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67333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保护壳,尤其是一种具有固定带的保护壳。
【背景技术】
[0002]一般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例如手机或平板电脑,因未配置有键盘,因此在尺寸及重量上可满足多数使用者的需求,以方便使用者携带及使用。如此一来,使用者可于通勤或多种不同的场合中操作可携式电子装置。为了要可同时托持且操作可携式电子装置,使用者大多仅能以一手托持可携式电子装置且以另一手操作可携式电子装置。然而在单手托持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情况下,可携式电子装置自手中掉落的机率相当地大而可能被敲击或碰撞,使得可携式电子装置损坏或故障的可能性大增。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方便同时托持及操作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乃为相关业者努力的课题之一。
[0003]在可携式电子装置用保护壳增设一固定带来夹持使用者手部,以防止可携式电子装置自使用者手中脱落为其中一种常见手段,以下将以不同前案说明现有固定带的作法。
[0004]首先,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1439217号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固定带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于1439217号专利中,固定带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一中空的圆形转盘,且转盘被配置于平板电脑背面。当使用者将手部伸入固定带下方而使其手部被夹持于平板电脑的背面与固定带之间时,即可达成防止平板电脑自使用者手中脱落的目的。然而,上述作法将使转盘及固定带突出于平板电脑表面,从而影响平板电脑的美观程度并造成收纳上的不便。
[0005]再者,美国专利公告号8550317号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固定带的保护壳。于8550317号专利中,保护壳具有一圆形穿孔,固定带之两端收纳于保护壳内部,固定带之中央部分可穿过圆形穿孔而被朝保护壳外拉动。然而上述固定带被拉出圆形穿孔的长度是固定的,因此固定带可能过短或过长而无法适用于各种手型,且固定带无法于使用后自动收回,使用上并不方便。
[0006]另外,美国专利公开号20110309117号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固定带之可携式电子装置用保护壳。于20110309117号专利中,固定带之两端穿入保护壳内,使得部分固定带露出于保护壳外。由于固定带之尾端包括多个突部,且保护壳内具有多个凹部,因此当拉动露出于保护壳外之固定带时,可通过多个突部与多个凹部相卡合而达成定位效果,从而调整露出于保护壳外之固定带的长度。然而上述固定带系通过数量及位置皆固定的多个突部与多个凹部达成调整露出于保护壳外之固定带之长度的目的,同样难以适用于各种手型,且亦无法于使用后自动收回。
[0007]综合以上所述可知,现有固定带具有影响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保护壳美观程度,且无法适用于各种手型的缺点,因此需要一种改良的具有固定带的保护壳以克服现有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美观且适用于各种手型的具有固定带的保护壳。
[000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护壳,包括:
[0010]—本体,用以装设一电子装置;以及
[0011]一固定带,设置于该本体,用以将一物体夹持于该固定带与该本体之间,包括:
[0012]一第一弹性部,连接于该本体的一内表面,包括至少一第一孔洞,用以调整该第一弹性部的弹力;
[0013]一第二弹性部,连接于该本体的该内表面,包括至少一第二孔洞,用以调整该第二弹性部的弹力;以及
[0014]一连接部,位于该第一弹性部与该第二弹性部之间并分别连接于该第一弹性部与该第二弹性部,其中,该本体包括一破孔,在该连接部未被拉动时,该连接部位于该破孔中并显露于该本体的一外表面,且该连接部与该外表面呈一平面;
[0015]其中,在该连接部被拉动时,该第一弹性部与该第二弹性部被拉伸而产生形变,以使该物体被夹持于该连接部与该本体之间。
[0016]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至少一第一孔洞与该至少一第二孔洞的数量及形状相同。
[0017]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至少一第一孔洞与该至少一第二孔洞为圆形或椭圆形。
[0018]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连接部由非弹性材质制成,该第一弹性部与该第二弹性部由娃氧树脂材质制成。
[0019]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本体还包括一挡片位于该破孔下方,且该挡片的二平行边缘连接于该破孔的二平行边缘,而在该挡片的两侧形成贯通该本体的二连通孔。
[0020]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弹性部与该第二弹性部穿过该二连通孔而进入该本体内。
[0021]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本体包括至少一第一^^槽位于该内表面的一第一侧,该第一弹性部包括至少一第一突块,用以卡入该至少一第--^槽而固定于该本体的该第一侧。
[0022]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本体还包括至少一第二卡槽位于该内表面的一第二侧,该第二弹性部包括至少一第二突块,用以卡入该至少一第二卡槽而固定于该本体的该第二侧。
