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质收纳装置和介质交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1715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介质收纳装置和介质交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介质收纳装置和介质交易装置,例如优选应用于投入纸币等介质进行期望交易的现金自动交易装置(ATM:Automatic Teller Machine)等。



背景技术:

以往,在金融机构或店铺等中使用的现金自动交易装置等中,根据与顾客的交易内容而例如使顾客存入纸币或硬币等现金并向顾客支付现金。有的现金自动交易装置例如具有:纸币入出款部,其与顾客之间进行纸币的收授;鉴别部,其鉴别投入的纸币的币种和真伪;暂且保留部,其暂且保留投入的纸币;输送部,其输送纸币;以及纸币收纳库,其按照币种存储纸币。

作为暂且保留部,例如提出了具有旋转的圆筒状的转筒和相对的1组较长的带,将各带的一端重叠固定于转筒的周侧面的暂且保留部(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3-25707号公报(专利文献1))。

图26和图27中示出这样的暂且保留部。暂且保留部920构成为在暂且保留部壳体30上安装有各部件。暂且保留部壳体30构成为能够以设置于该暂且保留部壳体30的后方下端的壳体支点30A为轴转动。即,暂且保留部壳体30在与顾客之间进行与现金相关的交易的交易操作时,成为图26所示的装置正常状态,通过将内部从外部隔离而保护内部保有的纸币。另一方面,当金融机构的职员等维护作业者为了去除产生堵塞的纸币而进行纸币回收等的维护作业时,暂且保留部壳体30如图27所示转动而将内部敞开,从而成为装置倾斜状态,能够容易地进行针对内部各部的作业。

该暂且保留部920通过如下的方式暂且保留纸币:利用由以转动轴45为支点转动的上侧输送引导件41和下侧输送引导件42构成的可动部40引导从鉴别部等依次输送来的纸币,并且利用上侧带33U和下侧带33D(以下也统称作带33)从两面夹住纸币,使转筒31旋转而直接卷绕于周侧面。

在上侧输送引导件41中的转筒31的上端附近,以使下侧从该上侧输送引导件41的下表面露出的方式设置有按压辊46。上侧输送引导件41借助重力作用朝向转筒31的力,使按压辊46与卷绕于转筒31的上侧带33U的周侧面抵接。因此,上侧输送引导件41在装置正常状态下通过从按压辊46向上侧带33U的中心的一定区域作用一定的按压力,从而在防止上侧带33U的带歪扭的同时,进行引导而将纸币按到转筒31的周侧面。在此,在暂且保留部920中,作为可动部40的重量的合体自重是转动轴45前侧的重量即前自重与该转动轴45后侧的重量即后自重之和。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此,在装置倾斜状态下,如图27所示,可动部40中的比转动轴45靠后的部分比装置正常状态多,后自重增加,因此,从按压辊46施加给转筒31的按压力也增大。因此,在装置倾斜状态下手动进行带33的卷取、卷回时,带33有可能歪扭而降低可靠性。

本发明正是考虑以上课题而完成的,提出能够提高可靠性的介质收纳装置和介质交易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相应的课题,在本发明的介质收纳装置中设置有:转筒,其呈圆筒状且被设置成能够旋转,并且将从外部经由出入部提供的纸页状的介质与带重叠地卷绕于周侧面;可动部,其将出入部附近作为一端,另一端延伸到转筒附近,对介质从出入部到转筒的输送进行引导,并且追随转筒的外径而以转动轴为中心转动;按压辊,其设置于可动部,朝向转筒按压带;壳体,转筒、带、可动部以及按压辊设置于该壳体,该壳体从规定的装置正常状态向比该装置正常状态倾斜的装置倾斜状态转移;以及按压力变动抵消部,其抵消从装置正常状态转移到装置倾斜状态时按压辊的按压力的变动。

该介质收纳装置抵消从装置正常状态转移到装置倾斜状态时按压辊的按压力的变动,即使在装置倾斜状态下,也能够保持与装置正常状态基本上同等的按压力。

为了解决相应的课题,在本发明的介质收纳装置中设置有:接待部,其受理与纸页状的介质相关的交易;输送部,其输送由接待部受理的介质;转筒,其呈圆筒状且被设置成能够旋转,并且将从外部经由出入部提供的介质与带重叠地卷绕于周侧面;可动部,其将出入部附近作为一端,另一端延伸到转筒附近,对介质从出入部到转筒的输送进行引导,并且追随转筒的外径而以转动轴为中心转动;按压辊,其设置于可动部,朝向转筒按压带;壳体,转筒、带、可动部以及按压辊设置于该壳体,该壳体从规定的装置正常状态向比该装置正常状态倾斜的装置倾斜状态转移;以及按压力变动抵消部,其抵消从装置正常状态转移到装置倾斜状态时按压辊的按压力的变动。

该介质交易装置抵消从装置正常状态转移到装置倾斜状态时按压辊的按压力的变动,即使在装置倾斜状态下,也能够保持与装置正常状态基本上同等的按压力。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抵消从装置正常状态转移到装置倾斜状态时按压辊的按压力的变动,即使在装置倾斜状态下,也能够保持与装置正常状态基本上同等的按压力。如此,本发明可实现能够提高可靠性的介质收纳装置和介质交易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现金自动交易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纸币入出款机的结构的左侧视图。

图3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暂且保留部的结构(1)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暂且保留部的结构(2)的俯视图。

图5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装置正常状态下的最薄状态的暂且保留部的内部结构的左侧视图。

图6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装置倾斜状态的暂且保留部的结构的左侧视图。

图7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装置正常状态的暂且保留部中的可动部的自重的左侧视图。

图8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装置倾斜状态的暂且保留部中的可动部的自重的左侧视图。

图9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装置正常状态的暂且保留部中的按压力的左侧视图。

图10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装置倾斜状态的暂且保留部中的按压力的左侧视图。

图1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装置正常状态下的最厚状态的暂且保留部的内部结构的左侧视图。

图12是示出供说明柱部位置的暂且保留部的内部结构的左侧视图。

图13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装置正常状态的暂且保留部的内部结构的左侧视图。

图14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装置倾斜状态的暂且保留部的内部结构的左侧视图。

图15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装置正常状态的暂且保留部的可动部的自重的左侧视图。

图16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装置倾斜状态的暂且保留部的可动部的自重的左侧视图。

图17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装置正常状态的暂且保留部中的按压力的左侧视图。

图18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装置倾斜状态的暂且保留部中的按压力的左侧视图。

图19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暂且保留部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20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暂且保留部的内部结构的左侧视图。

