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器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_6

文档序号:8449186阅读:来源:国知局
,在下面,主要说明与实施方式2的不同点。
[0411]另外,在下面,假设出下述的例子,说明存储器控制装置100的动作,即,作为第I读取请求,从请求要求源101受理从OOOOh地址(图1)读取4字节的读取请求,作为第2读取请求,在与第I读取请求相对应而将要求有效载荷数据返送之前,受理从0004h地址(图1)读取4字节的读取请求。
[0412]首先,存储器地址变换部106输入从OOOOh地址(图1)读取4字节的读取请求(图14的sRead-0000),与实施方式2相同地生成指示从OOOOh地址(图2)读取8字节的全区域读取命令,命令发出间隔控制部114将该全区域读取命令输出至存储器105(S201、S30US202) ο
[0413]命令发出间隔控制部114在输出读取命令时,向发出间隔判定部115就读取命令的输出进行通知,在发出间隔判定部115中,在由命令发出间隔控制部114就读取命令的输出进行了通知的时刻将最近一次读取的发出时刻更新(S602)。
[0414]此后,进行与实施方式2相同的处理。
[0415]然后,存储器地址变换部106输入从0004h地址(图1)读取4字节的读取请求(图 14 的 sRead-0004) (S201)。
[0416]在这里,能够利用内部缓冲器A109的数据,因此,判定为命中,S301为YES,存储器地址变换部106与实施方式2相同地生成部分读取命令(图14的dRead-0008) (S302)。
[0417]然后,发出间隔判定部115判断从最后输出读取命令(图14的dRead-0004)开始的经过时间是否超过延迟时间(在图14的例子中,是I个间隙量的时间)(S601)。
[0418]在图14的例子中,从最后输出读取命令开始的经过时间超过延迟时间(S601为YES),因此,命令发出间隔控制部114没有空出发出间隔(没有等待至经过了延迟时间)就将读取命令(图14的dRead-0008)输出至存储器105。
[0419]在实施方式2中,在图14的标号1402的定时,读取命令(dRead-0008)输出至存储器105,但在本实施方式中,读取命令(dRead-0008)在标号1401的定时输出至存储器105。
[0420]其结果,在标号1403的定时,从存储器105输入读取数据(data-0008)。
[0421]另一方面,在实施方式2的情况下,在标号1404的定时,输入读取数据(data-0008)。
[0422]另一方面,在从最后输出读取命令开始的经过时间没有超过延迟时间的情况下(S601为NO),与实施方式2相同地命令发出间隔控制部114在从能够向存储器105输出读取命令的定时开始经过了延迟时间之后,将读取命令(图14的dRead-0008)输出至存储器105(S506)ο
[0423]此后的处理与实施方式2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0424]此外,在上述内容中,在从最后输出读取命令开始的经过时间没有超过延迟时间的情况下,命令发出间隔控制部114在从能够进行读取命令的输出的定时开始经过了延迟时间之后,将读取命令输出至存储器105。
[0425]对此,在从最后输出读取命令开始的经过时间没有超过延迟时间的情况下,命令发出间隔控制部114也可以计算出从最后输出读取命令开始的经过时间与延迟时间的差值时间,在从能够进行读取命令的输出的定时开始经过差值时间之后,将读取命令输出至存储器105。
[0426]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再次利用内部缓冲器的数据的时间充足的情况下,没有使命令发出延迟的存储器控制装置,该存储器控制装置具有:
[0427](a)判定与最近一次发出的读取命令之间的发出间隔是否比再次利用内部缓冲器的数据的时间长的单元
[0428](b)保存最近一次发出的读取命令的定时的单元。
[0429]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也可以将这些实施方式中的大于或等于2个实施方式组合而进行实施。
[0430]或者,也可以将这些实施方式中的I个实施方式局部地进行实施。
[0431]或者,也可以将这些实施方式中的大于或等于2个实施方式局部地组合而进行实施。
[0432]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各种变更。
[0433]标号的说明
[0434]100存储器控制装置,101请求要求源,102ECC订正部,103数据排列部,104前次值保存部,105存储器,106存储器地址变换部,107内部缓冲器管理部,108数据选择部,109内部缓冲器A,I1FIFO缓冲器,111数据获取部,112内部缓冲器信息储存部,113命中判定部,114命令发出间隔控制部,115发出间隔判定部,1090内部缓冲器B。
【主权项】
