形成的144只接点中配置,除通常单键按压的按键开关所使用的接点外,其余接点为两键以上同时按压的按键对应使用,其特征在于RCTRL与LCTRL为同一行或列设置,RSHIFT与LSHIFT为同一行或列设置,RALT与LALT为同一行或列设置;此三组间互为行与列的错开设置;APP则与此三组的任一组为同行或列设置,Fn不得与RCTRL,LCTRL,RSHIFT,LSHIFT,RALT,LALT及LWIN为同行或列设置。
图1为常规的接点行列示意图。
图2为常规的键盘按键开关配置图。
图3为图2的各按键与接点对应图。
图4为有效三键组合的两基本功能键配对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配置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配置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配置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完整键盘的实施例图。
现在结合上述各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如图4所示,基本上,通常会使用三键或以上的按键为LWIN,APP,LCTRL,RCTRL,LSHIFT,RSHIFT,LALT,RALT(8键),而RWIN键是保留的,故不予论究,且由于笔记型电脑本身的因缺乏功能键区,故在一些场合是按Fn键及其他一键为指令输入,因此,于笔记型电脑的场合Fn键也应予考虑。
而于接点配置上,前已述及,由于键盘的接点为水平方向的8行及垂直方向的16列所组成的矩阵,总计为144个接点,因此,若欲将上述八键及Fn键为充份的配置,则必须就各键的属性加以分析,其中
RCTRL与LCTRL并无同时按压的可能,故它可为同一行或同一列设置;RSHIFT与LSHIFT也无同时按压的可能,故它可为同一行或同一列设置;RALT与LALT也无同时按压的可能,故其可为同一行或同一列设置;APP其并无与RCTRL,LCTRL,RSHIFT,LSHIFT,RALT及LALT同时按压的可能,故可为同一行或同一列设置;但APP与LWIN有同时按压的可能,因此,它不可为同一行及同一列设置;Fn因它应具有切换的功能,故不得与RCTRL,LCTRL,RSHIFT,LSHIFT,RALT,LALT及LWIN同一行及同一列设置;RCTRL及LCTRL可为同行或同列设置,RSHIFT及LSHIFT也为同行或同列设置,且RALT及LALT也为同行或列设置;但此三组间应错开而不得为同行或同列设置。
于是,经由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如图5、图6及图7所示,俱为可使各功能键可有效按压的按点设置方式,其中,×表示不可设键的接点,而△是表示尚可设键的接点,由各该图式可知,这些功能键是设置于8行×5列的矩阵内,但各该具有这些功能键的行或列,并非局限于相邻的8行或5列内,也即,各该行或列可任意设置于整只键盘的行列上。
而如图8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将它施于键盘时的完整实施例的一图示,由于Fn(59)不会与接点编号第48,47,46,30,31,32键同时按压,因此,可为同列;相同地,Fn(59)其与第129,59,49,51,61键也不可能为同时按压,因此,也可设于水平的同行,而它利用86个接点,即可为有效键的设置。
所以,经由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即可通过公知的8×16规格所形成的接点以对应有效按键为3或以上时的操作,此也可符合一些如Window 9x系统,Microsoft Excel应用软件,以及ACDSee应用软件下的作业要求,更进一步,它也可符合Microsoft Window 98的PC 98 KeyboardSpecification的规格要求。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是较佳实施例的一种,举凡局部的变更或修饰而源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而为熟悉该项技艺的人所易于推知的,俱不脱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权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笔记型电脑键盘按键接点配置的改良,它是于8行16列所形成的144只接点中配置,除通常单键按压的按键开关所使用的接点外,其余接点为两键以上同时按压的按键对应使用,其特征在于RCTRL与LCTRL为同一行或列设置,RSHIFT与LSHIFT为同一行或列设置,RALT与LALT为同一行或列设置;此三组间互为行与列的错开设置;APP则与此三组的任一组可为同行或列设置,Fn不得与RCTRL,LCTRL,RSHIFT,LSHIFT,RALT,LALT及LWIN为同行或列设置。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笔记型电脑键盘按键接点配置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说的APP键接点,它是与Fn键接点为同行或列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笔记型电脑键盘按键接点配置的改良,它是于8行16列所形成的144只接点中配置,除通常单键按压的按键开关所使用的接点外,其余接点供两键以上同时按压的按键对应使用,其特征在于:RCTRL与LCTRL、RSHIFT与LSHIFT、RALT与LALT为同一行或列设置;但此三组间互为行与列的错开设置;APP则与此三组的任一组可为同行或列设置,但Fn不得与RCTRL,LCTRL,RSHIFT,LSHIFT,RALT,LALT及LWIN为同行或列设置。
文档编号G06F3/023GK2366887SQ9824787
公开日2000年3月1日 申请日期1998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1998年12月10日
发明者郭纪诚 申请人:鸿迅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