图21是示出第5实施方式的暂且保留部的内部结构的左侧视图。

图22是示出第6实施方式的装置正常状态的暂且保留部的内部结构的左侧视图。

图23是示出第6实施方式的装置倾斜状态的暂且保留部的内部结构的左侧视图。

图24是示出其它实施方式的暂且保留部的结构(1)的俯视图。

图25是示出其它实施方式的暂且保留部的内部结构(2)的左侧视图。

图26是示出以往的装置正常状态的暂且保留部的内部结构的左侧视图。

图27是示出以往的装置倾斜状态的暂且保留部的内部结构的左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以下称作“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第1实施方式]

[1-1.现金自动交易装置的结构]

如图1示出的外观所示,现金自动交易装置1以箱状的壳体2为中心构成,该现金自动交易装置1例如设置于金融机构等,与顾客之间进行入款交易或出款交易等与现金相关的交易。壳体2在顾客面对其前侧的状态下容易进行纸币的投入或基于触摸面板的操作等的部位设置有接待部3。

接待部3设置有卡出入口4、入出款口5、操作显示部6、数字键7以及票据发行口8,该接待部3与顾客之间直接交换现金或存折等,并且进行与交易相关的信息的通知或操作指示的受理。卡出入口4是插入或者排出现金卡等各种卡的部分。在卡出入口4的里侧设置有读取磁记录于各种卡中的账号等的卡处理部(未图示)。入出款口5是由顾客投入要入款的纸币并且排出向顾客出款的纸币的部分。并且,入出款口5通过驱动开闭器而敞开或关闭。操作显示部6是将在交易时显示操作画面的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和触摸面板一体化而成的,其中,该触摸面板用于输入交易种类的选择、密码或交易金额等。数字键7是受理数字“0”~“9”等的输入的物理键,用于密码或交易金额等的输入操作时。票据发行口8是在交易处理结束时发行打印有交易内容等的票据的部分。另外,在票据发行口8的里侧设置有对票据打印交易内容等的票据处理部(未图示)。

在壳体2内设置有主控制部9、纸币入出款机10等,其中,该主控制部9对现金自动交易装置1整体进行集中控制,该纸币入出款机10进行与纸币相关的各种处理。主控制部9以未图示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为中心构成,从由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硬盘驱动器或闪存等构成的存储部(未图示)读出并执行规定的程序,由此,控制各部进行入款交易或出款交易等各种处理。

以下,将现金自动交易装置1中顾客面对的一侧作为前侧,将其相反侧作为后侧,将从面对该前侧的顾客观察左和右分别作为左侧和右侧,进而定义上侧和下侧进行说明。

[1-2.纸币入出款机的内部结构]

如图2所示,纸币入出款机10的控制部12集中控制箱形的入出款机壳体11内的各部(纸币入出款部16、输送部24、鉴别部18、暂且保留部20、纸币收纳库26以及拒收库28)。控制部12以未图示的CPU为中心构成,从由ROM、RAM、硬盘驱动器或闪存等构成的存储部读出并执行规定的程序,由此,控制各部进行入款交易或出款交易等各种处理。

在入出款机壳体11的内部,在上侧设置有纸币入出款部16、判定纸币的币种和真伪的鉴别部18以及暂且保留入款纸币等的暂且保留部20。

纸币入出款部16逐张分离顾客投入的纸币并向输送部24送出。输送部24利用未图示的辊或带等沿图中用粗线示出的输送路径在短边方向输送长方形的纸币。输送部24以使鉴别部18在前后方向贯穿插入的方式输送纸币,该输送部24分别将该鉴别部18的后侧与暂且保留部20和纸币入出款部16连接起来。另外,输送部24将鉴别部18的前侧与纸币入出款部16、纸币收纳库26以及拒收库28连接起来。

鉴别部18在其内部输送纸币并且使用光学元件或磁检测元件等鉴别该纸币的币种、真伪以及损伤的程度等(完损程度),并将其鉴别结果通知给控制部12。与此对应,控制部12基于取得的鉴别结果来决定该纸币的输送目的地。暂且保留部20暂且保留入款时顾客投入到纸币入出款部16的纸币,暂且保留到确定由鉴别部18鉴别为能够入款的正常纸币被入款为止,另一方面,以所谓后入先出的方式向纸币入出款部16排出被鉴别为不可入款的拒收纸币。

另外,在入出款机壳体11的内部,在下侧设置有每个币种的纸币收纳库26和拒收库28,该拒收库28存储在鉴别部18中鉴别为破损纸币(所谓的破损券)的纸币以及5千日元钞票或2千日元钞票等不能回流的币种的纸币。纸币收纳库26利用收纳排出机构取入从输送部24输送来的纸币进行收纳,并且排出收纳着的纸币提供给输送部24。

在相应的结构中,在现金自动交易装置1中,主控制部9和控制部12基于鉴别部18对纸币的鉴别结果等对各部进行控制,进行纸币的入款处理、收纳处理以及出款处理。即,在现金自动交易装置1中,在入款交易时,当使用者经由操作显示部6选择入款交易,进而将纸币投入到入出款口5时,将投入的纸币逐张从纸币入出款部16输送给鉴别部18。在此,现金自动交易装置1将基于鉴别部18的鉴别结果判定为能够入款的纸币输送给暂且保留部20暂且收纳。另一方面,现金自动交易装置1将判定为不适于入款的纸币返回到纸币入出款部16,通过打开开闭器而返还给使用者。然后,当使用者确定入款金额后,现金自动交易装置1将收纳于暂且保留部20的纸币输送给鉴别部18而得到鉴别结果。在此,现金自动交易装置1将基于鉴别部18的鉴别结果判定为能够收纳的纸币根据其币种输送给各纸币收纳库26进行保管。另一方面,现金自动交易装置1将判定为不适于收纳的纸币输送给拒收库28。

另一方面,在出款交易时,当使用者经由操作显示部6选择出款交易并输入出款金额时,现金自动交易装置1根据出款金额识别所需要的每个币种的纸币张数,根据该每个币种的纸币张数从各纸币收纳库26送出纸币输送给鉴别部18,从而得到鉴别结果的识别结果。在此,现金自动交易装置1将基于鉴别部18的鉴别结果判定为能够出款的纸币输送给纸币入出款部16。另一方面,现金自动交易装置1将判定为不适于出款的纸币输送给暂且保留部20暂且收纳。并且,当与出款金额对应的纸币聚积到纸币入出款部16时,现金自动交易装置1打开开闭器。由此,成为能够接受聚积于纸币入出款部16内的纸币的状态,使用者接受该纸币。然后,现金自动交易装置1将收纳于暂且保留部20的纸币输送给拒收库28进行保管。

[1-3.暂且保留部的结构]

