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识别装置及包含其的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261569阅读:来源:国知局
图8D为图3所示的网格状凹槽底部的不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9A至图9D为图3所示的网格状凹槽不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OA与图1OB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不同实施例的指纹识别模块的横截面示意图;
[0034]图11为图1OB所示的指纹识别模块在另一分辨率下的横截面示意图;
[0035]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指纹识别模块的驱动通道和识别通道的导电图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为了清晰,夸大了区域和层的厚度。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0037]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意识到,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材料等,也可以实践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发明。
[003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9]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指纹识别装置的横截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指纹识别装置10,包括指纹输入模块11和指纹识别模块13,指纹输入模块11和指纹识别模块13通过黏合层12贴合。
[0040]指纹输入模块11为用于指纹输入的面板,指纹输入模块11的材料可以为透明或非透明的塑料或玻璃等非导电材料,例如可以为PMMA,厚度为1.0?1.5mm。指纹输入模块11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例如可以为如图2所示的正方形、矩形、圆形等其他形状。
[0041]黏合层12为透明光学胶,如OCA光学胶或透明UV胶等。具体地,可以使用OCA光学胶,厚度为25 μ m,以降低整体装置的厚度。
[0042]请参阅图3和图4,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指纹识别模块的横截面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指纹识别模块在另一分辨率下的横截面示意图。在实施例一中,如图3和图4所示,指纹识别模块13包括电介质层100、驱动通道133和感测通道135、搭桥模块120和导电模块140。
[0043]电介质层100为层置结构,包括依次置直的基底110和基质层130。电介质层100还包括网格状凹槽131,网格状凹槽131设于基质层130远离基底110 —侧的表面。
[0044]如图3和图4所不,驱动通道133和感测通道135位于电介质层100的同一表面上,且均收容于网格状凹槽131内,感测通道135包括多个分段设置的感测单元135a,感测单元135a通过搭桥模块120电连接,形成感测通道135。驱动通道133和感测通道135配合形成多个识别单元180,以感测本识别单元内的电容变化,捕获本识别单元内的指纹信息。
[0045]驱动通道133和感测通道135收容于网格状凹槽131内,即网格状凹槽131内填充有导电材料,如银、铜、金、铝等金属或者其组合,构成导电网格。该导电网格经导电图案设计,分别形成驱动通道133和感测通道135。导电图案的设计是指为配合外部的IC电气性质,将导电网格设计成具有某些图案的驱动通道和感测通道,使得驱动通道和感测通道的导电图案配合实现识别功能。
[0046]请参阅图5和图6,图5为图3所示的指纹识别模块的驱动通道和识别通道一种导电图案示意图,图6为图3所示的指纹识别模块的驱动通道和识别通道另一种导电图案示意图。如图5和图6所示,驱动通道133沿第一维方向连续设置,感测通道135沿第二维方向分段设置,即感测通道135包括多个分离设置的感测单元135a,搭桥模块120与导电模块140电连接多个分离的感测单元135a,形成连续的感测通道135。为配合外部IC电路,将驱动通道133和感测通道135设计为不同的导电图案,如图5所示的导电图案或图6所示的导电图案,也可以设计为其他导电图案,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0047]手指在与指纹识别装置10接触时,凸脊处和凹谷处实际距离不同表现为产生的电容值不同,且其量值在皮法(PF)级别,因而其传送的电流信号也存在差异,将这些微弱的电流信号差异通过IC处理芯片进行放大,以此判断指纹的凸脊处和凹谷处。如图5和图6所示,驱动通道133沿第一维方向延伸设置,感测通道135沿与第一维方向垂直的第二位方向延伸设置。驱动通道133和感测通道135之间绝缘,配合形成多个识别单元180(图中的圆形仅为圈示出识别单元的位置,不具有其他意义),各识别单元180为驱动通道133和感测通道135所构成的电容结构。各识别单元180检测本识别单元内的电流信号,并将这些电流信号传送至IC处理芯片,以根据电流信号的差异,探测出凸脊和凹谷的位置,从而勾勒出人手指的纹路脉络,然后通过与预存储的指纹进行比对,可实现对用户身份的鉴定。
[0048]由于人指纹凸脊处宽度和凹谷处宽度均大致在150-300 μ m之间,在本发明中,驱动通道133和感测通道135的最大宽度不大于ΙΟΟμπι,即如图5中的驱动通道133的宽度LI和感测通道135的宽度L2不大于100 μ m,可以保证单个识别单元内能够感测到凸脊或者凹谷的数量不大于I个,从而保证同一检测坐标只能对应一条凸脊或者一条凹谷的位置;且相邻识别单元之间的最大距离SI不大于ΙΟΟμπι,相邻识别单元之间的最大距离SI指的是上下相邻识别单元之间距离与左右相邻识别单元之间距离的最大值。请一并参阅图4,当手18置于指纹输入模块13上时,各相邻识别单元180之间的距离小于100 μ m,这样保证同时可以有2-5个识别单元180感应出不同电容信号以确定凸脊处或者凹谷的位置,相比原有单个单元反映凸脊处或者凹谷位置的模式,能够准确感测指纹的输入信号,提高指纹识别装置的精确度和灵敏度。为保证指纹识别的精度,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驱动通道133和感测通道135的最大宽度为50 μ m,相邻识别单元180之间的最大距离为10 μ m。
[0049]请再次参阅图3和图4。如图3和图4所示,搭桥模块120与网格状凹槽131不在同一个平面上。搭桥模块120用以电连接分离设置的感测单元135a。搭桥模块120设置于基底110靠近基质层130的一侧的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