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取款机用蜗杆的校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73306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取款机用蜗杆的校距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蜗杆的校距装置,尤其适用于自动取款机中使用的蜗杆的校距及规格调整,属于机械零件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自动取款机被投入使用,人们也逐渐接受了这种自助式的银行服务。也正是因为自动取款机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加,因此,对于自动取款机及其内部零件的需求量近年来也在逐年增加。

由于自动取款机工作的特殊性,因此其内部的部分零件都有着特殊的标准化结构。以其内部所使用的蜗杆为例,自动取款机由于其需要在工作时进行相应的吐钞操作,因此其内部需要设置有蜗杆结构以方便吐钞。而由于自动取款机内部的独特结构,因此其所使用的蜗杆的规格需要有特殊的标准。

如图1所示,所述蜗杆1主体为一根金属圆杆,所述金属圆杆的两端套设有两个滚轮。所述蜗杆1的特殊规格标准在于所述金属圆杆上所套设的两个滚轮11间的距离是固定的,且其中一个滚轮11距其相应一侧的金属圆杆末端的距离也是固定的。

在所述蜗杆1的加工过程中,为了使所加工的蜗杆1能够满足相应的规格标准,目前所广泛使用的方式都是采用人工校准的方式来对所加工的蜗杆1进行调整。但由于人工校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且其校准的准度、精度都难以保证,因此在实际的加工过程中很容易造成产品不符合标准、需要重新返工的现象发生。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自动化、标准化的工作方式也就成为了各代加工企业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适用于自动取款机中使用的蜗杆的校距及规格调整的蜗杆校距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自动取款机用蜗杆的校距装置,包括基座以及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开关及控制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压紧组件及校距组件;

所述压紧组件包括用于盛放待加工蜗杆的定位机构,以及设置于所述定位机构两侧、用于夹紧待加工蜗杆的夹紧机构;所述校距组件设置于所述定位机构的两端位置;

所述夹紧机构及校距组件均借助连接件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并由其驱动。

优选地,所述开关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座两端位置的双手启动按钮,以及设置在所述基座一侧的停止按钮。

优选地,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四个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基座上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两两一组,且每组定位块间的间距与待加工蜗杆主体中段的宽度相匹配,两组定位块间的间距可调。

优选地,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定位机构一侧的夹紧气缸,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定位机构另一侧、与所述夹紧气缸相匹配的挡块。

优选地,所述夹紧气缸的气缸轴上固定设置有夹紧块,所述夹紧块的夹持面上设置有缓冲层。

优选地,所述缓冲层为硬质泡沫塑料层。

优选地,所述校距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定位机构一端的单轴校距气缸,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定位机构另一侧、与所述单轴校距气缸相匹配设置的双轴校距气缸。

优选地,所述单轴校距气缸的气缸轴上固定设置有用于固定待加工蜗杆的限位块。

优选地,所述双轴校距气缸的一根气缸轴上固定设置有限位块,另一根气缸轴上固定设置有用于调节待加工蜗杆上滚轮位置的校距块。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连接线。

本发明突出效果为:本发明通过一种自动化的操作方式完成了对自动取款机用蜗杆的校距及规格调整,极大地节约了加工企业的人力资源,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本发明自动化的操作方式也使得每次校距操作的标准保持一致,保证了加工后的产品符合行业标准,从而提高了加工产品的出品率,避免了返工现象的发生,进一步提高了加工企业的生产效率。

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发明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

附图说明

图1是自动取款机中使用的蜗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3所示,本发明揭示了一种适用于自动取款机中使用的蜗杆的校距及定位的蜗杆校距装置,包括基座2以及设置在所述基座2上的开关及控制器7,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座2上的压紧组件及校距组件。

所述开关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座两端位置的双手启动按钮8,以及设置在所述基座一侧的停止按钮9。所述双手启动按钮8要求操作者在启动机器时双手同时按下开关,这样的设置能够更好的保证装置不会因操作不当而误启动,保证了装置整体操作的稳定性。同时,停止按钮9能够轻易地停止装置的运作,这样能够保证当机器发生一定故障时操作者能够及时停止及其运作,并及时进行相应的故障排查。