如图3和图4示出外观的所示,暂且保留部20构成为在暂且保留部壳体30上安装有各部件。暂且保留部壳体30通过设前侧和后侧、左侧和右侧以及下侧这样的外周的大部分为隔壁,形成被该隔壁包围的内部空间30B。另一方面,暂且保留部壳体30经由省略外周中的上侧的隔壁而成的敞开部30C而能够从外部接入内部空间30B。另外,在暂且保留部壳体30的前侧面下方贯穿设置有作为纸币向内部空间30B内的出入口的纸币出入孔30D。另外,在暂且保留部壳体30的左侧和右侧的隔壁内内置有用于从未图示的电机向后述的转筒或辊等传递驱动力的齿轮等。另外,在暂且保留部壳体30的左侧面设置有用于在维护作业时手动使转筒或辊等旋转的操作旋钮(未图示)。

另外,暂且保留部壳体30构成为能够以设置于该暂且保留部壳体30的后方下端的壳体支点30A为轴相对于入出款机壳体11转动。即,暂且保留部壳体30在与顾客之间进行与现金相关的交易的交易动作时,成为图5所示的装置正常状态,通过将内部从外部隔离,保护内部保有的纸币。另一方面,在金融机构的职员等维护作业者为了去除发生堵塞的纸币而进行纸币回收等的维护作业时,暂且保留部壳体30如图6所示转动而将内部敞开,从而成为装置倾斜状态,能够容易地进行针对内部各部的作业。在该装置倾斜状态下,暂且保留部壳体30相对于装置正常状态倾斜规定角度,利用未图示的撑杆机构保持其位置。

[1-3-1.转筒和带行进系统的结构]

如图5所示,转筒31构成为圆筒状,在暂且保留部壳体30的内部空间30B内,安装成能够以沿左右方向的旋转轴31X为中心向卷取方向R1或者送出方向R2旋转。

图5示出设计上最少数量的纸币卷绕于转筒31,该转筒31的外观上的外径最小的最薄状态,图11示出设计上最多数量的纸币卷绕于转筒31,该转筒31的外观上的外径最大的最厚状态。

另外,在暂且保留部20中,使上侧带33U和下侧带33D这2根带行进。以下也将上侧带33U和下侧带33D统称作带33。上侧卷轴32构成绕线状,转筒31的上侧即敞开部30C侧的靠后方且左右的大致中央的位置,以平行于转筒31的旋转轴31X的旋转轴32X为中心旋转。在上侧卷轴32上卷绕有上侧带33U。上侧带33U由较薄的薄膜状树脂制成,其左右方向的带宽与纸币的长边相比足够短,且在长度方向具有充分的长度。

在从上侧卷轴32观察比转筒31靠前侧即纸币出入孔30D侧,设置有形成比较小的圆筒状的上侧辊34。上侧辊34的轴向的长度形成得比上侧带33U的带宽长,以平行于转筒31的旋转轴31X的旋转轴34X为中心自如地旋转。从上侧卷轴32拉出的上侧带33U以横穿敞开部30C的方式向前方向架设后,经由上侧辊34拉回从而向后下方折回。而且,上侧带33U利用设置于后述的上侧输送引导件41的按压辊46而被按到转筒31,其前端部固定于该转筒31。另外,上侧卷轴32利用未图示的拉伸弹簧向卷取上侧带33U的方向即卷取方向V1施力。由此,暂且保留部20使上侧带33U始终具有规定的张力。

下侧卷轴35构成为与上侧卷轴32同样的绕线状,在该上侧卷轴32的下方即转筒31的下侧的靠后方的位置,设置成能够以平行于转筒31的旋转轴31X的旋转轴35X为中心旋转。在该下侧卷轴35卷绕有与上侧带33U同样构成的下侧带33D。另外,下侧卷轴35利用未图示的拉伸弹簧向卷取下侧带33D的方向即卷取方向V3施力。由此,暂且保留部20使下侧带33D始终具有规定的张力。另外,下侧卷轴35中的下侧带33D的卷取方向V3与上侧卷轴32中的上侧带33U的卷取方向V1相反。

在下侧卷轴35的前方设置有以平行于转筒31的旋转轴31X的旋转轴37X为中心旋转的下侧辊37。下侧辊37与上侧辊34同样地构成为圆筒状,左右方向的长度比下侧带33D的带宽长,且设置于左右的大致中央的位置。从下侧卷轴35拉出的下侧带33D向前方向移动后,经由下侧辊37拉回从而朝向上方向。而且,下侧带33D经由设置于后述的下侧输送引导件42的规定的辊朝向后方向后被按到转筒31,其前端部固定于该转筒31。在此,下侧带33D的前端固定于转筒31的周侧面。另外,上侧带33U的前端以与该下侧带33D的外周侧重合的方式固定于转筒31的外周面。

根据相应的结构,暂且保留部20在使转筒31向卷取方向R1旋转时,在其周侧面以重叠的方式卷绕下侧带33D和上侧带33U。此时,暂且保留部20在下侧带33D与上侧带33U之间夹着垂直于纸币的输送方向的左右方向(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与该下侧带33D和上侧带33U一起将该纸币卷绕于转筒31的周侧面。

[1-3-2.可动部的结构]

可动部40成为利用连接部43连接上侧的上侧输送引导件41与下侧的下侧输送引导件42的结构。另外,在上侧输送引导件41与下侧输送引导件42之间形成有由与纸币的厚度相比足够宽的间隙构成的输送路径44。

下侧输送引导件42从左右侧面观察形成为液滴状或者楔状,在其前侧下方,转动轴45在左右方向贯通。另一方面,在暂且保留部壳体30(图3)的左右的内侧面,在前侧设置有与转动轴45对应的转动孔(未图示)。当使转动轴45贯穿插入于暂且保留部壳体30的转动孔进行安装时,该下侧输送引导件42能够以该转动轴45为中心,相对于暂且保留部壳体30向打开方向WO或者关闭方向WC(图5)转动。

另一方面,上侧输送引导件41作为整体形成为在形成于暂且保留部壳体30上侧的敞开部30C从上侧覆盖转筒31的弯曲板状。即,如图5所示,在覆盖大致从转筒31的前侧部分到下侧输送引导件42的后侧部分的范围的中央部分,上侧输送引导件41的下表面形成为大致平面状。另外,上侧输送引导件41在覆盖转筒31的后侧的后侧部分成为随着其下表面向后方前进而向下方下垂的形状,使得描绘曲率半径比该转筒31的外周面大的圆弧。而且,上侧输送引导件41在与下侧输送引导件42的前侧部分相对的前侧部分,成为随着其下表面向前方前进而向下方下垂的形状,使得与该下侧输送引导件42的上表面形状一致,即形成输送路径44。

