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膜、具备该导电膜的触摸屏以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344578阅读:来源:国知局
包括上述液晶显示胞26的BM 42的BM图案46的液晶显示胞26上,例如在配置导电膜18的情形时,将导电膜18的配线层34a、配线层34b相对于BM图案46,以在叠纹可见性的方面不依存于视角变化的方式进行最佳化,故而,即便如下所述地视角变化,也几乎不存在像素40的排列周期与导电膜18或导电膜18a的金属细线32的配线排列周期之间的空间频率干涉,从而可抑制叠纹产生。
[0086]上述本发明的导电膜18及导电膜18a例如应用于图1中示意性表示的显示单元14的液晶显示胞26的触控传感器12,但相对于显示单元14的像素阵列图案、及BM(黑色矩阵)图案46,在叠纹可见性方面,具有不依存于对于显示单元14的液晶显示胞26的视角(观察角)地经最佳化处理的配线图案35。再者,在本发明中,所谓相对于BM(像素阵列)图案在叠纹可见性方面经最佳化处理的配线图案是指即便相对于规定的BM图案改变视角,也不会使叠纹被人的视觉察觉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一群配线图案。
[0087]本实施形态的显示装置10及导电膜18、导电膜18a基本上为如上所述的构成。
[0088]以下,对在本发明中导电膜的配线图案对于显示装置的规定的BM图案的叠纹可见性的评估、及不依存于视角(观察角)的最佳化进行说明。即,对在本发明的导电膜中即便使视角相对于显示装置的规定的BM图案变化,也以叠纹不被人的视觉察觉的方式被最佳化的配线图案及决定最佳化的配线图案的顺序进行说明。
[0089]此处,对配线图案相对于规定的BM图案的叠纹可见性不依存于视角的最佳化、即不依存于视角(观察角)地减少BM图案与配线图案的干涉造成的叠纹产生进行说明,在此之前,首先对导电膜的配线图案与视角的关系进行说明。
[0090]图5是表示在图2(a)所示的导电膜中对应于不同的视角所分别形成的不同的配线图案像的一例的示意图。
[0091]如该图所示,在视角Θ为零(zero) ( Θ = O)、即自相对于透明基体30的表面30a垂直方向观察的情形时,对将导电膜18的配线层34a及配线层34b的配线图案35以投影至与透明基体30的表面30a平行的面50上而成为合成配线图案像54者进行观察。
[0092]另一方面,在视角Θ不为零(Θ # O)、即自相对于与透明基体30的表面30a垂直的方向倾斜规定角度Θ的方向观察的情形时,将导电膜18的配线层34a及配线层34b投影至相对于上述面50倾斜了上述角度Θ的面52上而成为合成配线图案像56。
[0093]此处,在形成于面50上的合成配线图案像54及形成于面52上的合成配线图案像56中,白标记是形成表侧,即形成观察侧的配线层34a的配线图案35的金属细线32的投影像,黑标记是形成背侧的配线层34b的配线图案35的金属细线32的投影像。
[0094]在导电膜18中,配线层34a及配线层34b具有相同的配线图案35,且配线层34a及配线层34b的各配线图案35具有相同的间距Pl,故而若将合成配线图案像54与合成配线图案像56加以比较,则在合成配线图案像54中,配线层34a及配线层34b的各配线图案35的投影像的间距(相邻的白标记间的间隔及相邻的黑标记间的间隔)Pla均成为相同的间距Pl (Pla = Pl),并无不同,但合成配线图案像56中,存在视角Θ (例如0< Θ < jt/2),故而配线层34a及配线层34b的各配线图案35的投影像的间距Plb均以Plcos Θ (Plb =Plcos Θ )表示,且 O < cos Θ < I (O < Θ < jt /2),导致窄于 Pl (Plb = Plcos Θ < Pl)。
[0095]另外,配线层34a的配线图案35与配线层34b的配线图案35的相位仅相互偏移1/2间距,故而两者间的间距(相位差)P2成为Ρ1/2(Ρ2 = Ρ1/2)。因此,在合成配线图案像54中,配线层34a及配线层34b的两配线图案35的投影像间的间距(相邻的白标记与黑标记之间的间隔)P2a全部成为相同的相位差F,并无不同,但合成配线图案像56中存在视角Θ (例如0< Θ < Ji/2),故而受到导电膜18的透明基体30的影响,若将透明基体30的厚度设为d,则配线层34a及配线层34b的两配线图案35的投影像间的间距P2b及间距P2c由 P2cos Θ -dsin Θ (P2b = P2cos Θ -dsin θ )及 P2cos θ +dsin θ (P2c = P2cos θ +dsin θ )(绝对值)表示,且其中一者变得窄于P2(P2b < Ρ2),另一者变得宽于P2(P2c > P2)。即,在配线层34a及配线层34b的两配线图案35的投影像间,产生依存于透明基体30的厚度d的相位偏移dsin θ ο
[0096]其结果,如下所述,在合成配线图案像54中,配线间距成为等间距(参照图7 (a)),但在合成配线图案像56中,成为使邻接的配线间距成为不等间隔的配线图案重复者(参照图 8(a)) ο
[0097]其原因在于:由于自与正面(视角=0° )倾斜的位置(视角Θ)进行观察,故而受到透明基体30的厚度d的影响。如此般,配线层34a及配线层34b的合成配线图案像56因视角Θ而受到透明基体30的厚度d的影响。再者,在图5中,为明确地表示构成配线图案35的金属细线32,而将其厚度相对透明基体30的厚度进行强调,但金属细线32的厚度与透明基体30的厚度相比可忽视,故而,将透明基体30的厚度d表示为包含构成配线图案35的金属细线32的厚度者。
