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扩展接口进行数据通信的方法及扩展接口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929488阅读:来源:国知局
PI接口、 UART接口、I2C接口或GPI0接口等数据接口,主处理器通过UART接口与上位机光纤连接,例 如光纤232,以提供高速的数据通信,主处理器与从处理器之间通过总线连接,数据源分别 为磁共振成像系统中的各个子模块,各子模块与从处理器之间可以通过合适的通信接口通 {目。
[0037]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以下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详 细的描述。
[0038]在上位机通过该扩展接口进行数据通信之前,通常从处理器与数据源连接的通信 接口的参数都已经设置完毕,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实现从处理器通信接口的设置,在本发 明实施例中,由上位机发起该参数的设置。
[0039]在一个实施例中,具体的,在步骤S101,主处理器接收来自上位机的数据包,数据 包中包括从处理器的地址标识以及接口设置数据。
[0040]在具体的实施中,主处理器与上位机采用定义的数据协议进行数据通信,根据数 据协议,定义的数据包可以为如下表一格式:
[0043]该数据包中包括包长度、地址标识、数据内容和CRC校验,各部分的长度和数值可 以根据需要进行具体的设置,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包长度为一个字节,数值为3~255; 地址标识占一个字节,该地址标识对应于主处理器或从处理器,为扩展接口中处理器的地 址标识,数值为〇~N,0表示主处理器接收数据,其他数值表示其他相应的从处理器接收数 据。数据内容为实际传输的数据,最大为252个字节。CRC校验,占一个字节。可以理解的是, 此处的数据包的格式、内容以及具体的数值都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进行定义,此处仅为示 例,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0044]在该实施例中,地址标识对应所要进行接口设置的主处理器或从处理器,数据内 容为接口设置数据,接口设置数据与从处理器的通信接口参数有关,根据处理器的不同的 结构,该参数为不同的类型,在一个实施例中,例如为接口的波特率等。
[0045] 在步骤S102,主处理器按照地址标识将接口设置数据发送至从处理器。
[0046]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在上位机向主处理器发送数据包时,主处理器以接收到的数 据包的第一个字节中携带包长度的数据来识别依次数据的接收长度。在接收完之后,主处 理器对数据包进行解析完毕,主处理器接受数据包中的数据内容,并将数据内容转发至地 址标识对应的从处理器,可以将数据内容的原数据转发至相应的从处理器或者将数据内容 进行按一定格式进行处理后转发至从处理器。
[0047]在步骤S103,从处理器按照接口设置数据进行通信接口的参数设置。
[0048]从处理器收到数据内容后,进行相应的设置。具体的,对从处理器的接口进行设 置,例如将通信接口设置为具体的波特率等,以便于从处理器与数据源之间的正常通信。
[0049] 在从处理器进行相应设置之后,可以根据数据内容确定是否需要进行状态的返 回,若需要,则从处理器将设置后的状态信息返回至主处理器,由主处理器将包含该状态信 息以及从处理器的地址标识的数据包发送至上位机,该数据包的格式同上述数据包的格 式,上位机解析数据包后,可以通过地址标识识别出数据来自于哪个从处理器。
[0050] 在进行上述的设置之后,通过扩展接口实现上位机与数据源中数据通信,本发明 中由上位机发起数据通信的请求,通过主处理器将通信数据经从处理器转发至数据源,数 据源将响应数据经从处理器发送至主处理器,进而由主处理器传送给上位机,从而,完成上 位机与数据源之间的数据交互。
[0051]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具体的,在步骤S201,主处理器接收来自上位机的携带有地址 标识的通信数据,若地址标识对应从处理器,则将通信数据经与地址标识对应的从处理器 转发至数据源。
[005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上述表一中的数据包格式,地址标识分别对应主处 理器和从处理器,在地址标识对应从处理器时,则主处理器对通信数据进行转发,主处理器 将通信数据发送至地址标识对应的从处理器,由从处理器再将通信数据发送至数据源。数 据源接收到通信数据后,做出相应的响应,向从处理器返回响应数据。在具体的实施例中, 在上位机向主处理器发送数据包时,主处理器以接收到的数据包的第一个字节包长度来识 别依次数据的接收长度。在接收完之后,主处理器对数据包进行解析完毕。
[0053]通信数据中携带的信息通常可以为数据源中所能提供相关参数的数据请求信息, 根据数据源类型的不同,请求响应的数据例如可以为工作状态信息、工作电流、工作电压或 其他相关参数等。
[0054] 在步骤S202,主处理器经从处理器接收来自数据源的响应数据,并将携带从处理 器地址标识的响应数据发送至上位机。
[0055] 来自数据源的响应数据经过从处理器发送至主处理器,具体的,从处理器可以在 接收到完整的响应数据后,即一次响应数据全部接收完毕,才发送至主处理器,基于这种传 输方式,主处理器无需在对来自从处理器的数据进一步进行整合,减少了主处理器的数据 处理工作,提高主处理器的数据处理能力。
[0056]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响应数据较大时,也可以采用部分数据传输的方式将响应 数据分多次发送给主处理器,主处理器在接收到所有数据之后,将这些数据部分整合为一 个完整的数据。
[0057]这样,通过扩展接口实现上位机与数据源中数据通信,在上述的实施例中,通过主 处理器实现了上位机与数据源的数据交互,上位机获得响应数据后可以进一步进行处理和 应用,例如进行监控或故障判断等。
[0058] 此外,为了进一步的减少上位机的数据处理工作,还通过主处理器单元来实现进 一步的数据处理工作,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地址标识来启动下述步骤。
[0059]具体的,若地址标识对应主处理器,在步骤S301,主处理器接受上位机发出的通信 数据,并根据通信数据内容,经从处理器向数据源发送数据请求。
[0060] 在地址标识对应主处理器时,即表示该通信数据是发送给主处理器的,主处理器 接受该通信数据,这类通信数据中至少包含有上位机需要主处理器向数据源获得响应数据 相关的请求信息以及与数据源连接的从处理器的地址标识,还可以包含有向数据源请求数 据的方式,如按预定周期进行轮询或者单次数据请求等方式。若为轮询方式,则主处理器按 照预定周期经从处理器向数据源发送数据请求。数据源收到数据请求后,做出相应的响应, 向从处理器返回响应数据。
[0061] 在步骤S302,主处理器经从处理器接收来自数据源的响应数据,并判断响应数据 是否异常。
[0062]同上述实施例,从处理器可以将接收完整的响应数据发送至主处理器,也可以分 多次将响应数据发送至主处理器。
[0063] 主处理器接收到响应数据后,并不转发给上位机,而是进一步对相应数据进行异 常判断。对于异常判断,可以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
[0064]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对于一些响应数据,在判断响应数据是否异常时,若一次 响应数据为异常,则认为响应数据异常。一次响应数据是否异常可以通过判断响应数据是 否在预设的阈值范围内来判断,若超过预设的阈值范围,则认为该次响应数据为异常,该方 法适用于轮询以及单次数据请求的方式。
[0065] 在另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在判断响应数据是否异常时,若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收 到的响应数据为异常的次数超过预定次数,则认为响应数据异常。也就是说,基于几次响应 数据异常的判断而做出是否异常的判断结果,这样可以保证异常判断结果的准确性,避免 异常的误报,该方法适用于轮询方式。
[0066] 在步骤S303,根据判断结果,主处理器向上位机返回携带从处理器地址标识的判 断结果数据。
[0067]根据不同的判断结果,来确定向上位机返回的具体判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