但是,在上侧输送引导件41中的转筒31的上端附近,在贯通转筒31的旋转轴31X的大致正上的位置,构成为组合圆筒形和圆锥台形而成的形状并且被沿左右方向的轴贯通而自如地旋转的按压辊46,被设置成使下侧从该上侧输送引导件41的下表面露出。按压辊46抵接于上侧带33U的辊宽被设定成该上侧带33U的带宽的1/3~1/4。

在此,可动部40实际上由于重力而作用朝向关闭方向WC的力,使上侧输送引导件41的下侧的按压辊46在抵接位置P1与卷绕于转筒31的上侧带33U的周侧面抵接。因此,上侧输送引导件41通过使一定的按压力从按压辊46作用于上侧带33U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的一定区域,从而在防止上侧带33U的带歪扭的同时,进行引导而将纸币按到转筒31的周侧面。

在此,随着依次卷绕大量纸币,转筒31在外观上的外径逐渐增加。与此对应,可动部40利用转筒31向上方向逐渐地举起上侧输送引导件41,以比转筒31靠纸币出入孔30D设置的转动轴45为中心向打开方向WO转动。其结果是,可动部40能够使上侧输送引导件41中的按压辊46始终与转筒31抵接,能够使纸币的输送方向和输送目的地追随该转筒31的外周面。

由前端固定于暂且保留部壳体30前侧的内侧面上的拉伸弹簧构成的可动部拉伸机构48的后端,以拉伸弹簧从自然状态拉伸的状态,安装于上侧输送引导件41中的靠前的上侧。可动部拉伸机构48通过作用向自然状态复原的复原力,以转动轴45为中心向打开方向WO对可动部40施力。由此,可动部拉伸机构48使得在装置正常状态下从按压辊46施加给转筒31的按压力不过高,使该按压力收缩在适当的范围内。

根据相应的结构,可动部40在纸币从前侧插入输送路径44的情况下,在转筒31的周侧面的上端附近,使该纸币以夹在上侧带33U和下侧带33D之间的状态与转筒31的周侧面抵接。在该状态下,暂且保留部20通过使转筒31向卷取方向R1旋转,能够使夹在上侧带33U与下侧带33D之间的纸币卷绕于转筒31的周侧面。

[1-3-3.按压力变动抵消部的结构]

按压力变动抵消部50由辅助机构52和拉伸机构54构成。从在上侧输送引导件41的左侧板的前后方向上转动轴45与按压辊46的大致中央部分,朝向左侧突出设置有圆筒形状的柱部56。

辅助机构52构成为在可动部40的左侧向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在比前后方向的中心稍靠后方,能够以固定于暂且保留部壳体30左侧的内侧面上的辅助机构转动轴58为中心转动。辅助机构52使作为其前端部的限制抵接部60从贯穿设置于暂且保留部壳体30前侧的内侧面上的孔部(未图示)向暂且保留部壳体30的前侧露出。在入出款机壳体11中的暂且保留部壳体30的前侧,在与辅助机构转动轴58大致相同的高度处,形成有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的面即作为移动限制部件的转动限制部64。另外,在辅助机构52的后端部形成有由沿大致水平方向的板状构成,与柱部56在上下方向相对的举起抵接部62。

由下端固定于暂且保留部壳体30下侧的内侧面上的拉伸弹簧制成的作为弹性部件的拉伸机构54的上端,以拉伸弹簧从自然状态拉伸的状态,安装于辅助机构52中的限制抵接部60与辅助机构转动轴58之间。拉伸机构54通过作用向自然状态复原的复原力,以辅助机构转动轴58为中心在左侧视图中顺时针(以下也称作按压力变动抵消方向)地对辅助机构52施力。

由此,在装置正常状态下,限制抵接部60与转动限制部64抵接,限制辅助机构52向按压力变动抵消方向的转动。在该装置正常状态下,举起抵接部62不与柱部56抵接,成为避让的状态。

在装置正常状态下,如图7所示,作为可动部40的重量的合体自重W1为转动轴45前侧的重量即前自重WF1与该转动轴45后侧的重量即后自重WR1之和。

此时,在将通过抵接位置P1和作为旋转轴31X的中心的轴中心P2的直线设为作用线L1,将如图9所示借助后自重WR1沿作用线L1从按压辊46朝向轴中心P2作用的力设为后自重力FR1,将利用可动部拉伸机构48沿作用线L1从轴中心P2朝向外周作用于按压辊46的力设为张力FT1时,沿作用线L1从按压辊46朝向轴中心P2实际作用的力即带按压力FP1为后自重力FR1减去张力FT1而得到的值。在装置正常状态下,带按压力FP1处于在上侧带33U和下侧带33D中不产生带歪扭的按压力范围内。

另一方面,在图6所示的装置倾斜状态下,限制抵接部60从转动限制部64脱离,辅助机构52向按压力变动抵消方向转动。因此,辅助机构52的举起抵接部62与柱部56抵接,向打开方向WO对上侧输送引导件41施力。

在装置倾斜状态下,如图8所示,合体自重W2为前自重WF2与后自重WR2之和,前自重WF2比装置正常状态下的前自重WF1小,另一方面,后自重WR2比装置正常状态下的后自重WR1增加后自重变动量WRV1。

此时,在将通过抵接位置P1和轴中心P2的直线设为作用线L2,将如图10所示借助后自重WR2沿作用线L2从按压辊46朝向轴中心P2作用的力设为后自重力FR2(比后自重力FR1增加后自重变动量WRV1),将利用可动部拉伸机构48沿作用线L2从轴中心P2朝向外周作用于按压辊46的力设为张力FT2(成为与张力FT1同等的大小),将利用按压力变动抵消部50沿作用线L2从轴中心P2朝向外周作用于按压辊46的力设为按压力校正力FO1时,沿作用线L2从按压辊46朝向轴中心P2实际作用的力即带按压力FP2为后自重力FR2减去张力FT2和按压力校正力FO1而得到的值。该按压力校正力FO1被设定成与后自重变动量WRV1中的沿作用线L2的分量大致同样的大小。

因此,按压力变动抵消部50在装置倾斜状态下从按压辊46朝向轴中心P2作用比装置正常状态的后自重力FR1增加后自重变动量WRV1后的后自重力FR2,即使按压辊46对上侧带33U和下侧带33D进一步向按压方向施力,也能够利用按压力校正力FO1抵消后自重变动量WRV1。由此,按压力变动抵消部50即使在装置倾斜状态下,也与装置正常状态同样,将带按压力FP2收缩在不在上侧带33U和下侧带33D上产生带歪扭的按压力范围内。