1.一种存储器控制装置,其通过流水线方式对要求从存储器读出有效载荷数据的读取请求进行处理,在该存储器中,具有分别对呈规定的数据宽度的数据进行存储的多个地址,针对呈所述数据宽度的有效载荷数据设定错误订正数据,存在对应关系的错误订正数据和呈所述数据宽度的有效载荷数据横跨相邻的2个地址而存储,以地址为单位进行数据的读出, 该存储器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缓存区域,其缓存从所述存储器读出的数据; 读取请求输入部,其用于将读取请求输入,该读取请求要求读出整数倍于所述数据宽度的量的有效载荷数据; 缓存判定部,其判定存储有要求有效载荷数据和对应错误订正数据的大于或等于2个地址即读出候补地址中的某地址处的数据是否已经缓存或者预定要缓存至所述缓存区域,其中,该要求有效载荷数据是由所述读取请求输入部输入的读取请求所要求的有效载荷数据,该对应错误订正数据是用于对所述要求有效载荷数据进行错误订正的错误订正数据;以及 命令输出部,其在由所述缓存判定部判定为大于或等于2个读出候补地址中的某地址处的数据已经缓存或者预定要缓存至所述缓存区域的情况下,将指示从除了缓存地址以外的地址读出数据的部分读取命令,在从能够向所述存储器输出所述部分读取命令的定时开始经过规定的延迟时间之后,输出至所述存储器,其中,该缓存地址是大于或等于2个读出候补地址中数据已经缓存或者预定要缓存至所述缓存区域的地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由所述缓存判定部判定为大于或等于2个读出候补地址中的最前面的地址处的数据和紧随在所述最前面的地址之后的大于或等于O个地址处的数据已经缓存或者预定要缓存至所述缓存区域的情况下, 所述命令输出部将指示对除了包含所述最前面的地址的缓存地址以外的地址处的数据进行读出的部分读取命令输出至所述存储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存储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器控制装置还具有: FIFO (First In First Out)缓冲器,其对命令进行累积;以及数据获取部,其从所述FIFO缓冲器输入命令,根据输入的命令,获取所述要求有效载荷数据和所述对应错误订正数据, 所述命令输出部将所述部分读取命令输出至所述存储器,并且,将缓存数据输入命令和存储器数据输入命令存储至所述FIFO缓冲器,其中,该缓存数据输入命令指示所述数据获取部从所述缓存区域输入所述缓存地址处的数据,该存储器数据输入命令指示所述数据获取部从所述存储器输入除了所述缓存地址以外的地址处的数据, 所述数据获取部, 从所述FIFO缓冲器输入所述缓存数据输入命令和所述存储器数据输入命令,根据所述缓存数据输入命令,从所述缓存区域输入所述缓存地址处的数据,根据所述存储器数据输入命令,从所述存储器输入对应于所述部分读取命令而读出的除了所述缓存地址以外的地址处的数据, 根据从所述缓存区域输入的所述缓存地址处的数据、和从所述存储器输入的除了所述缓存地址以外的地址处的数据,获取所述要求有效载荷数据和所述对应错误订正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存储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命令输出部通过在经过所述延迟时间之后将部分读取命令输出至所述存储器,从而使所述数据获取部中的从所述缓存区域实现的所述缓存地址处的数据的输入、和从所述存储器实现的除了所述缓存地址以外的地址处的数据的输入之间不发生冲突。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存储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由所述缓存判定部判定为大于或等于2个读出候补地址中的所有地址处的数据既没有缓存至所述缓存区域、也没有预定要缓存至所述缓存区域的情况下, 所述命令输出部不等待所述延迟时间的经过就将全区域读取命令输出至所述存储器,其中,该全区域读取命令指示从大于或等于2个读出候补地址的全部区域读出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存储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部分读取命令输出至所述存储器的情况下,所述命令输出部判断从将全区域读取命令以及部分读取命令中的某一个最后输出至所述存储器开始的经过时间是否超过所述延迟时间, 在从将全区域读取命令以及部分读取命令中的某一个最后输出至所述存储器开始的经过时间超过所述延迟时间的情况下,所述命令输出部不等待所述延迟时间的经过就将部分读取命令输出至所述存储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存储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从将全区域读取命令以及部分读取命令中的某一个最后输出至所述存储器开始的经过时间没有超过所述延迟时间的情况下, 计算从将全区域读取命令以及部分读取命令中的某一个最后输出至所述存储器开始的经过时间与所述延迟时间的差值时间, 在从能够向所述存储器输出所述部分读取命令的定时开始经过所述差值时间之后,将部分读取命令输出至所述存储器。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存储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器控制装置还具有缓存管理部,该缓存管理部在末尾数据中包含既不是所述要求有效载荷数据、也不是所述对应错误订正数据的数据的情况下,将所述末尾数据存储至所述缓存区域,其中,该末尾数据是根据由所述命令输出部输出的全区域读取命令以及部分读取命令中的某一个而从所述存储器读出的末尾的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存储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命令输出部至少将与流水线处理中的I个间隙的量的时间相当的时间作为所述延迟时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存储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器控制装置具有多个缓存区域, 所述缓存判定部判定大于或等于2个读出候补地址中的某地址处的数据是否已经缓存或者预定要缓存至所述多个缓存区域中的某缓存区域。