所述压紧组件包括用于盛放待加工蜗杆1的定位机构,以及设置于所述定位机构两侧、用于夹紧待加工蜗杆1的夹紧机构。

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四个借助螺栓、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基座2上的定位块3,所述定位块3两两一组,且每组定位块3间的间距与待加工蜗杆1主体中段的宽度相匹配,所述两组定位块3间的间距可调。在实际使用中,所述两组定位块3间的间距应正好等同于待加工蜗杆1主体上所套设的两个滚轮11的标准间距。此外,操作者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加工需求对所述定位块3的间距进行相应调整。

且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定位块3应选择具有一定弹性的材质制成,这样的设置目的在于将待加工蜗杆1放置于所述定位块3之间后,所述夹紧机构仍然能够通过对所述定位块3外侧施加作用力的方式进一步夹紧固定放置于所述定位块3间隙内的待加工蜗杆1。

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定位机构一侧的夹紧气缸4,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定位机构另一侧、与所述夹紧气缸4相匹配的挡块5。

所述夹紧气缸4的气缸轴上固定设置有夹紧块41,所述夹紧块41的夹持面上设置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为硬质泡沫塑料层。设置缓冲层的意义在于降低所述夹紧块41与定位块3接触面的刚性压力,进一步保护所述定位块3,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所述校距组件设置于所述定位机构的两端位置;所述校距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定位机构一端的单轴校距气缸61,以及设置于所述定位机构另一侧、与所述单轴校距气缸61相匹配设置的双轴校距气缸62。

所述单轴校距气缸61的气缸轴上固定设置有用于固定待加工蜗杆1的限位块63。

所述双轴校距气缸62的一根气缸轴上固定设置有用于固定待加工蜗杆1的限位块64,另一根气缸轴上固定设置有用于调节待加工蜗杆1上滚轮11位置的校距块65。

考虑到加工过程中装置的可操作性及待加工蜗杆1的实际大小,所述双轴校距气缸62气缸轴上所装配的限位块64的体积应小于所述单轴校距气缸61气缸轴上所装配的限位块63的体积。此外,所述双轴校距气缸62的气缸轴上所装配的限位块64的长度也应小于其另一根气缸轴上所装配的校距块65的长度,二者长度的差值应与待加工蜗杆1上装配的滚轮11距其相应一侧的金属圆杆末端的标准间距相同。

此外,除上文所述的固定形状的限位块外,能够满足限位作用的其他装置,如弹簧、挡板等也可以固定设置于所述单轴校距气缸61及双轴校距气缸62的气缸轴上。

所述夹紧机构及校距组件均借助连接件与所述控制器7电性连接并由其驱动,所述连接件为连接线。

以下简述本发明的工作过程:首先,应根据所需的加工标准将两组定位块3的间距调整至合适的数值。随后,将待加工蜗杆1放置于定位块3的间隙中。放置完成后,按下双手启动开关9,控制器启动所述夹紧机构及校距组件开始工作。夹紧气缸4开始工作,气缸轴运动,从而使压紧块41与挡块5配合完成对待加工蜗杆1的侧面夹紧。随后所述单轴校距气缸61及双轴校距气缸62开始工作,所述单轴校距气缸61及双轴校距气缸62的气缸轴上装配的两个限位块配合完成对待加工蜗杆1的进一步限位固定,并对待加工蜗杆1上所装设的两个滚轮11间的间距进行校距调整。所述双轴校距气缸62的气缸轴上所装配的校距块65完成对待加工蜗杆1上滚轮11的进一步校距调整。

本发明通过一种自动化的操作方式完成了对自动取款机用蜗杆的校距及规格调整,极大地节约了加工企业的人力资源,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本发明自动化的操作方式也使得每次校距操作的标准保持一致,保证了加工后的产品符合行业标准,从而提高了加工产品的出品率,避免了返工现象的发生,进一步提高了加工企业的生产效率。

本发明尚有多种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