这样,暂且保留部20对可动部40向打开方向WO施力,以抵消从装置正常状态向装置倾斜状态转移时比可动部40的转动轴45靠按压辊46侧的重心的变动。

但是,当从最薄状态向最厚状态转移时,如图12所示,柱部56变动柱变动量D1。因此,当从最薄状态向最厚状态转移时,在装置正常状态下,柱部56远离举起抵接部62。由此,在装置倾斜状态下,与最薄状态的情况相比,最厚状态时的按压力校正力FO1降低。这样,随着卷绕于转筒31的纸币增加,按压力校正力FO1降低。此外,在图12中,用虚线表示最薄状态的可动部40。

与此相对,如图12所示,假设在比柱部56接近转动轴45的位置设置有柱部1056的情况下,在最厚状态和最薄状态下,柱部1056的柱变动量D2比柱变动量D1小。因此,在装置正常状态的最厚状态下,柱部1056比柱部56接近与该柱部1056相对的举起抵接部。因此,在装置倾斜状态下,在柱部1056的位置设置有柱部与柱部56的情况相比,暂且保留部能够抑制最厚状态相对于最薄状态的按压力校正力FO1的减少。

但是,柱部越接近转动轴45,举起抵接部与柱部抵接的位置越与作为可动部40的转动支点的转动轴45接近,因此,仅通过举起抵接部稍微举起柱部,就将使按压辊46大幅地位移,按压力校正力FO1大幅地位移。即,按压力校正力FO1的张力比变高,要求按压力校正力FO1的精度为较高精度。

考虑到这些情况,在暂且保留部20中,设定柱部56的位置,使得容许相对于转筒31在外观上的外径变化的、按压力校正力FO1的变化,并且能够确保按压力校正力FO1的精度。

[1-4.效果]

在以上的结构中,暂且保留部20在装置倾斜状态下使辅助机构52向按压力变动抵消方向转动并使举起抵接部62与柱部56抵接,使上侧输送引导件41向打开方向WO转动与从装置正常状态向装置倾斜状态转移时按压辊46的按压力增加的变动相应的量,从而施加从轴中心P2朝向外周作用于按压辊46的按压力校正力FO1。

因此,暂且保留部20与装置正常状态同样,能够将带按压力FP2收缩在上侧带33U和下侧带33D中不产生带歪扭的按压力范围内。由此,暂且保留部20能够利用按压力变动抵消部50抵消从装置正常状态向装置倾斜状态转移时按压辊46的按压力的变动,能够在装置倾斜状态下手动进行带的卷取、卷回时抑制带33的歪扭,使带的变动稳定。

根据以上的结构,暂且保留部20设置有:转筒31,其呈圆筒状且被设置成能够旋转,并且将从外部经由作为出入部的纸币出入孔30D提供的作为纸页状的介质的纸币与带33重叠地卷绕于周侧面;可动部40,其将纸币出入孔30D附近作为一端,另一端伸到转筒31附近,对纸币从纸币出入孔30D到转筒31的输送进行引导,并且追随转筒31的外径而以转动轴45为中心转动;按压辊46,其设置于可动部40,朝向转筒31按压带33;壳体,转筒31、带33、可动部40以及按压辊46设置于该壳体,该壳体从规定的装置正常状态向比该装置正常状态倾斜的装置倾斜状态转移;以及按压力变动抵消部50,其抵消从装置正常状态转移到装置倾斜状态时按压辊46的按压力的变动。由此,暂且保留部20抵消从装置正常状态转移到装置倾斜状态时按压辊46的按压力的变动,即使在装置倾斜状态下,也能够保持与装置正常状态基本上同等的按压力。

[2.第2实施方式]

[2-1.纸币入出款机的结构]

如图1和图2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现金自动交易装置101的纸币入出款机110与第1实施方式的现金自动交易装置1的纸币入出款机10相比,暂且保留部120与暂且保留部20不同,除此之外都同样地构成。

[2-2.暂且保留部的结构]

如图13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暂且保留部120与第1实施方式的暂且保留部20相比,各种机构成为上下颠倒的配置。暂且保留部壳体130在下侧设置有敞开部130C。

下侧输送引导件141形成为在敞开部130C从下侧覆盖转筒131的弯曲板状。在下侧输送引导件141中的转筒131的下端附近,在贯通转筒131的旋转轴131X的大致正下的位置,被沿左右方向的轴贯通且自如地旋转的按压辊146被设置成使上侧从该下侧输送引导件141的上表面露出。

由前端固定于暂且保留部壳体130的左侧和右侧的内侧面上的拉伸弹簧构成的可动部拉伸机构148的前端,以拉伸弹簧从自然状态拉伸的状态,安装于下侧输送引导件141中的靠前的下侧。可动部拉伸机构148通过作用向自然状态复原的复原力,以转动轴145为中心向关闭方向WC对可动部140施力。由此,可动部140使下侧输送引导件141上侧的按压辊146在抵接位置P11与卷绕于转筒131的上侧带133U的周侧面抵接。

在此,转筒131随着依次卷绕大量纸币,外观上的外径逐渐增加。与此对应,可动部140利用转筒131向下方向逐渐地下拉下侧输送引导件141,以转动轴145为中心向打开方向WO转动。其结果是,可动部140能够使下侧输送引导件141中的按压辊146始终与转筒131抵接,能够使纸币的输送方向和输送目的地追随该转筒131的外周面。

根据相应的结构,可动部140在纸币从前侧插入到输送路径144的情况下,在转筒131的周侧面的下端附近,使该纸币以夹在上侧带133U与下侧带133D之间的状态与转筒131的周侧面抵接。在该状态下,暂且保留部120通过使转筒131向卷取方向旋转,能够使夹在上侧带133U与下侧带133D之间的纸币卷绕于转筒131的周侧面。

[2-3.按压力变动抵消部的结构]

按压力变动抵消部150由辅助机构152和拉伸机构154构成。从在下侧输送引导件141的前后方向上转动轴145与按压辊146的大致中央部分,朝向左侧突出设置有圆筒形状的柱部156。

辅助机构152构成为向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在比前后方向的中心稍稍靠后方,能够以固定于暂且保留部壳体130左侧的内侧面上的辅助机构转动轴158为中心转动。辅助机构152使作为其前端部的限制抵接部160从贯穿设置于暂且保留部壳体130前侧的内侧面上的孔部(未图示)向暂且保留部壳体130的前侧露出。在入出款机壳体111中的暂且保留部壳体130的前侧,在比辅助机构转动轴158高的位置,形成有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的面即转动限制部164。另外,在辅助机构152的后端部形成有由沿大致水平方向的板状构成,与柱部156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的举起抵接部162。

由前端固定于暂且保留部壳体130前侧的内侧面上的拉伸弹簧制成的拉伸机构154的后端,以拉伸弹簧从自然状态拉伸的状态,安装于辅助机构152上的举起抵接部162与辅助机构转动轴158之间。拉伸机构154通过作用向自然状态复原的复原力,以辅助机构转动轴158为中心在左侧视图中顺时针(以下也称作按压力变动抵消方向)地对辅助机构152施力。