11.一种存储器控制装置,其对要求从存储器读出有效载荷数据的读取请求进行处理,在该存储器中,具有分别对呈规定的数据宽度的数据进行存储的多个地址,针对呈所述数据宽度的有效载荷数据设定错误订正数据,存在对应关系的错误订正数据和呈所述数据宽度的有效载荷数据横跨相邻的2个地址而存储,以地址为单位进行数据的读出, 该存储器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缓存区域,其缓存从所述存储器读出的数据; 读取请求输入部,其用于将读取请求输入,该读取请求要求读出整数倍于所述数据宽度的量的有效载荷数据; 缓存判定部,其判定存储有要求有效载荷数据和对应错误订正数据的大于或等于2个地址即读出候补地址中的某地址处的数据是否已经缓存至所述缓存区域,其中,该要求有效载荷数据是由所述读取请求输入部输入的读取请求所要求的有效载荷数据,该对应错误订正数据是用于对所述要求有效载荷数据进行错误订正的错误订正数据;以及 命令输出部,其在由所述缓存判定部判定为大于或等于2个读出候补地址中的某地址处的数据已经缓存至所述缓存区域的情况下,将指示从除了缓存地址以外的地址读出数据的部分读取命令输出至所述存储器,其中,该缓存地址是大于或等于2个读出候补地址中数据已经缓存至所述缓存区域的地址。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存储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由所述缓存判定部判定为大于或等于2个读出候补地址中的所有地址处的数据均没有缓存至所述缓存区域的情况下, 所述命令输出部将全区域读取命令输出至所述存储器,其中,该全区域读取命令指示从大于或等于2个读出候补地址的全部区域读出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存储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器控制装置还具有缓存管理部,该缓存管理部在末尾数据中包含既不是所述要求有效载荷数据、也不是所述对应错误订正数据的数据的情况下,将所述末尾数据存储至所述缓存区域,其中,末尾数据是根据由所述命令输出部输出的全区域读取命令以及部分读取命令中的某一个而从所述存储器读出的末尾的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存储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器控制装置具有多个缓存区域, 所述缓存判定部判定大于或等于2个读出候补地址中的某地址处的数据是否已经缓存至所述多个缓存区域中的某缓存区域。
15.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存储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由所述缓存判定部判定为大于或等于2个读出候补地址中的最前面的地址处的数据、和紧随在所述最前面的地址之后的大于或等于O个地址处的数据已经缓存至所述缓存区域的情况下, 所述命令输出部将指示对除了包含所述最前面的地址的缓存地址以外的地址处的数据进行读出的部分读取命令输出至所述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控制装置还具有数据获取部, 该数据获取部, 从所述缓存区域输入所述缓存地址处的数据,从所述存储器输入相应于所述部分读取命令而读出的除了所述缓存地址以外的地址处的数据, 根据从所述缓存区域输入的所述缓存地址处的数据、和从所述存储器输入的除了所述缓存地址以外的地址处的数据,获取所述要求有效载荷数据和所述对应错误订正数据。
【专利摘要】内部缓冲器(A109)缓存来自存储器(105)的数据。存储器地址变换部(106)从请求要求源(101)输入读取请求。命中判定部(113)判定存储有读取请求所要求的有效载荷数据、和对应的ECC的大于或等于2个地址即读出候补地址中的某地址处的数据是否已经缓存或者预定要缓存至内部缓冲器(A109)。命令发出间隔控制部(114)在某地址处的数据已经缓存或者预定要缓存至内部缓冲器(A109)的情况下,在经过规定的延迟时间之后,将部分读取命令输出至存储器(105),该部分读取命令指示从读出候补地址中除了数据已经缓存或者预定要缓存至内部缓冲器(A109)的地址以外的地址读取数据。
【IPC分类】G06F12-04, G06F12-00, G06F12-16
【公开号】CN104769558
【申请号】CN201280076878
【发明人】迹部浩士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7月8日
【申请日】2012年11月5日
【公告号】DE112012007102T5, US20150186208, WO2014068789A1
当前第6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