[0023]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连接部包括至少一第一连接槽,该第一弹性部包括至少一第一连接突部,用以卡入该至少一第一连接槽。
[0024]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连接部包括至少一第二连接槽,该第二弹性部包括至少一第二连接突部,用以卡入该至少一第二连接槽。
[0025]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弹性部的两端与该第二弹性部的两端分别通过一接着剂贴附于该连接部与该本体的该内表面。
[0026]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一盖板结合于该本体的该内表面。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显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保护壳的分解图。
[0028]图2为显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保护壳的本体的内侧视角立体图。
[0029]图3为显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保护壳的本体的外侧视角立体图。
[0030]图4为显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保护壳的固定带的内侧视角立体图。
[0031]图5为显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保护壳的固定带的内侧视角分解图。
[0032]图6为显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保护壳的固定带的外侧视角分解图。
[0033]图7为显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保护壳的本体与固定带的内侧视角组装图。
[0034]图8为显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保护壳的本体与固定带的外侧视角组装图。
[0035]图9为显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保护壳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36]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37]保护壳I
[0038]本体 10
[0039]内表面101
[0040]第一侧102
[0041]第一^^槽103、1031
[0042]第二侧104
[0043]第二卡槽105、1051
[0044]破孔106
[0045]挡片107
[0046]连通孔108
[0047]外表面109
[0048]固定带11
[0049]第一弹性部111
[0050]第二弹性部112
[0051]连接部113
[0052]孔洞114
[0053]孔洞115
[0054]第一连接槽116、1161
[0055]第二连接槽117、1171
[0056]第一连接突部118、1181
[0057]第一突块119、1191
[0058]第二连接突部120、1201
[0059]第二突块121、1211
[0060]盖板12
[0061]电子装置13
[0062]手部H
【具体实施方式】
[0063]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提供一种保护壳1,请先参照图1,图1为显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保护壳的分解图。如图所示,保护壳I包括本体10、固定带11以及盖板12。当本体10与固定带11组装完成,且盖板12组装于本体10的内表面101后,电子装置13即可装设于本体10而达成保护电子装置的效果。以下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之本体10与固定带11的结构及组装顺序。
[0064]首先说明本体10与固定带11的结构,请参照至图2及图3,图2为显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保护壳的本体的内侧视角立体图,图3为显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保护壳的本体的外侧视角立体图。如图2所示,本体10的内表面101之第一侧102具有第一卡槽103,本体10的内表面101的第二侧104则具有第二卡槽105。又如图3所示,本体10包括一长方形破孔106,破孔106下方设有一挡片107,且挡片107的二平行边缘连接于破孔106的二平行边缘,而于挡片107两侧形成贯通本体10内侧及外侧的二连通孔108,如图2及图3所示。第一卡槽103及第二卡槽105可与本体10 —体成型亦可为独立元件,以方便使用者更换。
[0065]接着请参照图4至图6,图4为系显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保护壳的固定带的内侧视角立体图,图5为显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保护壳的固定带的内侧视角分解图,图6为显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保护壳的固定带的外侧视角分解图。
[0066]如图5及图6所示,固定带11包括第一弹性部111、第二弹性部112以及连接部113。第一弹性部111包括多个孔洞114,第二弹性部112则包括多个孔洞115,多个孔洞114及多个孔洞115的作用在于调整第一弹性部111及第二弹性部112之弹力,因此其数量及形状并无限制,而可依所需弹力而调整。于本例中多个孔洞114及多个孔洞115皆为三个长椭圆形孔洞,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