由此,在装置正常状态下,限制抵接部160与转动限制部164抵接,限制辅助机构152向按压力变动抵消方向的转动。在该装置正常状态下,举起抵接部162不与柱部156抵接,成为避让的状态。

在装置正常状态下,如图15所示,作为可动部140的重量的合体自重W11为转动轴145前侧的重量即前自重WF11与该转动轴145后侧的重量即后自重WR11之和。

此时,在将通过抵接位置P11和轴中心P12的直线设为作用线L11,将如图17所示借助后自重WR11沿作用线L11从轴中心P2朝向外周作用按压辊146的力设为后自重力FR11,将利用可动部拉伸机构148沿作用线L11从按压辊146朝向轴中心P2作用的力设为张力FT11时,沿作用线L1从按压辊146朝向轴中心P2实际作用的力即带按压力FP11为张力FT11减去后自重力FR11而得到的值。在装置正常状态下,带按压力FP11处于在上侧带133U和下侧带133D中不产生带歪扭的按压力范围内。

另一方面,在图14所示的装置倾斜状态下,限制抵接部160从转动限制部164脱离,辅助机构152向按压力变动抵消方向转动。因此,辅助机构152的举起抵接部162与柱部156抵接,向关闭方向WC对下侧输送引导件141施力。

在装置倾斜状态下,如图16所示,合体自重W12为前自重WF12与后自重WR12之和,前自重WF12比装置正常状态下的前自重WF11小,另一方面,后自重WR12比装置正常状态下的后自重WR11增加后自重变动量WRV2。

此时,如图18所示,在将借助后自重WR12沿作用线L12从轴中心P2朝向外周作用于按压辊146的力设为后自重力FR12(比后自重力FR11增加后自重变动量WRV2),将利用可动部拉伸机构148沿作用线L2从按压辊146朝向轴中心P2作用的力设为张力FT12(与张力FT11为同等的大小),将利用按压力变动抵消部150沿作用线L2从按压辊146朝向轴中心P2作用的力设为按压力校正力FO11时,沿作用线L12从按压辊146朝向轴中心P2实际作用的力即带按压力FP12,为张力FT12加上按压力校正力FO11而得到的值减去后自重力FR12而得到的值。该按压力校正力FO11被设定成与后自重变动量WRV2中的沿作用线L12的分量大致同样的大小。

因此,按压力变动抵消部150在装置倾斜状态下,从轴中心P2朝向按压辊146作用比装置正常状态的后自重力FR11增加后自重变动量WRV2的后自重力FR12,即使按压辊146要向与上侧带133U和下侧带133D相离的方向移动,也能够利用按压力校正力FO11抵消后自重变动量WRV2。由此,按压力变动抵消部150即使在装置倾斜状态下,也与装置正常状态同样,将带按压力FP12收缩在不在上侧带133U和下侧带133D上产生带歪扭的按压力范围内。除此之外,第2实施方式的暂且保留部120实现与第1实施方式的暂且保留部20基本上同样的作用效果。

[3.第3实施方式]

[3-1.纸币入出款机和暂且保留部的结构]

如图1和图2所示,第3实施方式的现金自动交易装置201的纸币入出款机210与第1实施方式的现金自动交易装置1的纸币入出款机10相比,暂且保留部220与暂且保留部20不同,除此之外都同样地构成。如图19所示,第3实施方式的暂且保留部220与第1实施方式的暂且保留部20相比,按压力变动抵消部250与按压力变动抵消部50不同,除此以外都同样地构成。

[3-2.按压力变动抵消部的结构]

按压力变动抵消部250由辅助机构252和拉伸机构254构成。在上侧输送引导件41的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前后方向上转动轴45(未图示)与按压辊46的大致中央部分,分别朝向左侧和右侧突出设置有圆筒形状的柱部56L、56R。

辅助机构252由设置于可动部40右侧的右侧辅助机构252R、设置于可动部40左侧的左侧辅助机构252L以及辅助机构连接部252C构成,其中,该辅助机构连接部252C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连接该右侧辅助机构252R和左侧辅助机构252L使其同步动作。左侧辅助机构252L与辅助机构52(图4)大致同样地构成,在辅助机构转动轴58L与限制抵接部60L之间连接有辅助机构连接部252C的左端。右侧辅助机构252R是辅助机构52左右颠倒的结构,并且没有形成限制抵接部60,在前端部连接有辅助机构连接部252C的右端。

由下端固定于暂且保留部壳体30下侧的内侧面上的拉伸弹簧制成的拉伸机构254的上端,以拉伸弹簧从自然状态拉伸的状态,安装于左侧辅助机构252L的限制抵接部60L与辅助机构转动轴58L之间。拉伸机构254通过作用向自然状态复原的复原力,以辅助机构转动轴58L为中心向按压力变动抵消方向对左侧辅助机构252L施力。由于该施力是经由辅助机构连接部252C从左侧辅助机构252L向右侧辅助机构252R传递,因此,拉伸机构254与左侧辅助机构252L一起向按压力变动抵消方向对右侧辅助机构252R施力。

由此,在装置正常状态下,限制抵接部60L与转动限制部64抵接,限制左侧辅助机构252L和右侧辅助机构252R向按压力变动抵消方向的转动。在该装置正常状态下,举起抵接部62L、62R不与柱部56L、56R抵接,成为避让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装置倾斜状态下,限制抵接部60L从转动限制部64脱离,左侧辅助机构252L和右侧辅助机构252R向按压力变动抵消方向转动。因此,左侧辅助机构252L和右侧辅助机构252R的举起抵接部62L、62R分别与柱部56L、56R抵接,向打开方向WO(未图示)对上侧输送引导件41施力。

这样,暂且保留部220向打开方向WO对可动部40的左端和右端的两侧施力。因此,与如暂且保留部20那样仅对可动部40的单侧即左端向打开方向WO施力的情况比较,暂且保留部220能够从左端到右端都稳定地对可动部40施力。除此之外,第3实施方式的暂且保留部220实现与第1实施方式的暂且保留部20基本上同样的作用效果。

[4.第4实施方式]

[4-1.纸币入出款机和暂且保留部的结构]

如图1和图2所示,第4实施方式的现金自动交易装置301的纸币入出款机310与第1实施方式的现金自动交易装置1的纸币入出款机10相比,暂且保留部320与暂且保留部20不同,除此之外都同样地构成。如图20所示,第4实施方式的暂且保留部320与第1实施方式的暂且保留部20相比,按压力变动抵消部350与按压力变动抵消部50不同,除此以外都同样地构成。