[0098]且说,叠纹的可见性是由因两个图案的干涉而得的叠纹的频率及叠纹的强度所决定。具体而言,计算两个图案的图案数据的二维傅立叶频谱(2DFFTSp),自两个图案的二维傅立叶频谱分别逐一地选择频谱峰值,且由该两个频谱峰值的(空间)频率差、即以空间频率座标上的峰值间的相对距离所赋予的叠纹的频率、及以两个频谱峰值的峰值强度的乘积所赋予的叠纹的强度而决定。
[0099]另一方面,在表示图案的空间频率特性的二维傅立叶频谱(2DFFTSp)图像(空间频率座标)中,频谱峰值由图案间距的倒数表现,故而,为了预测因液晶显示胞26的BM图案与导电膜18的配线层34的配线图案的两个图案的干涉而可见的叠纹,只要获知BM图案的间距(μπι)及配线层的配线图案的间距Um)即可。
[0100]如上所述,叠纹的可见性是由叠纹的频率及强度而决定,但即便叠纹的频率为可见的频率,若该强度为不可见的强度,则现实中叠纹也不可见,且即便强度达到某种程度,只要叠纹的频率为不可见的频率,则叠纹也不可见。
[0101]因此,原本就叠纹可见性的最佳化观点而言,如上所述,也应对叠纹的强度进行考量,但在考虑因BM图案与配线图案的两个图案的干涉而可见的叠纹的情形时,及在考量依存于对BM图案即液晶显示胞26的显示画面进行观察的角度、即视角的叠纹的情形时,难以相应于视角定义叠纹的强度。其原因在于:若视角Θ变化,则如上所述,当将配线层34a及配线层34b的各配线图案35的投影像间距设为配线图案35本身的间距Pl时,会以视角Θ为参数(parameter),且以Plc0s Θ进行变化,并且相对于其中一个配线层、例如配线层34a的配线图案35,另一配线层、例如配线层34b的配线图案35的相位以该透明基体30的厚度d及视角Θ为参数,以dsin Θ进行变化,且频谱峰值的峰值频率及峰值强度进行变化,其结果,叠纹的频率及叠纹的强度也相应地变化。再者,Θ为视角,且如图5所示,将正面设为Θ = 0°。
[0102]根据以上所述,在本发明中,仅使用频率预测叠纹。
[0103]在获取用于2DFFT( 二维高速傅立叶变换)处理的峰值频率时,为算出峰值,而根据BM图案46及配线层34的配线图案的基频求出频率峰值(峰值频率)。其原因在于:用于2DFFT处理的数据为离散值,故而二维傅立叶频谱的峰值频率(频谱峰值的频率)依存于图像尺寸(size)的倒数。如图6所示,二维傅立叶频谱的频率峰值位置(频谱峰值的位置)能够以独立的二维基频矢量分量a横号(bar)及b横号为基础组合地表示。因此,勿庸置疑,所得的峰值位置成为格子状。再者,图6是表示配线层34的频率峰值位置的图表,但也能够以与配线层34相同的方式求出BM图案46。
[0104]例如对图7(a)所示的正面观察(视角为0° )下的配线层34a及配线层34b的合成配线图案像54进行二维傅立叶变换,求出二维傅立叶频谱,由此,求出配线层34a及配线层34b的合成配线图案像54的空间频率特性(FFT图像)。其结果示于图7(b)中。
[0105]另外,对图8(a)所示的斜向观察(视角不为0° )下的配线层34a及配线层34b的合成配线图案像56进行二维傅立叶变换,求出二维傅立叶频谱,由此,求出配线层34a及配线层34b的合成配线图案像56的空间频率特性(FFT图像)。其结果示于图8(b)中。
[0106]此处,如上述图5所示,斜向观察(视角不为0° )时的合成配线图案像56的间距Plb是相应于观察方向而相对于正面观察(视角为0° )时的合成配线图案像54的间距Pla变窄。在下文进行详细说明,但在求出斜向观察(视角不为0° )时的合成配线图案像56的空间频率特性(FFT图像)时,将斜向观察时的合成配线图案像56的间距Plb扩大,使其与正面观察时的间距Pla相同。
[0107]如上所述,斜向观察(参照图8(a))的情形下是相对于配线间距成为等间距的正面观察(参照图7(a)),使邻接的配线间距成为不等间隔的配线图案进行重复。
[0108]因此,斜向观察(参照图8 (b))的FFT图像与正面观察(参照图7 (b))的FFT图像相比,频谱峰值的峰值间隔短,当使配线图案重叠于BM图案的情形时,产生依存于视角的画质劣化。
[0109]再者,图7(b)及图8(b)所示的FFT图像中(空间频率座标上),黑底中的白点及灰(gray)点表示频谱峰值,且白点及灰点的浓度依存于频谱峰值的峰值强度,但就本发明的叠纹可见性的最佳化而言,未考虑峰值强度,而使用频谱峰值的峰值频率,故而,将空间频率座标上的峰值位置设为以白点及灰点表示者。
[0110]再者,在求出配线图案(合成配线图案)及BM图案的频谱峰值的峰值频率的情形时,例如在对各图案的频率特性(峰值频率及峰值强度)卷积人的标准视觉响应特性时,也可仅选定特定的强度以上者。利用如此方法,而仅求出所选定的峰值彼此的差值,故而可缩短计算时间。
[0111]因此,为了防止在使配线图案重叠于BM图案的情形时依存于视角的画质劣化,只要对于在配线层中设计于正面的配线图案,使画质不依存于视角而劣化即可。为此,将设计于正面的配线层的配线图案(合成配线图案像54 (参照图5))的频率特性与因相位偏移而产生的配线层的配线图案(合成配线图案像56 (参照图5))的频率特性加以比较,满足正面的画质<依存于视角的画质即可。即,预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