[4-2.按压力变动抵消部的结构]

按压力变动抵消部350由辅助机构352和拉伸机构354构成。辅助机构352在可动部40的左侧向上下方向延伸设置,沿上下方向贯穿设置的辅助机构滑动槽72,能够滑动地嵌入到固定于暂且保留部壳体30左侧的内侧面上的圆筒形状的辅助机构滑动柱70。因此,辅助机构352构成为能够沿上下方向平行移动。

辅助机构352在前侧的靠下安装有限制抵接部360的后端,其中,该限制抵接部360是构成为能够以限制抵接部轴360A为中心转动且向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部件。辅助机构352使限制抵接部360的前端从贯穿设置于暂且保留部壳体30前侧的内侧面上的孔部(未图示)向暂且保留部壳体30的前侧露出。在入出款机壳体311中的暂且保留部壳体30的前侧,在与限制抵接部轴360A大致相同的高度处,形成有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的面即转动限制部364。另外,在辅助机构352的上端部形成有由沿大致水平方向的板状构成,与柱部56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的举起抵接部362。

由上端固定于暂且保留部壳体30左侧的内侧面上的拉伸弹簧构成的拉伸机构354的下端,以拉伸弹簧从自然状态拉伸的状态,安装于辅助机构352的下端。拉伸机构354通过作用向自然状态复原的复原力,向上方向(以下也称作按压力变动抵消方向)对辅助机构352施力。

由此,在装置正常状态下,限制抵接部360的前端与转动限制部364抵接,限制辅助机构352向按压力变动抵消方向的移动。在该装置正常状态下,举起抵接部362不与柱部56抵接,成为避让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装置倾斜状态下,限制抵接部360的前端从转动限制部364脱离,辅助机构352向按压力变动抵消方向移动。因此,辅助机构352的举起抵接部362与柱部56抵接,向打开方向WO对上侧输送引导件41施力。

这样,暂且保留部320不是如暂且保留部20那样使辅助机构52转动,而是使辅助机构352滑动,从而向打开方向WO对可动部40施力。

[5.第5实施方式]

[5-1.纸币入出款机和暂且保留部的结构]

如图1和图2所示,第5实施方式的现金自动交易装置401的纸币入出款机410与第1实施方式的现金自动交易装置1的纸币入出款机10相比,暂且保留部420与暂且保留部20不同,除此之外都同样地构成。如图21所示,第5实施方式的暂且保留部420与第1实施方式的暂且保留部20相比,按压力变动抵消部450与按压力变动抵消部50不同,除此以外都同样地构成。

[5-2.按压力变动抵消部的结构]

按压力变动抵消部450由辅助机构452和拉伸机构454构成。从上侧输送引导件41的左侧板上的比转动轴45远离转筒31的一侧(前侧)即前端部朝向左侧突出设置有圆筒形状的柱部456。

辅助机构452构成为大致L字型,在可动部40的左侧向上下方向延伸设置,且下端部向前方弯曲,在上下方向的中央,能够以固定于暂且保留部壳体30左侧的内侧面上的辅助机构转动轴458为中心转动。辅助机构452使作为其下端的前端部的限制抵接部460从贯穿设置于暂且保留部壳体30前侧的内侧面上的孔部(未图示)向暂且保留部壳体30的前侧露出。在入出款机壳体411中的暂且保留部壳体30的前侧,在与限制抵接部460大致相同的高度处,形成有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的面即转动限制部464。另外,在辅助机构452的上端部的后侧形成有沿大致垂直方向的板状构成,与柱部456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的举起抵接部462。

由后端固定于暂且保留部壳体30左侧的内侧面上的拉伸弹簧构成的拉伸机构454的前端,以拉伸弹簧从自然状态拉伸的状态,安装于辅助机构452中的下端的后侧。拉伸机构454通过作用向自然状态复原的复原力,以辅助机构转动轴458为中心在左侧视图中顺时针(以下也称作按压力变动抵消方向)地对辅助机构452施力。

由此,在装置正常状态下,限制抵接部460与转动限制部464抵接,限制辅助机构452向按压力变动抵消方向的转动。在该装置正常状态下,举起抵接部462不与柱部456抵接,成为避让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装置倾斜状态下,限制抵接部460从转动限制部464脱离,辅助机构452向按压力变动抵消方向转动。因此,辅助机构452的举起抵接部462与柱部56抵接,向打开方向WO对上侧输送引导件41施力。

这样,暂且保留部420不是如暂且保留部20那样使辅助机构52与比转动轴45靠转筒31的一侧(后侧)设置的柱部56抵接,而是使辅助机构452与比转动轴45远离转筒31的一侧(前侧)设置的柱部456抵接,从而向打开方向WO对可动部40施力。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柱部456比柱部56接近转动轴45,因此,相对于举起抵接部462抵接于柱部456的状态下的辅助机构452的转动,按压辊46比暂且保留部20大幅度移位,按压力校正力FO1大幅度位移,能够在装置倾斜状态下手动进行带33的卷取、卷回时抑制带33的歪扭,使带33的变动稳定。

[6.第6实施方式]

[6-1.纸币入出款机和暂且保留部的结构]

如图1和图2所示,第6实施方式的现金自动交易装置501的纸币入出款机510与第1实施方式的现金自动交易装置1的纸币入出款机10相比,暂且保留部520与暂且保留部20不同,除此之外都同样地构成。

如图22所示,按压力变动抵消部550由辅助机构552、轴74以及轴保持部76构成。在辅助机构552的限制抵接部560的下侧,设置有向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作为圆筒形状金属棒的轴74,在装置正常状态下,限制抵接部560与轴74的上端抵接。轴74贯通固定于暂且保留部壳体30前侧的内侧面上的2个环状的轴保持部76进行保持。轴保持部76在轴74不从该轴保持部76向下方向脱落的程度的范围内,能够向下方向移动地保持轴74。

轴74使其下端部从贯穿设置于暂且保留部壳体30下侧的内侧面上的孔部(未图示)向暂且保留部壳体30的下侧露出。在入出款机壳体511中的暂且保留部壳体30的下侧,形成有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的面即转动限制部564。在装置正常状态下,轴74的下端与转动限制部564抵接。

由此,在装置正常状态下,限制抵接部560与轴74的上端抵接,轴74的下端与转动限制部564抵接,限制辅助机构552向按压力变动抵消方向的转动。在该装置正常状态下,举起抵接部562不与柱部56抵接,成为避让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装置倾斜状态下,如图23所示,通过轴74的下端部从转动限制部564脱离,限制抵接部560向下方向推进轴74,从而辅助机构552向按压力变动抵消方向转动。因此,辅助机构552的举起抵接部562与柱部56抵接,向打开方向WO对上侧输送引导件41施力。

这样,暂且保留部520利用设置于暂且保留部壳体30的作为作用点延长部件的轴74,向转动限制部564传递朝向位于从转动限制部564向上方向相离的位置上的限制抵接部560的下方向的力。由此,暂且保留部520即使在未如暂且保留部20那样在暂且保留部壳体30的前侧与辅助机构转动轴58大致相同的高度处形成转动限制部64的情况下,也是在装置正常状态下不向打开方向WO对可动部40施力,在装置倾斜状态下能够向打开方向WO对可动部40施力。除此之外,第6实施方式的暂且保留部520实现与第1实施方式的暂且保留部20基本上同样的作用效果。

[7.其它实施方式]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暂且保留部20仅设置一组上侧带33U和下侧带33D的情况进行了说明。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如图24所示的暂且保留部620那样,设置两组以上的上侧带33U和下侧带33D(未图示)。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利用暂且保留部20在上侧带33U与下侧带33D之间夹持着纸币的状态下将该纸币卷绕于转筒31的外周面的情况进行了说明。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如图25所示的暂且保留部720那样,例如从暂且保留部20省略下侧带33D及与该下侧带33D相关的机构,使上侧带33U的与纸币抵接的面具有粘接性,并在利用该粘接性将纸币粘贴于上侧带33U进行暂且固定的状态下,将上侧带33U重叠于纸币的外周侧而卷绕于转筒31的外周面。

而且,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对使用拉伸弹簧作为拉伸机构54的情况进行了说明。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以各种配置设置按压弹簧、扭簧或者板簧等各种方式的拉伸机构。总之,只要能够向打开方向WO对可动部40施力即可。对于第2实施方式至第5实施方式也是同样的。

而且,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对举起抵接部62在装置正常状态下不与柱部56抵接,在装置倾斜状态下抵接的情况进行了说明。本发明不限于此,举起抵接部62也可以在装置正常状态下与柱部56抵接,总之,只要在装置倾斜状态下,比装置正常状态更强地向打开方向WO对上侧输送引导件41施力即可。对于第2实施方式至第6实施方式也是同样的。

而且,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对如下情况进行了说明:对可动部40另行设置辅助机构52,利用拉伸机构54对该辅助机构52施力。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从可动部40的前端部延伸设置在装置正常状态下与转动限制部64抵接的臂部,并利用拉伸机构向按压力变动抵消方向对该臂部施力,在装置倾斜状态下该臂部从转动限制部64脱离,由此,可动部40向按压力变动抵消方向转动。

而且,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对设定柱部56的位置,使得容许相对于转筒31在外观上的外径的变化的、按压力校正力FO1的变化且能够确保按压力校正力FO1的精度的情况进行了说明。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设置使得转筒31在外观上的外径越大则按压力校正力FO1越大那样的机构。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现金自动交易装置1的暂且保留部20中应用本发明的情况进行了说明。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应用于例如仅进行纸币的鉴别或计数的装置等将纸币夹在上侧带33U与下侧带33D之间卷绕于转筒31暂且保留的各种装置中。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金融机构等与顾客之间进行与现金相关的交易的现金自动交易装置1的暂且保留部20中保留作为介质的纸币的情况进行了说明。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用于组装于在金融机构等职员进行与现金相关的各种处理的出纳系统中的暂且保留部,或者也可以应用于保留商品券或代金券、入场券等纸页状的介质的各种装置中。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根据介质的大小或形状适当规定上侧带33U和下侧带33D的带宽或数量等即可。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利用作为转筒的转筒31、作为带的带33、作为可动部的可动部40、作为壳体的暂且保留部壳体30、作为按压力变动抵消部的按压力变动抵消部50、150、250或者550,构成作为介质收纳装置的暂且保留部20、120、220、320、420、520、620或者72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利用其它各种结构的转筒、带、可动部、壳体、按压力变动抵消部构成介质收纳装置。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利用作为接待部的接待部3、作为输送部的输送部24、作为转筒的转筒31、作为带的带33、作为可动部的可动部40、作为壳体的暂且保留部壳体30、作为按压力变动抵消部的按压力变动抵消部50、150、250或者550,构成作为介质交易装置的现金自动交易装置1、101、201、301、401或者50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利用其它各种结构的接待部、输送部、转筒、带、可动部、壳体、按压力变动抵消部构成介质交易装置。

日本申请特愿2014-104391的内容整体通过参照引用于本说明书中。

在本说明书中通过参照引用记载于本说明书的全部文献、专利申请以及技术标准,引用的程度与具体且单独地记述通过参照引用各个文献、专利申请以及技术标准的情况相同。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用于将纸币等纸状的介质与带一起卷绕于转筒而暂且保留的各种装置中。

标号说明

1、101、201、301、401、501:现金自动交易装置;2:壳体;3:接待部;4:卡出入口;5:入出款口;6:操作显示部;7:数字键;8:票据发行口;9:主控制部;10、110、210、310、410、510:纸币入出款机;11、311、411、511:入出款机壳体;12:控制部;16:纸币入出款部;18:鉴别部;20、120、220、320、420、520、620、720:暂且保留部;24:输送部;26:纸币收纳库;28:拒收库;30、130:暂且保留部壳体;30A、130A:壳体支点;30B、130B:内部空间;30C、130C:敞开部;30D、130D:纸币出入孔;31、131:转筒;32、135:上侧卷轴;33U、133U:上侧带;33D、133D:下侧带;34、137:上侧辊;35、132:下侧卷轴;37、134:下侧辊;40、140:可动部;41、142:上侧输送引导件;42、141:下侧输送引导件;43、143:连接部;44、144:输送部;45、145:转动轴;46、146:按压辊;48、148:可动部拉伸机构;50、150、250、550:按压力变动抵消部;52、152、252、352、452、552:辅助机构;54、154、254、354、454、554:拉伸机构;56、156、256、456、1056:柱部;58、158、458:辅助机构转动轴;60、160、360、460、560:限制抵接部;62、162、362、462、562:举起抵接部;64、164、364、464、564:转动限制部;252C:辅助机构连接部;70:辅助机构滑动柱;72:辅助机构滑动槽;360A:限制抵接部轴;74:轴;76:轴保持部;P1、P11:抵接位置;P2、P12:轴中心;L1、L2、L11、L12:作用线;W1、W2、W11、W12:合体自重;WF1、WF2、WF11、WF12:前自重;WR1、WR2、WR11、WR12:后自重;WRV1、WRV2:后自重变动量;FP1、FP2、FP11、FP12:带按压力;FR1、FR2、FR11、FR12:后自重力;FT1、FT2、FT11、FT12:张力;FO1、FO11:按压力校正力;D1、D2:柱变动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